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牛,無授權禁轉!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地點在美國加州。金髮碧眼的史密斯是一名美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他和戰友某一天去了當地一家航空俱樂部聚會。當時這位俱樂部的BOSS是參加過越戰的退役老兵,他和客人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在越南上空駕駛T28飛機進行對地攻擊的故事。但隨後這個人神秘兮兮地對史密斯和戰友說,他擁有兩架中國空軍的初教六戰機。史密斯和戰友為之咋舌,此人放下酒杯不再吹牛並帶他們走進自己的私人機庫:兩架完美的中國初教六出現在他們眼前。
(初教6在美國的機隊,他們是最大的客戶)
憑藉著和這位老闆的私交甚好,史密斯和他一起飛行了幾個架次。他立刻喜歡上了這款中國戰機。初教六給美國飛行員的感覺就是飛行容易上手,比塞斯納飛機還容易。史密斯立刻找機會購買了一架二手的初教六,唯一的遺憾就是很難購買到原產的配件。所有美國初教六都是二手貨,他們通過各種貨物流通渠道購進這款戰機。由於獲取原廠配件困難,美國人自發成立一些小廠生產一些零配件以維持這批龐大的初教六機群。好在初教六設計時和蘇聯的雅克18、雅克52一樣具有通用性,美國佬就想法去拆卸蘇聯飛機,犧牲它們的機體零件來維護中國飛機。
(一架塗刷著美式迷彩卻保留著中國軍用標誌的初教6)
美國人喜歡這架中國「國貨精品」飛機甚至超過自己本國T34教練機。除了其優異飛行性能外,價格也是一個因素:一架二手初教六價格是6-10萬美元。這比任何其他型號的飛機都要便宜,維護其成本一年也才5500美元。在美國,初教六還作為通用航空的重要運輸工具,可以為他們賺更多的錢。
(一架魔改版本的初教6)
另外初教六帶動了一陣美國本土的「中國熱」。這架飛機設計於上世紀50年代,座艙儀表還是機械儀表,美國佬改造飛機的同時都保留了機械儀表不動,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設計經典的致敬。既然保留了機械儀表,那麼儀表上的中國文字就逼著這些人去學習中文。很快,這幫飛行員都成為中文學習的速成愛好者(學不了漢語,看不懂儀表就飛不了這架飛機)。此外,在美國的初教六都是五花八門的塗裝,史密斯就給自己的初教六塗刷上了美國海軍NAVY的字樣和美式迷彩。但他們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中國空軍的「八一」標誌,這是對中國軍人的尊重,也是對原產於中國的初教六的尊重。
(我們已經佔領了美利堅的天空!在美國的「中國空軍」)
在美國的初教六有時在航空俱樂部和蘇聯的雅克教練機、美國的T34教練機一起玩模擬空戰。他們當中有些人是軍人礙於身份沒法去中國,即使退役以後也少有機會能去中國接觸到初教六。所以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盡情地享受初教六給他們帶來的愉悅,誰能想到初教六會在美國參加「空戰」?
(這個老外看來已經知道中國龍和西方龍是不一樣的,希望他的「中國龍」玩得愉快)
就在史密斯和他的好友一起為享受初教六帶來歡樂同時,他們沒有想到遙遠的中國在多年前帶來的這架教練機的淵源故事。
(青年時期的程不時,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他的另一個重要項目是:運10)
1954年,中國已經研製出自己的初教5教練機,這是蘇聯雅克18的複製品,是後三點式起落架設計。隨著時代的進步,空軍訓練提出更高要求,對科研團隊提出了要求設計前三點起落架的初級教練機。剛好蘇聯已經完成了雅克18A的前三點式初級教練機,他們將圖紙送給中國。瀋陽飛機設計室主任徐舜壽(1968年犧牲)為了培養和鍛鍊我國的設計師隊伍,專門抽調了一支精幹力量進行這個任務。設計團隊打算自行研製初教六,這個項目得到了上級的批准。
(雅克18教練機,初教6曾經借鑑過它的設計)
初教6是雙座,下單翼、前三點式起落架的初級教練機。動力裝置是一臺活塞6甲發動機,這架飛機極容易操作,飛行員在這架飛機上完成初級訓練項目後可以直接過渡到噴氣教練機的訓練。
(坦尚尼亞的飛行員接受中國培訓)
南昌飛機廠接下了初教六飛機的生產任務,程不時成為初教6的總師。徐總師在安排任務時對程說,不要一直走仿製雅克系列教練機的路子,要走中國自己獨立道路,他安排程先到航校去了解飛行員的感受和需求。飛機在研製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很多來自人為的思想幹擾。首先在機身蒙皮結構上,一位技術領導不相信國人的技術水平,一定要全盤抄襲蘇聯的結構設計,但最終程不時的「半硬殼」金屬蒙皮結構設計佔了上風。飛機的儀表原本也是蘇聯風格到處雜亂,被國人簡化設計,座艙蓋也換成簡潔的形狀。發動機原本用捷克的一種發動機,但是發現不匹配,所以換成蘇聯發動機和螺旋槳。所以航空工業局一位領導評價初教六是中國特色的設計。
(國外的初教6)
當時國內很多人沒自信心,有一股不良的風氣。當飛機沒設計出來時,他們說:這飛機不能飛。當飛機飛起來的時候又說不能用。就在南昌飛機廠研製並試飛完成時,還有人堅持要落後的蘇聯設計雅克18A,理由荒唐無比: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一直到後來航空部門一位新領導上任以後,對這種浪費時間的討論膩煩了。他憤而拍案:為什麼不能用國產貨?!1961年,這架飛機投入生產。
(座艙蓋換成更大一號的鼓包形,這是因為歐美飛行員體格高大的原因)
初教六的試飛工作也曾有過風險。尾旋試飛是一個重要項目,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特意請了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黃姓老飛行員參加,他在對日空戰中曾經從尾旋中脫險。尾旋是一種不正常的工作狀態,教練機必須教會學員改出這種狀態,一般這個項目都是垂直風洞中完成。但那時1960年新中國哪裡有這種設備,只好在飛機上直接進行,有巨大風險。這位飛行員經驗老到,他進入飛機看了看設備,開玩笑說:終於等到國產飛機了。他飛過德、意、日、美、蘇聯的飛機,國產飛機卻是第一次接觸。尾旋項目終於在1960年順利完成。
初教六生產了1796架,為中國空軍、海軍培養了無數飛行員。還無償支援了阿爾巴尼亞、東北亞半島、孟加拉、柬埔寨和坦尚尼亞、尚比亞等國。改革以後,成為我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參考資料:《自行研製初教6》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