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

2020-12-27 正在傳播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

扎染作為一種具有濃鬱的地方民族風情的民間藝術,浸潤著我國傳統的審美風格,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而如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問題。

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第一小學科研室副主任陳毓梅說,扎染藝術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的結晶,對於當代學校教育來說,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也是學校進行美育工作的一部分。

據了解,四川北路第一小學把「民間印染數位化科目的開發與實踐——扎染」校本科目的開發,作為虹口區指南針計劃中的一項特色活動,以及《全國「指南針計劃——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價值挖掘與展示」之青少年民族文化傳承與研習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中的一個科目,正是契合了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師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推動文化發展的時代要求。在次基礎上四川北路第一小學特意創建了「創新實驗室」整個「創新實驗室」以明清裝飾風格為主,體現出古樸、簡練的特色,與印染的傳統手工製作工藝相呼應。

學生們通過「創新實驗室」的相關課程學習,讓同學們更加認識了扎染藝術的魅力所在,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顯著加強,發揮學生的個性才能,更要有助於提高其綜合素養,感悟傳統藝術,尊敬民族文化,最終實現藝術學科育人的價值目標。

END

編導:戚雪文

攝像:高 濤

製片:錢 一

溫馨提示

更多具體內容請關注每周日晚18:00

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

《聚焦熱點》欄目

相關焦點

  • 普洱:傳承魅力文化,多彩非遺進校園
    本網訊 為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更好地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非遺保護傳承的良好校園氛圍,1月14日,墨江縣文化館在墨江縣民族學校開展以「多彩非遺進校園、魅力文化有傳承」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共有4000多名學生分時段、分班級參與。
  • 臨沂市第六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博覽會在臨沂職業學院隆重...
    本屆博覽會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聚焦非遺在人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非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以非遺進校園為載體,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以網絡平臺為主陣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宣傳展示和傳承實踐活動,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紮實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和文化育人工作。
  • 非遺進校園,全國最精彩的都在這裡……
    非遺進校園,全國最精彩的都在這裡……《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獲全國大獎。,中國青年網主辦的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在濟南發布。越秀區「廣府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 【文旅活動】青說素手染繁花 金山扎染非遺工藝的延續
    什麼是染纈文化植物染纈在古代是扎染、蠟染、夾纈、型染(藍印花布)四個防印染工藝的總稱,這四類都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金山的我們,正在傳承這門扎染非遺的傳統工藝。02青說染藝手創工作室2016年⭕成立工作室以植物染纈課程與染纈衍生品為主。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湖裡區「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精彩亮相文博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林燕平)讓歷史與現實情景交融,在傳承與發展中煥發生機——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於今天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湖裡區精心籌備的「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也將與觀眾見面。
  •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非遺進校園」活動周盛大啟動
    12月22日上午,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首屆「非遺進校園」活動周開幕式在狄寨校區五樓報告廳隆重舉行。修建橋和賀興文分別作為嘉賓代表和非遺傳承人代表發言。開幕式後,在場學生聆聽了孫清潮「非遺精神與非遺生活」及修建橋「非遺保護與傳承」講座。
  • 北師大「非遺進校園」活動:學者與傳承人云端共談「口頭文學遺產的...
    10月25日,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之「口頭文學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學者與傳承人共談」線上活動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 【嶺南文化】創客工坊的「非遺前世今生」
    團隊把大師們的工作間搬進直播,讓大師面對面與粉絲們進行交流,打破非遺傳承中的地域限制,直觀的帶動更多人參與進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工作當中。在直播間,團隊每晚6點與粉絲相約,談非遺、聊人生,眾多粉絲的追隨、互動,團隊和大師收穫的無數支持,讓非遺大師們從「舊業」中感受非遺傳統工藝的勃勃生機,讓大家體會到大師們的初心不變、粵技精湛。
  • 共議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 小罐茶發聲2020非遺大會分論壇
    本次非遺大會圍繞「新時代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的主題,就非遺文化產業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非遺文化與特色小鎮共融共生、非遺文化與文旅融合創新等問題展開研討。主題論壇;以權威解讀、嘉賓分享、高峰論壇等形式,積極探討非遺文化在新時代進程中的現代化傳承、創新發展趨勢等問題。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非遺文化,以非遺+扶貧、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扶瑤織夢」創新創業團隊設計的瑤繡作品還被許多博物館收藏,有兩種瑤繡圖案作品還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徵集,用於聯合國商務筆記本的裝飾。現在,賀州市的瑤繡繡娘達500多人,其中360餘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返鄉農民工,每年人均可增收1.5萬元以上。  富川通過開展系列非遺文化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讓非遺保護和傳承走進大眾的視野和生活。
  • 阿苗千千在長舉行「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迎新年音樂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日訊(通訊員 肖樂之 記者 陸益平)歡歌笑語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2020年12月31日晚,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萬達廣場舉行。活動以唱響幸福新生活,推介邵陽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助力邵陽文化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
  • 搭建小小舞臺 傳承傳統文化——渝北區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小記
    資料圖曲藝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把曲藝引進校園,既讓同學們在歡樂中體會到傳統藝術的魅力,增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又能開闊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同時也為推動曲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2017年起,渝北區開始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12月15日,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這次活動分為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展演活動現場,客家山歌、木偶戲以及麒麟舞等非遺項目展演輪番上演,客家山歌餘音繞梁,木偶戲生動有趣;麒麟舞有分有合,起伏翻騰。緊接而來的課堂體驗活動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太平橋鎮中心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引入少年宮,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好,培育特色校園文化,為將少年宮打造成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化活動平臺和社會實踐基地,激發「非遺」活力,也力爭把學校少年宮建成資源共享、百姓滿意、家長放心、青少年喜歡的課外活動場所。這群正在學描樣的小娃娃們,在家裡從來沒有摸針線,課堂上積極性都很高。
  • 濟南市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再次成功推選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
    、挖掘工作,依託項目推動產業扶貧、激發項目活力,開展非遺項目挖掘調查、展覽展示、傳承培訓及進校園等工作,為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起到積極作用。,成功推進濟陽鼓子秧歌進校園常態化教學,組織濟陽黑陶、濟陽剪紙、濟陽泥塑、柳編等進校園開展傳承活動,受到廣大師生歡迎和好評。
  • 宋保樹成全國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
    本報訊(記者申萍)日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我市農民剪紙藝人宋保樹被評為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宋保樹是河間一位農民剪紙藝人,繼承了傳統的民俗剪紙文化,並潛心鑽研,博採眾長,突破了剪紙難於裝裱的難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剪紙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剪紙精品,為保護和傳承剪紙文化藝術作出很大貢獻。其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得諸多獎項,被許多博物館和國內外知名人士收藏。
  • 非遺進校園 傳承簫笛文化
    該縣各中小學開展「簫笛文化進課堂」活動,讓學生們快樂學習的同時傳承簫笛文化。2006年,玉屏簫笛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胡攀學 攝/光明圖片)2020年10月26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印山民族小學的學生在大課間吹奏簫笛。該縣各中小學大力開展「簫笛文化進課堂」活動,讓學生們快樂學習的同時傳承簫笛文化。
  • 小罐茶參加非遺大會,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9月19日,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新聞發布會在黃山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本次會議正式公布了"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落戶黃山的重大消息,以此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