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三個工廠正在擴大生產10納米製程晶片

2020-12-27 電子發燒友

英特爾三個工廠正在擴大生產10納米製程晶片

科技新報 發表於 2020-12-25 12:46:10

先前因為技術瓶頸,延後多年才推出10納米製程的處理器龍頭英特爾,目前為了市場需求,旗下3座晶圓廠正在擴大生產10納米製程晶片,以滿足需求。

據外媒《TechPowerUp》報導,為了應付龐大的客戶需求,英特爾過去幾年將14納米和10納米等製程的產能增加一倍。不過,目前英特爾現在正將重點放在10納米製程產能擴大。

現階段,英特爾旗下包括美國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以及以色列等地的3座晶圓廠都在加速生產10納米製程的晶片。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製造與運營總經理Keyvan Esfarjani表示,過去3年英特爾的晶圓產能翻了一倍,這是一項重大投資。

接下來,英特爾將繼續投資晶圓廠的產能,以確保能跟上客戶日益成長的需求。10納米製程的進展也非常順利,目前全球3座晶圓廠正在加速生產10納米製程晶片

報導指出,2020年期間,英特爾終於推出延宕已久的10納米製程,生產包括第11代英特爾Core-i處理器,以及無線基地臺的Atom P5900晶片。

此外,英特爾還在10納米製程發展出SuperFin技術,英特爾表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與全節點轉換相媲美。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英特爾:三個工廠正在全速生產10 nm晶片
    根據外媒 TechPowerUp 的消息,為了應對巨大的客戶需求,英特爾在過去幾年裡將其 14 納米和 10 納米的生產能力增加了一倍。英特爾產品現正逐漸轉向 10nm,目前全球共有三個工廠正在全速生產 10nm 晶片。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10nm、7nm、5nm、3nm……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通往更先進位程的道路猶如攀登高峰,飆高的技術難度和研發成本將大多數晶片代工廠攔在半山腰,全球唯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還在向峰頂衝刺。就在剛剛過去4個月,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接連密集釋放關於更先進位程的新訊息。
  • ...全球周報第37期:高通發布全球首個5納米5G晶片 終端產品或2021...
    高通推出首個5納米5G基帶晶片 終端產品估2021年上市高通宣布,繼驍龍(Snapdragon)X50及X55之後,再推出第3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這也是全球首個5納米製程的以色列晶片巨頭與合肥籤署框架協議 將建12吋模擬代工廠以色列晶片巨頭TowerJazz公司近日與合肥籤署框架協議,將建設一座12吋模擬晶片代工廠,這標誌其在中國打造生產基地的計劃正式落地。
  • 英特爾剝離晶片製造就能斷臂求生?
    說起晶片製造,如今最耳熟能詳的企業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臺積電與三星這兩年在晶片的製程上越來越領先,倒是曾經的霸主英特爾有些落後了
  • 假如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假如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華為被斷供,如果要買華為,可能未來一段時間就只能用14nm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14nm到12nm到10nm再到7nm,實際上已經隔了幾代了。但存貨用完了就沒有了。
  • 美國晶片先進位程建廠願望或落空,臺積電2納米量產為何定在新竹
    臺積電公司5月份曾宣布,其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nm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在120億美元。當臺積電在美國工廠工廠建立的時候,臺灣新竹工廠已經在量產2nm了,2nm與5nm之差可不是一個代級,即使不是最先進的製程,在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也很樂意。筆者一直強調ICT(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產業將會是未來各國經濟的財富之源,而晶片和5G這是其最重要的兩大基礎。
  • 蘋果已預定臺積電3納米晶片生產 主要用於M系列晶片
    目前能生產5納米甚至更先進位程的公司並不多目前能生產5納米甚至更先進位程的公司並不多    12月23日上午消息,業內消息人士稱,蘋果公司已預定臺積電基於3納米工藝晶片的生產能力,以便在其iOS產品和自研電腦晶片中使用。
  • 因製造工藝延誤,英特爾計劃外包4/5nm工藝給臺積電,1月21號見分曉
    1月9日消息 英特爾正在考慮將部分晶片生產外包給蘋果供應商臺積電,但目前還在堅持,希望自己的製造能力有所提高。雖然是全球最知名的晶片製造商之一,但英特爾卻遭遇了長達數年的延誤,導致其落後於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其中一些競爭對手自己設計晶片,但將製造工作外包給臺積電。
  • 最新:晶片計劃落空,華為陷入困境!
    或者,就對我這號星標,點擊左右角「陌上飛花花」,再點右上角三個點點點,選擇一下「設置星標」就好了。周五(7月31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建立合作框架,有意成立生產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的合資企業,預計首期最終達致每月約10萬片12吋晶片的產能。估計投資與初始註冊資本將分別為76億美元及50億美元,約51%的初始註冊資本將由中芯國際出資。
