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現代人過得太匆忙了,勒死了趣味與教養

2020-12-22 騰訊網

Part 1

內在的空虛和外在的匆忙

「匆忙」是尼採描繪這個時代的一個關鍵詞。之所以匆忙,是因為內在的空虛,沒有靈魂,所以忙於外部的事務,想用這來填補和掩蓋空虛。

尼採說,在我們這個飛速轉動的時代裡,到處是令人眩暈的匆忙,這個時代厭棄一切「無用」之事,只做所謂「有用」的事,就是能夠帶來眼前利益的事。處在這個時代永不停歇的騷動之中,年輕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當下奪去了永恆的愉悅。現代人是不可救藥的野蠻人,是日子的奴隸,是懸掛在瞬間之網上永遠挨餓的人。他還談到現代人狂熱的不安,對成功和獲利的渴望,對當下的過分看重。

尼採說,那種匆忙,那種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爭,那種不等成熟就要採摘一切果實的急躁,那種你追我趕的競爭,在人們臉上刻下了深溝,就好像有一種藥劑在體內作怪,使人們不能平靜地呼吸。

在尼採看來,大家都心神不寧地向前猛衝,就像是烙了「3M」印記的奴隸。所謂「3M」,就是德語裡的Moment(當下)、Meinung(輿論)、Moden(時尚),人人臉上都烙了這三個字,成為當下、輿論、時尚的奴隸。

尼採如此描述他對現代人的觀感:當我在鬧市觀望行人,看成千上萬的人表情遲鈍或行色匆忙地走過去,我就總是對自己說,他們一定心情惡劣。他還打比方說,這時候他就好像看見一群羊爭先恐後地往前跑。是啊,幹嗎這樣著急?你們到底要去哪裡?還不就是去屠宰場嗎?

尼採是很討厭美國的,歐洲人本來是很有教養的,生活是很寧靜的,只有美國人才這麼匆忙,是工作狂,拼命掙錢,而現在美國的拜金主義已經傳染到了歐洲,使古老的歐洲野蠻化了,在歐洲傳播了一種怪異的無精神性,一個個都沒有靈魂,成了一具具勞碌不休、貪圖物慾的肉體。

這種逐利的生活驅使現代人置身於經常的偽裝、欺騙和競爭之中。互相欺騙,也騙自己。他說現在人們已經羞於寧靜,一個人安靜下來,跟自己呆一會兒,就會覺得不對頭,長久的沉思幾乎使人產生良心的責備。人們手裡拿著手錶思考事情,吃午飯的時候眼睛盯著商業新聞,就像一個總是怕耽誤了什麼事的人那樣生活著。

Part 2

現代生活勒死了趣味和教養

寧肯隨便做點什麼也勝於一事不做,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原則,這條原則就像一根繩索一樣,勒死了一切高級的趣味和教養。

直到最後的歲月,在遺留下來的手稿裡,尼採還在談這個問題,他說,隨著年代的增長,我們整個歐洲文化處在越來越緊張的狀態中,猶如大難臨頭,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我們的生活就像一條激流,一心奔向盡頭,不復沉思,而且害怕沉思。

尼採之所以討厭現代人的這種匆忙,是因為在他看來,對文化來說這是最不利的情形。

尼採把現代和古代做了比較。

在古代,悠閒和優雅是美德,工作使人內疚。古希臘人是很安閒的,他們沒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經常在太陽下活動。古希臘文裡學校這個詞,意思就是閒暇,上學就是不用做事了,可以看書、思考、討論問題了,這才是值得嚮往的生活。他們真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做手工,是要躲起來的,怕人看見。

現代人正相反,勤勞和精明是美德,閒暇和沉思使人內疚。古代人忌諱太珍惜寸陰,主張對俗務不動心,關心的是永恆;現代人卻只對當下的利益認真。

尼採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卑鄙的時代,因為我們看重的恰恰是一切高貴的時代所蔑視的東西,而高貴的時代所尊敬的東西反而遭到了我們的蔑視,價值觀完全顛倒了。閒暇是高級文化產生的必要條件,現代人沒有閒暇,也害怕閒暇,產生高級文化的生態環境已經消失,不可能產生高級文化了。

Part 3

現代人為什麼那麼匆忙?

