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與粵菜師傅交流廣州早茶文化,學捏麵塑;觀嶺南工匠們手藝,體會嶺南文化……12月16日,參加此次大賽的11名選手組成「技能國手訪問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探訪「技能點亮灣區生活」。
巧克力變荔枝,糯米粉做山竹,白兔造型蝦餃……
感受粵菜匠人精神,看粵菜師傅巧手造型
技能選手們來自四川、吉林、江西等地,參與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糖藝項目、烹飪(西餐)、餐廳服務、酒店接待、健康與社會照護等項目的比賽。當天中午,選手們來到廣州酒家,了解「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以及如何創新粵菜製作手藝。據介紹,廣州酒家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廣州酒家規定每三月創作新菜式,每季度出12道菜進入時令菜牌。此外,注重職工適崗培訓,新老員工都要在水臺、砧板、打荷、候鑊崗位循環培訓學習,提高製作手藝。
綠茵兔仔餃、真味酸奶蛋撻、廣州文昌雞、泮塘五秀、姜撞奶……十幾道廣州傳統早茶輪番上桌。這些點心經過粵菜師傅的精心製作,色香味俱全,還尤其注重食物外觀和擺盤。巧克力做的粉紅色「荔枝」掛滿枝丫,糯米粉做的山竹惟妙惟肖,還有外形似小白兔的蝦餃,都引得選手們拿起手機狂拍。
品嘗完早茶後,大廚楊洪強現場教大家製作麵塑。在工作檯上,大廚們用麵塑做好的牡丹花、異木棉花、蘋果十分逼真,選手們躍躍欲試,紛紛拿起彩色的麵團開始揉搓。異木棉花是怎麼做成的?「先做花心,取出一點黃色的麵團,搓成小細條……」楊洪強一邊示範,一邊指點選手們進行操作。
其中,來自四川糖藝項目的選手高亮有很好的功底,很快就完成了花朵製作,還自製起一顆仙桃。他表示,這次過來跟大廚交流收穫很多,感受到了粵菜師傅的匠人精神,以後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製作工藝。
舞獅機器人,廣彩燒制、古琴彈奏……
體驗嶺南傳統文化,嘆南粵工匠妙手丹青
下午,技能選手們來到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永慶坊。他們不僅能近距離感受到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還可與非遺大師交流互動。「醒獅製作考究,很注重配件和裝飾,以中國傳統戲曲面譜作鑑,色彩豔麗。」趙家獅非遺生活館的非遺大師趙偉斌為大家介紹起了南獅的起源和特色。
趙偉斌還為技能選手們展示了舞獅機器人、VR看舞獅等高科技。「以前看舞獅都是在電影或者春晚上,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察舞獅。」來自吉林烹飪(西餐)項目的選手楊東升告訴記者。
此外,廣彩匠人周承傑還專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燒制了一個紀念物——12寸的廣彩盤,盤面是大賽的吉祥物和會標。「先把圖案畫出來,再按照吉祥物的色彩進行填色。」周承傑告訴記者。
廣彩的用色偏明豔,吉祥物有些部位的顏色很少用於廣彩製作,因此需要重新調色,前後花了一周多時間才完成。技能選手們與周承傑交流完廣彩的製作工藝後,都爭相與廣彩盤合影。據了解,這體現廣州對大賽的重視,也是傳統技藝大師與青年技能大賽選手們的一次傳承交往。
最後,選手們還欣賞了古琴彈奏、體驗了廣繡製作和傳統餅印製作等。「以前也看過舞獅,接觸過廣彩,經過這一次的體驗,對咱們的傳統文化了解更深了。」來自廣州健康與照護項目的選手湯韻表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