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在SCI甚至英文期刊發表過文章,也能成就學術權威和獲諾貝爾獎輝煌

2021-02-08 梁博士講堂

日本從1949年第一次獲諾貝爾獎到2018年,已有27位諾獎得主,出現了諾獎井噴現象。日本獲諾獎人數雖然較多,但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的論文並不多,有些還未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甚至還沒有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2001年,日本出臺「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50年要拿50個諾獎」的目標。計劃一提出,就反響強烈,科學家認為科研有不確定性,不能像生產豐田汽車一樣來生產諾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古屋大學野依良治教授公開批評政府沒有頭腦。出人意料的是,從2001到2018年,日本已有18人獲諾獎,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計劃進行時間尚未過半,已經完成超出目標1/2的數量(其中在2000年前拿到的,只佔1/3)。按諾獎評選規則,最後有一個調查過程,進入此過程的日科學家數量很大,說明日本未來獲諾獎的前景光明。

1932年,25歲的大阪大學講師湯川秀樹,從事科研教學工作,並同時備戰攻讀博士學位。1935年,他在日本本土學術期刊《日本物理-數學會刊》發表論文「論基本粒子的作用」,首次提出介子理論,預言介子的存在。1938年,他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46年,他在京都大學創辦了日本本土刊物《理論物理學進展》,向國外推介日本理論物理學研究成果,幫助日科學家克服因國際競爭和語言障礙等對發表創新思想不利的因素。1949年,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3 年,湯川秀樹的兩名年輕助教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合作,在《理論物理學進展》發表論文「弱相互作用可重整化理論中的cp破壞」,提出著名的小林-益川模型,解釋了弱相互作用中的電荷宇稱對稱性破缺。2008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從該刊國際學術界逐漸看到湯川秀樹本人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及一批日科學家的原創性研究。可以說是這本期刊最終培養出多個物理學諾獎得主。

有趣的是,益川敏英雖是科學家,但不懂英文,不會用英文交流,不能在英文刊發表文章,不看國外期刊,獲諾獎後的第一個要求是領獎講日語,也就在那時,他才辦了人生第一本護照出了一次國。那麼這樣的科學家也能折下科學桂冠,是否有點怪呢?

諾獎評選有個特別規則:某研究進入諾獎評審程序時,評獎委員會一定要了解其當時的真實情況或原始記錄,不管用什麼語言記錄,是否發表或發表在哪裡,只要誰最先提出,當時記錄了,就會被認定。其中,尊重「原創」是核心!可見日本出現諾獎「井噴」現象,絕非偶然,也不奇怪,只是原創在起了作用。

那麼日本諾獎井噴現象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借鑑。

(1)研究人員應沉下心來多做原創研究,多思考基本的科學問題。新媒體發展快速,原創機會增多,研究人員應及時記錄科學發現和靈感。有了大數據,可開展數據驅動型或大數據科研,寫論文能產生原創,分析數據也能產生原創。

(2)從學術研究內容與質量而言,論文用什麼語言寫並無差別,各種語言的論文都要內容上有新發現,寫作上遵守規範,表述上講求條理……,而SCI期刊多是英文期刊,除英文外的其他語言期刊(非SCI期刊)還大量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期刊和論文無SCI之分。

(3)鼓勵年輕學者多做原創研究,也可為辦刊所借鑑,如Nature、Science等名刊順應科學、學科發展,不斷創刊、合作辦刊來擴大規模和提升影響的辦刊模式,豐富的欄目設置,獨到的論文內涵、嚴格的審稿選稿制度等等,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可貴之處。

(4)中國期刊國際化正在路上,英文刊更佔優勢,但只要增強自信,中文刊國際化也是沒有問題的,目前正是大好時機。中國影響力高的期刊要保持風格、品牌,多為年輕學者成長創造條件,比如對年輕學者的論文實施傾斜政策,為研究生論文寫作進行培訓等。

(5)中國學者發表論文越來越多,但原創論文相對較少。管理者喜歡用影響因子(IF)這一硬指標進行評價,但評價造成的負面效果遠遠超出IF自身的內涵。過分依賴IF反映出管理者自信不足,不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判斷,而是通過他人的標準來評價,事實上只有科學家最了解科學工作本身。相信唯IF評價是一個歷史階段產物,從量到質轉變有個過程,遲早會退出歷史舞臺。

(6)日本科研規模總體較小,但在科研人才培養方面有借鑑之處,如大力倡導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允許學生用英文撰寫學位論文,為有原創精神的學生大開綠燈等。

(7)一位接待過諾獎評委的日本科學官員曾說,如果中國科學家獲諾獎,很可能最早出現在女性身上,因為中國女科學家的地位、規模及科研熱情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中國首位獲諾貝爾拉斯克醫學獎的屠呦呦確是女性,印證了這位官員的說法。

