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2020-12-22 騰訊網

圖/IC

文 | 《財經》記者 陳伊凡 周源

編輯 | 謝麗容

繼本月初將中芯國際(688981.SH)認定為「涉軍企業」後,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加大制裁,將其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正在研發7納米先進位造工藝的代工廠,美國制裁對其現有業務和未來研發造成什麼影響最令人關注。

多位在晶片代工行業有豐富經驗的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此舉對中芯國際最大的影響是先進位程的推進,對於成熟工藝業務的影響不大。另外,由於中芯國際14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產品的佔比很小,營收主要來自成熟製程,因此對營收影響有限。根據中芯國際2020年三季度財報,該公司主要營收來自0.15/0.18微米、55/65納米以及40/45納米製程,14/28納米製程僅佔14.6%。

一位在晶片代工廠有多年經驗的工程師告訴《財經》記者,成熟工藝,尤其是55納米以上對設備廠商的依賴不大。代工廠自己也有工程師隊伍和knowhow(行業知識),可以自己來做設備的維護。耗材方面,供應商大都來自日本和臺灣地區,並且成熟的代工廠都會有第三方供應商以降低供應鏈斷供風險。

經《財經》記者綜合調查,部分中芯國際現有客戶也不太焦慮。一位晶片設計公司副總裁也表示,該公司有部分晶片一直由中芯國際代工,但他不擔心中芯國際業務會就此停擺,理由主要是兩方面:

一是由於美國商務部明確限制的是10納米以下的技術和設備,也就意味著10納米以上半導體製造所需設備和技術,美國公司還有機會通過申請許可證的模式繼續向中芯國際供貨。

其二,美國晶片公司高通也有相當一部分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據他估計,高通電源管理晶片60%都由中芯國際代工,如果中芯國際就此停擺,高通最新的5納米手機晶片出貨短期也將受到影響,「相信高通也會積極促進許可證的發放。」他說。

但另一方面,中芯國際受限確實會加劇目前晶片產能吃緊的狀況。上述晶片公司副總裁表示,A股上市公司裡,兆易創新(603986.SSE)受影響較大。但同時,將會利好華虹國際半導體(01347.HK),以及國產設備與材料廠商。截至本文發稿,高通、兆易創新沒有回應《財經》記者置評請求。

美國商務部這一制裁最直接影響的是中芯國際的先進位程研發。目前,中芯國際的製程推進到N+1(介於10納米和7納米之間),並已實現小批量產,預計2022年實現N+2量產,但由於EUV光刻機(極紫外光刻機)遲遲無法到位以及沒有共同推進的大設計廠商,難以推進。

另外,雖然EUV光刻機的生產商為荷蘭ASML公司,但光刻機中的零部件和技術大都來自美國,例如為光刻機提供曝光光源設備的西盟科技、計算光刻技術的睿初科技以及微雷射系統的矽谷光刻集團。這些涉及到10納米以下的技術和設備,將被拒絕出口。

不用EUV光刻機可以做出7納米的晶片嗎?一位在晶片代工行業有將近30年經驗的研發人員告訴《財經》記者,如果7納米不用EUV光刻機,成本會略高,性能上不能和臺積電7納米進階版相比,只能和臺積電的7納米的第一個版本(使用DUV光刻機版本)相提並論。並且,除了光刻機之外,涉及到10納米以下技術與製造的機臺、物料、零部件、EDA等,也幾乎卡死了。

除了設備層面,沒有大設計廠商共同推進,先進位程等於沒有被產品驗證過。因為產品的設計會根據中芯國際的IP和器件性能去設計和驗證,而國內能夠承擔先進位程的設計公司只有華為海思。其他設計公司很難有成本和能力承擔先進位程研發。如今看來,這兩個條件目前暫不具備。

