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創客工坊的「非遺前世今生」

2021-02-10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

做直播是團隊一拍即合的決定!

團隊把大師們的工作間搬進直播,讓大師面對面與粉絲們進行交流,打破非遺傳承中的地域限制,直觀的帶動更多人參與進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工作當中。

在直播間,團隊每晚6點與粉絲相約,談非遺、聊人生,眾多粉絲的追隨、互動,團隊和大師收穫的無數支持,讓非遺大師們從「舊業」中感受非遺傳統工藝的勃勃生機,讓大家體會到大師們的初心不變、粵技精湛。

通過非遺人才的培養、非遺跨界合作、非遺工藝品創新研發及品牌推廣,共研嶺南非遺文化的創新發展,輕工非遺團隊通過直播平臺,發揮更大效應地去影響更多的人,並得到了學院、媒體及社會的支持。

這一年,是充滿挑戰又不失機遇的年份。疫情之下,就業形勢趨於嚴峻,而直播帶貨逆市生長。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非遺創客工坊」創新創業團隊響應學院對嶺南文化體系的文化傳承、文化育人、文化傳播的架構,促進學院嶺南文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理念,團隊精心打造的「非遺前世今生」直播間悄然上線!

團隊聯手學院的非遺大師,先後將廣繡、剪紙、扎染、押花、陶藝、掌畫的工作室搬進了直播間,帶來了多場內容新穎又不失情懷的直播。從「小白」做起,大家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用滿腔熱情凝聚團隊堅持不懈的信心,走出了一條推廣嶺南文化的新路子,也為學院的電商專業建設打開了新局面。

7月6日,「非遺前世今生」直播間正式開播。

「做直播是團隊一拍即合的決定!」團隊成員曾維佳笑著說,「直播帶貨憑藉著它特殊的職業特點在當下逆市而起,但畢竟是突破常規的一種電商形式,我們必須要有膽大心細的作風。」於是,經過深度調研和專家研討後,團隊成員們開始緊張籌備和計劃。

大家一路摸著石頭過河開始直播之路。從一無所知到漸漸入門,就在急需更高的實踐平臺與更專業的引導時,團隊巧遇了廣東省首屆文商旅直播帶貨大賽主辦方。「當時覺得自己就像是過河碰上擺渡的,巧極了,真是時機剛剛好」。

而後,經過與大賽主辦方的深度討論後,團隊獲得學院支持,團隊由負責人譚燕偉主任帶隊,派出多位專任教師,參加了主辦方舉辦的「網際網路營銷師」師資培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電商直播的來龍去脈和操作規程,也更加確定了這個一拍即合是完全正確的決定——電商直播的未來可期。

口號的誕生

陶藝大師、學院客座教授曹鋒明正在直播

「大師不常見,非遺面對面」,這是團隊成員陳莉老師擬出的口號。商貿服務產業系譚燕偉主任說:「很多人提到非遺的第一感受就是高不可攀,再者就是製作周期遙遙無期,作品枯燥、老套。但其實非遺源於生活也終將回歸生活,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是觸手可及的。」團隊把大師們的工作間搬進直播,讓大師面對面與粉絲們進行交流,打破非遺傳承中的地域限制,直觀的帶動更多人參與進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工作當中。

非遺是團隊決定做的第一個直播主題。「選擇非遺這個主題,是我們之間默契,大家想法和節奏完全一致。」一方面,60位國家級、省級、市級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學院擁有得天獨厚的非遺大師工作室一條街(嶺南大師街),眾多的非遺工藝傳承活動、頻繁穿梭在校園的非遺工藝大師們,讓團隊成員們耳濡目染了眾多的非遺工藝,日積月累地對非遺工藝產生喜愛和萌生情懷。

另一方面,兩年前譚燕偉主任、曾維佳老師和劉珂老師在參加「輕創杯」創新創業大賽時對非遺工藝的創新融合產生共鳴,碰撞出的火花已漸成燎原之勢。團隊摸索出新型的非遺傳承推廣模式,在這個模式的驅動下,團隊試著嘗試各種新穎的非遺推廣方法。

學院的認可和幫助,給團隊的直播平臺畫龍點睛。曾維佳老師說:「接下來,我們將會聯合更多的非遺大師們,帶著非遺工藝大師們對待傳承的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精神,一直堅持做好這個直播平臺。」

