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在生完孩子後,身體的恢復也是頭等大事,產後的修復工作做的不好的話,對於新媽媽以後的身體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其實,在產後6周之內只要注意產後科學的飲食、適當的運動,新媽媽們就能恢復窈窕的身材、健康的體態!
產後子宮修復
產後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地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惡露。
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產後子宮快速恢復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及時排尿
產後,醫生常常會囑咐新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內排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第二天儘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產後盆骨修復
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骨盆都會變大。很多的媽媽都會介意自己的身形改變,苦惱於骨盆的變化,希望可以恢復產前的模樣。到底產後骨盆如何恢復呢?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媽媽的骨盆都會變大,這就是準媽媽們經常說的產後大屁股。要改變產後大屁股,防止骨盆鬆弛引起的各種不良症狀,準媽媽們,趕緊在分娩之前為自己準備一根骨盆帶吧。
長久以來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很多準媽媽以為採用剖腹產就可以更好的保持身材,防止出現產後大屁股。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進行剖腹產的媽媽們總是容易認為骨盆不容易出現問題,其實剖腹產的產後骨盆也是打開,成鬆弛狀態,所以剖腹產的媽媽要和順產的媽媽一樣,必須在產後及時使用骨盆帶進行骨盆收緊。
如果可以的話,2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因為韌帶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2個月的時間。
只是,到了感覺系帶與不系帶沒有很大區別的時候,是沒有必要強迫去系帶並讓人感覺厭煩。有些媽媽一直使用到產後六個月,效果也非常好。各位媽媽還是依據自己的使用感覺而定。
恢復體型
分娩後腹壁及盆底的肌肉組織都處於鬆弛的狀態,為了促使腹壁肌肉和骨盆底肌肉強力的復原,並增加骨盆血液的循環,促進子宮恢復,保持健美的體型和良好的體質,新媽媽在產後應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
在自然分娩的情況下,新媽媽在24小時後可以下床活動;剖腹產的情況下,從一個星期後開始,以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操開端,以後逐漸增加其他體操動作。
深呼吸運動:仰臥位,雙腿伸直,全身放鬆,慢慢地吸氣擴張胸部,腰部緊貼著床,然後慢慢地呼氣。
舉頭運動:仰臥位,雙臂平放於身體兩側,將頭舉起儘量貼近胸部,然後放下,全身保持原狀。
上肢運動:仰臥位,兩手伸直舉向頭部,放下。
舉腿運動:仰臥,兩臂伸直放於身旁,兩腿輪流上舉和並舉,舉時須與身體保持直角,該運動有利於腹肌力量的加強。
膝胸臥位:胸部與床貼近,儘量抬高臀部,膝關節呈90°,每次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從2—3分鐘逐漸增至15分鐘。胸膝臥位可防止子宮後傾。
挺腹縮肛運動:仰臥位,兩腿靠攏,兩腳踩地,盡力抬起臀部,然後放鬆,或進行收縮肛門運動,以恢復骨盆底肌肉的上託力。
仰臥起坐:仰臥,上半身坐起,然後躺平。
全身運動:取跪姿,向前趴,雙臂支撐床面,左右腿交替向後舉起。
-END-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喜歡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