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周報(電視劇與綜藝)第二十九期

2021-02-18 收視中國

CSM 聯合comScore 開始展開Cross Media AudienceMeasurement(簡稱CMAM)跨屏收視測量,藉助CSM行業標準的電視數據採集分析能力和comScore 國際領先的網際網路平臺數據監測技術,對受眾在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平臺間的跨屏收視行為進行整合分析,為業界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參考。

《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報告》是CSM 與comScore 聯合推出的跨屏收視測量周期性數據報告,基於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異同,推出「電視+網絡」的數據報告模式,為業界針對性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數據體驗。報告著重對當期熱點電視劇與綜藝節目進行跨屏收視行為測量分析,並將以周報的形式陸續推出,以期為業界帶來豐富多元的跨屏數據信息。

本次報告是周期為2017年7月17日-2017年7月23日的跨屏收視測量報告。

從本周電視劇與綜藝節目的整體數據上觀察,在電視端觀眾規模最高的電視劇《楚喬傳》,觀眾量達到了2.63億;在電視端觀眾規模最高的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觀眾量為1.26億。從PC端觀眾規模與電視端觀眾規模的比值數據上看,本周所有節目的平均比值為2.50%,兩個終端的觀眾規模在數量級上差異較大。

細覽本周所有熱點節目的觀眾規模數據,在電視劇方面,在電視端排名靠前的幾部電視劇均坐擁億級觀眾規模,PC端在一周的觀眾規模過百萬的電視劇為8部。

從PC端觀眾規模與電視端觀眾規模的比值數據上分析,一些電視節目的延伸價值得到體現。其中,電視劇《楚喬傳》的PC端觀眾規模與電視端觀眾規模的比值最高,為15.49%;綜藝節目《極限挑戰第三季》的PC端觀眾規模與電視端觀眾規模的比值最高,為6.10%。

觀察電視劇與綜藝節目在電視端與PC端的觀眾構成,兩個終端的觀眾結構存在差異。

從電視劇與綜藝節目在PC端的播放次數數據上看,電視劇《楚喬傳》的播放次數最高,達到了1.69億次;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的播放次數最高,達到了1414.4萬次。

從本周選取的網站播出電視劇與綜藝節目的數據上看,《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觀眾規模最高,為121萬,播放次數最高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為488.6萬次;綜藝節目《尼美快報第二季》的觀眾規模最高,為2500.4萬,本周播放次數最高的節目為《尼美快報 第二季》,為6094.2萬次。

本周跨屏報告對13部熱門電視劇進行電視端與PC端的跨屏收視數據分析。從四象限圖中發現,有4部電視劇落在第一象限中,在電視端與PC端的觀眾規模較高。其中,電視端方面《楚喬傳》的觀眾規模最高,PC端方面同樣為《楚喬傳》的觀眾規模最高。

本周跨屏報告對20檔熱門綜藝(真人秀)節目進行電視端與PC端的跨屏收視數據分析。從四象限圖中發現,有6檔綜藝(真人秀)節目落在第一象限,在電視端與PC端的觀眾規模較高。 其中,電視端方面《快樂大本營》的觀眾規模最高,PC端方面《極限挑戰 第三季》的觀眾規模最高。

在電視端,《我們的少年時代》的女性觀眾比例明顯高於男性,為61.82%;從年齡分布上看,14歲及以下的觀眾為該劇的主要收視人群,為34.93%。在PC端,該劇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均為男性比例偏高,分別為58.14%和64.47%,與電視端形成反差;從年齡分布上看,愛奇藝15-24歲的觀眾為該劇的主要收視人群,為30.07%,騰訊視頻14歲及以下的觀眾為該劇的主要收視人群,為31.52%。

在電視端,《極限挑戰第三季》的女性觀眾比例高於男性,為54.88%;從年齡分布上看,15-24歲的觀眾為該節目的主要收視人群,為25.72%。在PC端,該劇在愛奇藝和優酷網的女性觀眾比例高於男性,分別為61.26%和51.63%,與電視端保持一致;騰訊視頻男性比例明顯偏高,為61.51%,與電視端形成反差;從年齡分布上看,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網均為15-24歲的觀眾為該節目的主要收視人群,分別為41.19%、32.44%和50.18%,各平臺均與電視端保持一致。


