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2021-01-09 紅網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

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一曲悠揚婉轉的《苗家迎客歌》拉開音樂會序幕, 濃鬱的苗族風情撲面而來,令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接著,阿苗千千演唱了飽含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原創歌曲《苗家歡歌》《阿苗千千》《幸福苗寨》《苗家美》等,一展新創苗歌的魅力與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歌唱的實力。

現場助演歌手葉丹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流行歌曲《說》《一輩子的甜心》;大鵬《嘚吧嘚》成員歌手熊貓演唱了自創歌曲《我的兄弟叫大鵬》;侗歌傳承人韋丙棋團隊載歌載舞地表演了原生態的《侗琵琶彈唱》《歡迎你到苗鄉侗寨來》,以及街舞表演《活寶炸彈》、古風模特秀《驚鴻》;阿苗千千民族藝術中心小小傳承人袁靖淇演唱《小背簍》;黃鈺焓演唱《我是山裡小歌手》……節目豐富多元,精彩紛呈。音樂會由知名主持人碰碰胡、辜小戀主持。

遠道而來的「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帶著家喻戶曉的《吉祥》《八千八》神秘出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曲風歡樂而高亢,演唱熱烈而深情,觀眾不由得拍手、哼唱。最後,音樂會在阿苗千千聲情並茂的《送客歌》中,畫上圓滿句號。

「舉辦個人音樂會的主要目的是積極宣傳推介家鄉邵陽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助力家鄉的文化旅遊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歌文化傳承人的阿苗千千表示,近年來自己利用在苗族音樂領域的資源優勢,為苗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創新與推行「文化扶貧建設家鄉」竭盡全力,收集了1000餘件苗侗傳統服飾和苗侗族非遺物件,創作演唱了一批新苗風歌曲在海內外傳播,並於2018年在家鄉綏寧縣城建立全省乃至全國少有的個人苗族非遺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中心——阿苗千千民族藝術館。同時,她還組織開展了200餘場文化活動,致力於把本土非遺文化傳播到校園,讓苗侗文化得到傳承、創新和發揚。

本次音樂會由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南阿苗千千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南海雯文旅發展有限、湖南嘉和演藝經紀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黃金、莫導工作室協辦。

