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父母需要和他們聊天嗎?這3個好處家長鬚知

2020-12-28 數碼小科技王

寶寶像小天使一樣到父母的身邊,對於父母來說,幸福和辛苦是攜手而來的。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以及「猜不透」的哭鬧錶現。

但對於寶寶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父母就是寶寶的全世界,貌似小寶寶每天是吃了睡、睡了吃的狀態,對什麼事情都是不關已的樣子。

實際上,周歲之內的寶寶,他們大腦的活躍度是正常成人的兩倍左右。因此嬰兒時期的寶寶,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一般來說,二個月以上的寶寶,會通過哭鬧來尋求情感上的安慰。因此這就需要父母給予寶寶充足的安全感,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

與此同時,還要給寶寶豐富多彩的環境,幫助寶寶健康成長。這裡面的環境就包括語言環境。

通常來說,周歲之前的小寶寶不會說話,因此父母和寶寶聊天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法得到有效回應的。所以有很多家長認為,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沒必要跟他們聊天說話。

育兒專家表示,父母經常和嬰兒時期的寶寶聊天,不是做無用功!這樣做對於寶寶的將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父母和寶寶交流的好處

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

很多家長會認為,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什麼都聽不懂,也理解不了。所以與寶寶聊天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其實這個想法是片面的。

寶寶在兩個月左右,就會表現出有意識的微笑表情。這代表著寶寶社會化交流進步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性的特徵。

因此家長應該能感覺到,多和寶寶說話,不僅能促進寶寶語言的發育,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提升安全感。

比如寶寶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餓了的情況。哭鬧意在提醒父母:「寶寶餓了,快衝調奶粉來餵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寶媽一邊和寶寶說話,對寶寶進行安撫;一邊做出回應的行為動作——衝調奶粉

當寶寶聽到倒水的聲音時,就會發現,寶寶的哭鬧情緒會明顯得到緩和,而當寶媽拿著衝調好的奶瓶走過來餵奶之後,寶寶的那種幸福感就會顯現出來。

父母可千萬不要小看寶寶,即便是新生兒時期,他們也都有著一定的儲存記憶功能。爸爸媽媽柔聲細語的對話,每天輕輕地撫摸,都能給寶寶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有育兒專家建議,小月齡的寶寶,父母應該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來和寶寶聊天,來提升寶寶的安全感!

幫助寶寶進行語言啟蒙

寶寶的世界非常奇妙,寶寶的語言是從什麼開始的,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有人說寶寶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和父母「說話」了。對於新生兒來說,「哭鬧」就是他們的語言。

寶寶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就學會「嗯啊」來回應父母的對話。家長們可千萬不要小看「嗯啊」的話語,這是寶寶在語言方面做得自我訓練。

因此當寶寶會做出一些「嗯啊」的回應時,父母就應該引起重視,抓住寶寶語言啟蒙的大好時機,與寶寶進行有效的互動,大有好處。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模仿、發聲等動作,來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語言、學習語言。比如家裡養小狗的,當寶寶看到時,家長可以模仿小狗的叫聲「汪汪」來告訴寶寶這是小狗。這樣就可以不斷強化寶寶的語言意識,做好寶寶語言的啟蒙工作。

提醒家長注意,和寶寶聊天的時候,一定要注視著寶寶的眼睛,慢慢地、一字一句地、用緩和、溫柔的語氣和寶寶說話。

有助於多種語言方式的學習

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後的8到10個月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細心的家長們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當父母說話時,會盯著父母的嘴巴看,聚精會神地聽父母說話。

這一行為,是寶寶對語言進行一定的收集的行為,收集好之後,寶寶會在腦子裡建立語言資料庫存儲起來。這樣方便後期的語言學習。

所以為了豐富寶寶的語言內容,家長不僅要用說話的方式和寶寶聊天,另外還可以使用肢體、動作語言來豐富寶寶的語言資料庫。這樣可以為寶寶將來的多種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寄語:

