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順利閉幕,370餘項豐富多彩的電影節主體活動,上百萬人參與的近500部中外佳片「北京展映」,174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大單,眾多國際大腕組成的電影論壇……電影節正在推動著中國電影的「新高潮」。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近幾年的「拐點」,票房增速放緩,與此對應的是,電影的類型片創作嶄露頭角,觀眾更趨理智,票房和品質走向正相關,而國產電影也走向更多元的方向。例如,《長江圖》《路邊野餐》《黑處有什麼》《驢得水》等小眾影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最近上映的《速8》在中國更是拿下22億的票房,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北美市場。
電影市場在2016年的變化可以用「消費升級」來形容,尤其是隨著90後95後年輕群體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他們對電影的品質要求在不斷提高,而作為除掉明星和劇本之外的電影票房的重要保證,電影營銷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打造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為了影視行業面臨的一大課題。
就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網易傳媒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了「華語娛樂新風向」的主題論壇,電影行業的營銷專家就當前形勢下如何開展有效的電影營銷進行了探討,行業的各位專家認為,電影營銷也進入到了一個需要「升級」的時代。
過去,發布會、預告片、花絮、海報、貼片廣告、戶外廣告都是電影營銷常用的營銷方式。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注意力的分散,單純依靠這些手段,已經很難覆蓋到當下的電影主流觀眾。由於受眾對電影的內容需求升級,電影觀眾對於一部電影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信息告知」的層面,而希望了解到更多的內容,比如,一部電影的內涵、劇本創作的初衷、明星拍攝的心路歷程、角色分工、拍攝花絮、網友對於電影的預期和評價等等。這些需求是傳統的營銷很難滿足的,需要由更加聚合的平臺來實現。
因此,對於電影營銷而言,內容創意成為了關鍵點,只有提供給電影目標受眾更加精選精緻的優質信息,才能讓受眾做出走進電影院的決策,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把時間花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成為他們的生活理念,沒有好的內容創意,要想打動他們變得越來越難。
網易傳媒在電影節的分論壇上也表述了類似的觀點,網易結合大數據分析指出,當前是一個內容消費升級的時代,作為電影市場主體的年輕人的影視娛樂消費口味,也不同於傳統的大眾影視娛樂口味,而是更傾向於定位精細的小眾領域,對品質化、多元化、小眾化內容的興趣性內容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只有堅持以優質的原創能力、嚴格的遴選機制,深耕於娛樂新聞行業,才能滿足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對於電影信息的需求,網易也正在以內容聚合篩選為核心,搭建一個電影優質信息輸出的平臺,以更好的幫助觀眾把握電影市場的風向。
這說明,電影營銷已經邁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受眾希望看到的是電影以及娛樂的風向和流行,而不簡單只是接受電影的單一的信息,「市場細分」、「消費體驗升級」以及「創意營銷」成為電影行業需要關注的焦點,拼內容比拼玩法更重要。
一部電影如果想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單純靠單一的形式,或者是千篇一律的故事,已經很難捕獲今天的電影觀眾。在個性化、族群化消費的時代,每個人群對於同一個主題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一部電影,需要針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的手段進行不同的講述,讓不同的人群都認為這部電影是適合他們的消費需求的。
