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來了:9類內容、20種行為被禁止

2020-12-23 運城市委網信辦

來源丨中國消費網、中國廣告協會

導讀:《規範》包括前言,共6章44條,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除了前言部分介紹制定出臺《規範》的工作背景外,全面涵蓋了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普遍遵守的原則、針對不同主體的特定規範,鼓勵情形和實施保障等。

6月24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這是國內出臺的第一個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門規範

《規範》共6章44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的商家、主播、平臺經營者、主播服務機構和參與用戶的行為提出規範,並鼓勵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主體響應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號召,積極開展公益直播。

對於商家,明確規定:

商家應具有與所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應的資質、許可,並亮證亮照經營。

對於主播,明確規定:

主播在直播活動中,應當保證信息真實、合法,不得對商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等提供的營銷數據應當真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

對於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明確規定:

電商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加強對入駐本平臺內的商家主體資質規範,督促商家公示營業執照及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

內容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加強對入駐本平臺的商家、主播交易行為規範,防止主播採取連結跳轉等方式,誘導用戶進行線下交易。

社交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規範內部交易秩序,禁止主播誘導用戶繞過合法交易程序在社交群組進行線下交易。

據《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報導,《規範》作為自律文件,主要是倡導引導自律自治,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也通過一定措施來保障自律的有效實施,如可以視情況進行提示勸誡、督促整改、公開批評,對涉嫌違法的,提請政府監管機關依法查處等。中國廣告協會表示,將加強對本規範實施情況的監測和評估,向社會公示規範實施情況,如發布「紅黑榜」,以扶正抑偏,激濁揚清。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

以下為《規範》全文: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

前言

網絡直播營銷作為一種社會化營銷方式,對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規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促進其健康發展,需要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構建包括政府監管、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在內的社會共治格局。

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諸多要素帶有明顯廣告活動功能和特點,廣告活動的各類主體也積極參與投入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是網絡直播營銷新業態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廣告協會密切關注廣告活動的變化以及網絡直播營銷新業態的發展,經過充分調研,徵求意見,並得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單位、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大力支持,制定了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

中國廣告協會將不斷倡導自律規範先行,依法加強行業自律,提供自律公共服務和引導市場主體自治,推進行業誠信建設。

本規範側重為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各類主體提供行為指南。非直播網絡視頻營銷,屬於廣告活動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屬於其他營銷活動的,可參照本規範進行自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引導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更加規範,促進網絡直播營銷業態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行為規範。

第二條本規範適用於商家、主播等參與者在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平臺等網絡平臺上以直播形式向用戶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

第三條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應當認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堅持正確導向、誠實信用、信息真實、公平競爭原則,活動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

鼓勵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積極參與行業自律,共同推進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社會共治。

第四條 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所發布的信息不得包含以下內容: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及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

(二)損害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

(三)危害國家安全、洩露國家秘密以及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含有民族、種族、宗教、性別歧視的;

(五)散布謠言等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六)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侮辱、誹謗、恐嚇、涉及他人隱私等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八)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九)其他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第五條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依法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嚴格履行產品責任,嚴把直播產品和服務質量關;依法依約積極兌現售後承諾,建立健全消費者保護機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在網絡直播營銷中發布商業廣告的,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各項規定。

第七條網絡直播營銷主體應當依法履行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等相關規定。

第八條網絡直播營銷主體應當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從事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九條網絡直播營銷主體應當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尊重和保護他人智慧財產權或涉及第三方的商業秘密及其他專有權利。

第十條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之間應當依法或按照平臺規則訂立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

第十一條網絡直播營銷主體應當完善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注重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

第二章 商家

第十二條商家是在網絡直播營銷中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商業主體。商家應具有與所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應的資質、許可,並亮證亮照經營。

第十三條商家入駐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時,應提供真實有效的主體身份、聯繫方式、相關行政許可等信息,信息若有變動,應及時更新並告知平臺進行審核。

第十四條商家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合法,符合網絡直播營銷平臺規則規定,不得銷售、提供違法違禁商品、服務,不得侵害平臺及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商家推銷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對商品質量和使用安全的要求,符合使用性能、宣稱採用標準、允諾等,不存在危及人身或財產安全的不合理風險。

