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國手」對話「嶺南非遺大師」感受傳統技藝

2020-12-18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與粵菜師傅交流廣州早茶文化,學捏麵塑;觀嶺南工匠們手藝,體會嶺南文化……12月16日,參加此次大賽的11名選手組成「技能國手訪問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探訪「技能點亮灣區生活」。

巧克力變荔枝,糯米粉做山竹,白兔造型蝦餃……

感受粵菜匠人精神,看粵菜師傅巧手造型

技能選手們來自四川、吉林、江西等地,參與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糖藝項目、烹飪(西餐)、餐廳服務、酒店接待、健康與社會照護等項目的比賽。當天中午,選手們來到廣州酒家,了解「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以及如何創新粵菜製作手藝。據介紹,廣州酒家以「培養工匠精神的新型勞動者」為目標,通過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平臺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行動計劃。廣州酒家規定每三月創作新菜式,每季度出12道菜進入時令菜牌。此外,注重職工適崗培訓,新老員工都要在水臺、砧板、打荷、候鑊崗位循環培訓學習,提高製作手藝。

綠茵兔仔餃、真味酸奶蛋撻、廣州文昌雞、泮塘五秀、姜撞奶……十幾道廣州傳統早茶輪番上桌。這些點心經過粵菜師傅的精心製作,色香味俱全,還尤其注重食物外觀和擺盤。巧克力做的粉紅色「荔枝」掛滿枝丫,糯米粉做的山竹惟妙惟肖,還有外形似小白兔的蝦餃,都引得選手們拿起手機狂拍。

品嘗完早茶後,大廚楊洪強現場教大家製作麵塑。在工作檯上,大廚們用麵塑做好的牡丹花、異木棉花、蘋果十分逼真,選手們躍躍欲試,紛紛拿起彩色的麵團開始揉搓。異木棉花是怎麼做成的?「先做花心,取出一點黃色的麵團,搓成小細條……」楊洪強一邊示範,一邊指點選手們進行操作。

其中,來自四川糖藝項目的選手高亮有很好的功底,很快就完成了花朵製作,還自製起一顆仙桃。他表示,這次過來跟大廚交流收穫很多,感受到了粵菜師傅的匠人精神,以後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製作工藝。

舞獅機器人,廣彩燒制、古琴彈奏……

體驗嶺南傳統文化,嘆南粵工匠妙手丹青

下午,技能選手們來到極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永慶坊。他們不僅能近距離感受到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還可與非遺大師交流互動。「醒獅製作考究,很注重配件和裝飾,以中國傳統戲曲面譜作鑑,色彩豔麗。」趙家獅非遺生活館的非遺大師趙偉斌為大家介紹起了南獅的起源和特色。

趙偉斌還為技能選手們展示了舞獅機器人、VR看舞獅等高科技。「以前看舞獅都是在電影或者春晚上,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察舞獅。」來自吉林烹飪(西餐)項目的選手楊東升告訴記者。

此外,廣彩匠人周承傑還專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燒制了一個紀念物——12寸的廣彩盤,盤面是大賽的吉祥物和會標。「先把圖案畫出來,再按照吉祥物的色彩進行填色。」周承傑告訴記者。

廣彩的用色偏明豔,吉祥物有些部位的顏色很少用於廣彩製作,因此需要重新調色,前後花了一周多時間才完成。技能選手們與周承傑交流完廣彩的製作工藝後,都爭相與廣彩盤合影。據了解,這體現廣州對大賽的重視,也是傳統技藝大師與青年技能大賽選手們的一次傳承交往。

最後,選手們還欣賞了古琴彈奏、體驗了廣繡製作和傳統餅印製作等。「以前也看過舞獅,接觸過廣彩,經過這一次的體驗,對咱們的傳統文化了解更深了。」來自廣州健康與照護項目的選手湯韻表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李思運