全版周報告

歡迎致電相關客戶代表訂閱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

獨家稿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焦點

  • 2017年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周報(電視劇與綜藝)第三十七期
    《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報告》是CSM 與comScore 聯合推出的跨屏收視測量周期性數據報告,基於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異同,推出「電視+網絡」的數據報告模式,為業界針對性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數據體驗。報告著重對當期熱點電視劇與綜藝節目進行跨屏收視行為測量分析,並將以周報的形式陸續推出,以期為業界帶來豐富多元的跨屏數據信息。
  • 2017年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周報(電視劇與綜藝)第三十五期
    《熱點節目跨屏收視報告》是CSM 與comScore 聯合推出的跨屏收視測量周期性數據報告,基於傳統電視和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異同,推出「電視+網絡」的數據報告模式,為業界針對性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數據體驗。報告著重對當期熱點電視劇與綜藝節目進行跨屏收視行為測量分析,並將以周報的形式陸續推出,以期為業界帶來豐富多元的跨屏數據信息。
  • 解讀跨屏收視差異背後的受眾心理,跨屏多贏內容該如何打造?
    跨屏收視的背後,傳統電視和新媒體視頻節目存在怎樣不同的傳播特點?我們如何把握和利用這個特點,實現跨屏多贏?文 | 曾學遠來源 | 收視中國當我們習慣性地認為傳統電視適合主流權威傳播,而網絡受眾更偏向娛樂、新奇,有更強的個人主觀意識時,一個長達1年、總計50期跨屏收視報告卻讓人感到意外。
  • 數據 | 2017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
    本文依據CSM媒介研究2017年所有調查城市收視數據,對綜藝節目的收視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以期對業內人士有所借鑑。• 綜藝節目收視總量較2016年有所下滑2017年所有調查城市觀眾全年人均收看綜藝節目總收視時長為5384分鐘,較2016年降幅超過23%。
  • 2017年全國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下)
    2017年,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通過專業包裝和精深內涵,展現中華燦爛文明,激發出更多中國觀眾的文化自信。文化類節目具有廣闊的題材,涵蓋了歷史、文字、詩詞、音樂、語言、書信、傳統技藝、鑑寶等領域,一直以來,文化類節目都是立意曲高和寡,廣告競爭乏力,大多叫好不叫座。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初央視接連推出《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多檔文化類綜藝節目,掀起一股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潮。
  • 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下)
    綜N代日趨成熟,加減法創新增長收視從2018年上星頻道晚間綜藝季播節目的收視率來看,綜藝市場整體表現平淡,收視率破2%的節目僅《奔跑吧2》一檔,收視率破1%的有16檔,其中老牌綜藝節目居市場前列。從2018年收視來看,《奔跑吧2》《極限挑戰4》《王牌對王牌3》《歌手2018》《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等綜N代仍是綜藝市場的收視主力,其收視雖不比之前,但憑藉品牌積累的人氣,貢獻著核心收視。從創新路徑來看,2018年綜藝節目在節目的人物關係和場景變化中或多或少的開始使用加法和減法,從而讓觀眾對節目產生新期待,延長節目的生命周期。
  • 跨屏互動、公屏社交,《在瑪卡嗎說話呀》讓年輕人玩轉直播綜藝
    你能想像有這樣一檔綜藝:觀眾光明正大看到臺本、按鍵選擇決定節目走向?這就是近期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的跨屏互動直播綜藝《在嗎卡嗎說話呀》。在首期《致我們甜甜的小美滿》主演的「戀愛新生報到」之後,第二期《創造營2020》教練團黃子韜、鹿晗、毛不易、宋茜組團帶來了一場火鍋局。
  • 跨屏互動、公屏社交,《在嗎卡嗎說話呀》如何讓年輕人玩轉直播綜藝?
    你能想像有這樣一檔綜藝:觀眾光明正大看到臺本、按鍵選擇決定節目走向?這就是近期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的跨屏互動直播綜藝《在嗎卡嗎說話呀》。
  • 「看綜藝」升級為「玩綜藝」 《在嗎卡嗎說話呀》開啟全新跨屏互動玩法
    這就是近期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的跨屏互動直播綜藝《在嗎卡嗎說話呀》。因此,《在嗎卡嗎說話呀》的全新跨屏互動玩法,正對他們的胃口。節目採用主持人棚內直播、嘉賓線上連線的形式,在明星好友的聊天和遊戲互動中完成。針對每個互動環節,節目組都別出心裁地設置了AB鍵的不同選項,將節目編排權交給觀眾。
