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野菜鴨鴨嘴,炒、煮、涼拌、菜糰子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2021-01-10 食色君君

每當回想起小時候,生活在東北山區的那段日子,就會不自覺的想起每年開春去野外採野菜,也許是因為那時除了枯燥的學習,和小夥伴出門採野菜非常快樂,也許是年齡越大越追憶過往的童年時光。記得那時也就在清明前後,大地剛剛披上一層新綠,小夥伴們一人拿著一個小筐,田間地頭呼吸著新草芳香,開始我們的採野菜「大業」。有一種野菜,在我們那裡叫鴨鴨嘴,印象中它比婆婆丁發芽還早上一些,所以採野菜回去的時候,筐裡以這種野菜為多,媽媽總是會用它來炒雞蛋或者做湯。

後來查資料才發現它的莖、葉及種子可供藥用,我們採的嫩苗可以食用。它是一種功效出色的中藥材。只是現在人久居城市,對這種野菜的了解越來越少了,很少不知道它是什麼?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鴨鴨嘴,學名繸瓣繁縷(這個學名好複雜,不過終於被我找到了!),別名牙兒嘴、鴨嘴菜等,是石竹科繁縷屬的植物,其嫩芽為食用部位。多年生草本,高40-60釐米,伏生絹毛,上部毛較密。花期6-8月,果期7-9月。據測定,每100g可食部分含水分91.6g,脂肪0.3g,蛋白質1.8g,纖維素1.4g,鈣150mg,磷10mg。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成分豐富,並且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其味似豌豆尖,但比豌豆尖更柔嫩鮮美。無論炒食、涼拌、煮湯(放入開水中數秒鐘後即可起鍋食用),也可以包餃子,做成菜糰子。有人說:吃野菜,吃的是一份天然與悠閒。

鴨鴨嘴主要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朝鮮(北部)、日本、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蒙古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340米至500米的地區,生於溼草地、沼澤地旁踏頭上、河邊、林緣、溝旁、林下溼草地、山坡、沙丘下灌叢間溼地及水田旁雜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清炒鴨鴨嘴:鴨鴨嘴摘洗乾淨,用熱水焯一下,冷水過涼,撈出控水備用。熱鍋熱油,蔥花爆香,倒入鴨鴨嘴,加入食鹽,翻炒後出鍋即可。

這是鴨舌草和鴨鴨嘴完全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會把鴨鴨嘴和鴨舌草弄混,其實它們根本不是同一種野菜。鴨舌草應為它的外形,也有牙兒嘴的叫法,但是鴨舌草更喜水。

