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6月10日報導(編譯:蔡妙嫻)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Jeff Cunningham,此文是其採訪Gil Penchina整理而成。Gil Penchina是舊金山灣區知名投資人,目前就職於IDG Ventures,曾進行100多起天使投資,其中包括5家獨角獸公司。
如果你的名字首字母縮寫是「GP」(與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縮寫相同),恐怕你成為風投合伙人也不會讓人多驚訝。不過,獨角獸天使投資人Gil Penchina卻不是什麼普通的風投。
和Gil聊天就好像坐在紐約中央車站的餐廳喝葡萄酒,總留有令人回味的一口。在我的上次採訪後,Gil打電話來,給想要進入天使投資行業的人提出了幾條建議。
JC:Gil,2017年投資你認為最需要注意的是哪方面?
GP:主要是估值。估值有點瘋狂了,2017會是新的「2000」嗎?
這可能都算不得新聞了,但人們看著創企總會想,嗯,這些孩子製造了點都關係,還挺厲害的。我發現,大家總是對現實情況有所低估。最醜惡的情況是什麼?就是那些誰都沒聽說過的災難。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Zenefits和Theranos,震驚於它們的惡行,不相信它們欺騙大家。其實這種情況很多,這些創企因為壓力太大,經常會打擦邊球或者越線。就在現在,我還在和一家公司嚴肅對話中呢。
JC:投資人是否需要留心?
GP:當然。我和一位500 Startups的女士談到過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既加入了他們的孵化器,也加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同一支團隊,同一個理念,但用的是不同的名字。這家公司企圖讓兩家孵化器都給他們投資。
聽起來是不是像瘋狂的拉斯維加斯,而不是矽谷?
其實也不必如此震驚。你想想,你想找的是能夠衝破約束的人,但當這些人同樣衝破我們的約束時,反而覺得震驚了嗎?
JC:年輕創始人是否經常隱瞞自身和公司的情況?
GP:有時候,當你第一次創業時,可能不好意思承認事情發展得不太順利,也難以面對現實,相比較而言,用於說服自己、投資人和員工的故事就顯得美好多了。
JC:現在你的交易數量變多了,是否改變了一些做法呢?
GP:AngelList平臺用於進行10萬,50萬,100萬美元級別的融資是很實用,但當你的融資目標達到1000萬美元時,它就不那麼好用了。我和一家基金合作了幾年,現在也在朝那個方向發展。
JC:當你聽到別人說,「谷歌會把你摧毀得稀巴爛的」,這會讓你喪失投資的熱情嗎?
GP:事實上,正相反。因為如果你是一隻老鼠,別人說後面有頭大象想吃掉你,那麼你只要比大象跑快一點就好了。
JC:在試水新行業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盡職調查的呢?
GP:從現有的公司開始調查,然後研究每一筆交易,這就是投資的秘密。在調查的過程中,你會建立起人際網絡,很快你也會變成人事行業專家中的一員。然後,就會有人打電話給你,這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
JC:當你做投資決定的時候,協作的成分有多少?
GP:我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合伙人研究交易總是有好處的,有時候你翻來覆去不知道該不該投資,合伙人往往能提出你不曾考慮的全新角度。
JC:你理想中的交易合伙人是怎樣的?
GP:如果你考慮整個交易配對的過程,那麼你會發現,總要有一個人了解相應市場和產品,還有一個人要了解財務、估值和交易條款。三個人組在一起就再好不過了。
過去,人們往往會先去大公司工作,再創辦自己的企業,現在是直接跳到創企那一步。
不過,過去你去IBM工作40多年然後退休,是因為這家公司很安全;現在IBM可不安全了。一年之內,IBM裁員1萬人。
JC:大家不管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都開始跳槽創企,這是怎麼回事?
GP:你想想好萊塢的模式,大家聚在一起拍一部電影——出品人、導演、演員等等。拍攝結束,他們也就散了。對於創企來說,團隊建設現在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主要問題是,創企只要有需求,就可以招到人才,而人才往往需要數十年才能積攢起豐富的經驗。
JC:Dave McClure曾寫過一篇博文,稱你必須進行100-200次天使投資,才能充分了解這個行業,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GP:以我的經驗來看,我認為臨界點約為25次種子輪投資。也就是說,每投資25家公司,其中就有一家回報超過25倍。我想Dave McClure的意思是,你投資數量越多,就越能接觸到大錢。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投資得越早,你的投資組合就應當越廣。比方說,許多A輪融資機構遵循的比例是1:10.
JC:為什麼不能選出最優秀的一家呢?
GP:因為擇優選擇需要你掌握精確的未來發展信息。如果我有超能力能知道哪家公司最有潛力,那我早就退休了。這個問題其實比大家想的要複雜,你說對不對?我的意思是,回想一下過去20年你聽說過多少公司你,「今年移動產品會迎來大爆發」,這話我1991年就聽過,1997年又聽到一遍。2000年大家說了一次,2003年捲土重來。每一次,我們都遇到了優質的團隊和產品,但最後都是悽悽慘慘戚戚。但到了2006年,突然之間,iPhone問世了,移動產品真的大爆發了。
JC:有沒有那麼一個進入風險投資行業的黃金年代?
GP: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有些人雖然年輕,但理性、擁有精準的判斷力;也有些人雖然久經沙場,卻容易情緒化,判斷力也不怎麼樣。我想,經驗越充足,你越會學會克制情緒。年輕人打高爾夫總是容易氣衝衝的,把球棒到處扔;專業高爾夫球手從來沒有這種行為,因為他們在比賽中是不帶情緒的。
JC:紅杉資本、凱鵬華盈這樣的大型風投公司在你看來重要嗎?
GP:他們喜歡投資中後期公司,比方說我決定投資一家公司的時間點,他們是不會有興趣的。
JC:風投生態系統中是否有缺口等待發掘?
GP:缺口很多。目前我注重的是種子輪和A輪之間的缺口,或者說A輪早期,主要是幫助創企在證明自己的理念之後進行擴張。另一個重要缺口存在於後期階段創企身上,比方說它們18個月前以高估值進行了一輪大額融資,現在資金耗盡需要新一輪融資,但尚未取得顯著進展。
JC:現在很多人說,我們應當吸引更多女性參與投資,你對此怎麼看?
GP:我想這確實是個問題。學習編程的女性不夠多,繼而進入工程行業的就更少,最後登上工程管理崗位的屈指可數。和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問題一樣,這個問題也沒有單一的答案。陽光能夠解決許多問題,如果你覺得這是個問題,那麼就把它放到檯面上來說,盡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提高人們的意識,這樣或許能收穫更好的結果。
JC:當你感覺到所投公司沒有提交定期報告時,這是否意味著其運營出現了問題?
GP:不一定,但如果你要求他們給出某些信息,他們卻遮遮掩掩,那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有時候,創始人和CEO就是太忙了。我經常這麼說,「認認真真的發展報告能夠顯示新手創始人的真誠,卻不一定與將來的結果相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