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以孝為先,德行才是一個人的內在根本!

2021-03-02 智圓行方商業策劃

純樸而冷靜,親切而真實,人間所有真善美的組合,也抵不過一個「孝」字的尊貴。百行孝為先:一是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長輩;二是要尊祖敬宗, 把祖先的血脈,代代相傳。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萬事萬物, 百善孝為先,具有著濃厚的人生哲理。人活著,最基本的理由,是把「孝」字,引以為榮,它的獨特的魅力,是你推行了孝道,把你的父母,你的祖先,擺在你心 裡頭首要的位置,至關重要。

孝心,是孝的升華,是對自己的父母和雙親長輩一種孝敬的心意,是一種出自內心的情感的付出,是一種不圖回報的責任。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我敢肯定,他的為人,可想而知。

孝心,是何等的珍稀,貴到千金難求,最是無價;孝心,最能體現自我的價值,是何等的玄妙?

孝心,是善良的美德,人人都在誇耀和讚美,真的不孝,是要遭到懲罰的。 逢年過節,有了孝心,為父母送上一個祝福,一家人其樂融融;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讓父母擔驚受怕,讓父母吃顆定心丸,學會保護好自己;為父母鞍前馬後, 跑跑腿,捶捶背,多交流,尊重父母,為父母排憂解難,你的孝心體現的淋漓盡 致。

你是在默默的付出你的情感,你的孝心,在點點滴滴中,真正體現了人生的 精彩,最無價的魅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心中有孝,有一顆感恩的心, 你就對世界,有了一個嶄新的領悟。

人間有愛,真情無價,孝心,就是人間真情最美麗的風景,所以也是無價的,而且是最無價的美麗!也就體現了美麗的擁有,孝心,才真正是,人生最無價的魅力!

讓我們的世界,在你我彼此的關愛中,"孝"行天下,用"孝"把我們的親情、友愛、溫暖、幸福,串連在愛的懷抱,真愛無價,你的孝心,也最是無價!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智圓行方商業策劃