想要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應該從小抓起,小月齡的寶寶,家長除了主動跟寶寶說話、聊天之外,也可以模仿寶寶的聲音,與寶寶形成互動。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對寶寶語言發展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家長鬚知:嬰幼兒最佳的洗澡時間是什麼時候?儘量避開這2個時間段
    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照顧一個剛出生的小寶寶確實會覺得有些手忙腳亂,特別是在給寶寶洗澡這方面。當然,也有的家長因為害怕在洗澡時會傷到寶寶,索性好幾天才給寶寶洗一次澡。 另外,別看寶寶天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也很少出門,身上應該不是很「髒」,但其實寶寶皮膚嬌嫩,新陳代謝旺盛,分泌量也很大。
  • 嬰幼兒主食遠離誤區!掌握這4個原則,讓孩子好好成長
    文/可馨育兒家長給嬰幼兒吃主食通常都有一些誤區,很多父母覺得只要價格貴、鮮見的食品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嬰幼兒想要做到膳食平衡、科學合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嬰幼兒主食遠離誤區!掌握這4個原則,讓孩子好好成長一、食物要多樣化各種食物最好每日都要吃一些。由於要維護機體健康,每日的營養要豐富多樣,其中也包含無機鹽和維生素,還有蛋白質裡的各種胺基酸,從動物脂肪、植物油獲取各種脂肪酸,還有形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不同食物中含有各種營養素。
  • 寶寶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使用吸管杯了,這3個好處家長看得見
    一般來說,月齡在6個月以下的寶寶,是不需要父母額外餵給他們水喝的。就拿孩子喝水該用什麼樣杯子的這件事說吧,她一直在給孩子用奶瓶,平時喝水和喝奶粉都是如此,但她漸漸地覺得這樣並不可行。因為她發現孩子開始有蛀牙了,其他媽媽也在和她說這是一直用奶瓶的原因,所以應換成吸管杯喝水,這樣安全健康又實用。
  • 嬰幼兒如何做視覺訓練?父母多和寶寶玩這些遊戲,促進視覺發育
    那麼,嬰幼兒的視覺發展是怎樣的過程?嬰兒剛出生時,視覺能力很弱,幾乎為零,只能勉強分辨單純和強烈的光線與顏色,如:黑色和白色。從出生到1個月期間,嬰兒對顏色和光線的分辨能力快速發展,逐漸能分辨紅、黃、藍三原色了,喜歡觀察各種不同的顏色,但不喜歡灰色調的東西。3個月時,嬰兒可以分辨出同一種顏色的深淺。
  • 性教育的關鍵時期,是嬰幼兒時期,看美國人如何對寶寶性啟蒙教育
    文/暮沐媽咪(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美國性醫學專家考爾德博士證明:人類從子宮內就出現了性反應,他通過男胎兒的超音波圖像在子宮內定時的反應,這一功能伴隨一生。性教育從嬰幼兒時期就要開始。2012年美國衛生協會,在嬰幼兒階段關於性教育有著非常成熟的指導,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倡導孩子們能夠在學校裡接受正確的,科學的性教育。
  • 寶寶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使用吸管杯了,這3大好處,父母別忽視
    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用吸管杯喝水其實對他們是一種鍛鍊。千萬不要讓寶寶產生對奶瓶的依賴性,其實用吸管杯代替奶瓶,對寶寶是非常有好處的。寶寶在最初使用吸管杯時,父母往往會選擇有把手的吸管杯,這就需要寶寶兩隻手緊緊抓住杯子,然後用嘴去吸吸管。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都能提高寶寶的手指協調能力。
  • 寶寶哭鬧時,家長要不要立刻抱起?這3個方面要了解
    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給父母帶來了無盡的喜悅,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些許煩惱。小月齡的寶寶,由於不會說話,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哭鬧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關於寶寶哭鬧,父母應不應該及時給予回應,不同的家長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前兩天閨蜜小劉就因為這樣的問題和婆婆鬧矛盾了。
  • 天氣轉冷,嬰幼兒到底是耐寒還是耐熱?弄清這3點,別給寶寶亂穿衣
    因為這句老話,可能很多年輕父母就會誤以為嬰幼兒耐寒不耐熱(也就是怕熱不怕冷),但其實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是既耐寒又耐熱的(怕冷也怕熱)。◆嬰幼兒不耐寒的原因:要說嬰幼兒為什麼不耐寒,其實原因主要是因為肉肉(也就是皮下脂肪)還比較少,自身機能對調節保溫的能力還不夠,因此寶寶如果穿得少一些也是會怕冷的。
  • 家長如何照顧唐寶寶,父母應該注意什麼?
    若未在產前篩檢出,唐氏症寶寶通常一出生即可被辨別,只有少數案例會在寶寶稍大的時候才被辨識並確診。唐氏兒因為從頭到腳、隨著年齡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併發症,因此必須終身定期追蹤,而嬰幼兒時期除了按照打預防針的日期固定就診外,若有個別疾病,也需按照各科醫生指示定期追蹤。
  • 嬰幼兒遊泳褲和遊泳圈的選擇