相關焦點

  • 苦甜菜,農村人愛吃的野菜,涼拌清炒都可以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種菜——「苦甜菜」,是在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菜,涼拌清炒都可以,非常可口,是春季的時令野菜。很嫩的小野菜,先留著,等長大了再挖。這種野甜菜非常可口,吃的時候先在開水鍋裡焯一下水,然後放涼水裡漂一下。這種野甜菜怎麼吃呢?
  • 飯桌上不常見的野菜,吃過的人是少數,農村人才認識!
    野菜的種類非常多,常見的野菜都是我們春天給大家介紹的薺菜、莧菜、婆婆丁什麼的,今天花花給大家介紹幾種不常吃的野菜,看看你認識幾種吧! 1、苦龍芽 學名大三葉升麻,也加興安升麻,是長白山地區的野菜,別的地方很少見,每年五月採摘它的嫩秧子,焯水後炒菜涼拌都可以,入口微苦,後慢慢回甜,配稀飯吃別有一番風味。
  • 農村常見的螞蚱菜是什麼?可以怎麼吃?
    螞蚱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馬齒莧,馬齒莧在農村裡是很常見的一種野菜,在農村田邊,菜地邊,山邊都能看的到,甚至在自家的院子裡都能看到。 馬齒莧在農友這邊的農村裡是沒有人種植的,到處都是,和農村裡常見的茅草根一樣,適應能力很強,把它除了過了沒多久就會長出來,如果想吃時到菜地邊或者是山邊去釆就好,便去賣的都有,所以沒人去種
  • 70年代,農村有些窮人沒吃的,挖點野菜對付也不去捉魚吃,為啥?
    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以前農村的環境還非常的乾淨,像是魚蝦這樣的東西在農村的水塘裡都很常見,農民真如果想吃的話就去捉那麼一兩隻,根本不需要去市場上買。只不過到了現在,農村的環境也沒能躲過被汙染的命運,不少農村的水塘裡現在水體都已經發黑了,別說是魚蝦了,連生活在淤泥裡的泥鰍都沒有了,不少農村的水塘現在都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 鱻椒鴨嘴魚、乾鍋手撕包菜、椒鹽鴨下巴……連骨頭都可以吃的魚
    招牌鱻椒鴨嘴魚、乾鍋手撕包菜、椒鹽鴨下巴...吃到扶牆走!愛辣人士、不能吃辣星人、養生愛好者...一次性全都照顧到啦!太貼心了吧~03連骨頭都可以吃,味道一級棒與其他魚不同的是,鴨嘴魚連骨頭都可以吃,魚肉還特別嫩滑緊實!
  • 農村這種野菜, 像「觀音蓮花座」, 營養豐富你吃過嗎?
    像「觀音蓮花座」的野菜,一聽肯定沒有聽說過了,因為這個太奇怪了,不過大家可以猜一下的,
  • 警惕 吃了親手挖的野菜,老夫婦雙雙中毒……野菜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醫生說,蒲公英雖好,也不是啥體質的人都能吃的。「一些脾胃比較差還有陽虛外寒的患者服用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管是蒲公英還是其它野菜,體弱的老年人都不應過量食用。」醫生提醒道。當然小編說這個事兒~不是不讓大家吃野菜,野菜咋吃安全,千萬別吃哪種野菜,下面小編就來普及一下。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
  • 【攻略】德州最全挖野菜攻略!春天你吃野菜了嗎?
    想嘗嘗那把整個春天咀嚼在口中的感覺嗎?那就出發吧,你肯定想不到,這些野菜都是抗癌大王!
  • 淮安人吃野菜
    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有人曾戲言:「淮安人,不學好;春天到,吃野草。」此語雖說是戲言,但卻道出了淮安民眾的一個民間飲食習俗——春天吃野嘗鮮。那麼,淮安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野菜的?究竟吃哪些野菜?又是怎樣吃野菜的呢?
  • 東北農村野菜「刺老芽」,被譽極品「小山珍」,網友:比肉還貴!
    農村的野菜「刺老芽」,河南地區的朋友可能沒怎麼聽說過,更別說吃過,乍一看芽堆長得像我們這裡的香椿芽,但是比香椿芽的、烹飪方法吃法要多很多,香椿芽一般習慣的吃法是和雞蛋一塊下鍋炒著吃,但是今天說的這種刺老芽可以:清炒,涼調、涼拼,爆炒、煲老母雞湯、蒸煮、燉,簡直是一種萬能吃法的菜品,現在說起來就有流口水的感覺
  • 夏天,吃它正當季,農村遍地是,清熱消暑又營養,越熱吃越好