商家銷售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商品時,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或行政許可。

第十六條商家應當按照網絡直播營銷平臺規則要求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商標註冊證明、品牌特許經營證明、品牌銷售授權證明等文件。

第十七條 商家發布的產品、服務信息,應當真實、科學、準確,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涉及產品、服務標準的,應當與相關國家標準、行業團體標準相一致,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商家營銷商品和服務的信息屬於商業廣告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各項規定。

第十八條商家應當依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履行自身作出的承諾,依法提供退換貨保障等售後服務。

商家與主播之間約定的責任分擔內容和方式等,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遵循平臺規則。

第三章 主播

第十九條 主播是指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與用戶直接互動交流的人員。

第二十條主播應當了解與網絡直播營銷相關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樹立法律意識。

主播入駐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應提供真實有效的個人身份、聯繫方式等信息,信息若有變動,應及時更新並告知。

主播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將其註冊帳號轉讓或出借給他人使用。

第二十一條主播入駐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應當進行實名認證,前端呈現可以採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暱稱或者其他名稱。

主播設定直播帳戶名稱、使用的主播頭像與直播間封面圖應符合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含有違法及不良有害信息。

第二十二條主播的直播間及直播場所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網絡直播營銷平臺規則的要求,不得在下列場所進行直播:

(一)涉及國家及公共安全的場所;

(二)影響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場所;

(三)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的場所。

直播間的設置、展示屬於商業廣告的,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

第二十三條 主播在直播營銷中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不得含有以下言行:

(一)帶動用戶低俗氛圍,引導場內低俗互動;

(二)帶有性暗示、性挑逗、低俗趣味的;

(三)攻擊、詆毀、侮辱、謾罵、騷擾他人的;

(四)在直播活動中吸菸或者變相宣傳菸草製品(含電子菸)的;

(五)內容荒誕驚悚,以及易導致他人模仿的危險動作;

(六)其他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公德的行為。

第二十四條 主播發布的商品、服務內容與商品、服務連結應當保持一致,且實時有效。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明示的直接關係消費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消費信息,應當對用戶進行必要、清晰的消費提示。

第二十五條主播在直播活動中,應當保證信息真實、合法,不得對商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第二十六條主播在直播活動中做出的承諾,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平臺規則,符合其與商家的約定,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主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平臺規則,配合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做好參與互動用戶的言論規範管理。

第二十七條主播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不得損害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合法利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導流用戶私下交易,或者從事其他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等提供的營銷數據應當真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

第二十九條主播以機構名義進行直播活動的,主播機構應當對與自己籤約的個人主播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負責。

第四章 網絡直播營銷平臺

第三十條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是指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提供直播技術服務的各類社會營銷平臺,包括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平臺等。

第三十一條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

鼓勵、支持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化、行業培訓、行業發展質量評估等行業自律公共服務建設。

第三十二條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要求入駐本平臺的市場主體提交其真實身份或資質證明等信息,登記並建立檔案。對商家、主播告知的變更信息,應當及時予以審核、變更。

第三十三條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在以下方面建立、健全和執行平臺規則:

(一)建立入駐主體服務協議與規則,明確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消費者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二)制定在本平臺內禁止推銷的商品或服務目錄及相應規則;

(三)建立商家、主播信用評價獎懲等信用管理體系,強化商家、主播的合規守信意識;

(四)完善商品和服務交易信息保存制度,依法保存網絡直播營銷交易相關內容;

(五)完善平臺間的爭議處理銜接機制,依法為消費者做好信息支持,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六)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完善智慧財產權投訴處理機制;

(七)建立便捷的投訴、舉報機制,公開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處理投訴、舉報;

(八)有利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健康發展的其他規則。

第三十四條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在以下方面加強服務規範,努力提高服務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一)遵守法律法規,堅持正確導向;

(二)建立和執行各類平臺規則;

(三)加強本平臺直播營銷內容生態審核和內容安全治理;

(四)規範主播準入和營銷行為,加強對主播的教育培訓及管理;

(五)明確本平臺禁止的營銷行為,及對違法、不良等營銷信息的處置機制;