現代人為什麼那麼匆忙?到底在逃避什麼?是在逃避自己,害怕面對自己,一旦靜下來獨自面對自己,就覺得特別可怕,因為這個自己很空虛,讓人很難受,所以要拼命做事情。

尼採說:我們迫不及待地把我們的心獻給國家、金錢、交際或科學,只是為了不必再擁有它,我們熱心地、不假思索地沉湎於繁重的日常事務,超出了生活需要的程度,因為不思考成了我們更大的需要。

匆忙是普遍的,因為每個人都在逃避他的自我,躲躲閃閃地隱匿這種匆忙也是普遍的,因為每個人都想裝成心滿意足的樣子,向目光銳利的觀察者隱瞞他的可憐相。總之,人人都害怕獨處,憎恨安靜,為了逃避內省,逃避面對自己時的良心不安,就必須匆忙。

因為逃避內心不安而匆忙,匆忙又使得人們更加沒有精神生活,沒有信仰,形成了惡性循環。

我們知道尼採對基督教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認為基督教壓制了人的生命本能,導致了頹廢和虛偽,但是他並不否定宗教,他強調人應該有宗教本能,應該過真正的宗教生活。

所謂真正的宗教生活,也就是一種有信仰的沉思生活,人應該安靜地去思考人生的那些根本問題、終極問題。但是,歐洲人太勤勞了,這種勤勞世代相承,在現代惡性發展。

尼採用了一串形容詞來形容,說它是一種喧囂的、耗盡時間的、愚蠢地自鳴得意的勤勞。這種勤勞把多數人的宗教本能都消磨掉了,比任何別的東西更加使人變得沒有信仰。

許多人的全部生活被職業、家庭義務以及剩下時間裡的娛樂所佔有,不再有時間和精力思考人生,尼採說他們結果只是帶著一種遲鈍的驚愕神情把自己的存在在人世間注了冊,也就是說,糊裡糊塗地報了個到,然後就走了,就死了。

換一個說法,尼採還說過,人生本身是性質可疑的,人生有沒有意義是成問題的,面對這種可疑性質居然不發問,這是最大的不負責任,是可恥的。

Part 4

人格的虛假和包裝的狂熱

現代人的沒有文化,還有一個表現就是人格上的虛假,所以要使勁包裝自己。現代文化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快餐和包裝。我們現在把這兩個特點推到了頂點。

尼採說,現代人都是一些角色和戲子,現代人的形象已經變成徹頭徹尾的假象,隱藏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裡,而且通常一個人扮演很多角色,所以演得很糟糕。現代藝術家不再是人,最多是角色的匯合,其中有時候是這個角色,有時候是那個角色,帶著無恥的狂妄態度出來自我標榜一番。

尼採用三個定語來形容現代文化,稱之為財產、虛榮和附庸風雅的文化。

因為沒有內在的尊嚴和豐富,所以需要一種騙人的優雅,來掩蓋那種斯文掃地的匆忙病。大家都在為財富匆忙,隔一段時間則西裝革履、人模狗樣地聚在一起,舉著香檳酒,裝出很文雅的樣子,說幾句空話之後趕緊談生意。

對現代人來說,教養不是真正有文化,而是要顯得有文化,使自己對人的可憐和卑鄙,對競爭的殘忍,對斂財的貪婪,對享樂的自私和無恥都視而不見。這些東西本來是你的基本生活狀態,所以必須不時地表演一下,讓自己忘記它們。

尼採對現代文化的評價極低,就因為它沒有自己的創造,只是用過去時代的文化打扮自己。

他說,當這個卑鄙的時代霸佔了過去的智慧和藝術的全部珍寶,穿戴華麗地朝我們走來的時候,就表明它對自己的卑鄙有了一種極其不快的自我意識,需要這些行頭來遮醜和哄人。它不是為了暖和身子,因為偽裝和掩飾自己的需要已經比禦寒的需要更加迫切。

現代人內心沒有自己的信仰,這種沒有信仰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甚至連真正的虛偽也很少見了。

尼採說,虛偽屬於有強大信仰的時代。什麼是虛偽?就是你本來是有自己的信仰的,當外在勢力強迫你接受另一種信仰的時候,你假裝接受了,但是內心並不放棄從前的信仰,你表裡不一,所以是虛偽,而這種虛偽正說明你是有信仰的。

