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世界卒中日由世界卒中組織(WSO)呼籲設立,旨在呼籲全球範圍加強公眾對卒中的認識。
今年的主題為「醫體融合,預防卒中」,口號是「科學運動,健康生活」。倡導運動與醫學防治相結合,更好地防治卒中。
卒中: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今年剛剛發布的《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顯示,2018年,卒中(即通常所說的「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請點擊觀看以下視頻
其實,根據現有的數據不難發現,腦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逐漸的年輕化需要人們重視。
不可逆損傷,不存在自愈情況
腦卒中(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而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佔總體患病人群的75~85%。,但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較高。腦卒中發生有以下特點:
病程發展快病情兇險復發率高不存在自愈的情況腦卒中可導致眾多嚴重的臨床症狀:突然昏倒意識不清、面部扭曲口眼歪斜、口齒不清表達費力、半身不遂行動障礙(偏癱),致殘率極高。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生活負擔,造成身心的巨大痛苦。
更為嚴重的是:50%卒中發病史的患者會在兩三年內再次發生卒中,而且卒中復發的規律是,病情一次比一次嚴重,發病間隔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幹細胞治療腦卒中的意義不僅在於可減輕症狀,更在於能預防疾病的再次發生。
腦卒中一旦發生,就可能是一場災難。患者腦細胞在幾分鐘內就會開始缺氧死亡。隨著時間推移,由炎症和其他機制導致的損傷會使患者患上永久性的身理或認知障礙。目前,腦卒中的治療僅限於中風事件後3-4小時的急性期,而對於腦卒中後的恢復期,醫學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療法。
醫學界針對腦卒中的常用治療手段仍然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因為神經損傷具有的不可逆性,現有的治療手段並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工程的推進,許多研究人員發現幹細胞移植在多種腦部疾病的治療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機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進血管和神經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經細胞和神經迴路、抗氧化和血腦屏障的保護。
幹細胞療法成為改善腦卒中預後的新途徑,能夠改善腦血循環、促進腦代謝、修復受損的腦組織、恢復神經功能等。幹細胞治療卒中所涉及的基本機制包括:
抗炎減少腦細胞凋亡促進血管和神經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經細胞和神經迴路抗氧化和保護血腦屏障
國內外幹細胞治療腦卒中的臨床進展
幹細胞療法成為改善腦卒中預後的新途徑,目前國內外相關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試驗已取得了一些進展。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項初步研究顯示,腦部注入幹細胞有助於中風患者康復,使用幹細胞技術,能讓腦部受損區血管重新生長,而且可以改善中風後遺症,不論是行動、表達或是認知能力,都產生明顯的改善。
2019年初,休斯頓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招募了110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參與向腦內注射幹細胞的臨床研究,此療法已進入臨床II期試驗。
臨床試驗:對腦出血病程為1-3月的20例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術後2年隨訪,發現經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肌張力改善最為明顯,肌張力均有所下降,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改善,吐字清晰。幹細胞對腦卒中患者的預後程度優於未經幹細胞移植同期腦出血的患者。
臨床試驗:於腦梗發病後1~4周內對50例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另外50例為對照組,移植後3個月,移植組NHISS評分(腦卒中評分量表)低於對照組,移植組FMA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量表)高於對照組。
國家支持 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制定便於我國臨床推廣的神經幹細胞產品並建立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不同時期腦梗死的標準化臨床方案,研究項目在多家臨床研究中心開展。
結束語:對於腦卒中的治療有靜脈注射溶栓劑、西藥、中藥、針灸和推拿等傳統治療手段,但由於神經元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所以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幹細胞療法是新時期備受矚目的疾病剋星,在腦卒中的臨床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更多再生醫學幹細胞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幹細胞治療
訂閱幹細胞科技前沿消息
儲存 | 防癌 | 抗衰 | 生命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