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與林徽因》主創團隊&分集簡介

2020-10-23 landswhere

主創團隊

  • 總製片人:關海鷹 谷雲龍 張潔
  • 總策劃:錢鋼
  • 特別顧問:王軍
  • 總編導:胡勁草
  • 剪輯合成:梁雯 潘汀
  • 總攝像:王曉鵬
  • 攝像:陳威 慄嚴 王忠新 畢英漢 齊銀松
  • 作曲:程池 高穎
  • 聲音製作:陳洪奕 苑學成 孫璐璐 李宏衛
  • 旁白:董倩
  • 配音:董倩 姜廣濤 李立宏 王世林 楊銳 剛強 Holly Fairbank Andrew Tuck
  • 編導助理:杜曉靜 謝晨光 陳衝 張海華
  • 視頻工程:史海靜 婁偉 吳鵬 範寧 何紹華 馮松 周眾 劉超 彭飛 王騫
  • 拍攝協助:黃崢嶸 後藤華 餘前春 張旭 朱祖凱 李亮 王克力 周和生 於學波 從俠 Ronald Suleski Nancy Hearst
  • 史料協助:Thomas Hahn Nancy Berliner 黃振翔 王蘭順 村松伸 包慕萍 名和又介 賴德霖 李若紅 簡凡雯 李春梅 張輝 李潔
  • 英文資料:於葵 倪震 謝晨光 張龍 譚芳 胡勁松 Julie Felt/Ben Tivey/Robert Grigg/Ben Read
  • 特技製作:肖泉 陳韓莉 韓婷 潘永哲 高峰
  • 製片主任:陳洪奕 姚志萍
  • 技術支持:王佩 宮暉
  • 技術統籌:張新英 劉新 賈晉 李懷新
  • 技術監製:崔建偉 荊甫禮 慄小斌
  • 技術總監:李宏虹
  • 總監製:梁建增 [2]

分集簡介

第一集:父親梁啓超,林長民,兩位飽受中國傳統文化薰染的士子,在走向世界,擁抱西學後,以自己的見識和眼光,試圖建設一個全新的憲政國家,同時,還期望培養中西合璧的全新的兒女。 從童年、少年到求學海外,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相伴的是父親的仁愛和責任。在他們面臨事業選擇、感情波折、人生困頓之時,父親總是會最及時地,將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最溫婉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梁家兒女是如此幸運。他們有這樣一位至性至情的爹爹,他為兒女們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人格的力量。

第二集:天書為什麼中國的古建築和西方古建築不一樣?為什麼中國建築有那麼大的屋頂?為什麼屋頂上還有那麼多裝飾? 離開創辦的東北大學建築系後,梁思成加盟了專門研究中國建築的私人研究機構——中國營造學社。他要從頭開始,研究中國的建築歷史。中國的古代木建築是罕有的珍奇瑰寶。當時的日本學者,在對中國建築進行了悉心研究之後宣稱,要看唐代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營造學社第一次古建考察,即發現了遼代木構建築薊縣獨樂寺。梁思成興奮異常。茫茫中國大地上,到底還有沒有唐構建築?如果有,它在哪裡?

第三集:佛光從1932年到1937年僅六年間,中國營造學社社員的足跡遍及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國建築的科學完備的稀世珍寶。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這也是一段最快樂的時光。親情,友誼,思索,創作……一切都在她的筆下盛開。也是在這一階段,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費正清夫婦走進了他們的生活。1937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迎來了他們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一刻,他們發現了夢寐以求的唐代木構建築——五臺山佛光寺。 然而,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他們的命運開始逆轉。

第四集:流亡山河破碎。空前悲壯的大流亡開始了,曾經寧靜富足的生活轉瞬間變成幾件隨身顛簸的行李……1937年8月,梁家踏上戰爭流亡之路。離開北平的這年,林徽因三十三歲,她人生中最絢爛的篇章,在悄悄合上…… 戰爭,讓他們流落到了此前七年古建考察尚未抵達的西南地區。在昆明短暫安頓之後,這些與學術須臾不可分離的學者,便又策劃了西南古建考察。這是中國營造學社的最後一次古建考察!另一個噩耗,流亡前,保存在天津租界外國銀行地下室的營造學社測繪稿慘遭洪水浸泡……

第五集:慘勝1941年初,梁家隨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來到長江上遊一個偏遠的小鎮:李莊。不久,林徽因肺病爆發,臥床不起。戰爭仿佛永無盡頭,他們在這裡度過了貧病交加的五年。戰爭結束了。在費慰梅的安排下,林徽因第一次離開李莊到達重慶,然而醫生警告說,她的生命已不足五年。後人很難想像,焦土遍地的戰亂時期,恰是一批中國知識分子智慧噴發的歲月。在照顧病中的妻子和一對幼小兒女的同時,梁思成和營造學社其他社員一道在李莊開始撰寫醞釀多年的《中國建築史》。

