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似乎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創新」,舞蹈行業也不例外,那究竟「創新」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有很多學者可能還沒搞懂,就已經站在自己的理想國度呼籲著「創新」,這種就是典型的「造勢」,生怕他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有一種怕被遺忘的心理。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其起源於拉丁語,有三層的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不經想問,連自身的東西都還沒玩明白?何來創新可言?如果沒有,那麼,你所謂的「創新」可能就只是「紙上談兵」。
如今正是各大扶持政策盛行的時候,各種藝術基金的扶持湧現出一大批藝術工作者,其中不乏有資深藝術家及新銳。但是,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大家呈現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磨稜稜可,都是程式化套路。
也有沒有「套路」的,就是前面所說的,沒套路就是在追求著「創新」,那麼,問題來了,「創新」的點在哪,你改變的是什麼?以「舞劇」為例,大多藝術作品,其實就是「晚會」,只是借「舞劇」的殼下了個蛋而已。之後便是程式化的創作——很多導演似乎都還沒有搞明白,一部長達90分鐘的藝術作品:是在講一件事?還是在講一些事?又或者是「以舞言事」?搞得最後留給觀眾的印象便是:舞美和服裝很棒,音樂很好聽,其他呢,並沒有什麼感覺。這種現象,也許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認識到這個創作者,加深對其的印象,然後使得他/她在日後的活兒能接的更多,人民幣掙的更多,僅此而已……
推翻下自己的觀點,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的存在肯定有他的價值蘊含在裡面,就如同莎士比亞說的:「好花盛開,就該儘先摘,慎莫待美景難再,否則一瞬間它就要凋零萎謝,落在塵埃」。現在的市場氛圍就是如此,只要有項目,甭管自己能不能做好這件藝術品,先弄下來再說。然後再找一些人,把它做完,做完了,嗯,好,日後就有事情說了,誰去管它好不好,這樣子出來的東西更別提「創新」了,能讓人記住就不錯了。走出劇場,只知道是哪個地方「演」的,誰「跳」的,誰「編」的,表達的內容一概不知,更甭提藝術價值和思想性了。
正如文化部藝術司諸迪司長所言:「要加強評論建設,樹立中國舞蹈評論自身的品格。通過多層面、多維度的評論引發深入思考,正視、反思我們現在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舞蹈創作、表演和評論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創作與評論的共同發展。」
舒巧老師提出:「舞蹈創作者與舞蹈評論者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二者不可或缺,應當結為『夫妻』。創作和評論是兩條腿的關係,有兩條腿才能走路。「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這句通俗易懂的話語正戳穿了這個存在的事實。我認為現在的導演和評論家在中國舞蹈界裡面,就似「仇人」和「朋友」,而非「夫妻」,如果能結成夫妻自然是好,結不成夫妻,那就只能是「朋友」和「仇人」的狀態。和你是朋友,私底下說建議,表面上說誇獎。如果和你是仇人,或者看主創者的身份和社會知名度,身份高,便不說真話,身份地位如果不高,那就撕你,使勁撕,撕你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一頂高帽子,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喜歡說真話,你愛聽不聽……
其實藝術評論在我了解的舞蹈圈子裡面受到的重視並不是很大,簡單舉個例子,在國外的評論員無論職位或者大小,演出都會給予他們留一排相對來說位置較好的座位,這樣方便大家可以更好的觀看到這個藝術作品。而國內不一樣,好的位置都是留給「路人甲」的,就連老百姓想花錢買都買不到,更不用說藝術評論員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再回歸到這個話題,其實很多藝術評論員很想說真話,但是,在這邊,沒到一定地位的人如果說了真話,那麼面臨的就將是得罪人,就驗證了前面我說的和主創團隊成為了「仇人」。
又或者說,如果舞蹈界的藝術評論人員說了真話,創作者來一句:「你會編舞嗎,你會跳舞嗎?你跳過什麼?創作過什麼?你是何許人也?」一連串十萬個問號,活生生的將想要提出來的意見給塞了回去,那麼造成的後果就是,你愛演就演,我也不想說,反正說了你也不愛聽,我又何必得罪人的反效果。
當然,評論人員和所謂的專家點評也需好好反省下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懂?你的評論和觀點有沒有出處?這對於創作有沒有提高的作用?這些,應該就是所要思考的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想自己能夠得到進步,都想往好的層面上去發展。但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是,大家都喜歡「不懂裝懂」?因為感覺這樣倍有「面子」,但是好好想想,你的這個「懂」,在內行人看來,就像是一個「喜劇」,通俗點來說,你就是來搞笑的。所以建議在說別人好與不好的時候,做足功課,提出建設性的話題,真正對藝術創作有幫助的意見。而不是有問題出現時就在那裡一味的「批評」又或者是「稱讚」,這種東西太多反而會令人厭煩,更不用提「進步」和「創新」了。
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如何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和一個人或者是一些人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認為應該將這個作為長久以來需堅持的課題,政策扶持青年藝術工作者很好,但是這些青年藝術工作者是不是真的適合被扶持,那麼,有些真正需要扶持的青年藝術工作者,政策在哪裡?裙帶關係沒有是否就不能「雨露均沾」?
筆者人微言輕,誇誇其談。我相信,大家都是為了這個事業在不斷努力奮鬥著,無論是剛從事或者是資深專家,都希望自己熱愛的藝術能夠給大家帶來歡樂和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應該是「打開山門迎客來。」
無論是誰,只要你固步自封,那麼必定停滯不前,這樣造成文化的遺失和老百姓的不買單,就會慢慢讓我們所喜歡的舞蹈藝術回歸到「原始」,這種「原始」概念指的是袁禾老師所著《中國古代舞蹈史》裡面記載的:「最初,原始人跳舞,不是出於審美的需要,而是生存使然。 」是不是應該反思:現在的中國舞蹈界是不是也開始返璞歸真,只是為了生存?
圖片選自電視劇《甄嬛傳》劇照
▲長按指紋 點擊 「識別圖中二維碼」
簡介:一個不會編舞,不會寫文章,只會犯二的90後……
WeChat /chenweike200
Weibo sina/chen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