    水壓和水溫對嬰幼兒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嬰幼兒遊泳可以有效鍛鍊嬰幼兒肌肉群,從而為寶寶塑造一個健康、勻稱的體態,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 嬰幼兒遊泳的好處頗多,但是家長們在帶嬰幼兒遊泳時,還要注意為嬰幼兒選擇合理的遊泳褲和遊泳圈。 嬰幼兒遊泳褲怎麼選擇呢?目前國內嬰幼兒遊泳館是愈來愈多,很多遊泳館都是人群絡繹不絕,嬰幼兒遊泳被很多家長所認可,不過其中有一部分家長還不太清楚嬰幼兒遊泳褲和泳圈到底該如何選擇。
  • 為啥要給寶寶辦理身份證?戶籍人員:有3個好處,你不了解一下嗎
    但很多人誤認為只有滿16周歲或18周歲才能辦理,這其實是錯誤的,剛出生的寶寶也是可以辦理身份證的。 在現實中,很多家長都是這樣,他們考慮不到孩子需要用身份證的地方,於是就忽略了兒童身份證的重要之處。
  • 2歲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飛躍期,家長從三個方面入手,寶寶更聰明
    在這些突觸的形成,需要經過不同的刺激。而孩子出生後持續接觸到的外部環境給孩子的刺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行為構建有著重大影響。在3歲之前,孩子的大腦每天以驚人的速度在生長發育。孩子2-3歲的各種叛逆表現,也正是孩子大腦飛速發育的一個外部體現。
  • 寶寶發燒不是病?給寶寶帶去3個好處,家長們可以了解一下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不希望孩子生病的,生病是不被人喜歡的,而被人們普遍看成是一件麻煩的事兒。再加上孩子小,生病不僅會耽誤時間、金錢、精力,關鍵是大人們往往會過度擔心,心疼。所以家長們是不願讓孩子生病的。雖然不喜歡,但孩子免疫低,感冒發燒是常事。如果我們知道生病對於孩子的好處,或許你會愛上它哦!
  • 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有望改善 託育服務機構安全和費用備受...
    李女士說,希望專門的託育服務機構儘快建成落地,如果環境、飲食及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都非常好,「寶媽」就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他們。採訪中,記者發現,0至3歲的嬰幼兒誰來帶是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保姆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嬰幼兒的看護問題愈加突出。
  • 3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3招,寶寶以後好管教
    3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父母不能盲目教育,更不能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時期,積極引導孩子。3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大家應該對蒙特梭利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發現的30多個兒童敏感期中,包括3歲的孩子,他們從3歲開始,經歷的事情就越來越多。孩子的注意力開始轉向周圍的事物。
  • 你給孩子買的口罩符合標準嗎?專家建議:嬰幼兒口罩這樣選
    四月過後,全國的疫情趨於穩定,正值春光好時節,寶寶外出的頻率也逐漸增加,但如何讓寶寶配合戴口罩,卻成為一項令各位父母頭疼的艱巨工程。要麼哭鬧不停拒不配合,要麼在家長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戴上後,直接伸手摘掉。總之,幫娃戴口罩,絕對是挑戰家長體力和耐心的一場考驗。
  • 每次遊泳一二十分鐘,對寶寶的好處卻不容忽視
    很多帶寶寶去嬰兒遊泳館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每次到店裡寶寶遊泳的時間都不長,就沒有超過半個小時的,遊個二三十分鐘就要讓寶寶出來了,這是不是店家故意這麼做的呢?其實並非如此,寶寶遊泳的時間長短並不是越長越好,而是恰到好處。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對於孩子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舒服。事實上,家長們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通病」,許多孩子都會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亂扔東西,是家長管的不好嗎?
  • 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1.5-2歲:能說「電報句」,如「媽媽抱」「寶寶吃」等,句子斷續,不完整,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如「尿尿」、「吃飯」等,會有平時別人呼叫他的名字稱呼自己,如「寶寶要尿尿」,開始會說3-5個字的短句,會看圖書,能說出50個左右的東西名稱和用途,也會用手指出他們認識的東西,聽完故事能說出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或者隨大人念幾句兒歌、童謠等。
  •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的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
    3歲寶寶近視600度!只因父母的這個操作,醫生:家長好心辦壞事!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3歲的寶寶是什麼樣的?在筆者心目中,3歲的寶寶身體各個器官基本發育完全,大腦也比較聰明。這個時期的寶寶,應該是探索欲、求知慾最高的時候。3歲的寶寶活潑又可愛,很多人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