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錦衣衛,很多人聯想到會是這樣一幅畫面,他們身著錦衣,手握一把神兵,精緻與殘酷相攜,一刀揮過,竟是血濺三尺,刀光劍影中血型與狠厲展現無疑,那把神兵就是大名鼎鼎的繡春刀。
歷史上繡春刀並沒有留下可靠文字記載,也還沒有古代出土的實物,只是在明代繪畫的《出警入蹕圖》的零星圖案中,可以看出錦衣衛與其他明軍兵士所戴的佩刀大不相同。
但根據《大明會典》之類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筆記,繡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繡春刀、椰瓢、茄帶」「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飛魚服
傳說繡春刀每一柄都是千錘百鍊之作,鋼質極好,所以刀鋒犀利無比,越是職位高的人,所領的繡春刀材質更純。鑄造更多幾層手續,據說除了鐵之外,還混有其他金屬,以至刀鋒犀利無比。
雙手持刀,一刀砍下,足可把整隻馬頭砍斷。哪怕是富強的大明帝國,也無力將這樣的寶刀裝備部隊,只有天子親軍錦衣衛,才會人手一柄!而在影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它可刺可砍,料想,在當時殺傷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ysf)
此把繡春刀從形制上看,不但吸收了唐刀,單刀等前代名刀寶劍的優點,還借鑑了部分日本刀,蒙古刀的長處,可謂東亞寶刀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既能單手刺斬,也能雙手握住劈砍,因此向來被明軍高級將官與侍衛視若珍寶。
所以刀身採用了百鍊花紋鋼來進行鍛造,用千錘百鍊的工藝,通過一次次捶打,來鍛造鋼材,去除鋼材本身的雜質,使整體在保持剛柔並濟的同時,刀身呈現出精美的花紋,更人更一見傾心。(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ysf)
而刀鞘,採用了儒雅大氣的黑檀木來製作,黑檀木的外觀,素雅簡單,但手感舒適順滑,且硬度和耐腐蝕性都比較好。
同時,黑檀也是世上名貴稀有的木材之一,堅硬、滑潤,是它的特色,其切面打磨後形成的包漿亮麗非常,似銅鏡可鑑,又恰似緞子,溫潤舒適。
此刀在古代,非大內精銳不得使用。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利刃,還是高貴身份與榮譽的標誌,象徵著持刀者報效國家的無上榮光與赤膽忠心。(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ysf)
象徵赤膽忠心——繡春刀的細節欣賞:
對刀劍感興趣,掃描下方二維碼
註: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