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八佰》讀懂《烏合之眾》

2020-09-30 次第生花情感書屋

管虎導演籌備十年,推遲了一年,《八佰》終於上映了.

這部影片素材來源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

37年的淞滬會戰,國軍投入75萬精銳部隊,但在日軍面前仍然不堪一擊,國軍全面潰敗,不得不全面撤出,最後只留下420人德械師部隊,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用生命拖延日軍前進的步伐.

雖一河之隔,卻天差地別。南岸英法租界內歌舞昇平、燈紅酒綠,人聲鼎沸的賭場、鑼鼓喧天的戲臺、推杯換盞的酒吧;以及霓虹街道上無處安歇的平民,繼續著「夜上海」的夢幻泡影

而鏡頭一轉,北岸居然是一望無際的斷壁殘垣.遠處火光沖天,近處四行倉庫炮火轟隆、血肉橫飛。

於是,蘇州河南北岸,形成了一邊天堂,一邊地獄的特殊景觀.

南岸的社會名流,平民百姓面對對面的戰爭麻木不仁,像評判一場和自己沒關係的決鬥一樣.

一邊扶扇,杯盞交錯,歌舞昇平,看似熱氣騰騰的生活.

實則,暗含著社會的寒涼,國軍屢戰屢敗.老百姓早已不相信政府.各自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麻木、冷酷的日子.


讓全世界震驚的是,這場戰役實力懸殊的戰役堅持了四天,這四天蘇州河兩岸的天堂河地獄,從互不幹預到團結融合.

是什麼力量能夠跨越階層、國度、地域.四天內形成新團體?

這篇文章,用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解釋群體本質,如何驅動群體的力量.

什麼是群體?一群人具有了怎樣的屬性才能稱作群體?

群體不是隨便聚集在一起了是所謂的群體,只有當這群人有了同樣的心理訴求、有了相同的行動目標之後,才構成了群體.群體不具備事件、空間的屬性限制.不需要面對面接觸,只要滿足心理訴求、行動目標相同之後就具有了群體的屬性.

群體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呢?

間接因素就是長期的思想觀念滲透和相互影響,使得群體有了思想的基礎.直接原因可能就是某件事的發生為導火索.

於是就形成了思想上的一致和行動目標的統一性.這種群體根據思想的穩固程度和目標的真實度決定了群體本身的壽命.

而群體的領袖則需要具有堅定的意識、臨危不懼的品格,動員加入需要「斷言、重複、情緒傳染」感染更多人加入.

這本書極強傾向「眾智成愚」在某些情況下群體影響個體的發展,弱化個體思考的能力.

但有些時候也正是,個體思考的弱化,才能精神力量和現實力量的統一.



用《烏合之眾》的群體邏輯,分解電影《八佰》中420人德械師部隊,以寡敵眾的群體心理驅動戰.

影片開頭,就是一場大部隊的潰退.逃兵四散,老弱病殘,槍林彈雨下居然有兵懦弱逃跑、藏身.不會開槍.開始的畫面,真的為中國軍人感到汗顏.

他們都是沒有理想的小人物,

羊拐是個老兵油子,心中只知道孝敬母親,參軍是為了拿軍餉,拿軍餉為了孝敬老媽.

老算盤是一個部隊裡的記帳先生,幾乎沒有作戰經驗,通過多種渠道,多次逃跑未果.

老鐵是個瓜慫,活命要緊,對於任務能躲就躲,

端午只是個普通的老百姓,被強拉來清理戰場,原本以為隨軍到達上海,能護親人周全,卻在途中失去叔叔.

這支臨時組裝的軍隊,像極了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中的烏合之眾.

短短四天後,這些骨子裡低微的小人物,卻變成輝煌的大英雄.是什麼喚醒他們的潛力,統一了他們的思想?

群體不是隨便聚集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群體,只有當這群人有了同樣的心理訴求、有了相同的行動目標之後,才構成了群體.群體不具備事件、空間的屬性限制.

第一日:日本人第一次越界

潛入四四倉庫,把本來潰不成軍的國軍打的落花流水,有一部分人藏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發抖,根本沒有迎戰的基本素質.

