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創造力|《愛的藝術》

2020-12-23 古典香草青檸冰淇淋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成熟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從理論、現狀、實踐三個方面,對愛情進行了討論。除了心理學的思考外,弗洛姆還以社會、宗教、哲學的發展歷程為背景,對愛和人性作出了詮釋。

田納西·威廉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軀殼內,被孤獨的囚禁終生。」弗洛姆也同樣在書的開頭表明了這一點:孤寂產生恐懼,人類最大的需要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種途徑,使自己同他人或周圍世界結合在一起。

原始部落的人會通過集體性縱慾的儀式,達到恍惚來忘卻孤獨,但這種方式和酗酒吸毒並無多大區別,其結果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同時需要不斷重複。

現代人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同一組人保持一致來達到結合。但這種統一僅僅是一種假統一,因此無法從根本上來解決人類的孤獨感。

作者隨後提出,對人類存在問題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愛中實現人與人的統一。並且是要在保持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為一。

一、什麼是愛情

愛情是創造力,是給而不是得。這裡說到的「給」,除了物質範疇,更重要的在克服個人依賴性、自戀性、剝削性的基礎上,把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歡樂、興趣、知識等)給予別人。通過這種給,既豐富了他人,也提高了雙方的生命感。

此外,愛情還包括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這些要素同樣源於自發的行為,且要素間相互依賴。我們需要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對方,才能在愛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質。

愛不是僅僅和某一個人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態度。弗洛姆指出,認為愛情取決於對象,專愛一個人就是愛情證明的想法是錯誤的。只愛對象而對旁人無動於衷,不過是一種更高級意義上的自私。

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二、愛情的實踐

出身在一個商業化佔統治地位以及把物質成功看得高於一切的社會中,愛情也被打上了交換的標籤。對方是否值得我追求,而基於我的實力,對方又是否會看上我。在考慮本身交換價值的情況下,他們開始相愛,也因此出現了各種病態的愛情形式。

那麼如何去磨練愛情的技術呢?弗洛姆提到了四個必要條件(紀律、集中、耐心、極大的興趣),以及若干特殊條件(克服自戀、合理的信仰、積極的活動),同時也在書中,對這些要素的定義和操作做了詳細的介紹。

三、個人體會

最初以為愛情是個概率題,取決於能否幸運地遇到那個對的人;後來覺得要得到愛情,首先要讓自己成為值得被愛的那個人。但卻很少有思考過,我是否具有愛的能力,我又是否能成為主動給予的那個人。在尚未懂得什麼是愛情的情況下去愛,難免會落入書中所說的「假愛情」,在一段關係中充滿控制、衝突、自私。

愛作為一門技術,需要不斷的去實踐。書中所提到的技術,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就拿集中為例,集中意味著要完全地在活在當下,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做事情。現代社會下,我們接受這大量的碎片刺激,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我們不論在工作、約會或是看吃飯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去刷手機。

在看最後一章的時候,我滿腦子想著,弗洛姆寫下這些技術,他是否又能全部做到。翻到最後,附錄中的話回答了我的困惑。弗洛姆的助手芬克,從他的視角,回顧了弗洛姆一生中的愛。芬克說,老年的弗洛姆給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對交談對象流露出來的興趣和充滿溫暖的目光。正如弗洛姆在書中提到的愛是通過一個人愛所有人,他能表達自己的愛,也能讓人感受到他愛的能力。

抱著樂觀的心態翻開這本書,然後悲觀地意識到愛的稀缺性。但也因為稀缺,才更顯得珍貴。愛是一種個人修行,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相關焦點

