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非遺」 傳承文化

2020-11-24 河北新聞網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

9月8日,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冀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中心」系列專題紀錄片正式開拍,紀錄片將以3D形式呈現冀東地區非遺技藝傳承,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通訊員郭寶強、殷念慈攝影報導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堅定文化自信,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太平橋鎮中心小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引入少年宮,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好,培育特色校園文化,為將少年宮打造成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化活動平臺和社會實踐基地,激發「非遺」活力,也力爭把學校少年宮建成資源共享、百姓滿意、家長放心、青少年喜歡的課外活動場所。這群正在學描樣的小娃娃們,在家裡從來沒有摸針線,課堂上積極性都很高。
  • 普洱:傳承魅力文化,多彩非遺進校園
    本網訊 為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更好地保護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造非遺保護傳承的良好校園氛圍,1月14日,墨江縣文化館在墨江縣民族學校開展以「多彩非遺進校園、魅力文化有傳承」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共有4000多名學生分時段、分班級參與。
  • 華凌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止於紀錄|「文創在上海」直播周精彩...
    2017年,他創立上海汐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三年來,汐夢文化深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題材,出品了《璀璨薪火》、《海派百工》等一系列紀錄片。 是什麼樣的淵源,讓他關注於中國非遺文化的影像紀錄?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承,他有怎樣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聽聽華凌磊和非遺文化影像紀錄的故事。
  • 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小罐茶與2020首屆中國非遺論壇大會達成戰略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最好的保護和發展時期,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度重視、對非遺傳承人深度關懷,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也將保護、研究、傳承、創新、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宗旨。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現場。紅網時刻1月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肖樂之)2020年12月31日晚,「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的世界級高音天王」春雷、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葉丹、歌手熊貓等現場助演。
  • 謝佰霖:非遺基因使藝術玩具傳承文化魅力
    從備受矚目的藝術玩具三眼貓初代到引入非遺元素景泰藍傳承版,新晉藝術玩具設計師謝佰霖將民俗文化中的圖形元素轉化為他的畫作、雕塑和藝術玩具中。  他迷戀中國民間藝術中生動的色彩、粗獷的線條和通俗易懂的風格;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國潮才是真正的藝術玩具」。
  • 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傳承非遺促脫貧增收|花炮|非遺文化|瑤族長鼓舞...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非遺文化,以非遺+扶貧、非遺+旅遊、非遺+電商等模式,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教授技藝 傳承文化  「五嶺山歌就是多,出門兩步腳絆歌;世代種地又種歌,盼望走出大山窩……」賀州學院2018級學生潘水珍是聽著「瑤族蝴蝶歌」長大的,她一直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幫助家鄉脫貧。
  • 五指山非遺傳承推陳出新 黎苗文化重塑民族自信
    劉香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紡織技藝」傳承人,2007年劉香蘭創辦黎族織錦合作社,她不僅要忙著推介海南黎族傳統文化,還要指導村民學習黎錦技藝。過去的幾十年裡,劉香蘭除了每周在村裡開設培訓班教授同村婦女們以及慕名前來的學員學習織錦,還會定期走進學校,向學生們傳授黎錦紡織技藝,傳承黎族文化。圖為黎族傳統技藝進學校展演活動。
  • 鄂州社區有了剪紙基地,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民族傳統剪紙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2日下午,鄂州市南塔社區雕花剪紙基地第一期培訓班開課啦!社區邀請了市剪紙研究會理事鄧錫鳳老師為轄區10餘對親子家庭指導剪紙技巧。此次剪紙課程以″巧手剪出精彩畫,共創優良好家風"為主題,通過民間傳統剪紙藝術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鄧錫鳳老師的指導下,家長與孩子一起齊動手。作品多式多樣,有的雕剪抗議加油、有的雕剪核心價值觀、有的剪窗花等等,大家在感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居民的家國情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了愛國爰家園,樹新風,樹正氣的良好家風。
  • 傳承江南絲竹非遺文化 新一批保護傳承基地出爐
    江南絲竹承載著一地的鄉愁記憶,以其獨特的音樂觸角牴達內心,喚起人們對江南傳統文化的熱愛。今天,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創評工作總結大會暨優秀團隊展演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新時代小學舉行。會上,浦東三林鎮、徐匯區湖南街道上海國樂研究會、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寶山區大場鎮、松江區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上海城隍廟等24家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2021-2023年)成為新一批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根據普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市已有基層江南絲竹團隊96家,且數量仍在上升,傳承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江南絲竹至少在清代1860年前就已在民間流行。
  • 《什剎海》傳承非遺文化,演繹感動人生
    主題立足於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菜(這饞死人不償命的選題),個人認為這個選題在目前提倡「文化自信」時期以及信息發達的「吃貨」時代裡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弘揚了這一道文化,也鼓勵大家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劇中集中講述了莊家一大家子人的故事,在這一家裡有三代人,每一代人都是不同的思想和觀念。
  • 女大學生的文化傳承路 帶著孩子走近非遺文化
    她很驕傲的告訴我們,通過這次演,這24個孩子,能知道她們跳的是儺戲中的戲劇人物,知道儺戲中的秦童是幽默風趣樂於助人的,知道先鋒小姐美麗善良溫柔大方的,知道抱福二人是專門為大家送福送喜的,知道儺文化是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傳承發展的。當他們登上舞臺的時候,濃鬱的文化氣息伴隨著音樂蔓延開來,在眾多表演團隊中脫穎而出,他們是特別的,是不同的,是眼前一亮的。
  • 非遺傳承大師來深獻藝---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趙川 通訊員 黃小剛 黃美琪)12月17日下午,汴繡、木版年畫、剪紙等100餘件非遺藝術作品讓石巖街道文化藝術中心充滿了祥和的藝術氛圍。創意十二月的重點活動——「2016寶安非遺傳承創意文化節」在此啟動,國家級汴繡傳承人王素花,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任鶴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剪紙藝人、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者胡寶國現場與市民互動交流。
  •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
    扎染文化進校園 非遺傳承迎創新紮染作為一種具有濃鬱的地方民族風情的民間藝術,浸潤著我國傳統的審美風格,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而如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問題。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第一小學科研室副主任陳毓梅說,扎染藝術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的結晶,對於當代學校教育來說,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也是學校進行美育工作的一部分。
  • 愛上「夷陵造」 | 夷陵非遺商品、非遺線路、非遺傳承基地推介
    9月16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宜昌市「十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十優』非遺旅遊商品」、「『十佳』非遺傳承示範基地」網絡評選將正式啟動。活動期間,關注並進入「文化e家」、「湖北發布」或「愛上宜昌」微信公眾號,點擊一級菜單「非遺投票」進入活動首頁,即可參與投票。本次宜昌非遺旅遊網絡投票活動還將派出9萬個現金紅包,網友投票即可參與贏紅包活動。
  • 愛奇藝紀錄片、知識多渠道線上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2020文化和自然...
    今年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6月8日至14日期間,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愛奇藝等平臺共同承辦的「雲遊非遺·影像展」線上系列活動開啟。
  • 共議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 小罐茶發聲2020非遺大會分論壇
    本次非遺大會圍繞「新時代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的主題,就非遺文化產業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非遺文化與特色小鎮共融共生、非遺文化與文旅融合創新等問題展開研討。主題論壇;以權威解讀、嘉賓分享、高峰論壇等形式,積極探討非遺文化在新時代進程中的現代化傳承、創新發展趨勢等問題。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