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主食遠離誤區!掌握這4個原則,讓孩子好好成長

2021-01-18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家長給嬰幼兒吃主食通常都有一些誤區,很多父母覺得只要價格貴、鮮見的食品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嬰幼兒想要做到膳食平衡、科學合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嬰幼兒主食遠離誤區!掌握這4個原則,讓孩子好好成長

一、食物要多樣化

各種食物最好每日都要吃一些。由於要維護機體健康,每日的營養要豐富多樣,其中也包含無機鹽和維生素,還有蛋白質裡的各種胺基酸,從動物脂肪、植物油獲取各種脂肪酸,還有形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不同食物中含有各種營養素。大多食物才富含多種維生素,比如牛含的營養成分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2、某些B族維生素、維生素A、鈣、磷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成分不可能從一種天然食物中獲取。只有吃多種食物,才能把不同的營養收集過來被機體所利用。當嬰幼兒食物越豐富,缺乏一些營養素或攝入營養素過多的機率就更小。即使同一類食物,也要儘量做到多樣化,比如有些主食需要與細糧搭配,葷素配合的副食,有魚、蛋、肉、奶豆類、黃綠色蔬菜、新鮮水果等。

嬰幼兒的膳食選擇還應有穀類食品、動物性食品(禽、蛋、奶、魚等)、豆類、豆製品、果蔬等各類食物。,確保嬰幼兒膳食營養對其健康生長發育有利。

二、少吃鹽和糖

寶寶過了嬰幼兒期,在1歲後很多喜歡吃糖,要注意讓寶寶少吃糖或含糖多的食品,比如各處糖果、糕點、冷飲等。這樣的食品裡多量的糖可供應熱能,其他營養素卻比較少,食用過多食慾會下降,而且對牙齒沒有什麼好處,這也是寶寶齲齒的一種主要因素。因此,還要注意不要讓嬰幼兒吃太多甜食,偶爾吃一些問題不大。

家長經常有一個認識,寶寶的食物口味太淡,這也包括嬰幼兒食品,口感不好。國內外研究認為,1歲內的嬰兒的食品裡不要另外加鹽,天然的食物中能夠找到鹽的影子,可以滿足嬰兒的需求,再額外加入鹽分,對嬰幼兒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好處。對於1-3歲的幼兒,其每日食譜裡也要儘量少加鹽。

三、確保正餐質量

每日正餐要均衡營養,這對嬰幼兒的健康非常重要,要確保嬰幼兒營養科學的關鍵。很多父母工作繁忙,早餐來不及給寶寶做得符合營養標準。一些父母 ,對早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擬,不注重給嬰幼兒做早餐,有的寶寶乾脆吃不到早餐。可馨育兒說,而寶寶因為飢餓通過一些其他食物或零食來彌補飢餓,時間久了就會對其生長發育帶來負面影響。

四、積極防止營養素缺乏病

國民的膳食營養,通常易缺鈣質、維生素B2,有的時候缺乏維生素A。南方的主食是大米,食物中獲得蛋白質比較少,它是支撐人體健康,確保寶寶正常發育非常關鍵。所以,需要注意防止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症,嬰幼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而乳類的營養素比較豐富,也是最好的,它富含鈣、維生素A、維生素B2、優質蛋白質等。有些地方乳類食品比較匱乏,或某些人不能適應乳類食品,更需多補充營養豐富的食物,可吃一些含鈣、維生素B2的麵包或配方食品。

