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光影間,再現一曲巴黎「從前慢」

2020-11-18 新華網客戶端

  法國電影《眼淚之鹽》講述一位普通青年在巴黎和外省之間周旋於三個女人的經歷,戳破了關於巴黎種種浪漫與奇遇的幻想。圖為劇照。

  法國電影大師菲利普·加瑞爾的最新力作《眼淚之鹽》今年造訪上海國際電影節。加瑞爾向來擅長以精巧的黑白影像在詩意的寫實中,玩味愛情和欲望。這次他用一位普通青年在巴黎和外省之間周旋於三個女人的經歷,戳破了關於巴黎種種浪漫與奇遇的幻想。在電影工業的「統治」之下,加瑞爾說製作「真正的電影」特別困難,以至於人們經常問他是不是瘋了,但「我只為自己拍電影」。

  影片講述木匠的兒子盧克前往巴黎參加入學考試的途中,在公交車站邂逅年輕的傑米拉,展開一場電光火石的熱戀,當他回程返鄉立即拋下傑米拉。盧克在家鄉與舊情人吉內薇芙重逢,重燃愛火後接到了大學錄取的通知,沒想到吉內薇芙卻懷孕了,盧克只能選擇輟學。幾周後,他又在俱樂部邂逅了貝蒂……

  加瑞爾過去的作品總是用冷嘲熱諷揭露婚戀的荒謬之處,在這部新片中同樣辛辣地揭露欲望如何被殘忍自私地粉飾為愛情。盧克滿口花言巧語,輕鬆撩撥別人的心弦滿足自己的欲求。他因情慾遭受了各種挫折,從未真正自我反省,給別人帶來了不公與痛苦,也為自己年輕草率的荒唐付出了代價。加瑞爾以黑白分明的畫面,暗示男男女女在他們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沒有灰色地帶可以幻想。

  該片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口碑褒貶不一。有外媒評價,加瑞爾的情節設計相對來說稍顯古板陳舊。有影評網站甚至調侃,安排片中人物以書信互相往來,導演這麼拍會讓人誤以為巴黎還沒有通網。實際上,加瑞爾繼承了法國「作家電影」的傳統,不以電影情節的精妙見長,以豐富細微的情感和道德敘事啟迪觀眾的思考。《眼淚之鹽》延續了他的藝術風格,在令人困惑的現實和愛情的幻滅中,以「反英雄」諷刺當代社會青年追求浮華愛情的荒誕,也以溫柔筆觸展現人類生存焦慮與困境。導演不讓智慧型手機「出鏡」,或許是有意為之,讓觀眾進入「從前慢」的另一時空。

  作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繼承者,在近60年的職業生涯中,加瑞爾拍攝了28部劇情長片,2017年他以《一日情人》完成自己的「愛情三部曲」後,新片《眼淚之鹽》猶如一首浪漫的小調。經典的三段式敘事,配合以鋼琴為主的配樂,傳遞出古典主義雋永的韻味。黑白攝影的畫面充分利用法國日常的外部環境和自然光,減少了視覺衝擊,凸顯人物錯綜複雜的心理和微妙的諷刺意味。零星的畫外音點綴其間,以奧妙的哲思強調電影寓言般的文學本質。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這種經典風格的法國愛情故事猶如藝術家的手工特產,在法國電影界層出不窮。但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如此放縱恣意的個人作品逐漸稀少。加瑞爾儘管屢次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提名和獲獎,仍被認為是法國電影業最邊緣的藝術家之一,一個在聲名、財富、時尚和電影業背後孤獨工作的大師。他為拍攝《眼淚之鹽》籌備了一年有餘,為了節約製作經費,所有的場景幾乎都只拍攝一次。雖然《眼淚之鹽》面臨「古老」「過時」的批評,但同樣有影評人感嘆:隨著一代電影人的逝去,未來還會有誰會拍這樣的電影呢?(記者 吳鈺)

