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 | 漳州非遺亮相漳州三中、漳職校園

2021-02-07 閩南儂


《秦叔寶、尉遲恭》


《年年添丁、日日進財》


《老鼠嫁女》


此次活動中,展出包括《秦叔寶、尉遲恭》、《年年添丁、日日進財》、《老鼠嫁女》、《端午節慶》、《雙鳳奇緣》在內的15幅木版年畫,其中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的雕版拓印的,幾乎已經絕版。



夕陽下,有個小姑娘很認真得把每幅木版年畫都拍了照,歷史留不住你們的輝煌過往,讓相片留住。



許多同學對於精緻的棉花畫十分感興趣,郭美瑜老師也是非常耐心地教大家製作簡單的棉花水仙花,一朵朵小水仙花在同學們手中競相綻放.


紅紙、墨香,威武的「秦叔寶」和「尉遲恭」似乎有種獨特的吸引力,小葉老師還是採取答題的方式讓同學們在現場的非遺展板中尋找答案,答對老師的問題,即可獲得一張木版年畫,現場的氣氛十分活躍.


漳州南詞還有另外一種叫法?

漳州南詞展板在哪裡?

那裡!

趕緊衝!


對於這些平常生活中都沒注意過的非遺文化,同學們表現出莫大的好奇心,希望年輕的他們能把這份好奇心轉化為對漳州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用行動去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





漳州大鼓涼傘舞也稱漳臺大鼓涼傘舞,是漳州最具特色的優秀民間舞蹈,亦稱「花鼓陣」。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軍隊歡慶勝利時跳的一種群舞,享有「傘圓地方,鼓舞盡神」之美譽,舞蹈的主要形式為兩人對手,一人持涼傘,一人抱大鼓,傘繞鼓轉,另有手執銅鑼者,隨鼓點敲打銅鑼。情緒歡快熱烈,節奏粗狂豪邁。



漳州「北橋捷元堂」創立於1896年,傳承著鶴拳界最古老的流派「獨腳鶴拳」,珍藏著鶴拳界最古老的拳譜。為「漳州精武體育會」、「龍溪國術館」的主傳拳法。第二代祖師張揚華在「龍溪國術館」擔任館長並傳承拳法二十年間,弟子破萬。第五代拳師山亭將「獨腳鶴拳」編排為八百人《武道》節目,在第十五屆省運會開幕式上展示,為家鄉添光彩。「獨腳鶴拳」是漳州地區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武術流派,有近四百年的創拳歷史,已紮根漳州一百二十多年。「獨腳鶴拳」在永春祖地已經失傳,而卻系統地傳承於漳州,是漳州地區寶貴的文化遺產。



漳州疍民習俗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哪吒鼓樂是疍民習俗的一部分,也是漳州疍民的祭祀活動。

漳州市區文衡殿哪吒鼓樂,樂曲來源大都是古代民間歌曲。樂曲非常豐富,除保存了一些已瀕臨失傳的樂曲,更有民間歌舞曲中極少有的三拍子樂曲。哪吒鼓陣隊員們以敲擊貼有靈符的長柄手鼓,在馬鑼、天尺等樂器伴奏聲中吟唱漳州腔哪吒鼓樂,因唱詞中有「覲請哪吒三太子」之句,故長柄手鼓也被稱做「哪吒鼓」,而哪吒鼓的陣隊名也正由此而來。




漳浦剪紙張崢嶸老師「咔嚓」幾刀便剪成4隻翩翩欲飛的蝴蝶,現在拜師還來得及嗎?