相關焦點

  • 【嶺南文化】創客工坊的「非遺前世今生」
    團隊把大師們的工作間搬進直播,讓大師面對面與粉絲們進行交流,打破非遺傳承中的地域限制,直觀的帶動更多人參與進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工作當中。在直播間,團隊每晚6點與粉絲相約,談非遺、聊人生,眾多粉絲的追隨、互動,團隊和大師收穫的無數支持,讓非遺大師們從「舊業」中感受非遺傳統工藝的勃勃生機,讓大家體會到大師們的初心不變、粵技精湛。
  • 嶺南師院「搭臺傳藝」傳承嶺南紡織服飾文化
    今年8月3日-30日,像沈小麗一樣,來自廣東省各高職院校20餘名骨幹教師齊聚在嶺南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系「充電」,參加廣東省2020年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緊缺領域教師技能傳承創新」——嶺南特色紡織服飾類國培班,學習探討傳承嶺南特色紡織服飾文化,他們很快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應用到新學期的課堂上。
  • 「匠心」鑄就 讓非遺和傳統技藝變身「潮品」
    小小剪紙把南京美景帶到世界各地;六合農民畫印上了時尚潮包和行李箱;南京雲錦被點綴在歐洲的高級家具上……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幾千年的歷史沉澱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燦若星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流傳在民間的優秀傳統手工技藝。如何把藏在時光深處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讓它們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一、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資源背景情況  「嶺南文化聚荔灣,西關風情最廣州」。荔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城區,自古風物薈萃、名勝雲集,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典故,更有泮溪等美食老字號和各式馳名西關小吃,以及粵曲粵劇私夥局、三雕一彩一繡、國醫、武術、乞巧、年俗等等傳統非遺飲食、曲藝、工藝、技藝和風俗習俗,還有正月水上花市、三月三北帝誕、五月五龍船景、七月七魁星誕、九月粵劇華光師傅誕等經年不歇的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天然就是「最廣州」民俗生態大觀園,且其內有荔枝灣湧與龍津西——恩寧路這水陸交叉的兩條廊軸貫穿,各種文化元素的空間分布與聯結錯落有序,資源環境優勢在市內無可比擬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1-05 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
  • 技藝超群,寶安新增3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目前,寶安區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達到14名。據悉,此次入選的代表性傳承人都能熟練掌握該項目的全套內容及技藝,並以身作則積極傳承,在項目流傳的區域內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有利於該區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作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福永街道,自清代嘉慶年間,就有舞獅活動,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 北京10位非遺大師亮手藝守「藝」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位於明代古剎承恩寺的北京燕京八絕藝術館裡,非遺大師亮手藝,呼籲更多人關注傳統技藝。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古都新韻 匠心傳承 2020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非遺創新發展系列推廣活動」全程雲直播,邀請觀眾隔空飽眼福。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國家級非遺名錄建設已到第五批,茶葉傳統技藝累計有多少項?
  • 非遺| 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
    蒙古族皮藝(皮雕畫)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內蒙古自治區非遺項目蒙古族皮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大師賈宏偉根據自己的構思,採用草原上等黃牛皮,發明公開了一種皮雕畫的製作工藝,其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選皮;2)潤溼;3)描繪踏圖;4)敲壓輪廓淺浮雕;5)染色;6)鑲嵌填充立體效果;7)裝裱。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兩岸同心,一脈而傳……願授技藝,傳汝匠魂,上合傳薪之道,下順師徒之心……」那邊廂,韓燕、唐山、黃綱興和蔡玉雯等四位閩臺名匠分別收下拜師帖,並依古禮回贈寓意勤奮、聰明的芹菜和青蔥。  11月28日,由(福建)省總工會主辦、省工藝美術大師協會、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等承辦的2020閩臺匠人大會在福州舉行。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傳承非遺技藝,精品項目展鋒芒據了解,位居前三名的作品均結合了順義本土特色、巧妙採用非遺技藝創作而成。毛猴工藝品 《家和萬事興》是傳統非遺技藝作品,作品表達了順義人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狀態。葫蘆工藝品《順心順意》是以非遺技藝烙畫和彩繪葫蘆創造出的具有順義本土特色文化創意色彩的作品。剪紙藝術《順馨/順義/順風/順水》,採用了剪紙非遺技藝,紋樣搭配了各種花朵形態,寓意順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由此,風與陽光進入到被打開的建築內,而人也以一種更自由的方式進入建築,感受老房子的歷史與成長。拾 光孫一民團隊 孫一民團隊項目的業態是建築教育大師工坊。作為對校內建築教育的補充,大師工坊應以建築本身作為一種導引:在環境層面,強調建築氣候適應性,綜合考慮通風遮陽、功能視線關係,利用光伏建築一體化設計成產能建築;在營造層面,鼓勵傳統材料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藝在碰撞中創新,村民學生共商共建,從而推動建築教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社會層面,旨在鼓勵公共交往,空間共享,提供彈性的公共空間以滿足人群與活動的多樣性;在運維層面,配合完善智能的管理系統
  • 互聯共享非遺新生活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12月22日,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第二屆「非遺與創新」主題論壇暨非遺創新精品展系列活動在鹽田區舉辦。 國內各民族手工藝匠、非遺傳承者、民族文創設計師、非遺產品相關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苗族服飾為何吸睛,非遺技藝凸顯價值,如何傳承非遺技藝
    南丹中堡鄉當地的苗胞現很少進行棉花種植、養蠶繅絲、紡紗織布等相關活動,傳統的紡織工藝即將不復存在;能夠掌握蠟染技術的苗族婦女已寥寥無幾並且年數已高,年輕人不願學習傳統工藝紛紛外出打工……如何傳承苗族服飾技藝?
  • 「記錄我們的新時代」百件非遺新作出爐
    什麼樣的作品才能代表非遺在新時代的活力?怎樣的呈現形式才能讓非遺更好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記錄我們的新時代」在12月31日正式公布了100件入選作品,大師雲集,佳作頻出,令人期待。本次宣傳展示活動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相心谷語 | 非遺傳承人——「中華第一秤」朱子巖大師在相心谷帶你玩轉木秤!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個特殊時期,相心谷藉助非遺的力量傳遞愛與溫暖,它雖然不是所謂的「潮流時尚」,但卻是國家傳承文化中真正的瑰寶。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記錄國家級非遺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傳承人——《高景炎傳》正式出版
    該書共計25萬餘字,150餘張圖片,全書以「緣」字為題眼,分為與酒結緣、與二鍋頭結緣、與酒業結緣、與愛結緣等五大篇章,生動講述了國家級非遺北京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第八代傳承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紅星老廠長高景炎的奮鬥人生。
  • 復原古戰車 傳承非遺技藝
    又蘊藏著怎樣的技藝?近日,我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一位車木匠,就用傳統木工技藝,復原了一輛2000多年前的古戰車。原來,是當地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傅平,希望他能製作一輛木輪大車,用來展示和傳承木輪大車這項非遺技藝,聽到這個消息,傅平身上沉寂了多年的車木匠火苗,又重新燃了起來。
  • 「粵菜師傅」交流會嶺南集團專場今日開啟!名師、名店、名品薈萃...
    「粵菜師傅」交流會嶺南集團專場今日開啟! 金羊網訊 通訊員宋婧報導:10月17日-10月18日,廣州團市委聯合嶺南集團及其下屬酒店,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精彩開啟「粵菜師傅」交流會嶺南集團專場。本次活動嶺南集團組織旗下多家星級酒店的粵菜大師來到活動現場,分別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餐飲專家龍偉彥、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副會長張志強、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委員徐錦輝等5位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