  • 收視中國: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上)
    (微信號:shoushizhongguo)綜藝節目收視總量降幅減緩2018年所有調查城市觀眾全年人均綜藝節目總收視時長為4466分鐘,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總量仍在持續下滑,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量較2017年降幅為17.1%,降幅開始減緩(圖1)。
  • 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上)
    綜藝節目收視總量降幅減緩2018年所有調查城市觀眾全年人均綜藝節目總收視時長為4466分鐘,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總量仍在持續下滑,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量較2017年降幅為17.1%,降幅開始減緩(圖1)。
  • 「綜N代」節目大屏收視全洞察
    01、「綜N代」節目的播出情況從綜藝節目的播出數量來看,2020年1—10月所有上星頻道播出的綜藝節目共64檔[1],其中新生綜藝35檔,「綜N代」節目29檔,新老綜藝佔比分別為55%和45%。(圖1)。
  • 2017年1-5月電視劇市場回顧
    電視劇播出體量收視主力軍地位穩固,白天時段播出體量上升近年來,上星頻道節目結構逐漸多元化,作為播出體量最大的電視節目形態,電視劇收視主力軍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重點衛視觀察五大衛視節目結構多元,電視劇題材青春化2017年1-5月省級衛視整體電視播出時長佔比54%,而關注度前五衛視節目結構更為多元化,電視劇時長佔比均低於衛視整體。其中東方、浙江衛視電視劇比重最低,不足20%;湖南、北京、江蘇衛視電視劇時長佔比都在40%左右。
  • 收視奪冠,明星跨屏直播,聚划算99晚會顛覆直播模式
    剛剛結束的聚划算百億補貼99划算夜,憑藉黃渤、吳亦凡、鄧紫棋、硬糖少女303、乘風破浪的姐姐等超豪華明星陣容,在全網收穫超1億次圍觀直播,更斬獲全國網收視排名晚間節目第1。其創新跨屏直播模式引發熱議,再度刷新電商直播新高度。
  • 2017年1-5月電視劇市場播出特徵與趨勢分析
    文丨江錄辰   來源丨綜藝(ID:zongyiweekly)2017年,電視劇市場投資體量顯著放大,品質劇作數量攀升,整體格局在多維的「競合」關係中重構。《綜《綜藝報》經採訪業內多位資深人士,把脈行業樣態,發布2017電視劇產業調查。本篇內容為:從電視劇播出體量、重點衛視觀察、熱播劇三個方面回顧2017年1-5月的電視劇市場情況。2017年1-5月,電視劇市場黑馬頻現,涉案劇逆襲搶佔收視高峰,青春娛樂對陣年代大戲,IP劇口碑收視難以兼顧,熱議話題層出不窮。
  • 《朋友請聽好》:體驗互動與跨屏聯動背後,是芒果TV自製的強驅動
    在一季度綜藝整體略微「低潮」的表現下,整體表現較為突出。 據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數據,《朋友請聽好》上線第三期時正片收視率已經破1,收視份額佔比8.14%。 當下,《朋友請聽好》已經播至第6期,進度到半,共有超過17億次播放量,在豆瓣上已有超過11萬人打分,評分為8.6。
  • 近年我國男性綜藝節目特點及收視效果淺析
    本文整理了2014年至2018年上星頻道中具有代表性的「他綜藝」節目,分析其節目特點,並依據CSM媒介研究收視數據對其收視進行了分析,試圖解讀「他綜藝」節目。競爭激烈的管理人員和白領更喜歡與社會熱點話題相貼近的「他綜藝」節目,學生和工人更偏愛含有遊戲對抗元素、激情更多的綜藝節目。這樣的觀眾分布,固然與綜藝節目本身的內容風格、嘉賓差異等有關,也和平臺一貫的受眾定位有關。比如,湖南衛視的觀眾相對年輕一些,《真正男子漢》在年輕觀眾中更受歡迎。
  • 地方衛視晚間時段首播綜藝節目收視亮點盤點(2020年4月24日)
    除此之外,還有一批有情懷、有溫度的綜藝節目在周五晚間給觀眾獻上多樣化的選擇。《歌手·當打之年》創新運用「雲直播」,吸引大批觀眾湖南衛視音樂類綜藝節目《歌手·當打之年》圓滿收官。該節目共播出12期,每期平均收視率0.946%、收視份額3.481%,在今年第一季度綜藝市場中收視競爭力強勁。其中,4月24日播出的「歌王之戰」首次運用了三地「雲直播」方式,創新的節目形式、扣人心弦的懸念感、新生代音樂人不負夢想的激烈角逐使本期節目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 衛視收視哪家強?請看上半年電視劇收視榜
    2020年7月8日刊|總第2196期對於影視行業來說,2020年的上半程動蕩卻又充滿機遇。尼爾森網聯發布了上半年各大衛視晚間電視劇收視率榜單,中國視聽大數據上半年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數據也已經出爐。作為一家傳統衛視頻道,進入2020年的東方衛視在劇集與綜藝、「大屏」和「小屏」、內容與營銷之間,都展開了更為深層的互動。當媒介融合進入衛視內容肌理的層面,穿梭於每個團隊成員的思維脈絡之中,這家傳統衛視在這半年間,也有如「脫胎換骨」。選劇「接地氣」,宣傳「雲上見」「現實主義」成為東方衛視上半年排播當中的關鍵詞。
  • 【18號頭條】2017年BTV節目跨出三大變化
    (記者  白鴿)北京衛視:  跨界矩陣又添六張新面孔  2016年,北京衛視《跨界歌王》和《跨界喜劇王》的熱播,讓「跨界」成為一種綜藝新形態和一種生活新主張。2017年,《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第二季,將實現咖級強度、對抗烈度、製作高度的全面升級,《跨界歌王》將繼續網羅頂級大咖,衝頂現象級音樂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