第六集:榮耀1946年7月底,結束九年流亡生涯,梁家終於回到北平。此時的林徽因已無力站著和朋友合影。在梁思成的建議下,戰後的清華大學開辦了建築系。清華建築系燕子銜泥般地創辦起來……作為世界矚目的建築史學家,梁思成重返美國,他是第一位在世界舞臺上系統宣講中國建築歷史的中國學者,這一年,還有更多的榮譽在等待著他。這是梁思成最嚮往的生活:黑板,講臺,田野考察。梁思成將他的全部心血和情感投入到了建築學——他為之獻身的事業,那已經被戰爭蹂躪太久的學術。

第七集:選擇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包括梁思成在內的六十多位新當選的中研院院士選擇留在大陸,擁抱一個嶄新的中國。 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手術摘去一個腎臟後的林徽因在臥病數年後虛弱地站起來,迫不及待地投身到了火熱的新中國建設中去。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央政府及軍政機關、以及相應的服務機關、眷屬等開始陸續遷往北平城,各單位急於在城裡城外尋找落腳點,種種情形令梁思成憂慮……

第八集:古城在「把首都建設成生產城市」的總綱領指導下,古都北京的很多古建築面臨去留存廢的抉擇。梁思成說,「如果世界上藝術精華,沒有客觀價值標準來保護,恐怕十之八九均會被後人在權勢易主之時,或趣味改向之時,毀損無餘。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戰爭,內亂,政治運動,將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夢想一次次擊得粉碎。為尋回知識的尊嚴、歷史的尊嚴、美的尊嚴,他們付出了何其昂貴的代價!

