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品類的品牌才有價值。
作為二鍋頭品類的始創者,紅星的行業地位毋庸置疑。
2020年10月1日,由張涵予代言的紅星全新品牌大片《始創者篇》登陸央視。作為京味文化和北京地產酒的典型代表,紅星二鍋頭再度攜手影帝張涵予,宣告紅星「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的全新品牌定位。與正宗二鍋頭相比,二鍋頭始創者是一個更精準、更清晰、更具戰略意義的品牌定位。
那麼,這究竟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什麼新的影響呢?二鍋頭品類的市場秩序會呈現怎樣的改變呢?讓我們回顧過往歷史,重新審視市場。
「北京二鍋頭」火爆之後的深思——誰會引領二鍋頭品類的健康繁榮?
當前」北京二鍋頭」已經在市場中成為一個非常火爆的品類認知,北京地區的酒企幾乎家家都在生產這類產品。放眼望去,終端店內滿眼全是「北京二鍋頭」,但是標註的廠址卻分別隸屬不同的生產企業,任選同一價格帶的產品比較,其口感更是參差不齊差距很大。
親民的銷售價格,乾淨的酒體口感,是二鍋頭酒給消費者留下的品類認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經濟環境下,消費者對「二鍋頭」更加信任和依賴。然而市場上的「北京二鍋頭」亂象,卻讓消費者辨識不清無法選擇,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品類認知。
作為二鍋頭品類的始創者,紅星擔負的品牌責任是十分重大的。紅星不僅僅要自身堅守正宗二鍋頭的釀造工藝,更應為整個二鍋頭品類的健康繁榮和有序發展做出努力。
在人們的心智中,品類始創者的事實,使得紅星區別於其它跟隨者。人們認為第一才是原創,其他都是仿冒者,所有的「北京二鍋頭」跟隨模仿行動,都會強化紅星二鍋頭始創者的概念,紅星作為二鍋頭的始創者,本身就具備更專業化的生產技術。
作為品類的始創品牌,紅星應該在品類標準的制定上做更多的工作。要讓更多的人在喝「二鍋頭」時,就要建立清晰的產品感受認知,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錨點效應」,讓消費者把紅星二鍋頭的口感作為第一印象,作為其他品牌產品優劣的衡量對象。
品類始創者通常意味著權威,意味著對品類最大的貢獻。令人遺憾的是,不知曉的消費者就不會有這樣的認知,因此消費者的認知教育是一個重要工程。紅星應該挖掘品牌故事協助消費者完成推理,用品牌故事把「始創者」的優勢說清楚,並根植於消費者的心智,從而建立認知優勢,應對競爭。
二鍋頭,我就認紅星!——張涵予與紅星二鍋頭的不解之緣
早在四年前,紅星就曾以張涵予的奮鬥經歷為線索,製作了勵志廣告大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紅星——張涵予篇》,向新時代每個不甘平凡的奮鬥人生致敬,這部號稱史上「爆點」最多的廣告大片一經播出,就在行業與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與共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此次再度代言,張涵予是本色出鏡,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的真情流露和深情告白,充分表達出一位地道的北京人和紅星忠實消費者,對紅星二鍋頭那種發自內心的自豪與摯愛。
張涵予作為紅星品牌代言人,和千千萬萬個消費者一樣,也是忠誠的「紅粉」,對紅星有著深厚的感情。張涵予出生於北京,是一位地地道道、根正苗紅的大院子弟,可以說,紅星二鍋頭早已融入到他的整個生活,陪伴和見證著他的成長。因為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對於這顆紅五星,對於紅星二鍋頭,又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他曾感概到:「紅星,紅了70年了!」正是因為與紅星的這份天然樸素、難以割捨的情緣,張涵予用精彩的演繹,樸實的颱風,將「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紅星二鍋頭」的品牌定位娓娓道來,直達人們的心中。
正如影帝張涵予與老戲骨張振新的一段對白:「49年那會兒,北京就這一家。幾輩人都喝這酒。紅星,這味正!」短短幾句話,真實展現了紅星二鍋頭系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的地位。
沒有紅星,就沒有二鍋頭——北京二鍋頭的起源與傳承
北京是六朝古都,在世代傳承的文化脈絡中,誕生了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的酒文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來自山西臨汾的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三兄弟,在前門大街創辦源升號酒坊,為了提升燒酒質量,在摘酒時捨棄頭鍋、尾鍋,只選取第二鍋流出的清香純正的酒液作為成品,這種「掐頭去尾取中段」的分段摘酒方式,即稱之為二鍋頭工藝。這是中國白酒工藝的重大創新,也是白酒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根據政府頒布的酒類專燒專賣政策,5月6日,紅星前身——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成立。
作為北京地區首家國營釀酒廠,紅星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生產獻禮酒,經過釀酒班組日夜奮戰,於9月成功釀製出第一批瓶裝二鍋頭酒。作為新中國的獻禮酒,產品沒有沿襲傳統的「燒酒」、「燒刀子」、「高粱酒」、「白幹」等白酒舊稱,而是命名為「紅星牌二鍋頭」,開創了以白酒工藝命名產品的先河,同時也宣告了二鍋頭品類的誕生。