  • 三星8納米製程,傳獲NVIDIA加單!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晶圓代工傳再度獲得NVIDIA追加訂單,先前三星8納米製程接獲GeForce RTX 30系列GPU訂單,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 臺積大突破2納米超進度;代工廠積極布局非中國大陸產能
    半導體製程一路微縮,面臨物理極限,業界原憂心不利摩爾定律延續,也就是過往每18個月推進一個製程時代的腳步受阻,使得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先進位程發展受影響。三星預計年底才投入5納米製程,落後臺積。隨著臺積電在2納米新製程節點有重大突破,宣示臺積電將可延續摩爾定律發展,更確定未來朝1納米推進可能性大增,進一步擴大與三星的差距。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 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大陸的中芯國際等還在追趕狀態,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份額都還不足以抗衡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但希望未來可以實現超越。 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程工藝是臺積電的7nm EUV,蘋果的A13處理器、華為的麒麟990 5G處理器、高通驍龍865處理器都採用了臺積電的額7nm EUV工藝。
  • 英特爾7nm晶片受挫,臺積電或成超級贏家
    作為美國晶片行業的門面,英特爾一直引領著全球晶片製造的發展。過去數十年,在始終堅持在美運營和自主生產的前提下,英特爾曾創造了一個輝煌的制霸時代。但近年來,伴隨著其相繼關閉智慧型手機晶片等業務,不斷失去一些大客戶訂單,以及下一代晶片生產受阻,屬於英特爾的時代似乎正在走向終結。
  •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隨著晶片產業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人們對晶片的認識大多都集中在手機廠商們大力宣傳的5納米工藝。而我國的光刻機技術也一直是落後於國際社會的,我們至今都沒有研發出5納米級別的光刻機,大多數國產光刻機只能生產90納米的,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現在市場的設備搭載的都是這樣的超高水平的5納米晶片。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手機是一個非常集約化設計需要在保證體積可控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儘量強大和多元化功能的重要設備。
  • 英特爾CEO將換人?傳候選人已有三位,鮑勃·斯旺時代將結束
    來源:新智元據報導,英特爾正在尋找新的執行長來取代鮑勃 · 斯旺(Bob Swan)。預計,待 2021 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布後,英特爾會做出人事決定。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目前正在考慮的候選人有三位。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然而,此時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在南京提前半年量產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陷入被動。隨後,他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策略,直接跳至衝擊14納米製程的量產。雄心勃勃的梁孟松在他的離職信上寫下了,「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納米到7納米,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 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
    然而,此時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在南京提前半年量產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陷入被動。隨後,他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策略,直接跳至衝擊14納米製程的量產。 雄心勃勃的梁孟松在他的離職信上寫下了,「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納米到7納米,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 臺積電35億美元在美建12英寸晶圓廠,蘋果包攬3納米生產iPhone 13?
    由於iPhone12的市場受歡迎,TSMC臺積電增加了對蘋果製造商的需求,並贏得了大量訂單 ,從TSMC目前的產能來看,它甚至無法滿足蘋果對5納米晶片的需求 特別是採用了新的自主研發的5納米晶片M1 蘋果是TSMC最大的客戶,佔據了幾乎所有5納米的產能 蘋果今年秋天連續舉行了三次新聞發布會,這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帶來的晶片都是
  •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花2億美元在高雄設廠
    日經新聞報導,英特爾總裁兼執行長洛伊(Bertrand Loy)表示,這座新廠目標在2021年底投產,「這是本公司史上…最大筆投資。我預期從現在起四五年內 ,臺灣將成為英特格在亞洲的最大製造地」。根據英特格的新聞稿,英特爾這座佔地2萬7000平方公尺(約8167坪)的新廠將設在高雄科學園區,將研發與生產對晶片業者非常重要的產品,包括微 汙染控制的過濾器、氣體輸送系統與先進的化學品等。 新廠區的總佔地面積約6萬1700平方公尺,可根據需要擴大產能。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正在研發7納米先進位造工藝的代工廠,美國制裁對其現有業務和未來研發造成什麼影響最令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