(8)中國科學家獲諾獎是很有希望的。中國女性從事科研的規模不僅名列前茅,而且還有一批女科學家在默默地幫助別人,因此中國科學家中的女性更有優勢獲諾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英文版面費用低,大學教師評正高發表
    擁有多年高端學術期刊指導、組稿、期刊徵稿、推薦發表等業務成功運作經驗,助您輕鬆順利晉升!在訂金收到後,平郵兩周左右可收到錄用通知單,快遞三天收到錄用通知單(快遞費客戶到付)(特殊核心期刊除外)。共同打造了一支專業性強、經驗豐富、學科齊全的精通中英雙語和英語母語的學術翻譯及專業潤色團隊,為非英語研究人員提供專業的學術英語支持服務。
  • 跳過被拒,核心期刊發表是什麼審稿流程?——以SCI期刊為
    本文1100字 全文閱讀完大概需要8分鐘)一、前言 發表論文是在學術研究,研究生畢業,大學老師 醫生評職稱,經常要用到的,但是網上搜,發現關於發表文章的難的帖子一大堆。期刊類型有很多,北大核心、SSCI、南大核心又稱CSSCI、SCI、科技核心、cscd、EI等等;種類多,我們抽一個常見的sci來講;以sci期刊為例,來講講核心期刊的審稿流程。二、方法步驟 SCI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引文資料庫,他檢索的期刊稱之為sci期刊;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
  • 期刊發表-論文發表
    首先,能夠發表sci代表一項學術成就,一項學術認可以及同一領域的科研人員對您在該領域的地位的認可。您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相對而言,您在這一領域中站得住腳,擁有自己的地位。您如何更具體?科技論文的發表是一種門檻。能夠發表科學論文將帶您進入相關領域的高門檻,就像您已經獲得了哥德巴赫的數學獎一樣。其次,SCI代表了對SCI論文發表具有自己的學術聲譽和學術成就的認可。
  •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常遇到的7個問題
    一篇文章存在刊發的可能性不是因為出現了陽性的結果,而是能為其他醫學工作者提供學術指引,能解決別的研究未曾解決的學術問題。從以上方面看來,沒有一定文獻閱讀量就不會了解研究的進展,也不能為本研究提供一個學術定位。SCI期刊審稿人在審稿的過程中並不看論文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最重要是看究竟有無學術意義。
  • 北大核心期刊護理研究生畢業發表,價格低發表
    本網站展示的學術期刊包括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等多種級別、省級、部分核心等不同等級的學術期刊,已經成功為10萬名人士晉升提供期刊投稿服務,有口皆碑,可支網絡付款,值得信賴。說明:本站所推薦的期刊均可在新聞出版總署查詢到,都具有CN、ISSN雙刊號.
  • 目標SCI期刊的選擇
    收錄範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其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計算公式為:IF(k)= A /Bk為某年,A為該刊在前兩年發表論文數量在k年被引用的次數,B為該刊在前兩年的發表論文總數。即某期刊在2017年的影響因子是指,2015年和2016年刊載的文章在2017年被引用總數除以2015年和2016年的文章總數。
  •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sci期刊官網投稿是作者發表sci論文時比較常用的方法,簡不簡單,相對於不同的作者來說,有不同的答案。越熟悉,越專業,sci期刊官網投稿越簡單。sci期刊官網投稿,通常是作者自己發表sci論文唯一的選擇。
  • 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
    sci期刊為了獲取優秀且符合本刊主題的文章,經常性地發起徵稿活動。有符合徵稿要求的作者,就可以根據徵稿要求撰寫文章投稿發表。但sci期刊太多,徵稿時間不盡相同。那麼,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sci期刊需要徵稿會發布徵稿的信息,這徵稿的活動,一是會在本期刊官網公布,二是與委託合作方公布。而這官網和委託方,就是個人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的渠道。首先,本期刊官網公布sci期刊有很多,每個sci期刊官網都隨時關注,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該索引收錄生命科學、物理與化學科學、農業、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等學科的會議文獻,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其中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類文獻約佔35%,其他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佔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海內外華人科學家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發表在SCI期刊的增刊上,我還能畢業嗎?
    、最新科研政策解讀、學術出版趨勢、期刊解析等原創文章,請關注ISE學術前沿!本著共享、讓更多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在全球科學舞臺上展示的原則(好吧,其實確實有點擔心投稿論文過少會不會尷尬,但實質上沒有具體出版數量要求),就在丁香園和小木蟲論壇上發布了call for papers的約稿函。本以為會有一片讚揚聲,結果啦啦啦啦啦,萬萬沒想到,很多人黑我,最典型的莫過於是「這種增刊發了沒用,都不認的」。
  • 英文學術體系讓中國每年多花300億!
    SCI是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縮寫,從功能上說是一種學術論文檢索工具和資料庫,從內容上說是以收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論文為主。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是指收錄社會科學的論文檢索工具和資料庫。
  • 英文科技論文SCI系列課程3,Introduction的寫法
    Introduction非常重要,審稿人如果審你的文章的時候,他可能不太仔細看你的研究方法和結果,但是introduction一定會審稿人被重點關注。如果你能把這點說清楚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introduction。一定會給審稿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最後的話給大家提兩點意見。
  • 發表論文的權威網站
    >主編微信: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發表論文的權威網站-我們可以根據期刊權威度,根據以下等級劃分為六大類和其它特殊類別。  一、T類:T類特種刊物論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二、A類:權威核心刊物論文,指被國際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檢索系統所收錄的論文(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檢索為準),或同一學科在國內具有權威影響的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論文不含報導性綜述、摘要、消息等。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廣東衛生晉升期刊目錄發表快郵寄期刊%
    廣東衛生晉升期刊目錄發表快郵寄期刊%見刊時間通常為稿件錄用通知書發出後1-2個月。正高文章,我們堅持"誠信合作,期刊編輯等優秀人士,擅長於高品質文章潤色、文章審閱。24小時注意文章發表進程,投稿方式:文章審稿快速,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Cover letter是編輯對論文的第一印象,是初步評判你論文是否可以被期刊接收的重要依據。若你寫的Cover letter不夠規範、嚴謹,體現不出Cover letter的目的,就不能引起編輯的興趣,代表你投稿的sci論文就再也沒有下文。
  • 什麼是SCI期刊、SCI論文
    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SCI期刊至今共計3400餘種。1、SCI是一部國際性索引, SCI期刊(別名《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