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古馳的人不在少數,談得起古馳的人同樣不在少數。人們豔羨這個品牌,它就是汽車界的寶馬奔馳。無論你承認不承認,它都將你固定或者排除在一個層級之外。
GUCCI,這個義大利的時尚品牌,誰能料到在2020年10月裡,推出了一款服裝,似乎要將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之風植入你的內心。讓我們先來看看新聞怎麼講:
義大利時裝品牌古馳日前在2020年秋冬新系列框架內推出一款男士緞紋連衣裙。這款連衣裙的樣式為橙色和白方格,配有白色襯領和腰部緞面蝴蝶結。據《每日郵報》報導,這款男士連衣裙售價約合1.49萬元人民幣。古馳表示,推出男士連衣裙是為了對抗「男性性別認同的有害刻板印象」。設計師認為,這款連衣裙可以套在牛仔褲外面,其由輕盈順滑的面料製成,以體現流動的想法。這款連衣裙另有一款帶花卉圖案的樣式。
下面附上亮瞎你鈦金眼的服裝樣品照片,以及模特上身效果圖
不用你去看,就是依靠我們貧乏的想像力,也會知道下面的評論會是一副什麼場景,大概率是一場質疑的狂歡。排除掉那些對收入差距的感慨,質疑集中在兩個方面:一,裙裝不是男人的菜。即便是,那也是偽娘的標配。二,在我們的現實環境中,沒有什麼人敢於這樣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身不用禮而望禮於人,身不用德而望德於人
說這句話的人,其地位身份和古馳的受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就是歷史上丐幫創始人:顏回。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自己並不以禮待人,反而要求別人以禮待人;一個人自己德行不高,反而要求別人情操高尚。這很諷刺,類似於我們俗話所說的:假道學、偽君子。有的時候,我們就是顏回口中的人。
想一想現在影視劇的偽娘現象,還不夠泛濫嗎?《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甄嬛傳》;趙又廷、鹿晗、張藝興……。一個個畫著精緻的妝容,吸引著每個人的眼球,讓你為之動容尖叫。在那樣的古裝劇裡,你會認為古時的生活就是李子柒視頻裡的場景。儼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那個時候,你沒有譴責雄風不振,世風日下。真正讓你譴責的不是古馳,是那一萬五千元錢。
說到錢,也很有意思。就像我們指責女人在精緻的妝容上耗費無度一樣,想一想自己,其實何嘗不是像一個女人一樣在打扮著自己?
幾萬塊的汽車,你覺得不夠排面,不上檔次;近萬元的新款手機讓你覺得生活充滿了光彩;遊戲裡的斑斕可以讓你花費大把銀子充實腦海裡的虛幻。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想一想,這些都會在三到五年裡,貶值為零。那些遊戲裡的裝備,甚至不如一碗燕窩或者是一隻口紅、一抹淡淡的雅詩蘭黛香水氣味?
男士裙裝未必是GUCCI的原罪,高企的售價才是它的原罪。不過,也不用擔憂,它不會出現在你我的生活裡,因為我們還沒有實現王健林的小目標。
裙子是不是男人的菜
讓我們把目光從古馳的身上移開,放眼到蠻荒,你會發現裙裝並不是嬌媚女兒的專利,同樣於是陽剛英武的代表。
人類從遠古走來,在那個充滿傳說的故事裡,亞當和夏娃知道羞恥的第一刻,是用樹葉覆蓋了身體。這個時候,很難想像他們會將之做成一條褲子,因為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一點,在《單挑荒野》裡的主角:埃德·斯塔福德身上有著深刻體現。
是的,同為野外求生節目,他沒有貝爾那樣精於展示和營銷,但他比大名鼎鼎的貝爾·格裡爾斯更接近真實。當他赤裸身體獨自歷險時,總是用樹葉或茅草為自己製作一個裙子,像極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氏族生活時期,只要得到一張獸皮,人們便會圍在腰間。舒適的皮毛使每個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而不必也無法進行再加工。靈長類的毛髮,在這種原始的連衣裙之下,宛若溫室裡的花朵,慢慢凋謝。
穿了裙子就一定與陰柔相伴?《西遊記》給了你答案。孫悟空穿了虎皮裙,扯開如意金箍棒,踏南天,碎凌霄;一路斬妖除魔的時候,是不是你兒時的偶像?