截至本文發稿,中芯國際尚未對美國禁令做出公開回應。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點評】[電子元器件]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1】事件: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12月20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此事件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 繼續施壓!限制10nm晶片技術提供中芯國際,卻不小心將了自己一軍
    自從臺積電宣布停止代工華為設計的麒麟晶片後,另外一家本土最領先的晶片廠商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它便是中芯國際。如果臺積電還在幫助華為生產麒麟晶片,那麼很少會有人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這樣一家晶片廠商。中芯國際更是被譽為大陸晶片製程工藝最領先的廠商,甚至中芯國際還對外宣布了量產14nm製程、準備攻克7nm製程的好消息,但實際上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三星這樣的巨頭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顯然,美國商務部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想要提前截胡中芯國際。近日,他們繼續向中芯國際施壓,將中芯國際列入了「Entity list」,還將限制相關的晶片技術提供給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來源:新京報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梁孟松。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官網梁孟松是引發這場震動的主角。不久,梁孟松為中芯國際引入了兩百多位核心骨幹。梁孟松帶隊大幅提升了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的良品率。然而,此時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在南京提前半年量產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陷入被動。隨後,他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策略,直接跳至衝擊14納米製程的量產。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 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誰將主導7納米?
    不久,梁孟松為中芯國際引入了兩百多位核心骨幹。梁孟松帶隊大幅提升了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的良品率。 然而,此時的競爭對手臺積電在南京提前半年量產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陷入被動。隨後,他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策略,直接跳至衝擊14納米製程的量產。 雄心勃勃的梁孟松在他的離職信上寫下了,「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納米到7納米,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 中芯國際的下一步
    繼華為之後,中芯國際也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關於中興國際接下來如何走?不少媒體做出了分析,今天轉載一下中國臺灣經濟日報的觀點。 原標題:美國祭追殺令中芯「蔣來梁走」的下一步 中芯國際20日主動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對10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 在被列入美國黑名單後,中芯國際未來面臨不確定性
    該公司表示,在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後,它在開發先進晶片製造工藝方面將遇到困難。中芯國際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我們的初步評估,(列入黑名單)對10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產生重大負面影響。」該公司補充稱,此舉對公司運營和財務的短期影響有限。
  • 中芯國際的至暗時刻
    時間倒退到2018年10月24日,業內傳出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即將離開中芯國際另起爐灶。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極大震動,但好在中芯國際聲明很及時——2018年10月25日,中芯國際在港交所發布聲明稱:該消息絕非屬實。後續事情的發展也證明了這點,梁孟松仍然在中芯國際任職。
  • 中芯國際第3季扣除政府補助仍衰退,遭美國制裁使資本支出下修
    中國境內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12日公布2020年第3季財報,也是受到美國進行限售令制裁後的首次季財報公布。根據財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第3季歸屬母公司淨利為2.56億美元,較第2季的1.38億美元增長85.8%,較2019年同期的1.15億美元增長122.7%。
  • 內訌+外患,這次中芯國際的結局會如何
    目前無論是成熟工藝(28納米及以上),還是先進工藝(14納米及以下),都嚴重依賴美國廠商。 考慮到中芯國際目前先進工藝貢獻收入佔比較小,對當前的業績影響有限。根據其2020年三季度財報,公司14/28納米工藝佔晶圓收入比例為14.6%,而40/45納米、55/65納米、0.15/0.18微米才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佔比分別為17.2%、25.8%、31.2%。