在網易傳媒主辦的「態度合夥,娛樂升級」的論壇上,很多電影行業的專家表述了對於電影營銷的觀點。大家都認為,電影營銷已經不是簡單的依靠單一形式的曝光就可以到達受眾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依然怕巷子深」,需要採取多元化的營銷方式。
萬達傳媒電影發展中心總經理李曄認為,目前,院線陣地不管是預告片,還是售票機等媒介,都已經是電影營銷的標配,但是,這些已經不是具有競爭力的手段,體驗營銷、情景營銷、製造互動體驗才是真正讓電影觀眾感知電影內容的重要手段。
伽拾傳媒副總經理盤思佳指出,電影營銷需要考慮垂直領域的自媒體的傳播價值,要按照自媒體的風格和內容調性,來多方位多角度的詮釋一部電影,電影營銷進入了個性化的時代。其次,還要學會應用當下比較火的直播、VR等形式。除此之外,還需要塑造場景,例如,某個電影中的道具可以在真實的線下銷售實體內體驗購買,消費者通過收集虛擬遊戲獲取道具來贏得實體店的折扣,讓品牌和電影雙方深度融合,創造關聯性極強的消費場景。
新世相首席品牌官邵世偉認為,調動社群的能力也很重要,電影營銷需要思考如何調動更多的社群參與到電影內容的點評與互動中,讓一部電影在短期內形成一種現象。
網易傳媒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淼以最近火爆螢屏的《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舉例說,在這部劇中「達康書記」的備受熱議,除了吳剛老師精湛的表演外,更有來自年輕群體通過表情包、海報、動圖等具有二次元、亞文化的傳播方式、方法,使這位可愛、可敬的「達康書記」及《人民的名義》贏得了大眾的關注與認同,而作為一部主旋律的反腐劇,其溝通年輕群體的方式就採取了不一樣的手法。這說明,電影營銷需要切分細分受眾的需求,按照不同群體來開展不同主題的營銷,才能讓電影可以覆蓋到更多的受眾群體。
專家觀點都在說明,同樣的內容,需要在不同的受眾中採取不同的媒介渠道和表達方式,才能讓內容穿透不同的人群。
網際網路是一個人格化的時代,新的技術手段,讓人們對於「真實」和「現場感」的追求越加強烈,因此,娛樂也需要更加的接地氣,這一趨勢主要體現在年輕人的身上,90後95後越來越不喜歡「裝」的明星,而是希望明星都能展現「本色」,而明星的特質和個性也會影響到粉絲的規模,從電影營銷的角度,電影營銷不僅僅是推廣一部作品,更是在推崇一種娛樂的態度,如果可以將明星的態度融入進來,對於電影營銷而言效果自然會更好。
例如,網易傳媒在「態度合夥,娛樂升級」的論壇上,就選擇了在業內被公認為真實、接地氣的靠譜藝人黃子韜作為「態度合伙人」,希望與黃子韜一起推動內容消費升級。黃子韜登臺後,的確也體現出了其不裝不耍大牌、偶爾還會自嘲逗人一樂的特點,黃子韜的粉絲更是以「低調叛逆,高調實力」來評價他,並迎來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
這也再次說明,電影營銷更像是流行文化的一種滲透,每一部電影作品,都呈現出一種態度,「營銷態度」讓電影更加的能夠打動人心。
此外,電影營銷是一個生態體系,影視娛樂內容的生產者、影視明星、營銷者以及消費者需要更好的協同,影視明星可以為內容平臺賦能擴權,營銷者則需要通過更多元化的創意將內容傳播出去,而消費者則可以創造內容,更好的推動影視娛樂內容的擴散。如網易傳媒所打造的「內容品牌價值+內容品類矩陣+內容體驗升級」的內容消費升級體系一樣,「輸出態度+多元文化+體驗營銷」,才是應對消費升級的電影營銷的創新策略。
當然,關於電影營銷的整合體系龐大且複雜,包括電影製作、內容構思、市場調研、廣告策略、宣傳炒作、公關活動、促銷手段等,而這些,都需要突破和創新,在信息過載的今天,誰能提供符合受眾心理、內容形式創新的優質信息,誰就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電影營銷不僅需要新玩法,也需要好的內容創意和平臺,更需要電影產業鏈各方的協同並進。
歡迎轉發加評論該文,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出一位讀者送出《2017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更多乾貨請點擊閱讀原文,最新行業報告趨勢研究所微店正在熱賣!
肖明超,知名趨勢營銷專家,知萌諮詢機構CEO,被行業稱之為「趨勢佔卜師」、「萌叔」。中國精眾營銷理論開創者,精眾營銷獎創辦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昆明國家廣告產業園首席顧問。長期致力於新趨勢的洞察研究、內容創意與營銷實戰。微信帳號「肖明超-趨勢觀察」擁有數十萬行業精英級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