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十三五」期間,文旅部共投入42.96億元,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及旅遊發展基金,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介紹,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文旅部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目前,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文旅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了全國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其中225個都是貧困村,為貧困地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遊品牌。(經濟日報北京12月23日訊 記者張雪報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第二季「非遺扶貧·最美年禮」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中國人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意味著農曆春節越來越近了。第二季「中國人的中國年——最美年禮」微博大型抽獎公益活動於臘八節正式啟動,來自全國15個省的70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代表、非遺傳承人和跨界創新者聯合扶貧助威團成員將通過微博抽獎平臺,送出福鼠帶財錢掛件、瓷胎竹編主人杯、植物藍染圍巾、手工刺繡香包、核雕掛墜、苗族銀飾掛墜等70份極具中國特色的「非遺扶貧最美年禮」。
  • 湖南突出「四大抓手」促進文旅扶貧富民惠民
    開展2020全省「歡樂瀟湘」精準扶貧優秀文藝作品巡(展)演活動,先後走進了湘西州鳳凰縣、懷化市辰谿縣、株洲市炎陵縣、湘潭市韶山市,為當地群眾送上了豐盛的文化大餐,參演節目52個,38支群文團隊、316名演職人員參演。同時還組織精準扶貧文藝晚會,在江永縣、隆回縣、武岡縣、洞口縣、漣源市、安化縣等全省16個貧困縣巡演37場,為近50萬群眾送去精神食糧。
  • 文旅扶貧盤活鄉村文旅資源——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鄉村特色民宿、農家樂興起,一批曾經不為人知的鄉村成了「明星村」「網紅村」,鄉村旅遊業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表示,我國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多,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非遺】普洱又有兩家非遺扶貧工坊掛牌 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是國家「非遺+扶貧」的一種新型扶貧模式,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是文化和旅遊扶貧的重要舉措。根據《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 普洱市扶貧辦轉發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普文旅聯發〔2020〕3號)要求,普洱市首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紛紛掛牌成立,截至目前,已達19家。
  • ...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開班儀式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舉行
    為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充分發揮新疆傳統工藝在促進居家就業、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帶動作用,持續推進非遺保護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就業增收相結合。在文旅部非遺司的支持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承辦、阿克陶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協辦的「柯爾克孜族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於2020年10月23日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開班。
  •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非遺產業的國際名片亮了
    廣東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省,目前有人類非遺項目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47項,省級非遺項目701項。近年來,廣東省以傳統文化項目為依託,將非遺產業送進千家萬戶,在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傳統手工藝振興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不僅讓老百姓有了錢,也讓數萬非遺產品贏得了世界的關注。
  • 國家級貧困縣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
    內容提要:本文基於農業農村部農村固定觀察點1986-2011年微觀面板數據,使用雙重差分方法評估國家級貧困縣設立的減貧效果及收入分配效應。研究發現:對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政策使貧困地區的貧困率平均下降了11個百分點;同時,扶貧政策存在顯著的正外部性,能改善國家級貧困縣內部收入分配情況。
  • 我們的全村福丨承德豐寧葦子溝村:「非遺+扶貧」 鋪就致富坦途
    建「非遺扶貧布糊畫就業工坊」,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絹人」項目,成立文化企業……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工作隊把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與村民脫貧致富有機結合,探索出「非遺+扶貧」的文化扶貧新模式。
  • 【地評線】桂聲網評:做好非遺扶貧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基因
    包括剪紙、刺繡、繪畫、金屬鍛制、建築營造等在內的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作用。從2018年7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明的標誌、記憶和載體,其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撐。
  • 「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收官,助力5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
    自8月23日啟動以來,歷時兩個月,進行了8場大型直播,助力5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引發全網熱議。是由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的融媒體「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貧困地區文化旅遊資源推介活動,成功掀起社會對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文化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等關注熱潮,全網觀看人數達4700萬。
  • 臺上演著非遺劇種、臺下網紅直播帶貨 廣西非遺京城活起來
    一曲壯鄉風情的《等你來》打開了遙遠而神奇的八桂大地美景,隨後,包括「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活動開幕式,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演,廣西非遺手工技藝類商品、貧困縣區名優特產展陳,廣西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宣傳展示等活動一一展開。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雲上丹寨,非遺之鄉」,貴州丹寨擁有7項國家級、24項省級、100餘項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丹寨,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之鄉」、「中國鳥籠之鄉」、「中國古法造紙之鄉」,過去,這裡是貴州有名的貧困縣,近年來,這裡興起了體驗遊、研學遊、村寨遊等非遺旅遊新模式,而萬達集團2014年開始對口幫扶丹寨縣,在全國首創「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扶貧模式,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基金,建設旅遊小鎮、職業技術學院三大扶貧項目
  • 在星期三就周末愉快的國家級貧困縣,網紅縣長如何搞脫貧?
    提要:一個留洋縣長,被空降到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一番焦頭爛額後,他終於快要摘掉了貧困縣帽子,而自己也成了淘寶「網紅」……  周秋平非常想見馬雲,並送上自己寫的兩本書。一本叫《在那「淘」花盛開的地方》,一本叫《破解縣域電商迷局》。
  • .| 開啟扶貧協作新格局—— 杭州與黔東南開啟「三業聯動」模式...
    藉助杭州電商優勢,引入農村淘寶、網易嚴選、貝店、雲集、安廚等電商平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實現全覆蓋。培育本地「網紅爆品」「直播達人」,開展電商人才培訓39期3845人次。大力開展旅遊扶貧和消費扶貧,推進實施活動展銷、結對助銷、企業帶銷等十大消費扶貧行動,推行「一張身份證遊黔東南」,累計通過東西部協作實現產品銷售14.42億元,吸引浙江籍遊客年均近90萬人次。
  • 陳正拜:創新金融扶貧模式 搭建教育雲平臺
    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 ——陳正拜(左一)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民進中央聯委會副主任、雲校校長陳正拜於2010年和2012年,分別在民進中央對口幫扶的貧困縣,注資成立投資擔保公司和富民村鎮銀行
  • 一場可以玩的博覽會,展示「非遺+...
    非遺+文教非遺手造,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核,又能鍛鍊人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一直受到許多上海市民,尤其是親子家庭的青睞。本屆博覽會首次成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支持項目,將非遺與文教結合,推出豐富的非遺美育體驗課程。
  • 惠民縣清河鎮黨委書記李赫:走進淘寶直播,扶貧助農展非遺
    隨後,李赫還向各位「寶寶們」推介了省級非遺產品——清河鎮木版年畫。據了解,隨著傳承人王聖亮年齡增長,木版年畫的技藝也面臨著失傳的風險。通過此次「直播+非遺」的新媒體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網絡生活深度融合,用網際網路思維傳播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清河鎮木版年畫的傳承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 格物而知新:探索非遺,大山裡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我們隨著碧桂園扶貧隊踏上5個國家級貧困縣:廣東英德、甘肅東鄉、湖南平江、江西興國、陝西寧陝……一行行交織的稻田,不斷與故事相逢,走過溝壑重疊的山嶺,走過沙塵漫天的黃土地。非遺,不只是一件充滿歷史感和年代感值得保存和繼承的物件。它是一門富有傳統價值的手藝,背後是一群傳承手藝的匠人和學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手藝和傳統,也許會被漫天黃土掩蓋和消滅,有些人選擇讓這門手藝越來越遠,選擇歷史的淘汰,但也有這麼一群人,想讓手藝與時代距離感越來越近,在保護中得到創新。今年,在踏上千裡歸途後,格物而知新,是這段故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