(六)依法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數據。

第三十五條電商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加強對入駐本平臺內的商家主體資質規範,督促商家公示營業執照及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

第三十六條 內容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加強對入駐本平臺的商家、主播交易行為規範,防止主播採取連結跳轉等方式,誘導用戶進行線下交易。

第三十七條社交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規範內部交易秩序,禁止主播誘導用戶繞過合法交易程序在社交群組進行線下交易。

社交平臺類的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範主播利用社交群組進行淫穢色情表演、傳銷、賭博、毒品交易等違法犯罪以及違反網絡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的行為。

第五章 其他參與者

第三十八條網絡直播營銷主播服務機構,是指培育主播並為其開展網絡直播營銷活動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如MCN機構等)。

網絡直播營銷主播服務機構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經營主體資質,按照平臺規則與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主體籤訂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第三十九條主播服務機構與網絡直播營銷平臺開展合作,應確保本機構以及本機構籤約主播向合作平臺提交的主體資質材料、登陸帳號信息等真實、有效。

主播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規範,籤約具備相應資質和能力的主播,並加強對籤約主播的管理;開展對籤約主播基本素質、現場應急能力的培訓,提升籤約主播的業務能力和規則意識;督導籤約主播加強對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及標準規範等的學習。

主播服務機構應當與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積極合作,落實合作協議與平臺規則,對籤約主播的內容發布進行事前規範、事中審核、違規行為事後及時處置,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內容生態。

第四十條主播服務機構應當規範經營,不得出現下列行為:

(一)獲取不正當利益,如向籤約主播進行不正當收費等;

(二)未恰當履行與籤約主播籤署的合作協議,或因顯失公平、附加不當條件等與籤約主播產生糾紛,未妥善解決,造成惡劣影響;

(三)違背承諾,不守信經營,如擅自退出已承諾參與的平臺活動等;

(四)擾亂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秩序,如數據造假或作弊等;

(五)侵犯他人權益,如不當使用他人權利、洩露他人信息、騙取他人財物、騷擾他人等;

(六)故意或者疏於管理,導致實際參與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主播與該機構提交的主播帳戶身份信息不符。

第四十一條用戶是指使用網際網路直播信息內容服務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即網絡直播服務的最終用戶。

用戶在參與網絡直播互動時,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平臺管理規範,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不得利用直播平臺發表不當言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第六章 鼓勵與監督

第四十二條鼓勵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主體響應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號召,積極開展公益直播。

公益直播應當依法保證商品和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公益直播應當遵紀守法,不得損害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名譽和形象。

第四十三條中國廣告協會將加強對本規範實施情況的監測和評估,向社會公示規範實施情況,鼓勵自律自治。對違反本規範的,視情況進行提示勸誡、督促整改、公開批評,對涉嫌違法的,提請政府監管機關依法查處等,切實服務行業自律、服務行業維權、服務行業發展。