相關焦點

  • 《梁思成與林徽因》分集
    真的很佩服林徽因了,她最大的成就絕對不是散文,而是建築,而且覺得徽因是很理智的人,她選擇了梁思成,是有自己很理性的考慮在裡面的。很明顯,徐志摩一代情聖,浪漫主義,在一起時會覺得浪漫,但是我覺得不是婚姻的合適人選。其實想想,婚姻雖然是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但是有時候好像世俗的道德太過於固執,雖然我也覺得婚姻的這份責任很重要,但是人就是會一生喜歡上不止一個人,那麼這種有界限的喜歡也不應當完全扼殺吧。
  • 《梁思成與林徽因》Liang&Lin
    我其實一早就知道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徐志摩,知道應縣木塔,知道他們流亡,知道林洙。 這部紀錄片系統從父親,天書,佛光,流亡,慘勝,榮耀,選擇,古城講起,從他們的顯赫身世到珠聯璧合,從費魏梅夫婦,到對營造法式的研究,再到新中國成立。他們對古建築的熱情,專注,執著無不讓人動容。
  • 紀錄片《梁思成與林徽因》合集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還是學生的費正清和他的新婚妻子費慰梅,在北平結識了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梁思成、林徽因。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的友誼,竟會持續如此長久……這間書房裡小心翼翼的珍藏把我們帶入到中國一對著名知識分子夫婦傳奇的人生故事中。梁思成、林徽因這對學者伉儷,在離開人世許多年後,他們的名字漸漸進入公眾的視線。
  • 《梁思成與林徽因》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
    初見,是因為電視裡電視劇都已經看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爛劇不想理會,偶然看到林徽因梁思成,懷著好奇心,便點進去看。看了幾集,從開頭的林徽因的爸爸,出國留學,與梁思成相識等時間都寫得很清楚,為了事情的真實,甚至請了二人的兒子和女兒,還引進了國外的一對夫婦的書信。
  • 《梁思成與林徽因》隨記
    第一集,父親原來梁思成學建築根本與林徽因有關。林徽因小時候和姊妹爭糖果,也被爸爸寫在相片上。和爸爸出國,林徽因當翻譯,林爸爸說了句類似「有一個天才女兒真是甜蜜的負擔(不是容易享得福)」之類的話。梁思成跟梁啓超寫信抱怨,擔心自己整日繪圖,最後成一個匠人。梁啓超回,你有這種擔心,說明你的學問將會發生進步。
  • 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第一集
    如果三人照相館創作的這組作品,能讓大家重溫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人生經歷、人格魅力的一角,也算是沒有遺憾。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非常尊重和愛惜學生,一輩子對各種人充滿善意,我們不要傲慢。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學,梁思成進入費城的賓大建築系,當時的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進入了賓大的美術學院,同時選修了建築系的課程。
  • 《梁思成與林徽因》林下美人
    看了紀錄片《梁思成和林徽因》,這片子算是給林徽因正名了,說說我的感受吧,由於我不是建築學專業出身,梁思成在建築學成就之高,我確實說不出個皮毛,而且對於梁思成晚年為娶林洙不惜和諸多親人好友決裂,我也不太理解,所以主要是從林徽因的角度出發。
  • 梁思成:為什麼娶林徽因的一定是他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顛沛流離,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開始。任何一場戰爭都有兩個戰場。在北京,因為持續發表了一些震驚世界的學術文章,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建築界的重要人物,引起了日本人的高度關注。梁思成接到日軍送來的,共建「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
  • 林徽因與梁思成對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具有重大貢獻
    雖然16歲的林徽因在英倫半島遇到了瘋狂追她的徐志摩,但是處事冷靜的林徽因經過理智思考在沒有與徐志摩打招呼的前提下,與父親果斷提前回國。林徽因的父親為她定了一門婚事,婚姻對象就是林徽因不認識的著名學者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
  • 梁思成那麼愛林徽因,為何林徽因去世之後,他卻娶了二婚的林洙?
    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緋聞已經鬧得滿城風雨的時候,林徽因卻扭頭嫁給了梁思成。就在大家以為梁思成愛林徽因愛得不可自拔的時候,梁思成卻又在林徽因去世之後,娶了她的學生林洙為妻。 如此劇情,真可謂是跌宕起伏。
  • 罕見梁思成和林徽因合影,氣質優雅郎才女貌,兩人帶病設計國徽
    梁思成、林徽因,民國時期一對著名的夫妻,他們兩人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還都是建築大師,為我國的建築學科奠定了基礎。這是一組記錄他們相愛一生的老照片,非常珍貴。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識於1918年,那時梁思成17歲,林徽因14歲,由於兩人的父親是多年的好友,所以兩家大人有意想撮合兩個孩子。
  • 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見傾心,再見亦是一雙人
    徐志摩的這一切行徑的目的是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而林徽因所做的決定是不想讓另一個女人不幸福。留下一封分手信後林徽因選擇和父親回國。一條路出現了分岔口,林徽因選擇走了另外一條路。回國之後沒多久,便傳出了林徽因和梁思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將結婚的消息。徐志摩不死心,他不相信這回事,他定要當面問問林徽因。
  •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梁思成先生其實愛我,更甚於愛林徽因
    1928年,在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考察和篩選之後,林徽因最終還是選擇了頗為內斂的梁思成,兩個人在這一年結為了夫妻。他們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亦師亦友"的關係,所謂"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可能稍有誇張,但梁思成、林徽因二人的婚姻關係與之相比也八九不離十了。
  • 《梁思成與林徽因》風華逝去
    1,父親,林長民的弟弟林覺民,林徽因母親因未能生子,故林長民另娶妻,而冷落林母,此為林一生陰影;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清亡而隨父回國,讀清華學堂,與聞一多梁實秋同學;五四運動乃任公於歐洲把段祺瑞密約將山東半島特權交予日本後寫信告知林長民,林五月二日撰文告國人,兩天後五四,因此點火行為林長民辭官歐遊,帶上時值芳齡之林徽因(為父翻譯,據說海輪上同行有三等艙的陳毅),至英倫識徐志摩,然梁林二人結伴赴美學習
  • 看完《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一些感悟
    前幾天看完了,本想著看完《林徽因傳》再來寫書評,只看了一遍,走馬觀花,沒有系統整理林徽因的各個階段的人生歷程,但是她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感情,跳脫的語言,讓我印象極深,也看到她其實是幸運的,與世交的梁家大公子梁思成結為姻親,雖然這個說法很世俗,但是確實梁思成在某一方面是林徽因的貴人,話是這麼說,梁思成也要感謝林徽因,他們彼此是互補的理想型,林給梁靈感,梁給林踏實,其實他們是彼此給彼此幫助和鼓勵。
  • 對於愛情的命題,梁思成與林徽因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相比沒有網際網路連結的民國時期,我們的感情發展節奏飛快,卻缺失了太多的元素;只有了解過梁思成與林徽因兩人的故事,才能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高階愛情」;初次相識1918年,17歲的梁思成第一次見到了14歲的林徽因,這個面部輪廓有雕刻之美、雙眸明亮、神採煥發的小姑娘給梁思成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娶了小27歲的女子,梁思成的女兒卻這樣回應
    梁思成和林徽因,這是近代中國最有名的一對才子佳人。從無數的記載來看,兩人的結婚正應了那句話,郎才女貌,門第相當,堪稱是天作之合。在《林徽因傳》中對兩人的感情有這樣的描述,「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終生痴迷的古建築來比喻他倆的組合,那麼,梁思成就是堅實的基礎和梁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簷,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是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191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初次見面。
  • 才女林徽因:愛情給徐志摩,婚姻給梁思成,孩子卻給了金嶽霖!
    一代才女林徽因:愛情給徐志摩,婚姻給梁思成,孩子卻給了金嶽霖。《你是人間四月天》感動著無數少男少女,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也是讓許多人感慨,對於林徽因,評價她的人分成了明顯的兩派,不然就是誇她誇上了天,再就是對她的愛情不齒,貶低到了極致。
  •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蠟像 與他們本人像嗎?
    一代才女林徽因,與梁啓超之子梁思成,十幾歲就相識,後來一起留學,一起遊歷各國,一起任教,一起探索中國古建築,一起著書……生活中的他們相輔相成,「腳步」幾乎是連在一起的。最終,他們成就了各自的人生。  雖然梁思成與林徽因有許多不同之處,各自的愛好都很多。但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志趣,那就是「古建築」,並且為此付出了終身的努力。
  • 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建築!
    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建築!這趟穿越時空的田野調查,旨在紀念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傳承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國營造學社前輩篳路藍縷、以學術報國的學術傳統,重新發現中國古代建築的璀璨和輝煌,解鎖蘊含其中的中國文化密碼,尋找今日中國的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