相關焦點

  • 黑白光影間,再現一曲巴黎「從前慢」
    加瑞爾向來擅長以精巧的黑白影像在詩意的寫實中,玩味愛情和欲望。這次他用一位普通青年在巴黎和外省之間周旋於三個女人的經歷,戳破了關於巴黎種種浪漫與奇遇的幻想。在電影工業的「統治」之下,加瑞爾說製作「真正的電影」特別困難,以至於人們經常問他是不是瘋了,但「我只為自己拍電影」。
  • 菲利普·加瑞爾新作《眼淚之鹽》:黑白光影間,再現一曲巴黎「從前慢」
    加瑞爾向來擅長以精巧的黑白影像在詩意的寫實中,玩味愛情和欲望。這次他用一位普通青年在巴黎和外省之間周旋於三個女人的經歷,戳破了關於巴黎種種浪漫與奇遇的幻想。在電影工業的「統治」之下,加瑞爾說製作「真正的電影」特別困難,以至於人們經常問他是不是瘋了,但「我只為自己拍電影」。
  • 組圖:王俊凱黑白質感大片曝光 光影間映襯出少年沉穩的目光
    黑白光影間之間,映襯出少年沉穩的目光,溫柔是他一貫的氣質,卻也在不經意間逐漸成熟凌厲。新浪娛樂訊 12月22日,一組王俊凱黑白質感大片曝光。黑白光影間之間,映襯出少年沉穩的目光,溫柔是他一貫的氣質,卻也在不經意間逐漸成熟凌厲。新浪娛樂訊 12月22日,一組王俊凱黑白質感大片曝光。黑白光影間之間,映襯出少年沉穩的目光,溫柔是他一貫的氣質,卻也在不經意間逐漸成熟凌厲。
  • 周迅的高級無需色彩,蕾絲面紗真空出鏡,黑白光影間演繹時尚大片
    周迅的高級無需色彩,蕾絲面紗真空出鏡,黑白光影間演繹時尚大片周迅的高級無需色彩,蕾絲面紗真空出鏡,黑白光影間演繹時尚大片周迅的高級無需色彩,蕾絲面紗真空出鏡,黑白光影間演繹時尚大片周迅的高級無需色彩,蕾絲面紗真空出鏡,黑白光影間演繹時尚大片
  • 木心:從前慢
    ▲從前慢丨最美詩歌·第121期▾  為你讀詩  ▾詩 | 從前慢 · 主播 |
  • 從前慢
    烏進孝道:「回爺的話,今年雪大,外頭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得很,耽擱了幾日。雖走了一個月零兩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爺心焦,可不趕著來了。」是段俗常的對話。聽畢,卻怔然許久。現時,幾千公裡的距離,空中幾個小時的飛行,即可輕鬆到達。冰天雪地,一個月零兩日的行程,在曹公那個時代,是不足為奇的。從前慢。
  • Studio Harcourt│巴黎雅顧攝影工作室——光影傳奇
    · Studio Harcourt · ◤巴黎雅顧攝影工作室——光影傳奇◢Studio
  • 毛阿敏張靚穎兩代女歌手的神仙同框,黑白光影間的超質感大片
    兩代女歌手的神仙同框,黑白光影間的超質感大片。
  • 【娜一聲】木 心《從前慢》
    後人傳唱的一曲《從前慢》安撫了多少顆心。一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又使多少雙眼睛,熱淚盈眶。     《從前慢》 也是我一讀再讀,誦之又誦的好作品 ,本期攝影圖片均為本人收藏的木心先生的詩歌、文學回憶錄等文集中的翻拍之作,先生的熠熠風採在我心中之彌足珍貴可見一斑啊! ---- 斯琴塔娜
  • 黑白攝影,光影的極致運用
    在大多數人眼中黑白是前期拍得不好才會把照片轉成黑白,正所謂「格調不夠、黑白來湊」嘛。
  • 88件文物再現宋朝人的慢生活 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5日
    瀟湘晨報長沙訊 當下人們習慣了與時間賽跑,卻忘了生活原本可以走得很慢。10月15日,「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特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以88件/套文物向觀眾生動再現宋朝人的慢生活。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慢,是一種節奏;閒,是一種心態。
  • 《從前慢》——木心
    從前慢——木心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詩評:每天鳥兒喚我醒來
  • 從前真的慢嗎?
    2011年,作家木心去世後,《從前慢》這首詩廣為傳頌:「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木心的詩歌《從前慢》賞析
    《從前慢》是木心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歌,詩中透露詩人對從前慢生活的喜歡與懷念,從前的慢生活不僅僅是節奏慢,也是人與人間那份誠懇熱忱,對待情愛的認真負責,以及生活品味的樸實精緻。《從前慢》之所以被眾人喜愛,傳播,折射的是人們對快節奏當代生活的厭倦,對日益冷漠人際關係的後怕,對虛情假意快餐式情愛的反感,對馬虎敷衍生活的疲憊,人們渴望回歸誠懇、簡單、和諧的人際關係,過一種樸素、精緻有情調的生活,擁有恆久相守的情愛。
  • 巴黎光影博物館:沉浸在梵谷的藝術世界
    巴黎光影博物館,舉辦了梵谷作品沉浸式展覽。《星夜》、《向日葵》、《咖啡館露臺上》等畫作,猶如被賦予了生命,變得靈動而充滿生氣,使得參觀者仿佛置身於藝術的海洋!梵谷早期的作品為以灰暗色係為主,當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那些鮮豔的色彩和畫風,充斥著他的作品,創造出了屬於他自己獨特的個人畫風。梵谷最著名的作品多半創作於他生前的最後二年,那時的梵谷深陷精神疾病的折磨中,最終在他37歲那年,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黑白人體的魅力光影,美!
    黑白攝影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沒有什麼特定的約束。由於色彩的匱乏,會激發出你的無限想像力鼓勵你打破規則,這也是為什麼黑白攝影中有那麼多大膽的肖像作品的原因。  當你在為你的黑白肖像作品找創意的時候,有4個方面供你去考慮:形態、質感、圖案和形狀。
  • 從前慢,慢出一種林肯的靜謐
    正如他那首詩《從前慢》一般:從前的日色變的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木心先生的詩中可以窺見一種靜謐的狀態,靜謐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欣賞: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新都會豪華轎車林肯MKZ如今的車,馬,郵件都已經變的非常之快,存於這時空變換中的靜謐的力量,無形中讓我們回到烏鎮,回到那個從前慢的地方,體會精緻,安靜的生活。跟隨著林肯全系產品開啟一段靜謐之旅。
  • 李政亮 光影巴黎
    儘管電影拍攝與放映技術已經開展,不過,或因拍攝製作的數量有限,或因難以形成獨立放映的電影院等,電影的放映必須以或搭配四處巡迴的馬戲團、或自設臨時帳棚的方式進行放映。在法國早期的電影當中,盧米埃的紀錄片與梅裡葉的笑鬧片是重要的兩種電影類型。
  • 【泛思哲音樂工程】劉胡軼,《從前慢》
    歌手劉胡軼2015年推出作品《從前慢》,作曲劉胡軼,作詞木心。
  •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 2019-11-11 17:00 —END—監製 | 劉昌瑛原標題:《從前車馬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