  • 美國又將60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大疆在列(附企業名單)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華爾街日報》評論道,中芯國際一旦被列入實體清單,將被迫向美國商務部申請特殊許可,才能從美國供應商獲得關鍵商品,美國政府藉此限制中芯獲得美國先進的晶片生產技術,尤其是10 納米或以下的半導體先進工藝遭限制,將對中芯造成重要影響。此前《電子工程專輯》報導,中芯國際剛經歷了「蔣來梁走」風波。前臺積電蔣尚義加入中芯擔任副董事長,引發聯合CEO梁孟松請辭。
  • 中芯國際「局中局」
    在張汝京(上圖)的帶領下,中芯國際一路高歌猛進,到2009年殺入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前3名,和第一名的臺積電,在工藝製程上最接近時僅相差兩年。中芯國際接下來只需猛踩一腳油門,就可能趕上臺積電。但遺憾的是,中芯國際翻車了——臺積電起訴其侵權。2009年11月3日,美國加州地方聯邦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
  • 中芯國際回歸A股創科創板記錄 揭秘中芯國際背後的三個臺灣人
    6月10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公告,已經確定於6月19日審議中芯國際首發申請,如果順利獲得通過,將創造國內最快登陸A股市場紀錄——18天完成註冊上市流程,中芯A股市值有望突破2000億人民幣,成為大陸半導體「帶頭大哥」。 中芯國際的成立,還要感謝美國和臺灣,因為中國晶片快速崛起的背後,離不開一群在美國留學、工作過的臺灣人。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目前無論是成熟工藝(28納米及以上),還是先進工藝(14納米及以下),都嚴重依賴美國廠商。考慮到中芯國際目前先進工藝貢獻收入佔比較小,對當前的業績影響有限。根據其2020年三季度財報,公司14/28納米工藝佔晶圓收入比例為14.6%,而40/45納米、55/65納米、0.15/0.18微米才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佔比分別為17.2%、25.8%、31.2%。
  • 中芯國際擬合資投建新廠,首期76億美元聚焦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
    7 月 31 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其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芯國際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將共同成立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將從事發展及運營聚焦於生產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該項目將分兩期建設,項目首期計劃最終達成每月約10萬片的12英寸晶圓產能,二期項目將根據客戶及市場需求適時啟動。
  • 中芯國際「內訌」爆發,100億市值一天蒸發,公司回應……
    之後,梁孟松開始接觸三星,2011年梁孟松正式加盟三星後,三星的晶圓代工技術開始突進,製程由32納米/28納米平面工藝直接跨入14納米FinFET工藝,並於2014年底開始量產。此後,梁孟松陷入了與臺積電的相關訴訟,後來便離開了三星。2017年10月,梁孟松正式出任中芯國際聯合CEO。
  • 中芯國際發生了不該發生的「大地震」——技術強人梁孟松憤然離職
    梁孟松臺灣人,今年69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畢業,今天是全球晶片代工領域技術方面數一數二的人物。1992年加盟臺積電為臺積電的技術突破作出重要的貢獻,後來三星重金聘請。多重的金?臺積電收入的3倍,為三星解決兩個大問題,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的商業化。2018年中芯國際聘請梁孟松加盟,從此梁孟松在中芯國際主持大任。
  • 豪橫梁孟松,竟敢硬槓中芯國際!解讀其背後的人生故事
    透視梁孟松的辭呈信來看,其選擇離開的直接原因,恐怕正是此次中芯國際延攬蔣尚義回歸而並未提前告知。同為晶片屆的泰山北鬥,梁孟松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一山不容二虎」。梁孟松認為,目前,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此次關於蔣尚義的人事變動必然會關係到中芯國際的前景。
  • 掌舵人變動之際,突遭美國打壓,中芯國際難關面前如何「一條心」?
    在經歷了核心高管、聯合CEO梁孟松請辭的「人事地震」之後,緊接著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接連的當頭棒喝把中芯國際拖入至暗時刻。 此次被列入「清單」,意味著美國出口商再想向中芯國際出售產品,必須先拿到許可證。
  •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
    在外界看來,蔣尚義等技術大牛陸續進入中芯國際,將推動中芯國際進一步發展,現在卻面臨著管理層動蕩的局面。眼下,除了公司內部問題,國際環境更使得中芯國際承受壓力,最新的動態是美國加州的法院提交了關於中芯國際部分證券的民事訴狀,中芯需要探索新的解決之道。
  • 中芯國際被納入美國實體清單:影響有多大 誰會受衝擊?
    事件: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BIS公告,將中芯國際等60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由于禁令中明確表示將拒絕10nm及以下製程的需求審批,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將被迫停止在先進位程方向的突破。 而成熟製程也需要申請許可證,如美方嚴格執行禁令,則會較大程度影響中芯國際的產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