  • 「有愛的家庭一定有創造力」
    「有愛的家庭一定有創造力」 2020-09-11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蕃茄田藝術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引領素質教育發展
    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2020年9月,蕃茄田藝術以十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全新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以獨有的「創造力思維系統「蕃茄田藝術首席教育官施建志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蕃茄田藝術自創立以來,不斷探索兒童藝術教育的可能性。
  • 弗洛姆與《愛的藝術》
    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語言,在半個多世紀裡不斷向人類發出聲音,呼籲愛的能力,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弗洛姆從心理學,存在主義哲學,聖經神學,社會學等多重角度建立起了愛的理論,並將其付諸於實踐,形成一門愛的藝術。
  • I Do × 張洹「愛」藝術項目啟幕 構築愛的「誓」界觀
    因愛而起,為誓言而生的I Do,自誕生之日起,便見證和守護著每一句我願意。I Do希望通過藝術跨界的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構築全新愛的「誓」界觀,用全球280種語言,為愛發聲,用獨具儀式感的藝術形態詮釋「誓言」,傳遞愛的信念與承諾的力量。愛是人類共同的信仰,無論來自哪個國度、哪種文化、哪種語言,「我願意」都是愛的極致表達和神聖回答。
  • LEGO *ART:小積木如何跨界藝術釋放更多創造力
    如今的樂高,已然慢慢變為了一種存在於我們身邊的、觸手可及的藝術形式。從剛開始的推出藝術類的相關產品;到激發藝術家靈感,使樂高成為他們的藝術表達形式;再到現在舉辦的樂高藝術展覽等等。在潛移默化中,樂高這個「小玩具」承載著超出它體量的創造力,也在悄悄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 愛的藝術
    有個事事關於愛情的小說影視劇什麼的,你我都看過很多,像《愛的藝術》這麼枯燥的書,倒是奇葩中的奇葩
  • 愛,是藝術
    雷蒙德·卡佛在詩集《活著:對虛擬時光的真實詩賦》的《晚前斷章》一詩中,把對這種需求的認可刻畫得美妙絕倫:儘管這樣,你得沒得到一生中想得到的?我得到了你要的又是什麼?稱自己為愛人,和感到被這個世界愛過然而,愛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個人經歷,是永遠無法完整地訴諸語言和文字的。
  • 書評|《創造力的本質》:與風暴同行,在思考與行動中找到創造力
    創造力是什麼?有人說它如天上的白雲般不可捉摸,有人說它如飄落的雨滴般不知所蹤,而羅德島設計學院建築系教授凱娜·萊斯基認為,創造力就像風暴。她與風暴同行,用風暴的視角來結構創造力。把一個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想像力轉變成一種清晰的想法,創造的過程本身就是企圖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的過程,這種力量神秘而隨機。它不是線性的,但它真的是毫無邏輯嗎?凱娜·萊斯基不這麼認為。作為建築師、老師、作家和創造者,她經歷、觀察過很多創意過程,她認為這些過程有特性,也有普遍性。
  • 他受壓抑的愛,也許是俄羅斯芭蕾創造力爆發的誘因
    作為革新的重要表現,迪亞吉列夫將音樂、舞蹈與視覺藝術融為一體,造就了一種迷幻般的演出形式,無論是貴族、中產階級還是波希米亞人,都為之沉醉。他是第一個理解芭蕾舞潛力的人,懂得通過芭蕾舞將「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將各種不同的藝術結合起來,創造現代的演出。
  • 「愛的藝術——全球影像藝術大展」杭州站開票啦
    3大藝術女王、3位年輕偶像為愛集結,在杭州開啟一場愛的宣言!展覽通過7大劇場,為觀眾打造一場跌宕起伏的敢愛旅程。 展覽從「行動」、「獨白」、「能量」、「永恆」四個關鍵詞出發,帶領觀眾通過藝術的角度,感受愛帶來的創意能量,喚醒愛中的感動記憶,也思考愛中的矛盾和困境。
  • 弗洛姆:愛的藝術
  • 豆瓣8.9《愛的藝術》:學會在一生中愛自己和愛別人
