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獨角獸的死亡教訓:融資3億美元後 成投資人提線木偶

2020-12-25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賴可 魚羊

來源:量子位(ID:QbitAI)

這樣的AR產品,是不是頗有些酷炫與實用兼具的味道?

然而,打造這款產品的AR獨角獸企業Daqri,最新的消息令人嘆息:就在最近,它最後的一點遺產,被Snap收購了。

是的,這家曾融資3億美元,滿世界收購AR初創公司,被稱作Magic Leap「頭號敵人」,還與微軟HoloLens叫板的明星AR公司,在成立十年之後,總部關閉、員工遣散、資產變賣。

2020年到來,該公司CEO Roy Ashok放言的「預計2020年出貨數萬副AR眼鏡」,沒想到卻遭遇了現實的骨感。

Snap接手了Daqri的部分資產和20餘名員工,包括CTO Daniel Wagner。雖然收購價格沒有公布,但從時間上來推斷,這筆交易與其年度報告中披露的3400萬美元收購案相吻合。

更令人慨嘆的是,更多Daqri倒下的幕後故事被一一曝光——它的倒下不是一次理想主義創業的失利,而是一次「演技派」的無以為繼。

曾經融資3億美元,引領AR熱潮

成立於2010年的Daqri,總部位於洛杉磯。作為早期的一批AR初創企業,在AR領域亦曾風頭無兩。

2013年,Daqri籌集了1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180萬元)A輪融資,由Tarsadia Investments領投。

到了2017年,其融資總額達到了2.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後來Tarsadia Investments進一步加碼,融資總額達到了3億美元。

燒錢燒得轟轟烈烈,產品方面,Daqri也吸足了眼球。

2014年,該公司便推出了一款可以用於AR顯示的智能頭盔。

這款頭盔專為工業環境設計,配備熱成像儀等一系列傳感器和攝像頭,可作為抬頭顯示器。

Daqri介紹,這款頭盔可以為工程師和藍領工人創建增強現實,包括視覺指令、實時報警和3D映射。

這款產品推出後,Daqri顯得勢頭大好。

2015年2月,收購EEG(腦電圖)追蹤頭帶公司Melon。5月,收購另一家早期AR公司ARToolworks。6月,在愛爾蘭開設歐洲總部和研發中心。

2016年,其智能頭盔在CES 2016上亮相。3月,收購知名頭戴式顯示器製造商1066 Labs,以及英國全息技術公司Two Trees Photonics。

這一年,Daqri也被CNBC納入顛覆者(Disruptor)50強公司榜單。

隨後的2017年,Daqri又發布了一款新的AR智能眼鏡。該公司CEO Roy Ashok在接受採訪時放言:預計2020年出貨數萬副AR眼鏡。

然而,伴隨著新品問世的,卻是頻繁裁員的開始。據報導,Daqri在這個階段每隔幾個月就會裁員,洛杉磯的兩層辦公室很快就清空了一層。

2017年10月,Daqri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Brian Mullins辭職。兩個月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Gaia Dempsey也公開宣布離開公司。

產品還在宣傳,形勢卻急轉直下。終於,到了2019年9月,Darqi倒閉了。該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宣布將進行資產出售,並於9月底關閉其雲和智能眼鏡硬體平臺。

至此,Daqri總部關閉,員工遣散,資產變賣。

死亡教訓:投資人介入過多,產品無法落地

所以是什麼原因讓Daqri淪落至此?

