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before you》這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喬喬莫依斯的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小說我其實是有看過英文原版,改編後的電影我也看過,總體來說我覺得原著還是深刻很多,書中的很多細節也沒有體現出來,但是還算是一部質量比較上乘的電影。電影的女主叫做小鹿,她的扮演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龍媽,但是劇中我覺得龍媽在片中並不美麗,不過原著中的女主也並非美女,只是一個普通的小鎮姑娘,龍媽在劇中穿著誇張,經常穿著彩虹七色的衣服。而我們的男主威爾,在出現車禍前幾乎是完美。這麼多年我所看到的偶像劇男主可能只有《惡作劇之吻》中的江直樹可以一戰。
電影的劇情我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但是為了避免劇透我覺得也不能講太多。電影講的是曾經家境優渥的男主威爾喜歡到處旅遊、冒險,但是一次可怕的車禍讓他的後半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就這樣我們失業的可憐的女主,誤打誤撞成了男主的陪護。有點不免俗套的是二人從相互看不對眼到最後的互生情愫,小鹿的大大咧咧和熱情大方也讓威爾絕望的生活起了漣漪,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因為威爾的父母和威爾打賭給他們三個月時間,如果三個月後父母依然不能改變他的安樂死的初衷,那麼父母將不會幹涉他。
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看這部劇的時候都覺得這是一部講愛情的電視劇,比如說遇見你之後成就了最好的彼此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可能由於看了書籍的緣故,作為一個法律人卻引發了我對安樂死的思考,我記得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寫過一個短評,我說:這世界上有兩類人是適合安樂死的,一個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一個是高度截癱者;前者靈魂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後者軀體陷入了無邊的黑暗。
最後我們的男主還是選擇了死亡,很多人問為什麼男主不為女主活下來。傳統上我們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會偏向於大團圓結局,但是這樣的結局我也並不覺得是悲劇。匈牙利詩人裴多芬曾經寫下過這樣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愛情可以帶來救贖,可是它不能代替全部。對於威爾而言,他的驕傲和尊嚴更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人自我的基礎要素。不管人們再怎麼相愛,人永遠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可能也做不到替代對方的痛苦,而時間的磨損又會不可避免的帶走愛情的高光。
影片中愛最終不能成為一個戰不不勝的理由。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他願意,當然有權選擇痛苦或者毫無尊嚴地活著,但是如果他不願意,他依然可以選擇「不活」,這個可能和我們聽到的很多故事大相逕庭,比如說,餘華老師的代表作《活著》,男主人翁在人生的宦海浮沉依然選擇堅強地活著。而我說這些並不是批判兩種行為的任何一種,只是告訴大家這是他們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