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裡最為著名的劇作,講述了彼得潘這個會飛的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永無島與溫迪以及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
彼得潘的劇作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首演,無聲電影於1924年上映。此後這部劇作曾被改編為音樂劇,電視節目以及兩部有聲電影。
彼得潘小說於1911年首次發行。
1929年巴裡將彼得潘作品的著作權捐贈給了倫敦的一間兒童醫院,希望能將賺得的版稅用來救助兒童。
巴裡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織布工人的家庭,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任過編輯,1885年遷居倫敦,從事新聞主筆工作,並開始創作小說。1928年巴裡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年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
《彼得·潘》是巴裡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劇。巴裡遷居倫敦後,住在肯辛頓公園附近,每天上下班都見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們用樹枝蓋小屋,用泥土做點心,扮演童話中的種種角色。巴裡被他們的吸引,也加入到其中。這些孩子一個個都成了這位作家故事中的人物,那個最活躍的男孩彼得,便化作了他童話的主人公。
《彼得·潘》1904年在倫敦公演後,引起巨大轟動。後來,巴裡把它改寫成童話故事,《彼得·潘》被譯成多種文字傳到國外。以彼得·潘的故事為內容的圖畫故事、紀念冊、版畫、郵票風行歐美各國。
巴裡在這部幻想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十分誘人的童話境界——永無島。在永無島上,有孩子們早就從童話故事中熟知的仙女、海盜、紅人、美人魚,他們在那個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家過著孩子們夢想的生活……
在這部書裡,你找不到絲毫的說教,只有瘋狂新奇的想像。正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想像創造了那個神奇的永無島,巴裡也許只是一個忠實的記錄,他將那個孩子們渴盼的無拘無束的童年以童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說出了孩子們想說的話。只是,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不得不與童年的夥伴彼得潘告別,這難免有些讓人憂傷。所幸的是,彼得潘不愁找不到玩伴,永無島的故事會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心中重複上演……
歡迎收聽新月姐姐講故事——《彼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