現代人不一樣,反正沒有自己的信仰,信什麼都無所謂,你讓我信什麼我就信什麼,我都接受,而且他仍然是誠實的,因為他內心確實沒有任何牴觸。所以尼採說,左右逢源而毫無罪惡感,撒謊而心安理得,是典型的現代特徵。

版權聲明:

本文轉自 中外藝術

自我成長 / 親子關係 / 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尼採:現代人為什麼總會出現內在的空虛和外在的匆忙
    尼採是很討厭美國的,歐洲人本來是很有教養的,生活是很寧靜的,只有美國人才這麼匆忙,是工作狂,拼命掙錢,而現在美國的拜金主義已經傳染到了歐洲,使得古老的歐洲野蠻化了,在歐洲傳播了一種怪異的無精神性,一個個都沒有靈魂
  • 尼採:我們該如何告別「被時代掏空」的自己 | 同讀一本書
    作者周國平先生是尼採研究權威和哲學家,他以「如何給本無意義的生命,賦予一種意義和價值」為主要命題,串聯了尼採的各種思想,重現了一個真實的尼採。32年前,周國平第一次開尼採講座,地點在北京大學辦公樓的禮堂,近千個位置座無虛席。不過他剛開始講,禮堂就突然停電了。
  • 木心:尼採是我精神上的情人
    哲學家中最任性是尼採。……尼採有哈姆雷特的一面,也有堂吉訶德的一面,我偏愛他哈姆雷特的一面,常笑他堂吉訶德的一面。現在讀尼採看來是太難了——很多人是在讀他堂吉訶德的一面。尼採瘋狂,就是一個沒有喝過酒的酒神。……現代藝術中,好多好多是含有尼採的酒神精神的,但嚴重異化了酒神精神。……你懂的話,邊看,邊知道哪些是酒神精神,哪些是酒瓶精神、酒鬼精神。
  • 尼採:超人哲學
    尼採主張的是「超人哲學」,唯意志主義。尼採自詡為太陽是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卷開篇部分。
  • 水滸與尼採
    武松在鴛鴦樓對張都監復仇,殺絕張的一家老小,又把自己的名字蘸血寫在牆上,殺完人還要喊句「我方才心滿意足」(貫本30 回);李逵也殺過小孩(只是為逼朱仝上山),更誇張的是,在江州劫法場時,輪起板斧不顧一切地砍殺人群,「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容本40 回)。其實,相對於在整本小說中一眾水滸漢子對百姓的屠戮,這些例子可謂冰山一角,不少當代論者對這些行徑均什表憤慨。
  • 學者梁文道:「遍地的奢華與奇缺的教養」,該如何理解?
    其實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現代人越來越在意外在的行頭,開的是不是豪車、住的是不是別墅、穿的是不是名牌等等。好像只要集奢華於一身,就能彰顯自己不同的社會地位。
  • 尼採:人一生中會經歷的三種精神變化
    於是,在你三十歲時,就匆忙嫁給了剛剛約會兩次的相親對象,而在你看到周圍同學都生娃後,你也決定馬上備孕。這些決定,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做的,但其實,在它們背後都有一個「我應該」。 在這種「我應該」的魔法式語句中,你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決定,在不知不覺間做出了依從於外界聲音的選擇。因為,對駱駝來說,它是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
  • 尼採最精闢的一句經典語錄,僅23個字,卻一針見血,很刺耳!
    喜歡西方哲學的朋友,大多都聽說過尼採的大名尼採過世百年後,他的語錄被整理成冊,曾一時,風靡全球,他有狂浪不羈的一面,也有幽靜沉思的一面,他的很多名言和言語裡面都充滿著人生的哲理,在尼採在世時,都認為尼採就是一個瘋子,因為他的言語讓很多人看起來太瘋狂了,
  • 尼採 | 我過的生活真的很危險,我是那種可能爆炸的機器
    尼採是新永恆的戲謔者:這次發瘋非常徹底,奧弗貝克不禁懷疑,取走尼採的性命可能才是朋友該做的。 第二天,奧弗貝克說服尼採跟他去巴塞爾,騙他說那裡為他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奧弗貝克描述這是一次「寂靜得令人害怕」的火車之旅。有位牙醫協助且陪伴他們,因為他以前處理過瘋人。法國小說家安德烈·馬爾羅祖父的哥哥瓦爾特也在這列火車上,他將目睹的經過告訴年輕的馬爾羅。
  • 尼採的秘密檔案
    尼採是新永恆的戲謔者:這次發瘋非常徹底,奧弗貝克不禁懷疑,取走尼採的性命可能才是朋友該做的。 第二天,奧弗貝克說服尼採跟他去巴塞爾,騙他說那裡為他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奧弗貝克描述這是一次「寂靜得令人害怕」的火車之旅。有位牙醫協助且陪伴他們,因為他以前處理過瘋人。法國小說家安德烈·馬爾羅祖父的哥哥瓦爾特也在這列火車上,他將目睹的經過告訴年輕的馬爾羅。