討論話題:針對上面內容,你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提供的育兒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與內容無關,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要掌握2原則避開3誤區
    通常來說,這些情況會在寶寶滿6個月後出現,所以健康體質的嬰兒,6個月後可以開始添加輔食。但如果寶寶暫時還沒有出現以上情況,或者出生時是早產兒,平時消化一直很差,就不要著急添輔食,可以等到7個月、8個月再說。寶寶不會因為晚一點添加輔食就變笨、發育不良。我們要耐心等待寶寶的消化系統準備好。
  • 嬰幼兒尿布疹,父母不知道的這些誤區
    尿布疹就是咱們日常所說的紅屁股,這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嬰兒皮膚嬌嫩,加上便尿對臀部的刺激,尿布覆蓋區域就非常容易出現尿布疹。被尿布疹困擾的寶寶,臀部會顯現紅斑、水腫、黃色小泡、脫皮結痂甚至是感染潰爛,由於疼痛難忍,嬰幼兒會哭鬧和睡臥不安。
  • 餵養知識:嬰幼兒營養均衡原則
    >嬰幼兒期,孩子生長發育迅速。例如,足月出生的正常兒體重平均3.2千克,5個月之內就將增加1倍,1周歲時達到3倍。身高也是這樣,足月出生兒平均為50釐米,長至1周歲,即為初生時的1.5倍。此外,嬰幼兒的新陳代謝也遠比成人旺盛。例如,嬰幼兒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環系統對養料的運輸,各臟腑組織對養料的吸收及廢物質排洩,呼吸系統對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等,都比成人緊張繁忙。孩子年齡越小,呼吸頻率越快。
  • 1-2歲寶寶,家長照顧避開十個誤區,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照顧1到2歲的寶寶,要避免這十大誤區,以免耽誤孩子生長發育第一個誤區,喝奶的量過多或者過少有一些孩子對奶非常的沉迷,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一天還要喝四五次奶,甚至是一天喝1000毫升的奶。晚上還要起來喝一兩次夜奶。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喝奶才長這麼大,奶的營養更好,他願意喝就讓他喝吧。
  • 親親我的寶貝—掌握輔食添加4個技巧,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母乳餵養6個月,這期間不需要添加母乳外的其他任何食品,孩子6個月以後,雖然母乳仍是寶寶的主要食物,是良好的膳食來源,可此時單靠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需要逐漸為嬰兒補充母乳以外的食物,俗稱輔食,來補充多種營養。
  • 這4個原則可能沒掌握!?
    他們還可能在午餐時吃很多——這會導致葡萄糖和胰島素達到峰值,對新陳代謝不利,並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聰明選擇早餐方法 ★主食粗細搭配,儘量少吃精製食品,選擇多種粗雜糧。 ★主食、副食、果蔬平衡食用,每餐最好要有這三類食物,副食中多選擇大豆及其製品、脫脂奶類、魚類、去皮禽類等。
  • 這些輔食誤區你還在犯嗎?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其中規定了健康足月出生的滿6月至24月齡的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基本原則、分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及輔食製作要求。下面我們一起就來看看吧~01輔食多久加?這個問題是很多寶媽非常糾結的,「到底是4個月還是6個月呢?」部分寶媽認為:「早點添加輔食能夠讓寶寶早點適應輔食,寶寶長得會快一些」,真的嗎?
  • 你還會相信這樣的孩子牙齒齲壞誤區嗎?
    孩子的門牙變黑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有齲壞,比如舌側面或者鄰面齲壞那是從外面看不到齲壞的。尤其是嬰幼兒門牙變黑,那絕大多數就是「奶瓶齲」了。因此,如果發現孩子無論是哪一顆牙齒變黑哪一側變黑,都可能是「蛀牙」,要及時地去諮詢口腔醫生,做好齲齒的治療工作。
  • 養生不踩「雷」:4個養生誤區,或正在悄悄毀掉身體
    老年人想要延長壽命,避免老年階段病痛折磨,關鍵是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在養生期間誤區避開,遵循正確的原則,在做法合理,身體得到正確調節之後抵抗力提高,重要器官功能增強,可以讓疾病遠離。但是,很多老年人聽信謠言,存在不合理的行為,可能會越養生健康離得越遠。
  • 0~6歲是孩子認識語言的關鍵期,家長要走出3個誤區,培養聰明娃
    如今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對於父母來說其實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加以利用,孩子就容易完全變成了"小神獸",但如果家長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孩子將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語言敏感期,現在在家期間的語言訓練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好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莫大好處。
  • 一日三餐如何掌握?一個字,四個原則就夠了!