但經過第一次的日本正規軍猛烈攻擊.渙散的軍隊,終於正視共同的抵禦日軍的使命.小群體初步形成

第二日: 人體炸彈,小團體精神被激發,大部分人群反擊意識喚醒

這部影片從小群體到群體匯集,是從人體炸彈開始的,日軍開始猛烈的重武器進攻,四行倉庫西牆.

為了打破危機局面,一部分英勇的年輕士兵.將手榴彈綁在身上,做成人肉炸彈.從四倉庫跳下,攻擊敵軍的大炮.

河南岸形成了參軍陣營,駐國開始自助物資.一大批民眾參軍,冒死送物資.南岸由歌舞昇平的景象變成,民眾遊行籌備物資.婦孺權貴爭相捐贈.

至此,小集體撼動大集體.

第三日 鳴槍升旗,重燃希望

布魯爾會議,當局要讓全世界知道,中國軍隊還沒有撤.統帥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兩天.堅守越久,越能爭取到國際會議支持的希望.

最終決定冒著日軍進攻的危險升旗,當國旗冒著日軍重武器攻擊,仍然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民和兵驟然拉近距離,同頻含熱淚,仰望國旗.

有了統一的思想,大集體意識被凝聚自發重複「中華不亡,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族必勝,」國民的麻木不仁,被共同的理想所喚醒.

日軍的極端進攻終於開始了,國軍用肉身護軍旗.擊退了日方的戰鬥機.

第四日 護旗成功,民眾相護

護旗堅持第四天,任務完成.軍隊開始最後逃生的任務,這時的小集體已經完全變成大集體,軍民融為一體,他們共同的信念是:重獲新生;

用《烏合之眾》群體理念,一個群體具備一個靈魂人物,要有共同的信念.需要具有斷句,並且將斷句進行重複,植入人心.必須具有情緒煽動.

《八佰》電影中靈魂人物是杜淳飾演的謝晉元,群體效應會降低高智商人群,也會提升高智商人群形成思想的統一.而群體去往何處?將取決於靈魂人物的引導.

雖然,電影開場展現出來的是一團老弱病殘散兵,根本稱不上軍隊.謝晉元的出場以及護旗成功,證實了群體中的靈魂人物的重要在群體裡的驅動力到底有多大.

斷句在哪呢?

「中華民族萬歲」其實,這個斷句,早就植入四萬萬民眾心中.只是被塵封,等待喚醒.當國旗在四行倉庫之上時,斷句被喚醒了.民眾不斷自發重複,重複的過程也是思想統一,盲目自信的過程.

情緒在哪?「畏懼」和「無畏」兩種情緒貫穿始終,也是影片的轉折.

儘管軍隊被休整兩次,但因為畏懼死亡,總有逃兵.

而這種畏懼是怎麼被打敗的呢?

當河的對岸遊過來一名年輕貌美的愛國女性出現在這支破敗的軍隊面前的時候,力量和勇氣就來了.

靈魂人物謝晉元大做文章.給女士換上軍裝,鄭重其事的開動員大會.將女同志的無畏精神,用情緒渲染給軍隊.給這支軍隊注入無畏的力量.戰鬥力被喚醒.

四天時間,從畏懼到無畏,一支散沙部隊,以寡敵眾打了一場震驚國際的勝仗.



上周,參加了一位大佬組織的私董會,案例劉總,經營一家酒店.

但運營上遇到困惑,他認為員工學習速度太慢,接受新東西的能力太差.員工素質良莠不齊,非常難統一思想,做好一件他認為有價值的事.

怎麼將群體理念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呢?在這個案例中,劉總是這個公司群體的靈魂人物.群體對靈魂人物是有要求的,有堅強的意志,大局觀.

那這個群體共同的理想也很明確:工作賺錢

這麼推理的話,斷句也就是口號或者slogan也很容易概括了,以賺更多的錢為主題,提煉出響亮、容易理解、朗朗上口的斷句就可以了.

情緒詞就更容易帶動了,賺錢後的情緒如:興奮、開心、滿足、幸福等等.

群體效應企業管理運用原理:用靈魂人物角色要求約束自己,找到斷句,不斷重複,最後進行情緒煽動.