第四十四條本規範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7月1日起開始實施 9類內容、20種行為被...
    央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側重為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商家、主播、平臺、主播服務機構(如MCN)和參與營銷互動的用戶等主體提供行為指南。
  • 中廣協解讀《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
    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7月1日已正式實施,這是國內第一個關於網絡視頻營銷活動的專門自律規範。《規範》側重為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商家、主播、平臺、主播服務機構(如MCN)和參與營銷互動的用戶等主體提供行為指南。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近日對《規範》作了解讀。  「作為自律文件,《規範》主要倡導引導自律自治,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通過一定措施來保障自律的有效實施,如可以視情況進行提示勸誡、督促整改、公開批評,對涉嫌違法的,為政府監管機關依法查處提供線索等。」張國華說。
  • 該來的總會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今日起施行
    中關村在線消息:中國廣告協會在今年6月發布了我國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並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了。該《規範》對直播電商中的各類角色、行為都作了全面的定義和規範。《規範》規定,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在網絡直播營銷中發布商業廣告的,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各項規定。
  •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需要約束與規範——訪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
    但由於行業主體良莠不齊以及缺乏規範,一些問題也接踵而至,如內容把關不嚴、製造噱頭、虛假宣傳等情況時有發生,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今年7月1日,由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國內第一個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自律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正式實施,對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商家、主播、平臺和參與營銷互動的用戶等提供了行為指南。規範出臺的背景是什麼?規範的實施能起到哪些作用?
  • 直播帶貨有「行規」!《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7月1日起施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0日訊 網絡直播營銷中良莠不齊,產品質量、虛假宣傳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甚至一些內容導向的問題屢出,亟待進行規範。日前,為了規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促進其健康發展,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
  • 「直播帶貨」也有規矩啦!《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快來了解下
    但是,由於「直播帶貨」起勢太快,導致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為此,6月24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為「帶貨」行業健康發展提供行為指南。這次由中國廣告協會制定的《規範》是國內第一個出臺的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門規範,制定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
  • 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原標題: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11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了解到,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活動,持續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
  •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將出臺:限制高額打賞 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即將出臺,限制高額打賞,對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首部行業規範。然而,打賞行為在給平臺、主播、網紅經濟機構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因為缺乏規範和約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也出現了一些「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貪汙公款打賞主播」等不良現象,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圍繞直播打賞行為產生。
  • 國家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這七類行為將被禁止
    要說今年最火的,毋庸置疑就是直播,但在看似風光無限下,也存在諸多槽點,例如明星網紅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不滿意等等。前幾天中消協發布的雙十一輿情分析報告中,關於「直播帶貨」類的負面消息總共有334083條,可見直播帶貨還十分不規範。
  • 抖音直播行為規範在哪裡查看 違規內容全提醒
    18183首頁 抖音直播行為規範在哪裡查看 違規內容全提醒 抖音直播行為規範在哪裡查看 違規內容全提醒 來源:www
  • 網絡直播「新規」就要來!3類行為要被「管」,這種打賞一律無效
    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電商行業也不斷發展壯大。當然在這一背景下,網絡直播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以前很多主播都是靠才藝賺錢,比如在直播間唱唱歌、跳跳舞,然後通過用戶的打賞來賺錢。而今年以來直播又和電商沾上邊,直播帶貨逐漸成為了新的趨勢。在網絡直播盛行的背景下,「瘋狂打賞」的行為還是層出不窮的。有些活躍在直播間的「神豪」動輒就刷百萬之多,一天打賞個幾萬塊還是不成問題的。這些人通過在網絡上打賞來獲得成就感,在直播這行發展了這麼多年後,各大平臺基本上都有那些「神豪」級別的玩家。
  • 每日視聽|亞洲電影大獎揭曉,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即將出臺
    2、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即將出臺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將在年內針對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出臺指導規範,預計最快12月出臺。
  •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可消除非理性打賞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可消除非理性打賞來源:新京報對打賞金額設置「上限」,對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如同網絡購物七天無理由退貨一樣,就是為了讓人們在消費過程中規避種種非理性陷阱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 多措並舉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營造良好網絡直播帶貨空間
    為嚴厲打擊網絡直播帶貨中虛假違法廣告、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根據自治區市場監管廳關於印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2020〕455號)要求,我市多措並舉,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直播帶貨空間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了解,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開展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在對網絡直播銷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進行系統性梳理並予以類型化研究,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七類網絡直播銷售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主要類型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了解,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開展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在對網絡直播銷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進行系統性梳理並予以類型化研究,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七類網絡直播銷售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主要類型
  • ...假頻「翻車」 明星帶貨亂象成「槽點」監管重拳出擊規範網絡直播
    高流量帶貨活動將重點管理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其中,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為主要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售後服務保障不力等問題,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重點查處對消費者依法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等違法行為。  三、圖文不符誇大宣傳?
  • 直播營銷迎來規範發展新時期
    2020年6月26日,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作為行業自律規範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11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近日,國家網信辦又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也許,若干年後,2020年將被稱為直播規制元年。  《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向市場發出強烈信號。
  • 如何加強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監管,快看這份指導意見解讀
    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作為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新業態,兼具「電子商務+宣傳促銷+導購賣貨」等特點,又採取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模式新、主體多、法律關係複雜,一個主體或行為可能涉及多部法律、法規,在不同模式下主體或行為的法律責任和法律性質也不相同。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