看著栩栩如生的水仙花棉花畫,漳職的小哥哥忍不住湊下去聞了下,更是吸引了心靈手巧的小姐姐動起手來~



漳繡郭惠玲老師旁邊圍的都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小夥子


木版年畫,拿到就跑,不跑就要被搶了


相關焦點

  • 從「乞丐調」躋身國家級非遺 漳州錦歌演繹傳奇
    從古代底層民眾賴以謀生的「乞丐調」,到如今紅遍閩南方言地區,僅在龍海這個縣級市就創造過億年產值,演繹了傳奇,也見證了盛世漳州錦歌:一弦一柱奏華年本報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白志強 通訊員 戴淑增 文/圖「正月裡算來人迎尪,是我家貧太困難,背井離鄉當長工……」一曲悲戚的錦歌《長工調》從漳州古城邊上的漳州錦歌非遺傳習所飄出,在漳州錦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素華的指導下
  • 非遺戲曲進校園 河南永城柳琴戲將亮相清華大學
    稀有劇種唱主角,活態傳承進清華。11月26日下午,中國非遺戲曲進校園河南稀有劇種展演媒體見面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永城柳琴戲等來自全省的7個稀有劇種將於11月27日至29日在清華大學集中展演。這是永城柳琴戲第二次亮相京城。
  • 【點讚漳州】市文旅局:「零門檻」公共文化服務 惠民生
    【點讚漳州】市文旅局:「零門檻」公共文化服務 惠民生 2020-12-25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非遺進校園,全國最精彩的都在這裡……
    非遺進校園,全國最精彩的都在這裡……《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獲全國大獎。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越秀區「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 普洱:傳承魅力文化,多彩非遺進校園
    本網訊 為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更好地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非遺保護傳承的良好校園氛圍,1月14日,墨江縣文化館在墨江縣民族學校開展以「多彩非遺進校園、魅力文化有傳承」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共有4000多名學生分時段、分班級參與。
  • 「非遺」刷屏!可漳州這門「千年絕技」卻鮮為人知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9日訊 據閩南日報微信報導 連日來,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成功申遺刷遍了朋友圈,可你知道嗎,在漳州有一項非遺技能——漳州中藥炮製特色技術傳承千年,正等待走出「深閨」綻放新生。一介草木,與漳州歷史接續血脈,已近千年。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12月15日,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這次活動分為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展演活動現場,客家山歌、木偶戲以及麒麟舞等非遺項目展演輪番上演,客家山歌餘音繞梁,木偶戲生動有趣;麒麟舞有分有合,起伏翻騰。緊接而來的課堂體驗活動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東職學院
    11月25日下午,2020莞脈傳承之非遺進校園走進東莞市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東職學院」)。本次活動有麒麟舞、古琴、陳式太極拳、詠春拳、木偶戲和醒獅,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麒麟舞有分有合,起伏翻騰,一開場同學們便被非遺的魅力深深吸引。隨後,拳風凜凜雙的手洪拳,拳法剛勁的龍形拳等,一招一式攻防結合,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的南拳風格,同樣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喝彩。
  •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非遺進校園」活動周盛大啟動
    12月22日上午,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首屆「非遺進校園」活動周開幕式在狄寨校區五樓報告廳隆重舉行。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孝龍,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肖幸海,黨委委員、副院長羅斌,黨委委員、幹部人事處處長劉豔萍、美術系主任時振營、直屬黨支部書記馬愛軍;特邀嘉賓非遺研究保護專家、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修建橋先生,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書記孫清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派內畫創始人張鐵山
  • 漳州錦歌:一弦一柱奏華年
    東南網8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白志強 通訊員 戴淑增 文/圖)「正月裡算來人迎尪,是我家貧太困難,背井離鄉當長工……」一曲悲戚的錦歌《長工調》從漳州古城邊上的漳州錦歌非遺傳習所飄出,在漳州錦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素華的指導下,10多名青年錦歌隊員圍坐在一起,有人彈琵琶,有人吹洞簫,有人彈二弦,有人敲四寶……
  • 北師大「非遺進校園」活動:學者與傳承人云端共談「口頭文學遺產的...
    10月25日,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之「口頭文學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學者與傳承人共談」線上活動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 臨沂市第六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博覽會在臨沂職業學院隆重...
    中國教育在線訊 6月23日上午,由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臨沂職業學院承辦的臨沂市第六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博覽會在臨沂職業學院隆重開幕。本屆博覽會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聚焦非遺在人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非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以非遺進校園為載體,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以網絡平臺為主陣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宣傳展示和傳承實踐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紮實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和文化育人工作。
  • 九村小學教育集團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普及非遺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文化素養,讓更多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被我們熟知,傳承並參與保護非遺。12月7日下午,馬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雨山區藝術館聯合九村小學舉辦了「非遺進校園」的活動。
  • 今天小升初登記,漳州這些中學的前世今生與淵源關係,一篇講明白
    漳州三中與漳州三中分校什麼關係? A、漳州三中 漳州市第三中學創辦於1920年,前身為進德女中、崇正中學,1952年兩校合併為漳州市第三中學,是省一級達標學校、省級文明校園。今年11月將迎來建校100周年慶典。
  • 漳州木版年畫 貼起來的風土人情
    在福建漳州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顏仕國家裡,一幀老版年畫《老鼠娶親》幽默詼諧、趣味盎然,讓人忍俊不禁。而在市級年畫傳承人顏朝俊的作坊裡,也有一幅融入漳州水仙花、香蕉葉以及方孔銅錢等吉祥符號而創作的《招財鼠》生肖年畫,構圖疏朗,清新雅致,承載著更多閩南文化元素,頗具親切感。木版年畫是一種祈求,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傳統民俗。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如今,他把這些家當帶進了校園,只見面泥在他靈巧的手上變成各種形狀,在他的執導下,小學生也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面娃娃。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
  • 州慈愛園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
    1月1日,州慈愛園裡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絕技」進校園活動,多名非遺傳承人與慈愛園裡160名孩子一道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元旦節。州政協副主席向頂天參加了本次演出。活動上,孩子們表演了古箏《讓夢想起飛》、手語歌曲《聽我說謝謝你》。
  •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紮染作為一種具有濃鬱的地方民族風情的民間藝術,浸潤著我國傳統的審美風格,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
  • 福建漳州: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打造鄉村群眾精神家園
    非遺在鄉村 傳承有活力  培訓班以「活學活用」、「現學現用」的教學思路,來開啟廣大群眾的非遺文化之旅大門,點燃村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求知與探索之心,有效引導學員進一步深入理解非遺文化內涵,深刻領會工匠精神,更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優秀傳統文化。
  • 非遺技藝|漳州木偶頭雕刻——巧木造化意萬千
    漳州木偶頭雕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屬於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漳州木偶的整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木偶頭雕刻僅指頭部造型。(來源:北京看展)龍溪地區漳州的布袋木偶戲,於清代就已十分盛行。木偶雕刻家徐子清,在清代嘉慶十二年即在漳州東門開設「成成是」木偶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