群體理念還可以社群運營.一群層次不同的人,因為共同的信念進群,需要一個靈魂人物的帶動,社群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斷句支撐共同的信念.並將斷句不斷重複,在合適的場景進行情緒煽動.

這時候,你是不是拿起手機,翻下微信群,尋找出哪個你參與最多的群,分析群主是不是在運用群體效應原理?

相關焦點

  • 看電影《八佰》前,你需要了解的10個小細節
    2八百壯士的故事曾兩次改編成電影,都叫《八百壯士》,一部是1938年,由應雲衛導演的戰時版;一部是1975年,由林青霞主演版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去看一下。3那管虎這部為啥叫《八佰管虎本人曾發微博說:佰,古代軍隊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數字「百」之所以大寫,主要是因為旁邊的「人」。4楊慧敏敬禮時候是三指敬禮,因為童子軍的軍禮是三指禮。這也還原了林青霞版本的鏡頭。
  • 看電影《八佰》評論想到的
    《八佰》是疫情後影院恢復營業的第一部國產大片,半年沒有觀影的我在首映當天就去電影院先睹為快,我尤愛戰爭片,而且又在家憋了那麼久,還是有一些小興奮的。我有時候也跟很多人一樣在電腦上追電影,但那種感覺跟在影院完全兩碼事,體驗感差著好幾個層級呢。因為近期過於疲勞,所以視力和精神狀態稍受影響,這也就間接影響了自己這次觀影的狀態。
  • 管虎妻子梁靜回應《八佰》爭議:票房不重要,讀懂這部戲就都值了
    本文由劉藝僑Joe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據悉,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八佰》備受爭議,並且是有關於歷史的還原,改編,還有刪減方面,爭議源自歷史事件的真實性,然而之前在上映前還遭過撤檔目前的成績來看,《八佰
  • 管虎妻子梁靜回應《八佰》爭議:票房不重要,讀懂這部戲就都值了
    本文由劉藝僑Joe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據悉,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八佰》備受爭議,並且是有關於歷史的還原,改編,還有刪減方面,爭議源自歷史事件的真實性,然而之前在上映前還遭過撤檔,實在是慘不忍睹。
  • 看電影,品生活《八佰》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主題和電影就和抗日戰爭有關,那就是由管虎執導的,在2020年8月上映的戰爭巨作《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被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實則四百二十多名戰士),在蘇州河畔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結尾有些遺憾!他們如果不撤退,效果會不會更好?
    《八佰》被稱為最近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趁著周末去看了一下,一開始就被長鏡頭吸引,配上背景音樂,渾身都起雞皮疙瘩,普通人民應對戰爭的方式,只有躲躲藏藏,可是他們躲到了一個軍隊裡,實現了全新的蛻變!這個電影主要刻畫了幾個重要的人物,其中一個就是歐豪演的,還有一個杜淳演的,在四行倉庫裡,誰都沒想到四百個人能抵擋住日軍的一波攻擊,看電影的時候
  • 《八佰》,我們讀懂了什麼?
    不出意外,《八佰》自上映以來,已經破了20億的票房,作為一名超級喜歡戰爭題材的影迷,我也跟風去了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備受好評的「疫後」第一影。對於我自身而言,無論是演員陣容、故事情節、內容畫面感,還是後期製作,有任何一方面能支撐起一部電影的,我都會有進入電影院的衝動。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讓《八佰》去扛起當時的歷史全景,過於苛刻。於是,我繼續躲閃,沒有問他,罵什麼?而是問:「你的是說,這電影,就一點都沒擊中你淚點嗎?」「沒有啊。他說是歷史大片,但又沒有忠於歷史,還篡改歷史。」「篡改?比如呢……」我小心翼翼地問道,因為我對那段歷史的確不了解,而《八佰》是歷史大劇的說法倒似有耳聞。
  • 《八佰》立體荒誕感演繹的戰爭新作
    電影《八佰》在傳統媒體中,網友們和導演們抨擊抗日神劇已經好多年,但現在打開電視尤其是許多地方電視臺,還是能看到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抗戰題材影視作品《八佰》的可貴之處就是尊重了「人性」,在家國存亡之際,照樣有許多人沒有那種崇高的覺悟,活下去最重要。為國捐軀?算了吧,張譯的老算盤一角將這種心態演繹的活靈活現。
  • 《八佰》讓人感動就好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在現在浮躁的社會,很少有東西能感動大眾,在看電影看到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當士兵們一個一個人體炸彈跳下樓,在日軍中爆炸時我哭了!當士兵為讓國旗不倒,在日飛機掃射中撲向國旗時我哭了!一個能讓大多數人感動的電影不就是一部好電影嗎?一部當觀眾聽到「中華不會亡!」而激動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嗎?
