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暑期檔中品質較好的國產片,《繡春刀》贏了口碑,然後用口碑挺住了票房,甚至是用苦情營銷挺住了票房。
所謂苦情營銷,是從去年的《逆光飛翔》開始的,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片子這麼好,票房場次這麼少」,用被欺負或者遭受市場冷遇的姿態,來換取觀眾和市場的同情心。
當時《逆光飛翔》正好遭遇口碑差市場火熱的《富春山居圖》,對比之下,《逆光飛翔》贏得了同情。後來很多電影都想用這一招,但一般都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品質過硬;第二是在同期影片中口碑最好,最好能有一些口碑差卻很火的電影做對比。
於是,《繡春刀》遇上了《白髮魔女傳》,贏得了觀眾的同情和市場的支持。
好電影都被逼到苦情營銷的份兒上了,我們的電影市場怎麼了?
在《分手大師》《小時代3》和《後會無期》等話題性十足而品質遭遇質疑的電影大賣特賣的時候,又有行家出來說話了,說電影的傳統敘事正在被解構,目前中國的商業片,就要看話題段子,故事是否完整人物是否立得住等等,都無所謂了。
我們電影市場才發展了幾年,因為出現幾部賣座的電影,就想挑戰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模式了。這種想法的可怕,與《中國合伙人》裡主角面對自己遭遇的侵權指控依然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就是人多錢多,要不要和我們做生意一樣,對基本的原則和規律於不顧;還有,就是一直有一種奇怪的論調,就是靠營銷來拯救電影。
《繡春刀》開始票房不給力,大家都說宣傳不好。也是,電影本身還不錯,影院場次也在,但是票房卻不好,那就是宣傳的問題了。所以最近《繡春刀》的營銷方出來說話了,說要停止「宣傳造神」,說得非常好。
電影營銷不應該作為電影產業環節最重要的一部分,更不應該是救命稻草。《繡春刀》有其電影品質的好,但作為商業電影,其短板依然明顯。
我們向來缺乏的是,對商業電影項目的明確規劃,換句話說,這一行的職業產品經理太少太少,才會指望營銷經理來出力,關鍵是,很多商業電影項目本身在前期確實已經存在問題,卻由於所謂的話題性,在目前電影消費空前火熱的情況下,獲得了票房成功,於是票房英雄和宣傳神話都出來了。
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如果想做成一個成熟產業,必須從產品規劃和設計扎紮實實做起,那個時候,電影品質和營銷才能比翼雙飛相得益彰。
來源丨劇角映畫
文 | 楊豐維
以上內容來自第151期《劇角電影觀察》
回復「韓流」獲得往期專題
《「韓流」還行不行?》
回復「新導演」獲得往期專題
《「新」導演,唱主角》
回復「九月」獲得
《九月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版權聲明
凡本刊註明「來源:劇角映畫」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劇角映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刊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刊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劇角映畫",違者本刊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劇角電影觀察
更多精彩
可複製連結進行訂閱
http://t.cn/zTSaXoU
回復「往期」
獲得往期精彩內容合集
戳左下角「閱讀原文」
去「劇角映畫」官網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