裙裝的歷史考證
說到《詩經》裡的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會笑起來。可你應該知道,在同一篇文章裡,還記載著:執子之手,與子同裳。
相傳,黃帝制定「上衣下裳」的禮儀制度,「裳」就是裙子的意思。五代《實錄》: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緣;堯舜已降,有六破及直豐富,皆去緣;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繡,上綴五色。蓋自垂衣裳而有之,後世加文飾耳。
大白話就是:堯舜之前,下身穿著裙裝是尊貴的象徵;堯舜之後,裙裝的褶皺達到「六破」乃至更多;商周時期開始在裙子上繡花。時間一久,就連裙子上的飾品(玉佩等等),漸漸也多起來了。
有著竹林七賢的魏晉時代,裙子仍佔據不可動搖的地位。《北史·邢巒傳》記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請注意,這位帝國才俊的裝束是「裙屐少年」!
這就是裙子的光輝歷史,你能說它是陰柔的代表嗎?
當然,那種某某皇帝為了自己的重口味,強令宮女盡數穿裙子的軼聞不談也罷。
說完了華夏,再來談國際。還記得小瀋陽出演的小品嗎?他無意中讓蘇格蘭裙走入我們的眼帘。
蘇格蘭方格裙,是從腰間到膝蓋的一種短裙,布面上有連續的大方格。它起初的形態就是一張超過1.5米寬,六米長的未經剪裁的布料,摺疊圍裹在腰間。假若你看過《勇敢的心》這部電影,裡面的蘇格蘭人,就是穿著這樣的短裙徵戰沙場,對抗英格蘭人。
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則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有人說,「蘇格蘭短裙就是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也不誇張。英國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每一種圖案都代表著一段歷史、一個家族、一種層級。當他們穿著裙子,吹著風笛,站在第一次大戰和第二次大戰的風口,沒有人取笑這種裝扮。
古馳:推出這個系列的目的是對抗「男性性別認同的有害刻板印象」
假若一些男性香車豪宅,一副成功人士的樣子。在某些場合裡,對弱勢頤指氣使、揮斥方遒,在另外一些場合裡,又對強者表現出唯唯諾諾、卑躬屈膝。這樣的男人或許不如劉亦菲出演的《花木蘭》裡的主角,穿一襲裙裝,俯伏於石榴裙下,何嘗不可呢?或許在這種兩性反差之下,可以更平靜地思考人生,具備女性的賢良淑德也未可知。
古馳這個奢侈品竟然走上了人文之路,在向女性致敬,這本身或許就是一種進步。一條裙子改變不了你的Y染色體。性別是由基因決定,「皮膚」代表不了什麼。
當然,世界上從來不缺乏「父子騎驢」的演繹,一定還會有人拿男權說事兒,似乎男女之別就該涇渭分明,女性就該做飯洗碗。
那麼我們不去說「河東獅吼」,只來聊聊那個白話文的倡導者——胡適。且不說他聲明之著原在普通人之上,單說一件事就能讓你咂舌:
國民黨敗退臺灣,成立一所著名大學,胡適任校長。開學致辭,蔣介石親自道賀,並在臺上演講,要求學術要為他的統治服務。可等到胡適上臺時,第一句話就是:蔣委員長,你錯了!然後開始論述學術就應該歸為學術,讓蔣介石很是下不來臺。
典禮之後的合影環節,胡適也完全不在意正襟危坐、怒氣未消的蔣介石,反而是翹著二郎腿,談笑風生。當晚,蔣介石在日記裡寫道:胡適,狂悖大膽,無恥之極!從此之後也再沒有踏入胡適的校園一步。
這樣的人物,你可曾想到,他在家裡懼內到了什麼地步?胡適妻子江冬秀動輒就對胡適訴諸武力。甚至效法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擲出的裁紙刀把胡適小臉兒嚇得煞白。
後來,胡適的一個英國朋友無意中得到幾枚刻有PTT字母的硬幣,便寄給胡適,胡適笑談要和自己的一幫朋友組建一個「怕太太(PTT)俱樂部」,用它作為徽章。或許,這才是大丈夫,正所謂「懼內未必不豪傑」。
所以,穿了裙子,未必就陰柔嬌媚;不穿裙子,未必就豪氣幹雲。穿與不穿,你還是你自己。
當然,你若打賞到我能買得起這件裙子,我並不介意也來一件招搖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