  • 為什麼是《八佰》?
    自電影院開放以來,電影《八佰》就像一匹黑馬,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在海外上映,8月28日《八佰》就已經成為澳洲首日單廳票房第一,總票房也衝進了全澳前三。而在國內,光點映票房就突破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被稱為「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 為什麼是《八佰》?
    雖然相較於《人民的名義》幾十家投資方跑路,全靠高亞麟抵押房產拍攝,《八佰》的故事不夠傳奇,但網友對電影評論的反轉仍然相當具有戲劇性。如今疫情剛剛結束,娛樂逐步恢復,《八佰》的成功剛好為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但為什麼是《八佰》?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疑問。
  • 管虎《八佰》熱度未減,新片又定檔,豪華陣容是要超越《八佰》?
    電影院復工之後,大家沒少去看電影吧,而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電影《八佰》,可以說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票房一直高升,不僅是因為大家對看電影的渴望,這部影片的內容也是非常精彩。管虎《八佰》熱度未減,新片又定檔儘管已經上線了一個多月,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還是依舊熱度不減
  • 四刷《八佰》,48幀的《八佰》
    這回《八佰》發行了十多個的院線版本,有普通IMAX,有CINITY,還有48幀。《八佰》的動作戲很多,快速的、大範圍鏡頭橫移也是一個接一個,這樣的鏡頭特點很適合用高幀來表現,或者說用高幀來表現更能減少動態模糊,這樣就使得我們之前看電影的24格動態習慣不得不做出改變和適應,所以這也就是我說過的高幀技術的未卜之未來。
  • 看完《八佰》,我有不小的失望
    文|賀昊《八佰》我是點映的時候去看的。說實話,看完之後有不小的失望。這點,在《八佰》上也有所體現。戰爭場面的真實度讓觀影者感到震撼。但,短板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在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上,在人物行為方式的邏輯、可行和可理解性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可能來自於劇本、編劇的水平,也可能來自於導演對人物心理的把握。這種把握的不足與缺失,有時是因為願景過於宏大,使得敘述顆粒太粗而流於蜻蜓點水,無法深入。
  • 票房破4億 |《八佰》
    這周五,《八佰》公映了。 電影院裡人群三三兩兩,但眼淚卻多得不像樣。 《八佰》,實在太好哭了。西方列強看他們,河岸對面看他們,我們看電影
  • 讀懂《八佰》中的家國情懷
    作為院線重啟後的首部國產電影,《八佰》點映首日票房破千萬。在「八百壯士」守倉庫的第二天,日軍接連幾次突襲失敗後失去耐心,放話要在三個小時內拿下四行倉庫。那是一場在生死邊緣遊走、不留思考與猶豫空隙的激烈戰鬥。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八佰》,近期的話題風暴中心。關於它,有太多話題可以聊。它是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截至目前,12億的票房成績在今天更有著特殊的現實價值——疫情之後中國電影的「救市之作」。《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事實上,管虎也是同期導演中第一個能夠扛起如此大製作電影的人。網傳《八佰》的預算高達8000萬美元。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八佰》,近期的話題風暴中心。關於它,有太多話題可以聊。它是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八佰》最巧妙的一個設計,就是在聚焦四行倉庫內戰爭殘酷的同時,用蘇州河對岸燈紅酒綠的租借作對照。
  • 管虎的野心終究敗給了《八佰》這個時代
    觀影感受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疼痛、震撼《八佰》呈現的八百壯士英勇形象和戰爭的殘酷,無不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和平時代、敬重那些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無論是令人驚豔的布景還是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無論是每一個演員還是電影的配樂,可以看出管虎這次在賭賭《八佰》能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