    《愛的藝術》是德國猶太人艾瑞克撰寫的一部傑出的理論著作,美國人弗洛姆是關於愛的藝術的傑出理論著作。這本書告訴我們兩種獲得愛的方法:一種是發展自己的個性;另一種是擁有愛別人的能力。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愛,他們錯誤地愛自己和別人。
  • 愛的藝術:旅人日記×CHAO酒店藝術沙龍 | 如何用最快的速度穿越回...
    2019年6月1日至2日,三裡屯地標北京CHAO藝術中心,將攜手京城最具情懷影像藝術大展《愛的藝術:旅人日記》,在電影沙龍Cinema Club舉辦藝術沙龍放映。參與藝術沙龍放映的觀眾還將獲得《愛的藝術:旅人日記》影像藝術大展免門票入場資格。
  • 愛不止一種,愛只有一種 —— 百威七夕限定親吻瓶,愛不限量
    在七夕這個最該表達愛的節日,百威與新銳藝術家GUN KARLSSON聯合獻禮,推出七夕限定款親吻瓶,同時呈獻「愛不止一種,愛只有一種」主題的短片,陪你找愛的答案。粗描邊線條及大膽的色塊構成經典的藝術形態肖像,搭配上百威經典的紅色瓶身,更為七夕節裡的愛情更添一抹熾熱與奔放。單瓶的設計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將兩瓶啤酒放在一起通過旋轉正反面不同圖案,便會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情侶親吻畫面。交替擺放,解鎖屬於你的愛。這個七夕,讓愛不限量。
  • 推動兒童素質教育 滬上教育機構探索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
    近日,專注於兒童創新教育的蕃茄田藝術發布了最新的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及基於線上線下整合的OMO多端管理系統。 新版課程以「創造力思維系統「核心,通過藝術統整多個知識領域,融入STEAM學科課程,同時以PBL為驅動的系統性課程。以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創造為過程,使用UbD課程設計理念,以推進學生高級認知水平發展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 弗洛姆丨愛的藝術
    ©Mikhail Palinchak愛首先不是同一個特定的人的關係;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態度、性格傾向決定了一個人同整個世界的關係,而不是同一個「愛的對象」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只愛一個人,而對其他人漠不關心,他的愛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共生性依戀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義。 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從一種非理性權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紮根於自己思想或感情體驗的一種堅定的信念。
  • 《愛的藝術》如果愛沒有增加,人生就沒有任何的改變
    愛是什麼?其實愛在心裡,不在口中,愛是一種藝術,何為愛,何為情,愛不是盲目,而是熱愛,寵愛,戀愛,母愛,錯愛等等,愛的總數太多,只是多去看待優點,少看待缺點,愛,不是傷害,也不是終點,愛太多,最終也會被淚水俘虜,任何的感動與憐憫,都那麼蒼白,愛的解讀,值得深思,思考,該如何去愛,去接納。愛是一門藝術嗎?
  • 李厚霖:愛的藝術跨界
    相比只是幫助兒童提升藝術技能藝術支教項目,「I Do藝術夢想計劃」有更高的視野和更遠的願景。李厚霖說:「為什麼我們選擇藝術啟蒙教育為這個公益項目的主線,而不是數理化。因為藝術才是真正關於人的教育,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 為了愛,為了夢想的公平。I Do要用藝術點亮藏區孩子們的夢想。
  • 【禪卡分享】創造力
    的確,創造力的經驗是進入「那神秘的」。技巧、專業的經驗和知識等都只不過是工具,重點在於捨棄自己而融入那個生出萬物的能量。這個能量沒有形式或結構,但是所有的形式和結構都來自它。不論你的創造力要採取什麼特定的形式都沒有差別,它可以是繪畫或唱歌,造出一座花園或煮出一餐,重點在於要對那個想要透過你來表達的東西敞開。記住:我們並沒有佔有我們的創造物,它們並不屬於我們。
  • 好書 ---- 愛的藝術,愛可以練習學會
    弗洛姆 Erich Fromm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