  • 海德格爾的《尼採》:形上學的終結者與強者的悲觀主義
    尼採宣告「上帝死了」終結了形上學,在海德格爾眼中,尼採的「超人」是超越形上學的嘗試,是強者的悲觀主義。尼採受叔本華影響,對世界持有悲觀態度:這個世界是糟糕的,生命是不值得經受和肯定的。柏拉圖不會悲觀,他認為現象界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人需要的是追求「理念」,過真理的生活。虔誠的宗教信徒也不會悲觀,塵世生活是一種「修行」,人最終要捨棄此岸世界奔向彼岸世界。現代人會悲觀,因為現代人那裡沒有彼岸世界,人生活的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不能被否定掉的。
  • 尼採:謙遜基於力量,傲慢基於無能
    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麼; 我們飛翔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採
  • 偉大哲學家,尼採,筆下的「男人與女人」
    偉大哲學家尼採筆下的「男人與女人」尼採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真誠思考生命的意義,一位個性鮮明哲學家。在1886年到1887年《善與惡的彼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二本書本對於「男人和女人」深刻見解。
  • 尼採語錄
    ——尼採"5、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 越是渺小。
  • 莎樂美與尼採
    弗羅琳待人接物的技巧頗為圓熟,她先給莎樂美寄去尼採的新著《悲劇的誕生》,然後又寫了一封長信講述這位哲人的故事。在她的筆下,尼採的精神屹立不倒,人格獨立不羈,他劍鋒所指,竟迫得尊崇已久的恩師華格納無地自容,大有亞裡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勇氣和憨勁。然而,這位思想的巨人,偏偏又是生活的弱者,他年近四十,卻萍蹤浪跡,孤身漂泊,而且與病魔長年周旋。
  • 精選|尼採名言
    由於尼採的父親曾執教過四位公主,於是他獲得恩準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尼採回憶:「無論如何,我選在這一天出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整個童年時期,我的生日就是舉國歡慶的日子。」 尼採學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老牧師非常喜歡他,經常帶著他一起散步。尼採5歲時,父親不幸墜車震傷,患腦軟化症,不久就去世了。
  • 尼採是叛逆者的導師
    至於說哲學是什麼,她可能不太那麼關注。但是對美的追求一定是徹底的。後來透過她稍微了解了尼採,但是也只是個初步印象。覺得這個人還挺孤高的性格,和自己有一些相似。而且極其自戀,自戀到人佩服的地步。後來自己研究了一點西方哲學。慢慢地了解到了,尼採是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的連接點。
  • 林志猛 | 尼採的悲劇世界觀
    [3] 關於尼採與叔本華的關係,參賈那維:「叔本華作為尼採的教育者」;努斯鮑姆:「醉之變形:尼採、叔本華和狄俄尼索斯」,收於《尼採與古典傳統續編》,劉小楓編,田立年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4] 參丹豪瑟:《尼採眼中的蘇格拉底》,田立年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第34頁。[5] 參丹豪瑟:《尼採眼中的蘇格拉底》,前揭,第36頁。
  • 尼採:慢慢下決心,頑強堅守初心,其它一切就會順理成章
    尼採:慢慢下決心,頑強堅守初心,其它一切就會順理成章 尼採是德國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其代表作有《權力意志》、《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