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金庸先生的90歲壽辰,對他道一聲生日快樂。
為了重溫他帶給大家的愉悅和慰藉,我們特別選取了一本有關閱讀金庸小說感受的書的5個篇目,分別對應金庸筆下「義薄雲天」、「快意恩仇」、「金剛不壞」、「江湖情色」和「引而不發的愛情故事」等五個主題,祝閱讀愉快。
希望各位都能像《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高僧一樣,無論落魄發達,都無改內心的激越情懷和平靜修遠。
文|王憐花
《鹿鼎記》是這些年來我重讀最多的一部書。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金庸在這部書中,向我們展示了他對世事人情的洞見和包容。不斷重讀《鹿鼎記》,是我生活中不多的真正快樂之一。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像韋小寶一樣,在江湖與廟堂之間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江湖風波惡、伴君如伴虎,世上最難的兩件事,一等通吃伯韋小寶卻可以舉重若輕,來個通吃——這應該就是金剛不壞了吧。
韋小寶小小年紀稀裡糊塗地剛當上天地會青木堂香主,就碰到和沐王府的糾紛,眾兄弟等著韋香主拿主意。這事干係重大,且看韋香主怎生決斷:
他假裝低頭沉思,過了一會,說道:「眾位兄長,小弟雖然當了香主,只不過碰巧殺了鰲拜,本事是一點也沒有的,計策更加沒有。我看還是請玄貞道人出個主意,一定比我高明得多。」他這一招叫「順水推舟」,將一根爛木梢向玄貞道人肩頭推去。
玄貞道長是何等的老江湖,立刻將這根爛木梢遞給了樊綱,樊綱是直性子,說出了大家大心裡話,那就是先禮後兵,要去跟人家理論。玄貞依然笑而不語,不想表態,韋小寶就來個集體決策、集體表態:
韋小寶道:「請大家商量個法子出來。各位哥哥見識多,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米還多,走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多,想的主意也一定比我好得多。」玄貞向他瞧了一眼,淡淡的道:「韋香主很了不起啊。」韋小寶笑道:「道長你也了不起。」
這件事最後的決定還是照樊綱的法子去和沐王府理論了,只是這做決定的過程和將來大家要負的責任,卻是按規矩做的,都已清清楚楚。韋小寶知道其間的奧妙所在:
他跟天地會的人相處的時候雖短,卻已摸到了他們的脾氣。這些人嘴裡尊稱自己是香主,滿口什麼靜候香主吩咐云云,其實各人肚裡早就有了主意,只盼得到自己贊同,於是一切便推在韋香主頭上,日後他們就不會擔當重大干係。他對付的法子是反問一句:「你說怎麼辦?」
韋小寶這一套江湖經驗屢試不爽。事隔不久,沐王府來請柬請天地會青木堂去赴宴。大家開會研究:
韋小寶道:「咱們去不去吃這頓飯?哼哼,宣威火腿、過橋米線、雲南汽鍋雞,那是有得觸祭的了。」
眾人面面相覷,都不作聲。過了一會,關安基道:「大伙兒要請韋香主示下。」
韋小寶笑道:「一頓好酒好飯,今晚大伙兒總是有得下肚的。要太太平平呢,就讓我做東,咱們吃館子去,吃過飯後,再來推牌九賭錢,叫花姑娘也可以,都是兄弟會鈔。你們如想給我省錢呢,大伙兒就去擾那姓沐的。」這番話說得慷慨大方,其實十分滑頭,去不去赴宴,自己不拿主意。
結果大家都說該去,於是韋香主總結道:「大伙兒都說去,咱們就去吃他的,喝他的。」就這樣,韋小寶無師自通地演繹江湖規矩,穩穩地做他的香主,混的得法而愉快。
比起江湖,在廟堂裡混要更難些,畢竟在諸般文武藝中,政治的難度要大些。不過,凡是人與人之間的事,對韋小寶來說都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正好有朝中索額圖這樣的老政客指點迷津,韋小寶很快就將做官的竅門摸得一清二楚。話說這一日索額圖和當時還叫桂公公的韋小寶去抄鰲拜的家,皇上明令要找到鰲拜家所藏的兩本《四十二章經》。韋小寶在找到經書後,就想打開看看,此時,索額圖提醒他道:
「桂公公,這兩本經書,是皇太后和皇上指明要的,鰲拜又放在藏寶庫中,可見非同尋常。到底為什麼這樣要緊,咱們可就不明白了。我也真想打開來瞧瞧,就只怕其中記著什麼重大干係的文字,皇太后不喜歡咱們做奴才的見到,這個……這個……嘻嘻……」
韋小寶經他一提,立時省悟,暗吃一驚,忙將經書放在桌上,說道:「是極,是極,索大人,多承你指點。我不懂這中間的道理,險些惹了大禍。」
這一節課,韋小寶學會了給皇上辦事時,什麼是不能做的。緊接著,索額圖馬上又給他上了一節課,教他什麼是可以放心大膽去做的。抄完鰲拜家後就該報寫清單了,這時:
索額圖揮手命下屬出去,對韋小寶道:「兄弟,他們漢人有句話說:『千裡為官只為財』。這次皇恩浩蕩,皇上派了咱哥兒倆這個差使,原只挑咱們發一筆橫財來著。這張清單嗎,待會我得去修改修改。二百多萬兩銀子,你說該報多少才是?」
韋小寶道:「那我可不懂了,一切憑大哥做主。」
索額圖笑道:「單子上開列的,一共是二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那個零頭仍是照舊,咱們給抹去個『一』字,戲法一變,變成一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那個『一』字呢,咱哥兒倆就二一添作五如何?……兄弟,皇上吩咐了,蘇克薩哈的家產,給鰲拜霸佔去了的,要清查出來還給蘇克薩哈的子孫。咱們就檢六七萬兩銀子,去賞給蘇家。這是皇上的恩典,蘇家只有感激涕零,又怎敢爭多嫌少了?再說,要是給蘇家銀子太多,倒顯得蘇克薩哈生前是個贓官,他子孫面上也不光採,是不是?」
課剛上完,韋小寶就馬上活學活用,在給康熙匯報時,韋小寶道:「索大人初步查點,他說一共一百三十五萬三千四百一十八兩銀子。」他將這數字說成是索額圖點出來的,將來萬一給皇帝查明真相,也好有個推諉抵賴的餘地。
從此,韋大人雖然一字不識卻平步青雲,對當官的奧秘逐步地達到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比如後來他真的要用人辦事之際,就想起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那幾個平時不會拍馬溜須的中下層幹部,保薦給皇上,委以重任,因為他知道不會拍馬溜須的中下層幹部是全體幹部隊伍中有真本事的。比如後來他躲在通吃島時,就能判斷施琅不會將他的情況稟報皇上,因為「他如稟報了,皇上自然就問:為什麼不將我們抓去?他只好承認打了敗仗,豈不是自討苦吃?」當時他老婆蘇荃[就是洪夫人]就誇道:「很是,很是。小寶做官的本事很高明。瞞上不瞞下,是做官的要緊訣竅。」
有的人能在江湖如魚得水,有的人能在官場金槍不倒,但能夠同時遊刃有餘地行走在江湖和廟堂之間的,依我看,古往今來可能只有韋小寶一人。由此,我猜想,真正練成金剛不壞神功的,不是那些少林高僧,而是鹿鼎公韋小寶。
▎選自《江湖外史》,王憐花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 ▎
人物雜誌微信帳號:renwumag1980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