相關焦點

  • 湖南:阿苗千千長沙迎新年音樂會廣受歌迷追捧
    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萬達廣場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音樂會在網絡抖音等平臺廣受歌迷追捧。 剛剛參加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歸來的阿苗千千(楊鈺),第一天晚上就舉行個人迎新年音樂會,在給省會長沙市民帶來苗族音樂美妙享受的同時,積極宣傳推介家鄉邵陽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
  • 阿苗千千舉辦迎新年音樂會 推介苗族非遺文化
    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紅網時刻1月4日訊(通訊員 袁學龍)全面小康,非遺同行。2020年12月31日晚,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音樂會上,群星薈萃,苗歌醉人,一場宣傳推介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盛宴給省城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音樂會由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南阿苗千千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承辦,著名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
  • 阿苗千千:舉辦迎新年音樂會 推介苗族非遺文化
    中國新報訊(記者 葉亞山 通訊員 袁學龍)全面小康,非遺同行。2020年12月31日晚,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音樂會上,群星薈萃,苗歌醉人,一場宣傳推介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盛宴給省城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
  • 阿苗千千在長舉行「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迎新年音樂會
    2020年12月31日晚,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萬達廣場舉行。活動以唱響幸福新生活,推介邵陽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助力邵陽文化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阿苗千千原名楊鈺,是邵陽市綏寧縣的苗族姑娘。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歌文化傳承人的阿苗千千,近年來利用在苗族音樂領域的資源優勢,為苗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創新與推行竭盡全力。
  • 苗族服飾為何吸睛,非遺技藝凸顯價值,如何傳承非遺技藝
    三、苗族服飾的傳承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中,指出苗族的服飾是「中國服裝史上的活標本」。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苗族服飾藝術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南丹中堡鄉當地的苗胞現很少進行棉花種植、養蠶繅絲、紡紗織布等相關活動,傳統的紡織工藝即將不復存在;能夠掌握蠟染技術的苗族婦女已寥寥無幾並且年數已高,年輕人不願學習傳統工藝紛紛外出打工……如何傳承苗族服飾技藝?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這次非遺周是對景區的一次探索,一次生動的實踐,「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是以當代生產生活為中心的文化實踐,讓傳統工藝、傳統設計通過再生走進現代的家庭生活,融入現代旅遊,才能真正實現保護價值,實現雙贏。」萬達小鎮亮相的苗族服飾丹寨萬達小鎮 新華社 圖萬達丹寨扶貧茶園「中國丹寨非遺周」舉辦的系列論壇有來自文化和旅遊部、貴州省、中國非遺協會、旅遊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近 300 名專家及非遺相關代表出席,探討中國非遺保護傳承、非遺旅遊融合。
  • 五指山非遺傳承推陳出新 黎苗文化重塑民族自信
    劉香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紡織技藝」傳承人,2007年劉香蘭創辦黎族織錦合作社,她不僅要忙著推介海南黎族傳統文化,還要指導村民學習黎錦技藝。過去的幾十年裡,劉香蘭除了每周在村裡開設培訓班教授同村婦女們以及慕名前來的學員學習織錦,還會定期走進學校,向學生們傳授黎錦紡織技藝,傳承黎族文化。圖為黎族傳統技藝進學校展演活動。
  • 感受湘菜非遺文化 長沙中小學生研學走進火宮殿
    1月5日,長沙首場中小學生湘菜非遺文化研學遊活動在長沙市火宮殿舉行。同學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火宮牌樓、古戲臺、火神廟、小吃王國、湘菜首府等。湘點大師馬力帶領同學們現場製作特色湘點。紅網時刻1月5日訊(記者 龍騰)今天,長沙首場中小學生湘菜非遺文化研學遊活動在長沙市火宮殿舉行。來自長沙市芙蓉區育才第三小學的同學在此開啟一場探尋湘菜非遺文化和品嘗傳統美食的研學之旅。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開班
    9月1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在貴陽開班。來自全省54名從事苗族服飾製作的工藝師,參加為期20天的培訓。培訓期間,主辦方邀請省內苗族文化研究學者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中國非遺保護、苗族服飾文化及高質量發展、苗族服飾紋樣解讀、苗族刺繡蠟染藝術傳統紋樣與現代創新設計、服飾民俗與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時尚、苗族服飾色彩搭配與應用以及苗族元素時尚化構思與設計等內容。
  • 看苗族少女走大刀,聽陝西華陰老腔,吃家鄉美食……長沙世界之窗...
    9月29日,長沙世界之窗景區不斷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2場嘆為觀止的吉尼斯挑戰驚險上演。一位來自貴州大刀藝術團的15歲少女石鐘豔,挑戰「赤腳行走雙層酒瓶」,而另一位22歲苗族少女唐羽薈則赤腳在刀尖上起舞,創下斜走12米大刀的世界紀錄。
  • 女歌手趙炬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原標題:女歌手趙炬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0月20日 第 06 版)近日,青年女歌手趙炬「美麗鄉愁」獨唱音樂會在湖南長沙音樂廳舉行,為大家奉上一場充滿鄉音湘情的音樂盛會。趙炬出生於湖南岳陽,是中日文化使者、日本中部華人形象大使、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
  • 走進非遺丨靖州苗族歌鼟,大山深處傳出的天籟之音
    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歷史沉澱。對於懷化來說,植根在這裡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是這座城市人文記憶的載體,也如同一條條血管,串起了五溪之地的精神脈絡,滋養著這個城市的靈魂。目前,懷化共有1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靖州:苗族刺繡 傳承在指尖上的「無字天書」
    苗家阿嫂唐豔從事苗族刺繡已經30多年,她告訴記者,以前苗家姑娘結婚,都是自己繡婚服,「現在肯學的人少咯,要是有年輕人願意傳承就更好了。」唐豔的侄女唐巧珺對刺繡興趣頗高,現在,唐豔從穿針引線到顏色布局,手把手的認真教。「我喜歡這門手藝,想傳承這種文化!」唐巧珺說。
  • 苗族舞蹈、岜沙族群舞……非遺周末聚惠水專場開演
    苗族舞蹈、岜沙族群舞、布依族歌曲、彝族舞蹈 ……,10 日,在貴陽龍洞堡機場的候機大廳內歡聲笑語接連不斷,2020 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活動走進貴陽機場和惠水縣,為來往各地的出行者與惠水縣百姓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
  • 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10月26日晚,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紅網時刻10月28日訊(通訊員 肖舞)「音樂會高雅精緻,真心為這群特立篤行的大學生高贊。」10月26日晚,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 華熙集團:「雲中」十周年音樂會唱響,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華熙集團:「雲中」十周年音樂會唱響,感受非遺文化魅力。12月4日到12月13日,「雲中」十周年主題音樂會勝利閉幕,該活動是華熙集團旗下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動,彰顯了華熙集團追求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決心,執著熱愛,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 華熙LIVE趙燕:「雲中」十周年音樂會唱響,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華熙LIVE趙燕:「雲中」十周年音樂會唱響,感受非遺文化魅力。12月4日到12月13日,「雲中」十周年主題音樂會勝利閉幕,該活動是華熙集團旗下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動,彰顯了華熙集團追求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決心,執著熱愛,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正在吹奏蘆笙的苗族男孩    記者 劉琦 攝苗族蘆笙和苗族刺繡作為苗族世代相傳的歷史文化瑰寶,在苗族發展史起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苗族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300米的石壕、打通、安穩、趕水4個街鎮。綦江轄區共有九個苗族姓氏,分別是張、王、馬、熊、陶、楊、古、項、侯。日前,記者來到趕水鎮梅子村文家溝,對綦江苗族蘆笙、苗繡傳承進行深入了解。在摸索中與時代接軌的綦江苗族蘆笙傳承人——馬帝庭經過熱鬧繁華的街區,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車子駛進被翠綠包裹的大山之中。
  • 紀錄「非遺」 傳承文化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