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十一」兩節相逢的假期裡,一部《我和我的家鄉》的電影看完後讓人頗有感觸,影片分為五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每個人物個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充滿了感情色彩。
我們就來主要講一講影中的第一個片段《我和我的家鄉》之北京好人,這個故事的主題主要講的是:醫保卡的故事,有很多爆笑的情節,其深意主要是展現農民沒錢看病難,隨著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看病已經不再難。
一個夢想開專車的停車場收費員,買輛車是張北京(葛優飾)的剛需。
從衡水老家來城裡打工的表舅找,卻發現脖子裡長了顆雞蛋大小的瘤,又沒錢做手術,找到張北京「借錢」。
表舅對張北京說:「前幾年查出來的甲狀腺瘤,當時治要兩三萬,沒捨得治,現在好像變癌了,得要七八萬了」。
幫還是不幫?經過痛苦的掙扎張北京選擇了捨己為人。但為了省點錢,他決定把自己的醫保卡借給老舅,因為這樣能報銷。
如此以來,就需要老舅冒充自己,在醫院即將手術時的時候兩人合謀出借醫保卡的事情被醫生發現也曝光了,算是騙保未遂,民警給批評教育了一番就放人了。
善良的張北京暫時放棄了買車的夢想,用辛苦積攢的買車錢替表舅付了手術費。表舅說「我怎麼不知道呢」,表舅媽調侃道:「18塊錢買個鍋你都不讓買,你要是知道我花200多買保險,你能讓我買嗎?」
外借醫保卡是否屬於違法行為?
那有朋友就會說「醫保卡是我自己交的錢怎麼幫別人刷一下就違法了呢?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無法理解!」
是的,你沒聽錯,從法律層面講,確實是違法的。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涉嫌犯罪的,可能被起訴。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的醫保服務機構也都明確規定:醫保卡/農保卡不得出借、轉讓或惡意使用社會保障卡,丟失社會保障卡應及時掛失,騙取或協助他人騙取醫療保險基金要承擔法律責任。
說到底,醫保的本質也是保險,醫保卡外借行為就等同於騙保。所以劇中張北京的行為,其實已經觸犯法律。
醫保卡外借會影響購買商業保險嗎?
借醫保卡外借其實就是是將其他人的就診記錄記錄到了你的名下,是否影響購買保險,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分析:
1、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皮炎、咳嗽等小病所用到的非處方藥,將疾病記錄視同自己的就診記錄正常投保即可。
2、如果購買了一些處方類藥物、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核保無法通過的疾病的藥物,在醫保個人帳戶支持家庭共享的地方影響不大。僅僅購買過一兩次且能自證清白的,有少數保險公司是願意承保的,如果是長期購買,基本就是拒保。
3、如果醫保卡外借就診、體檢,醫保卡的默認使用者是持卡人本人,所以由此產生的病史及體檢結果都會記錄在持卡人名下,保險公司會默認是持卡人的病史,直接影響保險公司對於核保和理賠的判斷。
醫保卡外借記錄如何查詢?
1、去當地社保局查詢
2、微信中的社保查詢小程序或者關注當地社保服務的公眾號
3、支付寶中城市服務裡的社保查詢
查到相關的記錄後,可以看下購買的保險中的健康告知,是否有提到,在進行告知吧。
醫保卡外借後有什麼措施補救嗎?
1、停止外借醫保卡
2、自證清白,針對外借醫保卡的病種,提供資料來自證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疾病。提供的資料越全面越好。
3、投保時,多家公司投保,根據醫保卡外借的情況進行告知,選擇最有利的一家公司。
那麼有醫保了,是不是就夠了呢?
下來給大家聊聊醫保是如何報銷的,這裡引入一個醫保倒三角模型:
1、起付線:開始報銷的起始金額,起付線以下的費用需要自己承擔,超過起付線的部分醫保進行報銷,比如起付線是3000元,醫療總花費2500元那麼醫保不報銷;如果醫療總花費4000元,那麼超過起付線的1500元,超過部分可使用醫保報銷。
2,封頂線:醫保報銷的上限,比如如果該地區政策封頂線為20萬,那麼最高能報銷的醫療費用為20萬,超過部分醫保不報銷。
3、自費內容:因為醫保目錄的限制,一些例如進口藥,特效藥,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項目是需要全部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4、自付部分:報銷比例限制。報銷範圍內但是需要個人承擔一部分的費用。報銷比例限制因醫院等級不同,一般自付部分為10%-30%
如何使用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百萬醫療險:是補充醫保的不足,根本上解決因疾病和意外造成的高額醫療費用,嗯,並且突破了醫保的限制,不管是自費藥、進口藥,特殊治療手段,均可100%報銷。還提供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附加值服務。包括醫療墊付服務、重疾綠通服務等等。對於患者來說,無疑可以解燃眉了之急,而且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
重疾險:屬於定額給付型健康險,也被稱之為收入補充損失險。被保險人一旦確診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即可獲得保險金賠付,這些保險金可以用來補償因疾病造成的收入損失和後期3~5年的康復費用以及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這樣將家庭的經濟損失減到最低。
醫保+重疾險+百萬醫療險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高槓桿,小投資的完美組合,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醫療健康保障,如果預算這樣就能夠更從容地抵禦重大疾病造成的經濟壓力。
未雨綢繆就是對美好生活的規劃,風險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千萬不要將自己置於險地,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