公司地址:中山市古鎮鎮燈飾大廈(雙子星)A座1201室

辦公電話:0760-22321188

相關焦點

  • 以何為孝?
    當然三家之中,儒家才是集孝道大成者,《論語》中,「孝」字一共出現了14此,其中連續四個章節都在講孝道的問題,可以從某種層面看出租儒家在治國理政方面認為孝道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概念從孔子的先秦實際就已經初露萌芽,之道西漢,把「以孝治國」真正上升到政治統治的高度。
  • 百善孝為先,孝就是道
    在曾教授的書中第一講,給讀者介紹的內容就是:為什麼孝就是道1、道就是自然,明白自然的道理,才是真正的知道2、孝並非天生,需要從小培養,有賴父母以身作則3、孝合乎自然的道理,做人的根本,所以孝就是道第二講曾教授講到:為什麼百善孝為先1、中華文化源於易而成於孝,孝敬父母為修德之本2、以孝道為根本,來修身、齊家、治國推及平天下3、孝是基本原則,是做人做事的檢驗,人不孝免談一直堅信一點,人活著一定要善良
  • 孝歌歌詞:《百孝又一歌》
    >按鈕,看更多歌詞美女這是怎麼了?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
  • 《百孝經》 一個孝字全家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男兒盡孝須和悅,婦女盡孝多耐煩。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男兒。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和睦娌妯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 《孝經》第一章,用孝養父母的心對一切眾生
    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傳說是孔子所著,全書共分為十八章。今天我們來看第一章,第一章為開宗明義之章,什麼是孝啊?孝就是一切德之根本,所有品德,教化皆由此產生,教就是孝的文化。接下來我們看原文。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德行修養越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所能承載的東西也就越多,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為什麼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承載的東西就越多,也更容易做出事業呢?因為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人沒有德行是很難立足於世間的。
  • 人之行,莫大於孝?《易經》中關於「孝」的解釋原來是這樣!
    孝在中國,被認識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謹慎遵守的,也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那麼什麼才是孝?僅僅是對待父母的態度嗎? 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 如何理解古人所說的「孝」?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裡暫不講悌,只講孝。孝是為人的根本,根本得以確立,大道才能暢通,德行才能生生不息。《孝經》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同樣是在強凋孝是為人的根本,人有德和教化,故孝也是為德和教化的根本。反過來說,不孝則非人,是獸之行;不孝則無德,更談不上教化。對孝本質的理解和對錯此處暫且不論。那什麼是孝呢?古人一再強調孝,天子多以孝治天下,可從來沒有人給孝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 ♬在線聽《歌曲 百孝經》 一個孝字全家安.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歌曲 百孝經》請在WiFi下播放!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男兒盡孝須和悅,婦女盡孝多耐煩。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男兒。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和睦娌妯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 《百孝經》 百行萬善孝為首(吟誦篇)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孝道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在前。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生前孝子聲價貴,死後孝子萬古傳。處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合天。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兒男。
  • 德行,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本文摘自西安市萬壽八仙宮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老子曰:「大丈夫處其厚」,做人一生,精明不如厚道。這個「錨」,就是我們的人品德行,人品有德,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為人厚道,行得正、坐得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更有底氣。經典《六韜》記載,姜太公曾對周文王談及過用人不慎的原因,他認為用人應當選拔具備六項德行標準的厚德之人。
  • 孝文帝:一個人內在的生命力,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仁慈!
    劉德華主演的拆彈專家潘乘風,是一個以保護他人生命,為個人終身使命的人。一次拆彈救人任務,使他失去了一條腿。然而,這都沒有泯滅他生命向上的活力,依舊積極樂觀地鍛鍊身體,嚴格恢復甚至超過警局的達標體能。他的滿腔熱血,換來的卻是冷漠無情......,由一名赫赫有名的拆彈專家,調任做一名默默無聞的文職人員,生命價值,從此無處實現……。
  • 崇行錄丨孝親之行·大目犍連:事母至孝,天下化之
    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羅門種。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與舍利弗交情甚篤,曾與舍利弗互約,先得悟解脫者必以相告,遂共競精進修行。後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說示,而悟諸法無我之理,並告目犍連,目犍連遂率弟子一同拜謁佛陀,蒙其教化,時經一月,證得阿羅漢果。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學佛以孝為先
    學佛以孝為先學佛者以孝為先,人格未成,佛格即無法成就。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自創一個音,卻能為世人所接受並非易事,不要擔心因此亂了章法。出則悌。《孝經》云:「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悌本是於事兄長而言,此章則是指出外求學,或作他事,在外把自己當成小輩,放低身段,不擺譜,對別人以兄長事之,這是謙卑的姿態,與人則好交往。在外為悌,與人則是事之為親。事君事長,則可立足社會。謹,謹中有謙,有慎。《論語集注》:「謹者,行之有常也」。
  • 「淫為萬惡之首,孝乃百行之先」,勸現代人潔身自好
    完全是自作自受,到時滿身邪淫帶來的巨大痛苦,將帶來簡直不像人過的行屍走肉生活,種種的病痛日復一日的向已經虛弱的身體折磨,將使人整天光是治療病痛就忙不完了,根本沒有能力、也做不了其他事情,身上的爛瘡更會發出惡臭,讓人一點都不想聞。
  • 《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謹慎、信實,博愛群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了這些還有剩餘力量,就學習文獻知識。」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本論》(原文、白話譯)
    【原文】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故儒之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佛陀在《梵網菩薩戒經》開示:「應當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之為戒,也名之為制止」。所以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是以孝順為根本的。    【原文】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顯跡,不知盡孝之極致。每見出家釋子,輒隨己臆見,肆其謗讟(dú),謂為不孝父母,與蕩子逆徒無異。
  • 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深刻)
    >
  • 《道德經》:捨得放下身段,德行才能變得充盈
    一、靈智乃萬惡之根本,小到一草一木,大至翻雲覆雨的巨鯨,都無法脫離靈智的根本。是靈智讓我們穿越歷史長河,在地球上建立起了現有的文明體系,徵服地球,走向蒼茫宇宙。智慧固然可喜,但也是阻礙我們前進的一個障礙。在《道德經》中有句話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