    所以我們根據「簡易、快樂和有效」的原則,刪繁就簡,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萬全飲食調控法,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掌握飲食調控,不再為飲食問題傷腦筋,更簡單易行地為健康加油。道家講「虛則靈」,原理上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人們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保持清醒、保持健康,這也是養生的目的。  基本原則——七七二三,快樂健康  「七」:每餐進食量控制在七分飽程度。  「七」:每餐素食佔七成。  「二」:每餐主食控制在二兩。
  • 解密嬰幼兒溼疹
    嬰幼兒溼疹嬰幼兒溼疹又稱「奶癬」,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最早可見於2—3個月的嬰兒,2歲以後發生的概率會減小。嬰幼兒溼疹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幹四肢也會出現。應對嬰幼兒溼疹的原則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餵養,精心護理,重視預防。
  • 高溫盛夏時期發作過敏性蕁麻疹 兒童患蕁麻疹發作掌握三個原則
    隨著年齡增大,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這時雞蛋、肉鬆、魚鬆、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往往喜歡吃零食,零食種類及正餐食品較多,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飲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 做一鍋好湯要調味,養育一個健康又優秀的孩子,也需要糖、鹽和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答案是:「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鹽和鈣同時調味。」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不存在最好,但一定要適合孩子,有鹽有糖有鈣,至於方式可靈活而動。讓孩子得到適當的愛和關注,做事有原則,遇事能獨立,這才是理想中的狀態。可家長或多或少會走彎路,踩中誤區。
  • 孩子不小心被燙傷?父母千萬別亂來,這4個誤區要繞開!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興趣,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危險發生,比如說被燙傷。當孩子被燙傷之後,很多父母瞬間就懵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還有一些父母會採取哪些沒有經過科學認證的方式來「治療」,但往往會給他帶來二次傷害。關於被燙傷,網上一直有很多不靠譜的謠言,可能不少父母也中過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哪些誤區,給各位父母排排雷。
  • 孩子發熱的4條護理誤區,你中了幾條?
    但焦慮歸焦慮,不能亂了方寸,只有掌握髮熱的來龍去脈,才能讓孩子跨過發熱這道坎,收穫真正的健康。 今天,飛媽就發熱這個問題,給寶媽們好好盤盤!
  • 課堂外丨這五個「簡單原則」讓英語學習so easy 跟著邱宜楠老師的...
    這五個「簡單原則」讓英語學習so easy跟著邱宜楠老師的高效方法一起來試試「英語這麼難,怎麼才能學好英語?」同學,你也有這樣的困惑嗎?一旦走出語音誤區,我們會發現自己膽子大多了, 隨時隨地都敢大聲說英語了,不知不覺自己就能自由自在地用英語表達思想了。誤區二:詞彙越多表述越好一些初中生會有這樣的問題,跟外國人無話可談。這主要就是因為詞彙掌握不夠的問題。
  • 《如何哄孩子》:掌握這3個原則,教育孩子也會變得簡單快樂
    記得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清晨上學一起認識路邊的花花草草,是教育;放學路上一起聊聊班級裡的事,是教育;睡前攻讀一本書,共做一件事,也是教育;只要參與孩子的成長,我們的一言一行,哪怕一個親切的笑容,都是最合適的教育。不得不說,這段話指出了教育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
  • 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生病?這三個原因,老師一般不會說
    研究發現,6歲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感冒6~8次,尤其在9月到次年4月間,感冒達到一個高峰期,幾乎每個月都會爆發一次。其實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很多時候幼兒園一個小朋友感冒請假了,此後接連請假的孩子可能會連成串,這是咋回事呢?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生病?最近芊芊媽特別焦慮,原因是孩子在幼兒園又感冒了。
  • 堅持這4個飲食原則,不餓肚子也能瘦下來!
    大多數人為了減肥會選擇不吃米飯主食、不吃肉類食物,從而一刀砍斷了熱量攝入,每天只攝入幾百大卡的攝入。然而,這樣的飲食方式是極為不合理的。過度節食狀態,你會處於過度飢餓狀態,容易暴飲暴食,一旦放縱飲食你的努力就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