廣繡大師、學院客座教授蔡玉珍

身著漢服帶著徒弟直播廣繡

對於團隊和非遺大師們而言,直播就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廣繡大師、學院客座教授蔡玉珍第一次坐在鏡頭前,直呼「不敢看鏡頭,太緊張了,我該怎麼做。」一場直播下來後,慢慢就摸到了技巧,熱情的粉絲們也給予了她足夠的支持與鼓勵。第二場直播時,蔡玉珍換上一身傳統漢服,自信的在鏡頭前給大家展示廣繡的風採。「現在的非遺工藝大師,對工藝的傳承都抱著積極緊張的態度,」譚燕偉主任說,「大師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強,甚至很多非遺大師很早就想嘗試做直播,但迫於不太專業且人手不夠而不得不止步不前,我們的出現剛好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以及傳統手工藝、表演藝術等,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藉助直播走上「雲端」的不止是商品、工藝品,茶藝、剪紙、掌畫等傳統藝術文化也能在直播間裡百花齊放。剪紙大師、學院客座教授於中民也把創作平臺搬進了直播間。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剪紙的他技藝純熟、風格獨特。三兩下,惟妙惟肖的剪紙仿佛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了一樣。「我們做非遺和其他普通的帶貨不同之處在於,我們重在思想的傳遞。賣貨不是目的,以傳播非遺文化、展現非遺大師魅力及非遺工藝為主。」通過直播間,團隊每晚6點與粉絲相約,談非遺、聊人生,眾多粉絲的追隨、互動、無數的支持讓非遺大師們從「舊業」中感受到了非遺傳統工藝的勃勃生機,體會著初心不變、粵技精湛。「至於帶貨,這還需要時間。」曾維佳說,「我們嶺南藝術產業系設計專業的老師們,將會和大師們一起摩擦出更多非遺工藝文創產品投放市場,實現真正的帶貨,也真正實現『非遺工藝源於生活,回歸生活』的初衷。」

直播採取「師帶徒」的方式進行

當前電商帶貨已經成為推動傳統商業模式變革的一股新力量,電商直播迎來了爆炸式增長。「但是我們也明白,一擁而上未必能脫穎而出,只有做專業、做內容,直播才有感染力。」談及未來的計劃,譚燕偉主任表示,「借著這次非遺直播以及組織學生參與廣東省首屆文商旅直播帶貨大賽的契機,我們會著重打磨電子商務專業,為它注入新的血液。」電商直播是一個系統化運作過程,需要資源整合和流程的協調管理。這次的一拍即合,就是學院商貿服務產業系和嶺南藝術產業系的完美融合。整個過程採取師帶徒的方式進行,由老師們帶著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進行直播腳本及話術設計、現場環境設備調試、直播過程控制、帶動直播間互動以及直播後的數據分析等;嶺南藝術產業系師生則負責化妝指導、與工藝大師共同講解非遺產品及工藝,參與「非遺動手做」環節互動、承擔新工藝內容設計策劃等。接下來,團隊將積極與行業協會、MCN機構、電商平臺方、知名企業對接,形成研,教,推三維一體的非遺傳播共同體,對課程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並利用其資源共建專業實訓基地,從而大大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其次,將以非遺直播實戰為切入口,積累師生實戰經驗,並帶動師資團隊進行教學研討,打造技能過硬的實戰型師資團隊,推動專業間的跨界融合,從而提升專業建設的內在驅動力和影響力;最後將直播打造成跨課程項目,如此一來達到人人參與競賽的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逐漸優化技能大賽的運行制度體系、激勵制度體系、課程考核體系等,從而推動技能大賽在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朝著規範化、制度化以及長效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非遺人才的培養、非遺 跨界合作、非遺工藝品創新研發及品牌推廣,共研嶺南非遺文化的創新發展,輕工非遺團隊通過直播平臺,發揮更大效應地去影響更多的人,並得到了學院、媒體及社會的支持。同時,項目也成為了電子商務專業及藝術專業建設的真實項目載體,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直播的鍛鍊中培養他們對非遺文化、對藝術創新及創業多維的能力。

註:一直以來,學院都注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述提到「非遺創客工坊」 起源於學院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應運而生的項目團隊,該項目比賽已獲得第三屆廣州女性創客(創新創造組)二等獎及「羊城工匠杯」銀獎。

