-
使用與滿足 | 新傳理論20
早期研究只是無意中發現了受眾的主動選擇,並未達到創建「使用與滿足」理論的高度。到了50年代,「使用與滿足」研究進入了停滯期。 1959年,在與貝雷爾森的「傳播學已死」的論戰中,E·卡茨提出,「受眾通過媒介做什麼」取代「媒介對受眾做了什麼」,便能應對傳播學走到盡頭的悲觀論調。同年,卡茨在《大眾傳播調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中首次提出「使用與滿足」研究。
-
庫利的傳播學思想
「鏡中我」是庫利學說中最為著名的概念。庫利認為自我與社會是一對雙胞胎,因此,自我與社會是他著作中的主要論題。「鏡中我」理論直接體現了庫利從人際傳播角度出發對社會形成過程的理解與闡釋。他和杜威一樣,把傳播看做社會形成的基礎,認為社會的本質在於交流和互動。「我」的特性使個體具有交流觀念的能力。「鏡中我」理論正式要回答「自我」的交流特性的問題。
-
奇葩說中的傳播學老師和他的傳播學battle大法
其中,陳銘老師使用傳播學中的「噪聲」對這句話進行解讀,折服了不少觀眾。今天小小班就帶大家來看看陳銘老師畫的重點在哪裡。 面對這句話產生的歧義,陳銘是這樣回應滴: 「我來告訴你,這句話所引起的歧義,到底是聽者心態的問題,還是表達本身的問題,後者才是答案,這句話表達本身有問題。」
-
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會議:如何建立中國傳播學主體性
11月5日,中國傳媒大學「新挑戰·新坐標」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會議在京舉行,三十餘位傳播學者和業者與會,就傳播學的主體性、方法論、教學模式等議題展開討論。在此次會議上,中國傳媒大學拉美傳播研究中心揭牌,會議還探討了中國的對外傳播模式和委內瑞拉等國媒體情況等議題。澎湃新聞整理了會議的兩場主旨演講的主要內容。
-
來看看這些傳播學考點都會嗎?
考前基礎點睛·傳播學篇今天,小田心帶來的是「傳播學」的重點基礎知識。不管是報考哪個院校,只要考新傳,「傳播學」就是逃不掉的一門課!議程設置的三個層次媒體間的議程設置議程融合……02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的概念最早見於伊莉莎白
-
全國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
絕密★考試結束前全國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課程代碼:00642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上提 出的理論是A.沉默的螺旋理論B.媒介偏向理論C.框架理論D.議程設置理論6.與經驗學 派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學派更多地使用A.定量方法B.演繹方法C.定性方法D.歸納方法7.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傳播學者是A.英尼斯B.
-
陳力丹教授: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
在分享中,陳老師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問題:(1)「新聞傳播學需要學習什麼?」(2)「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3)「學術寫作應該注意什麼?」。本期推送中,我們節選了陳老師對於「新聞傳播學需要研究什麼?」這一部分的分享要點實錄。其中,陳老師總結了若干論文選題中需要避免的陷阱,以及他近年來關注的研究話題,希望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
基因晶片概念 基因晶片概念解析
基因晶片概念解析 基因晶片(又稱DNA晶片、生物晶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
-
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
-
民族志傳播學的中國學術實踐質思
內容提要:德爾·海默思開創的民族志傳播學之於傳播學的學術價值在於:讓傳播學研究超越媒介,回歸場境;將敘事(民族志)引入研究,成為傳播學新的研究方法。如此,傳播學不僅有了「故事的研究」——敘事學,也有了「研究的故事」——民族志。民族志傳播學傳入中國,形成了自洽的學術進路。
-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在全國高校學科中排名第一!
以媒體市場調查與分析為主要目標的傳播學專業方向。主要課程:新聞理論研究、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中外新聞傳播史、新聞史專題研究、新聞評論研究、新聞傳播學經典文獻導讀:理論與方法(雙語)等。3.專業特色:主要研究輿論的形成以及擴散規律,尤其關注中國在全球化、網絡化與社會轉型期這三重因素綜合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輿論環境,通過輿論調查、輿情監測和分析,描述解析當下的輿論形態和特徵,並探索解決對策。
-
520特輯:你必須知道的「戀愛傳播學」知識!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排版丨察覺本文不宜使用綠色的SC一年一度的520又來了,對於單身狗來說,這可能又是一個打折力度很大的買買買節日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傳播學概論真題及答案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大規模以科學方法為指導進行的受眾調查是在( )A.1981年 B.1982年 C. 1983年 D. 1984年3.傳播學經驗學派的思想發端於20世紀初期,共代表是( )A.芝加哥學派 B.哥倫比亞學派 C. 法蘭克福學派 D.
-
這六個傳播學理論應該退休了-虎嗅網
導讀本期推送的是著名傳播學者Elihu Katz和Yonatan Fialkoff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其中談到了六個應該退休的傳播學理論,其中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意見領袖、兩級流動、選擇性接觸為此,我們翻譯了這篇短文,同樣希望拋出一個相仿的問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處理傳播學的經典遺產呢?
-
傳播學十大核心理論 |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嬗變
06 「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在長沙舉辦
參加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的嘉賓合影留念。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白寅在論壇上發言。第二屆新聞傳播學跨學科研究高峰論壇之健康傳播論壇在長沙舉辦。在第一場的主旨發言中,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陳靜茜副教授分享了面向公眾的公共健康溝通心得,就何為溝通、如何與公眾有效溝通進行探討;復旦大學戴偉輝教授緊密結合當下實際情況,對疫情狀況下的社會機制及智慧健康傳播問題進行詳細闡述,總結出了健康傳播的研究方法及理論建構範式;中國傳媒大學李智教授提出「信息病毒」的概念,指出信息疫情與病毒疫情一道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雙重挑戰,希望通過技術應用,在社會多方位多層次的協同聯動中實現傳播學視角下信息疫情的防控
-
全國9位新聞傳播學專家雲端「集合」 要幹什麼?
8月25日上午,圍繞「面向新時代的新聞傳播學科建設」,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水平提升計劃」第2期研討會在線上平臺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教育電視臺、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西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共9位專家受邀出席,分享在新聞傳播學科建設方面的經驗與卓識
-
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就業好熱度高,全國招生逐年上升!
新聞傳播學類專業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或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係。該類專業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以及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一.新聞學和廣告學熱度高新聞傳播學類包含10個專業,其中新聞學和廣告學是專業門類下熱度最高的兩個專業。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招生計劃已經超過廣播電視學。
-
數字時代中國新聞傳播學本科核心課程的變化與問題
摘 要:通過對訪談文字資料進行編碼整理分析發現:平臺課方面,學校通識選修課部分承擔學院平臺課(專業基礎課) 的職能,設置範疇通識化、跨學科化,修讀方式不拘一格;專業課方面,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為指向,淡化專業必修課,課程群自選模式普遍,加強實踐課程並呈現產學研協同化。
-
「奶頭樂」理論,是真相的揭穿還是一個傳播學的謊言?
這一概念並沒有一個嚴謹的出處,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由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提出,他認為如果想讓全球百分之八十「邊緣化」的人安分守己,就應該給他們都塞上一個「奶嘴」,用以轉移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這些人處在量身定做的娛樂信息之中,他們就會慢慢喪失思考的能力和抗爭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