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又叫做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腦中風已經成為了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統計,全球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的防範刻不容緩。
腦中風一旦發生,就可能是一場災難。當中風發生時,患者腦細胞在幾分鐘內就會開始缺氧死亡。隨著時間推移,由炎症和其他機制導致的損傷會使患者患上永久性的身理或認知障礙。目前,中風的治療僅限於中風事件後3-4小時的急性期,而對於中風後的恢復期,醫學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療法。
缺血性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又分為:腦梗,腦梗塞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
腦血栓,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血流緩慢,引起腦組織血流量不足,嚴重的致使腦血管閉塞,導致腦梗死。
腦栓塞
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分為:腦出血、腦溢血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多在情緒激動,體位變化,爆冷時發作。
蛛網膜下腔出血。
中風的症狀表現主要有:
1、頭暈頭痛 2、眼前發黑
3、半身不遂 4、肢體麻木
5、吐字不清 6、口舌歪斜
7、偏身麻木等
幹細胞治療腦中風
儘管人們對中風的了解越來越深,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的巨大潛力吸引了很多科研工作者,腦卒中動物模型的大量研究也表明,幹細胞治療中風具有良好的效果。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大腦中移植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可通過促進神經發生、血管生成、趨化作用和抗炎作用來促進缺血性損傷組織的修復。
全球範圍內,與幹細胞治療中風相關的臨床研究逐年增加。目前常用的2種主要策略為靜脈注射間充質幹細胞和神經幹細胞移植修復損傷。評估療效的多中心研究正在開展中。
根據clinicaltrials.gov網站的數據,2017年內與幹細胞治療中風相關的臨床研究共計68項。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技術有望成為緩解全世界數百萬中風患者終生殘疾的最佳希望。
國內幹細胞治療卒中的概況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腦卒中的相關項目受到了重視。無論是從政策角度還是臨床研究角度,國內幹細胞治療中風都有了新進展。
除了連續獲得國家經費的支持以外,在我國臺灣地區,《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開放了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臨床應用。
在研究領域,我國幹細胞治療腦卒中也取得了矚目的成果。今年解放軍總醫院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刊登在《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展示了不同劑量的人源神經幹細胞NSI-566注射(1200萬、2400萬和7200萬個細胞)均耐受良好,這種幹細胞對偏癱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的臨床益處。去年,解放軍總醫院已經啟動了II期臨床試驗。解放軍總醫院的《神經幹細胞腦內移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致癱的II期臨床研究》持續招募中。
新研究
用新的健康神經細胞取代中風患者的死亡神經細胞。
最近,發表在PNAS上一項研究引起了科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來源的皮神經元治療中風大鼠。
研究人員利用在實驗室重新編程的人類皮膚細胞來製造神經細胞,然後將它們移植到大鼠的大腦皮層,也就是中風後最常受損的部分。移植六個月後,新細胞修復了中風對大鼠大腦造成的損傷,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
執行這項研究的神經病學教授Zaal Kokaia介紹到,在移植六個月後,可以看到新細胞如何修復中風對大鼠大腦造成的損害。
研究人員使用跟蹤技術、電子顯微鏡等方法來監控移植細胞的活性,以此表明它們確實在受損的神經迴路中正確連接。他們已經看到,來自移植細胞的纖維已經生長到大腦的另一側,即與沒有移植任何細胞的那一側建立了連接。
這項研究點燃了人們的希望,在未來,也有可能用新的健康神經細胞取代中風患者的死亡神經細胞。
神奇的幹細胞讓大腦重獲新生!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的進展,各醫學領域幹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腦卒中的治療研究領域,國內外眾多的臨床研究案例向我們展示幹細胞對於治療腦卒中有著良好的效果,為腦卒中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幹細胞療法也被認為是腦卒中後神經再生的潛在治療戰略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病人受益於這項治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