Protocol 的資深記者Janko Roettgers在探訪數十位前員工後,描述了這家明星公司的死亡路線,原因被劃分為這樣幾部分。

第一,投資者介入過多

許多員工認為,Daqri的轉折點,應該是Tarsadia Investments成為投資方後。

這是一家老牌VC,中後期為主,有30多年的投資歷史,管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之前大部分的投資集中在生物和製藥領域,對於Daqri一樣的前沿硬體科技領域,涉足有限。

但這一次,正是看中Daqri可能帶來的交互革命,於是「冒險」加持。

出手也很大方。雖然Tarsadia Investments沒有具體披露過總投資金額,但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前後投入了3億美元。

事情也由此變得糟糕。Tarsadia Investments加持後,或許是風格的原因,已經不再是「股權投資」、「財務投資者」,而基本將Daqri項目完全攬入囊中。

有Daqri老員工透露:沒有一個員工擁有公司的任何部分。投資者對公司無所不管,Daqri高管不是公司的主人,而成了投資人的下屬。

原本公司的高管們,變成了向投資人匯報的中層總監,並且由於投資人總是出現在公司辦公室裡,Daqri的領導層也不再開誠布公談論公司挑戰、解決公司問題。

於是這樣的創業公司,怎麼能發展得好?

而對一家產品公司而言,更致命的問題是產品無法落地

Daqri創立、融資和打響知名度,基本靠主打產品「智能頭盔」。

然而就這個吸睛無數,承載希望的產品,卻一直處於原型研發階段。

並且朝令夕改,內部路線也不堅定。在最初主打該智能頭盔時,內部的路線是基於安卓系統開發,但就在2016年上市不久,該需求臨時變為Linux,即便在內部,也讓很多員工不開心。

更別說產品的定位和目標市場,偏差一步步顯現,一切華而不實。

當時該頭盔主打工業用途,目標定價1.5萬美元,目標市場是建築公司、重型機械製造商,甚至是美國海軍。

但Daqri從技術到市場營銷,都沒有針對性抓住痛點剛需。他們熱衷於演示花裡胡哨的炫技功能,但總不能準確抓住客戶的要求——簡單直接的功能,真正解決剛需問題,比如能不能看清楚背後的東西。

一位前員工回憶:

那些所謂的亮點,反而得到的是消極反饋。

最要命的還在後面,作為一款工業頭盔,Daqri始終沒能獲得對應的資格認證,「這是一款從未完成過大規模部署的產品。」

一位工作了4年的前員工直言,一切從未成真過。

變身「視頻」公司,營銷導向,為夢想窒息

於是產品越不行,又投資導向,只能越來越要靠演技。

自然而然,Daqri公司的核心業務,從技術產品,變成了市場營銷

公司的大量精力,被用來製作產品視頻。效果也很好,從各種精美視頻的傳播來看,很難相信這家公司內部問題重重。你只會看見「未來正在流行」,比如一艘海軍軍艦上的落地應用,以及一個「鋼鐵俠」——只是戴的頭盔變成了Daqri「產品」。

「視頻一直在拍,純粹用於表演,還成為了公司DNA的一部分」,前資深員工形容。

有些前員工,也將公司越來越「營銷」歸結於與好萊塢離得太近,一切近水樓臺,比如Daqri的總部辦公室,就位於洛杉磯中心攝影棚。

當然,這些宣傳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客戶、投資者,還為了讓員工相信公司的前景。如此洗腦到什麼程度?甚至在公司內部節日聚會上,播放了一個特製的Video,內容是公司的未來高管們暢想未來、談論公司有多成功。

這個套路騙過了不少員工。雖然有些人對Daqri技術上存在懷疑,但多數人還是接受了創始人的畫餅。

前員工坦承:我們為願景和夢想窒息,甚至都不曾意識到公司就快不行了。

Daqri的喪鐘,始於2017年3月。當時Daqri被曝裁員80人,關閉兩個辦事處。

起初,大部分員工和外界,以為只是Daqri戰略收縮調整,因為在裁員同時,Daqri也調整了產品策略,宣布將要推出一款5000美元的AR眼鏡——相比頭盔,自然是降維了。

