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日用品用也在不斷地升級。比如我們的手機,它從bb機到翻蓋機,從翻蓋機再到我們的觸屏智慧型手機。在更新的過程,最能體現出科技感的莫過於手機中的語音助手,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初步體現。
你可以命令它幫你搜索東西,給某人打電話或者是幫你打開排列的雜亂無章的手機app。它的出現好像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還給我們帶來一些趣味性。
不光是手機,現在的家具也開始逐漸智能化,設想一下在你外出忙碌了一天,渾身疲憊的時候,打開家門對著音箱說:「小度,幫我放一首輕音樂」;或是對著電視說「小艾,播放電影」。再對著空調說:「請打開製冷模式」。讓你在空無一人的家裡,渾身疲憊的你依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不過隨著人工智慧日益強大的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出現了。比如圍棋高手「艾爾法狗」;風趣幽默的日本美女演員機器人「艾麗卡」。這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暗示我們,人工智慧技術的到來會代替人類去完成某些工作,就像購物中心裡的導購機器人,我們只要對著它詢問我們要找的地方,它就可以很快的回答我們。
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開始嘗試讓智慧機器人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情緒和思維。
就在前幾日有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測驗,測驗他們到底有沒有思考的能力,於是他們將兩個人工智慧放在一起對話,看它們能否發現自己是機器人。這種實驗其實就是圖靈測試的一個翻版。圖靈測試是讓人工智慧在黑屋子裡面與人類對話,若人類無法分辨眼前的這個東西是人還是機器,那麼就說明人工智慧成功了,這個實驗的初衷也是如此,希望機器人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發現問題,但是結果可想而知,這次的實驗是失敗的。現如今,還處在起步階段的人工智慧技術,還只不過是人類輸入的一些複雜的數據代碼,他們或許能夠回答出一些看似精密的問題,但若是讓他自己獨立進行思考,從目前來看,還是難以做到這一步。
人工智慧會不會是一條不歸路?會不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後果?這個問題恐怕就連科學家也無法解答,未來究竟會怎樣,誰也不能預知。但是以現如今的AI智能成果來看,人工智慧機器人更多的是輔助人類的工作,提高效率並降低錯誤率。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是人類的本能。同時,人類也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正是這一點點的好奇心,才推動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在當今的社會中,人工智慧正在以助手或是工具的身份不斷地進入到各個領域,這正如幾萬年前,人類馴化出了狗來協助捕獵,人工智慧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出現,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協助我們來進行工作和生活。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因此由人類研發的AI智能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這也就是人工智慧領域為什麼這幾年一直成為科技焦點的原因,正是因為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它才值得讓人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