    這種野菜我也有些了解。馬齒莧也叫長壽菜,聽說馬齒莧的生命力很頑強,每到炎熱的夏季,山上、地頭、道路兩邊到處都有,這時你便知道,吃馬齒莧的季節到了。在農村以前都是用它來餵豬,餵兔子的,殊不知,馬齒莧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家常菜。馬齒莧礦物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C的含量都很高,尤其是維生素E含量竟是菠蘿的6倍。
  • 寧縣人春天喜歡吃的野菜
    若喜吃鹹食,可放入鹽、醬油、香醋、辣椒油、蔥花、芫荽等作料。 二是煮粥。將蔥花或蒜苗炒後加水燒開,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將熟時放入洗淨的榆錢繼續煮5~8分鐘,加適量調料即成。榆錢粥吃起來滑潤噴香,味美無窮。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吃罷榆錢粥後,就留下了"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詩句。 三是籠蒸。
  • 有一種春天叫「挖野菜」!一種野菜一味藥,怎麼吃有講究
    春天來了,田間地頭長了各種各樣的野菜,大家都想拿起小鐵鍬去戶外,想嘗嘗春天的味道。不過要提醒大家,野菜雖好,但食用時一定要謹慎,誤食有毒野菜有可能喪命!具體做法: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清明菜——降血壓
  • 「食春味第一鮮」春天野菜大全.
    ▲ 涼拌苣蕒菜▲ 熗拌灰灰菜馬齒莧常選用小株、細嫩、葉多、青綠色的枝葉來涼拌,焯水兩三分鐘,撈出過幾次涼水,洗去粘液,再將蒜切成茸,放入生抽、陳醋、鹽、糖和香油調和成汁。也可以煮粥、炒食。這種野菜還有曬乾的做法,可以儲存好些時日。用來燒肉,味道太靈了。
  • 這個野菜只有《紅樓夢》裡的大小姐才吃得起!
    民間有吃了榆錢就有「餘錢」的說法,討個口彩。榆錢比較經典的吃法是做榆錢飯,用榆錢兒、麵粉、鹽做成的,代替主食,乍一看沒有飯只有綠色的榆錢,這是以前窮苦人家的吃法,現在是吃個新鮮和好玩。還可以生吃,榆錢也是有「賞味期」的,過了時間就變老變硬變黃了。風吹榆錢落如雨,繞林繞屋來不住。
  • 開春最該吃的野菜,放香油拌一拌,清新爽口,我家一買一大筐
    【開春最該吃的野菜,放香油拌一拌,清新爽口,我家一買一大筐】開春了,外面花紅柳綠的實在讓人心痒痒,往年這個時候,我已經騎車去田間地頭挖野菜了。開春的野菜最惹人喜歡的就是馬蘭頭了。如今不能去田間地頭挑野菜了,只能去菜市場買點人工種植的解嘴饞了。人工種植的馬蘭頭個頭大,根部是白色的,吃起來比野生的鮮嫩,但香味略遜一籌,不過特殊時期不能挑嘴了。馬蘭頭最經典的吃法就是涼拌,一般是用香乾涼拌,今天我卻不打算用香乾了,改用花生,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做法吧。
  • 貴州作家·微刊||​春天送來野菜香(散文)
    這種野菜非常喜歡陽光,在秋冬季節就可以看到這種野菜的身影,這是一種野花草,可以移栽,種植在花盆裡觀賞。很多人都喜歡吃這種野菜,但口味並不怎麼好,有一些苦澀的感覺,可有一定的補腎壯陽、涼血、止血、祛風除溼、壯腰、理氣止痛功效。烹飪的時候只需要用熱水焯一下,然後涼拌或者炒菜,方法比較簡單。花骨帽是野菜中我的最愛,莖幹是中空的,外表有稜角。
  • 4種抗癌野菜,埋沒在農村,很多人嫌髒不願吃,療效卻大大的好
    在養生界裡,吃野菜,是受到人們追捧的方式。農村的很多植物都可以被搬上餐桌,成為一道道美味佳餚。這些野菜,不但美味,而且還具有很大的醫藥價值,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抗癌野菜,對預防治療癌症也很大的幫助。
  • 菜糰子的做法大全 各種菜糰子隨便吃
    玉米面菜糰子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味道美味,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大家想知道菜糰子的做法嗎?
  • 史上最齊雲南野菜,我們把春天給吃了吧!
    蒼天厚愛這片大地,讓雲南的春天,有賞不完的花海,吃不完的鮮花和野菜。俗話說:春來野菜賽人參!——這俗話,怕是最適合在雲南說!雲南的野生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生長著多種多樣的鮮花、野菜,心靈手巧的雲南人,把各類野花野菜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並且很多鮮花、野菜具有不同功效的藥理作用。所謂藥療不如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