但即便是這樣的價格,也比微軟2016年發布的HoloLens還高出2000美元。

於是Daqri的創始人及CEO就此被炒,公司危機,已經再明顯不過。

Tarsadia Investments也已知道覆水難收,只能採取一切辦法減少投資虧損,於是拆分Daqri業務、獨立出售,然後一點點清盤。

最終,到了2019年9月,最後一批員工也被遣散安排了,辦公家具不久後被變賣……

曾經風光一時的AR明星公司、未來人機互動的變革者Daqri,就此停止了實際運營。

加重AR創業困境

Daqri倒下了,但AR創業的信任,正在被這些曾經的明星公司連累。

儘管AR一直被看好是下一代交互終端,目前的消息還是負面偏多。

Daqri已經謝幕,他的昔日對手Magic Leap,如今日子也艱難。Magic Leap一度從阿里、谷歌等巨頭那裡募集了26億美元,每一個「視頻」都能刷爆網際網路,但實際進展卻一而再delay,甚至到2019年底,為了籌錢還把專利都抵押給了摩根大通。

不過Magic Leap的發言人表示,已發售的產品會進入更多地區,第二代設備和Magicverse也在籌備中。

跟Daqri類似,Magic Leap早期宣傳也是過於「能演」。靠幾個特效視頻技驚四座,贏得大把投資。後來被發現,這幾個視頻是電影特效公司幫忙合成的。

目前看來,AR還是自帶用戶門檻。享受AR服務的前提條件,需要購買相應硬體,一般都價格不菲。Daqri的智能頭盔單個就賣15000美元,Magic Leap 1的價格從2295美元起,Microsoft的HoloLens2售價是3500美元。

因此不少AR公司希望,先在企業打開市場。像Daqri的頭盔一樣,Microsoft的HoloLens2頭戴耳機也僅面對企業銷售。目前的結果看來,Daqri的這條路沒有走通。

接手Daqri的Snap,堅持走個人消費品路線,一直在虧損和盈利之間掙扎。

AR眼鏡Spectacles從第一代升級到第三代,價格從150美元漲到380美元。第一代產品曾過高估計市場需求,第三代的目標受眾定為「小眾時尚前衛人群」。

公司的CEC Evan Spiegel也曾對媒體表示,距離AR眼鏡被主流消費者接受,還需要10年時間。

目前雖然進展緩慢,卻正是各家公司布局、搶佔先機的沉澱期。

蘋果已經表示,將在2022年推出AR頭顯,2023年推出AR眼鏡。最近蘋果還曝光了一項新專利,核心是實現AR眼鏡和手機的互動交互。

另外,作為底層晶片供應商,高通也表示隨著5G和AI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AR成為下一代核心交互設備的潛力會越來越大。

只是理想美好,現實骨感。一方面是業內對AR的火熱看好,但另一方面,一起起行業明星公司的倒下,不斷摧毀業外的信任。

人們甚至並非基於創業的成敗去論英雄,只是不想再容忍一次次被「演技派」騙取信任和期待。

所以AR可能會是下一個偉大的產品革命,但現在,請拿產品、落地和規模化能力來說話。

你覺得呢?

參考連結:

https://www.protocol.com/daqri-snap-ar-failure

https://techcrunch.com/2019/11/12/snapchat-spectacles-3-review-pretty-pricey/

相關焦點

  • 13 家巨頭死亡名單:融資超 1 億美金也未練成獨角獸
    此前這家公司已通過多輪融資募集到約 1.7 億美元資金,其中,A 輪融資 1300 萬美元;2011 年 8 月,B 輪融資 1600 萬美元;2012 年 9 月,C 輪融資 6800 萬美元。股權融資總額:1.763 億美元+5000 萬美元債務融資
  • 【睡前童話】提線木偶
    提線木偶的嘴巴沒動,那裂開的縫裡穿出聲音:「你在開玩笑嗎,希爾瑞斯。」…… (3)自從2年前提線木偶開口說話的那一天起,希爾瑞斯就將提線木偶從展覽柜上抱了下來,她經常會跟米洛斯感慨:「還好那天你開口說話的時候店裡沒有客人,不然米洛斯,我和你可能會被丟到火堆裡去。」
  • 揭西提線皮影(木偶)戲
    提線木偶戲有生動逼真的木偶創造,有操作自如的提線技巧,有奇特傳神的表演技藝。提線木偶戲的腔調,以獨特的漢腔《漢劇》,用段嗓《喉音》演唱,曲調高正宏亮,說白吐字鏗鏘有力,行當各唱法分明,喜劇剛柔詼諧,悲劇哀惻悲怨。再加上木偶戲劇團所需的演員少、舞臺小、道具少,不論是街頭巷角,山坡田埂、門坪、廣場均可搭戲棚,民間喜慶、神誕、廟會必請木偶戲班演出。木偶戲也成了揭西文化的綜合體。
  • 猿輔導獲1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超130億美
    「上網課用猿輔導,做練習用猿題庫,找解決方法用小猿搜題」……隨著猿輔導的廣告在電視、app及電梯間等不同渠道鋪天蓋地襲來,這家在線教育領域的「獨角獸」再次傳出融資消息。據36氪消息,猿輔導即將完成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老股東騰訊、高瓴和博裕資本都參與其中,交易將於近期完成交割,而這距離其10億美元G輪融資剛剛過去了5個月。對此消息,猿輔導表示不予置評。
  • 興國均村提線木偶
    歷史淵源興國「提線木偶」具有悠久的歷史。就其起源,據說與漢高祖劉邦被困平城有關。其時,漢高祖劉邦被困平城,他的軍師陳平出謀劃策,用木頭製作美人的模樣,在城內唱戲,高祖劉邦以此得以脫身。劉邦登基後,感念「木偶美女「於國有功,賜每尊「偶人「以貴妃、貴人等稱號,並將這些木偶作為國寶珍藏在御庫中。
  • 泉州提線木偶:一線牽兩岸
    來自祖地的泉州提線木偶又在臺灣上演了怎樣一出「木偶傳奇」——  在泉州,提線木偶表演總能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捧。(資料圖片)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粘秋生告訴記者,明末清初,閩南地區的提線木偶戲和掌中木偶戲,跟隨移民的腳步傳入臺灣,並融入當地的社會生活中。許多偶戲藝師渡海赴臺,組班授徒,臺灣傳統木偶戲在表演劇碼、行當角色、表演藝術等方面,均繼承閩南木偶戲的規制風格,在臺灣興盛一時。在臺灣100多年前的報紙上,至今依然可見有關提線木偶的記載,曰「觀者如堵」。
  • 提線木偶
    當我認識到我是那麼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的時候,我對我所堅持的信念動搖了。我發現我的信念,只不過是源自過去別人對我的影響而已。我之所以對它們堅信不已,只不過是由於它們對我影響太深,使得我以為那些信念是源自我自己。當我們相信那些來自外界的信息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已經被這些信息所控制了。因為任何信息的發布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們無非是想讓我們看到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
  • 歐·亨利《提線木偶》:無可挑剔的罪大惡極,良心發現的自我救贖
    歐·亨利的小說《提線木偶》的主人公詹姆斯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心可以兩用,關鍵在於意志是否堅定。01.你以為的無可挑剔,只是未到棋逢對手時詹姆斯有著雙重身份,一面是擁有良好市民證明和治病救人的醫生,一面是慣於偷盜且作案手法嫻熟的竊賊。
  • 泉州提線木偶藝人:戲允了,下刀子也要去
    他選擇留在這個行業,留住泉州人的鄉愁。▲泉州提線木偶藝人:與木偶打40年交道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千年古剎裡的「公孫班」開元寺,泉州府城內的千年古剎,一代代泉州人的鄉愁符號。少有人知道,這座城市叢林之中,曾經開辦過一個培養木偶戲藝人的訓練班。
  • 貨拉拉5.15億美元E輪融資;猿輔導3億美元融資|創投周報