由於出色完成獻禮酒任務,建廠元老王秋芳等三十餘名員工還被特批參加開國大典,紅星也成為獨家獲此殊榮的酒企。據北京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北京志》工業卷記載:1949年,北京市生產二鍋頭酒20.5噸,全部為紅星二鍋頭酒。
1951年,紅星商標成為新中國首批核准註冊的商標之一,被媒體譽為「二鍋頭家族第一標」。1958年,紅星對「紅星牌二鍋頭酒」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商標全註冊。
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一直採用師徒相承、口傳身授的方式傳承,自清康熙趙氏以來至今已傳承十代,其中第七代至第十代傳承人均為紅星員工,這是白酒行業保留最完整的傳承譜系之一。
2007年,紅星申報的「北京二鍋頭酒釀製技藝」,入選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紅星申報的「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專家組論證後得出結論:「紅星全面繼承了北京二鍋頭傳統釀製技藝,是這一技藝的正宗傳承者。」
2009年6月,二鍋頭釀造技藝第八代傳承人高景炎大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認定為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該技藝唯一的代表性傳承人。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紅星是北京二鍋頭的傳播者與推動者
在計劃經濟時期,物資匱乏。1965 年以前,北京只有紅星一家生產二鍋頭酒,每年僅有五、六百噸供應首都市場,每逢「十一」、「春節」之際,紅星還要被送往世界各地的我國駐外使館、外事機構共慶佳節,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需要。當時,北京市民只能憑購貨本,每戶每月限購兩瓶紅星二鍋頭,逢年過節家中來了貴客才捨得開一瓶。
作為二鍋頭的正宗傳承者和品類始創者,紅星始終以推動二鍋頭行業發展為己任。為了讓百姓都能喝得上二鍋頭酒,1965 年起,紅星對北京 19 家郊縣酒廠進行歸口管理,輸出技術和人才,先後扶持生產出十餘個不同品牌的二鍋頭酒,使二鍋頭成為全國產銷量最大的白酒品類。
一心一意釀好酒——紅星是北京二鍋頭的創新者與引領者
二鍋頭技藝自誕生以來,技師們都是靠自身的豐富經驗來指導釀酒。為了改變當時落後的釀酒生產形式,建廠之初,紅星就科學總結二鍋頭工藝,將傳統技師「手摸、鼻聞、眼觀、腳踢」的經驗型生產方式,升華為科學準確的二鍋頭工藝標準,最終匯總編寫成《傳承北京二鍋頭的分析方法及產品質量標準草案》。從此之後,各班技師、工人釀製二鍋頭酒時,都以此為標準。這是二鍋頭酒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985年,為了滿足白酒消費「健康享受型」的需求,紅星開始著手降度的工作。當時各種二鍋頭酒的酒度均為65度酒。紅星提出:發展低度酒,不能簡單地在勾調環節調配降度,而是從釀酒生產的全過程入手,在改進工藝、改進設備、勾兌調配等環節下苦功,探索出一條變單純調製型為生產調製型的優質低度白酒發展途徑,以確保低度酒的酒體風格達到低而不淡的水平。1986年紅星二鍋頭酒降度成功,由之前的65度降為55、56度,降度後的酒質更是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上市後消費者反映良好。
1997 年,56 度紅星大二被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為二鍋頭酒國家實物標準,成為二鍋頭的品質標杆。
2003年,就依託數十年技藝積累與創新,推出紅星青花瓷系列,開創高端二鍋頭酒的先河,一舉打破北京無地產高檔白酒的局面。
2010年,為迎合白酒低度化消費趨勢和年輕一代的時尚潮流,紅星推出了全新的「藍瓶二鍋頭系列」,以其綿柔口感和時尚包裝,引領高端光瓶新風尚。
紅星曆來重視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憑藉獨特的風格和出眾品質,紅星二鍋頭在國內外廣受讚譽,在有著酒界「奧斯卡」之稱的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中,紅星屢獲大獎,2017年,紅星藍盒酒體更是受到國際評委們的高度認可,獲得參賽的中國白酒全場唯一大金獎。
紅星,作為一個極具時代印記的的國民品牌,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老字號企業,71年來堅守二鍋頭品類,弘揚二鍋頭傳統釀造技藝,不斷推動二鍋頭品類的創新與發展。多年來,儘管市面上二鍋頭品牌琳琅滿目,仍然有一大批忠誠消費者。從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酒」,到走出國門成為代表中國北京的一張名片,紅星一直傳承著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正宗地道高品質的堅守。
在這個國民品牌蓄勢而上的新時代,此次紅星品牌大片的推出,代表著紅星品牌策略再度升級,全面轉向「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紅星二鍋頭」的品牌定位,這既是「為人民釀好酒」的初心與寫照,又是發展二鍋頭品類的使命和宣言。
相信在始創者紅星的推動下,二鍋頭品類還將迎來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