相關焦點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嶺美文化攜「嶺南非遺通草畫」入展文交會
    其中,「2020廣州文交會文旅新業態成果展」將聚焦文旅新經濟,引領數位化、文化創意、文化旅遊等新型業態。廣州市嶺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文創設計、藝術高仿復刻、3D高清掃描及圖像修復科技、高端印刷等專業服務為一體的文化企業,她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功研發復刻嶺南非遺傳統藝術通草畫的文化企業,被推薦入選成為「2020廣州文交會文旅新業態展」參展商。
  • 永泰老造紙廠眾匠工坊傳統文化街區初顯雛形
    福州新聞網7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吳慧敏 文/攝)昨日記者獲悉,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永泰縣重點籌備項目——老造紙廠眾匠工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目前街區內主要功能性樓宇已全面完成修繕,預計今年10月完成街區主體建設。  昨日,記者在位於永泰縣城峰鎮力生村的項目現場看到,昔日破舊的廠房已集體換上「新裝」。
  • 嶺南師院「搭臺傳藝」傳承嶺南紡織服飾文化
    「第一天上課就迫不及待地將所學所悟的嶺南紡織服飾文化融入到新學期的課堂中來,T恤設計中的圖案設計,學生們親手編織裝飾畫收穫了意外的驚喜!」近日,來自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員沈小麗老師將自己參加培訓後的教學效果反饋回嶺南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 【非遺】普洱又有兩家非遺扶貧工坊掛牌 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是國家「非遺+扶貧」的一種新型扶貧模式,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是文化和旅遊扶貧的重要舉措。根據《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 普洱市扶貧辦轉發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普文旅聯發〔2020〕3號)要求,普洱市首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紛紛掛牌成立,截至目前,已達19家。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潮州木雕《滿載而歸》(通雕蝦蟹簍)(主辦方供圖)廣州潮州首次聯合辦非遺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陳永亮介紹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 尋味「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順德 追溯嶺南美食文化印記
    隨著央視紀錄片《尋味順德》全球熱播,佛山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名聲越發響亮,這座嶺南製造重鎮,如今躋身為美食打卡的熱門目的地,每逢周末及節假日,前來尋味的外地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各大酒家、茶樓、私房菜內賓客滿堂、熱鬧非常。
  • 「嶺南非遺潮玩」亮相首屆廣州海心沙LIVE生活節
    生活節圍繞非遺、傳統老字號、智慧生活、亞運十年、創意市集、高校孵化等七大展區,對文化、藝術、設計、生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呈現。用跨界的方式、工匠的精神、趣味的表達帶來潮玩傳統文化、跨界藝術文創、交流互動體驗等,展示現代時尚創藝生活。 廣州市嶺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應邀參與此屆生活節,攜各式各樣的嶺南非遺潮玩文創新品亮相登場,讓傳統文化融入生活,走進大眾視野。
  • 「衣香鬢影」嶺南傳統服飾文化體驗月活動啟動
    雲紗輕飄,旗袍曼舞,古箏低吟,唯美的嶺南特色傳統服飾秀與明清古建築相互映襯下,一幅中國、嶺南傳統服飾水墨畫徐徐展開。8月15日,2020年茶山南社傳統文化季之「衣香鬢影」嶺南傳統服飾文化體驗月活動,在南社古村落傳統文化主題景區啟動,美景、美圖、美衣、美人、美食引來了不少遊客,讓人賞心悅目,彰顯了文旅融合的新魅力。這也是南社傳統文化季自5月啟動以來,舉辦的第四個主題月活動。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荔灣是大灣區範圍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荔灣自然而然被委以重任。去年底《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發布,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藍圖繪就。
  • 「技能國手」對話「嶺南非遺大師」感受傳統技藝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與粵菜師傅交流廣州早茶文化,學捏麵塑;觀嶺南工匠們手藝,體會嶺南文化……12月16日,參加此次大賽的11名選手組成「技能國手訪問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探訪「技能點亮灣區生活」。
  • 見聞市集 |BC工坊,你見過中法非遺的高級混血嗎?
    弱化昂貴,強調定製在現實生活中活出自我一半法式浪漫,一半中式典雅或是,是你前所未見的中法非遺混血?,主理人兼設計總監Scarlett Chen(陳玥)從英國到上海,再到法國學習,最終回到重慶,將自己對自然、藝術和當代流行文化的興趣,融入在品牌的設計之中。
  • 體驗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 揚臺大學生開啟「非遺文化之旅」
    學生近距離體驗揚州非遺文化。學生們在參觀中。張玉菁 攝揚州網訊 (通訊員 揚臺軒 記者 張玉菁) 日前,「兩岸同追夢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餘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 ...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開班儀式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舉行
    為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充分發揮新疆傳統工藝在促進居家就業、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帶動作用,持續推進非遺保護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就業增收相結合。在文旅部非遺司的支持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承辦、阿克陶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協辦的「柯爾克孜族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於2020年10月23日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開班。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尼木縣通過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開發藏香主題旅遊景點、景區,以旅遊業帶動藏香產業發展,為村民們脫貧致富帶來了機遇。藏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次仁多吉,就把自家的藏香製作工坊打造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吸引了區內外的遊客前來參觀,也給藏香打開了銷路。次仁多吉說:「我做藏香已經有20多年了,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現在我們靠自己的雙手致富,希望有更多的遊客喜歡尼木藏香。」
  • 【地評線】桂聲網評:做好非遺扶貧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基因
    包括剪紙、刺繡、繪畫、金屬鍛制、建築營造等在內的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作用。從2018年7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明的標誌、記憶和載體,其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撐。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
  • 我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今生我的前世今生電影故事脈絡梳理一油灌車爆炸事件,死傷無數,致使很多家庭破碎。章小敏就是此次事件的無辜之一,她開車趕著回家給將四歲的小女兒慶祝生日,經過某高速公路,不幸遇難。章小敏也無路可逃,她被銬上了鐵鎖,鬼差給了她一張陰陽生死簿,記錄了她今生的生平,她不願離開,她死得太冤了,不甘心,她不想看生死簿,她滿手泥濘的。(她沒有辦法,這是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的)【6】她一路跟著鬼差,到黃泉路上,她看到她前世的媽媽,想跟她一起走,但那都只是前世,過去的前世,前世媽媽帶她找到她前世的緣,和死因,她前世的愛人,道別。
  •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來啦,今天請看第一集: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2019年,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一季帶我們穿越歷史迷霧,一起去探秘了遠古巴人的風華,解密有著獨特魅力的巴文化。2020年,巴中電視臺再度啟程,沿著古巴人的足跡探尋千年古道的秘密,為您講述米倉古道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