    過去一周焦點:「貨拉拉」獲5.15億美元E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猿輔導獲雲鋒基金3億美元融資;碧桂園創投2億增資蒙娜麗莎廣西公司,將持股13.5%;「小象大鵝」香港公司獲B站、
  • 揭西提線木偶戲:情寄木偶 懸線善舞
    提線木偶戲表演的劇目多是傳本戲和雜耍戲,主要活躍在客家地區的鄉村、民間節慶、廟會等場所。提線木偶演員必須以久經訓練積聚的功力,使木偶各部分氣脈貫通,靈動自如。能跪能坐,能走能跑,能揮筆弄劍,體現出充盈的生命感和活力。圖為木偶戲名師曾還元演示木偶翻跟頭。  提線木偶戲又稱「柴頭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我國木偶四大劇種之一。古稱「懸線傀儡」,又名線戲。
  • 第1919期:提線木偶戲
    據該劇團的負責人施祖雄介紹,他們此次是接了一個當地寺廟的活動,過來表演木偶劇。提線木偶在施小英的手中靈活做出各種動作。每個提線木偶都很珍貴,現有的線戲藝人逐漸步入古稀之年,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製作技藝和演出技法瀕臨失傳,現在福州已經很難再找到製作提線木偶的手藝人了。
  • 這12家公司中融資最多的8.1億美元,但都在2018年倒下了
    而智能行李研發商Raden的壽命最短,只存活了3年。在這些公司中,最耀眼的莫過於Theranos,曾達到90億美元的估值,累計融資8.1億美元,成為最近幾年倒閉公司中最大的獨角獸企業。而工業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和快遞公司Shyp公司估值也接近3億美元。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成風化人
    首發:12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作者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復排上演
    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陳智勇)昨晚,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精彩上演。該劇曾榮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舞臺美術(舞臺設計)獎」「舞臺美術(燈光設計)獎」等多個獎項。此次演出是時隔5年後復排提升,作為市直文藝院團惠民演出呈現,今日下午3時、明日下午3時和晚上7時30分還將進行三場演出。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在演出過程中,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動作巧妙,各個角色的表演細膩逼真,整部戲活了起來。
  • 泉州提線木偶藝人:戲允下來,下刀子也要去
    一個提線木偶,由勾牌、絲線和木偶三部分組成。木偶又分偶頭、軀幹和四肢。偶頭用刀刻而出、彩繪而成;四肢軀幹,則由泡沫塑料填充,以鐵絲塑形,搭建骨架。 陳應鴻迷戀著這一切。1977年,時年12歲的陳應鴻考進福建藝術學校提線木偶班。從此,他的人生像是被一根線綁定,與木偶拴在一起。
  • 防疫短劇熱播 「90後」提線木偶演員盼與時俱「新」
    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青年演員蔡思雅表演提線木偶防疫短劇《爭做文明泉州人》。 劉可耕 攝中新網泉州5月28日電 (孫虹 吳冠標)「勤洗手,戴口罩,店厝內,少出門……泉州人,個個猛,危難時刻顯精神。
  • 本周公演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
    為救忠良遺孤「趙氐孤兒」,給晉國留下伸張正義的火種,草澤醫人程嬰及其妻兒、公主莊姬、乳娘卜鳳、下將軍韓闕、退隱大夫公孫杵臼前赴後繼、英勇獻身,譜寫了一曲為社會正義不惜犧牲的壯烈詩篇……"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此前《趙氏孤兒》已先後被改編成戲曲、話劇和影視劇,而運用提線木偶進行表現還是首次。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
    ▲季天淵與自己製作的泰順提線木偶「貴妃娘娘」走在鄉間小路上。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江小白C輪融資投後估值或超130億;完美日記融資1.4億美元
    投後估值或將超過130億人民幣。 完美日記新一輪融資1.4億美元,計劃年底前赴美IPO 全天候科技從接近完美日記的投資人處獨家獲悉,完美日記完成了新一輪1.4億美元融資,其中華平投資和凱雷投資集團分別投資約7000萬美元,本輪投後估值達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