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盧斯:做慈善,扎克伯格應該請教巴菲特

2021-01-09 觀察者網

【扎克伯格借女兒出生的機會,決定捐出99%的財富。剛過一周,各種評論紛至沓來。一個名人做一件揚名的事,做的人有自己的考慮,看的人也各有不同觀點。英國《金融時報》華盛頓分社社長愛德華·盧斯就此特別撰文,觀察者網全文翻譯,供讀者參考。】

重要的事情不容拖沓。12月1日,馬克·扎克伯格決定把自己99%的財富捐給慈善機構,這打破了慈善捐贈的記錄。的確,他比鍍金時代(觀察者網註:指1870 - 1898期間的美國內戰後繁榮時期)享譽盛名的前輩們,如梅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範德比爾特家族和卡耐基家族,要年輕許多。他不僅僅是年輕,還更加慷慨。上面那些人士都是年老將死時才將大量財富饋贈給大眾,而扎克伯格僅有31歲。

在這方面,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陳比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或其他仍在世的慈善家做得更出色。450億美元的財富,這位矽谷奇才本可以花在陽光、女人和桑格利亞汽酒(觀察者網註:西班牙的國酒)上,舒舒服服過上好幾輩子,剩下的零頭還可以用來研髮長生不老藥。但他卻繼續工作,並把賺到的錢投入治療疾病、改善教育和減少不平等狀況上。作為道德楷模,扎克伯格是無與倫比的。

但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宣言,扎克伯格的聲明仍然不足。在矽谷,用不了一個小時,你就能聽到這樣念經般的抱怨:「我們只希望政府別再煩我們。」在寫給剛出生的女兒瑪克斯·陳·扎克伯格的臉書留言中,這位社交媒體巨子又寫就了一篇矽谷聖經式的雄文。在這封有2234個詞的信裡,他提到了為了解決女兒這代人的問題,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而「公共投資」的字眼卻一次也沒有出現。

任何人在書寫矽谷的歷史時,都必須強調,在很大程度上,矽谷的成功來自聯邦政府的資助。請忘記臉書的計算方法。從微處理器到全球定位系統GPS,從滑鼠到搜尋引擎,每一項矽谷的重大進展都要歸功於美國的公共研發。在醫學方面同樣如此。無論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還是偉哥的發明,美國的醫療產業都受益於聯邦研究機構或享受政府大量補貼的科研機構的發明創新。頁巖氣開採技術和太陽能技術也是如此,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

初為人父的扎克伯格決定捐出99%的財富

這就是扎克伯格的承諾讓人遺憾之處。迷失在最初的興奮喜悅之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他的錢會被投入一個有限責任公司,而不是一個慈善機構。根據國稅局的定義,這根本不是一筆慈善捐贈。因此,扎克伯格先生避開了兩個限制。

首先,他能夠將這筆錢通過新成立的公司投資於獲利的項目,這沒什麼羞於啟齒的。他可以投資於某些易於成功的項目,例如一個基於平板電腦的個性化學習項目,或者說流行病數據預測領域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商業上越可行越好。大家都願意把大錢投入有前景的項目上,而不是相反。

第二,因為扎克伯格的錢並未流入慈善機構,他省掉了每年5%的資金(觀察者網註:根據美國稅法4942節的規定,私營慈善基金會每年必須用掉其資產總額中的5%)。重要的是,他的有限責任公司卻與慈善機構一樣,都享受很低的稅率。因此,應該說他佔了很大便宜。已經確定的是,他不會為450億美元資產的轉移繳納任何稅金,而且還因「全部捐出」而收穫了好名聲。他只是把財富從一家非慈善機構轉移到另一家非慈善機構而已。

當然,將來該有限責任公司也可以向慈善機構捐款。扎克伯格夫婦最近的慈善義舉就包括向學校、醫院捐款,還有資助研發抗伊波拉病毒藥物。

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博愛的扎克伯格和他的「企業人格」卻有著內在的矛盾。在給女兒的信中,他說每一位公民都有權享受「基本的醫療服務」,每個孩子都應該接受「機會均等」的良好教育。但沒有納稅人的貢獻,沒有聯邦資助,是不可能實現這些目標的。

扎克伯格先生和他的傑出同事們在削減企業負債方面是真正的高手。去年,臉書在英國繳納的稅款只有4327英鎊,你沒看錯,是4327英鎊。而2012年則是零。而且該公司還把員工股票期權當作支出從稅前利潤中勾銷。

臉書的國際總部位於愛爾蘭,該國很擅長幫助跨國公司避稅。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所繳的公司稅遠低於美國的平均水平,臉書同樣如此。美國納稅人的抱怨不是毫無道理的。矽谷本該為其商業化的大眾創新技術繳稅,但矽谷好多公司卻僱律師取巧進行避稅,這並不合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扎克伯格(資料圖)

下面亮出本文的觀點。扎克伯格應該修改自己的聲明,宣布為自己的財富正常交稅,比方說30%,而投資其餘的69%在慈善責任有限公司上,那還有300多億美元呢。我們不妨稱其為一個新的「捐贈聲明」。巴菲特先生曾表達,億萬富翁應將至少半數財產捐出。他也曾建議,富有階層應該為其收入繳納最低水平的稅金。

奧馬哈聖人(觀察者網註:指股神巴菲特,因其家鄉在美國中部小城奧馬哈而得名)也許缺乏年輕人的活力,但幾十年的人生閱歷也使他獲益良多。在他看來,最富有的美國人並沒有通過繳納足夠稅金以回饋社會。扎克伯格先生還有大把時間來領悟此觀點中與自己相關的部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美國富豪為何越來越熱愛做慈善?
    但是,在美國一個很神奇的現象,美國的大企業家都有慈善的傳統,將自己的財富全部裸捐也是常有的事情。比爾蓋茨裸捐;賈伯斯裸捐;扎克伯格裸捐;巴菲特裸捐;.....放心,幾乎不用去查,美國只要是富豪,必然裸捐;甚至有數據表示:慈善捐贈是中國的30倍,難道美國人樂善好施?充滿愛心?其實不然......
  • 看美國巨富如何「經營」慈善 新一代嘗試可營利思維
    扎克伯格夫婦。老一代開創基金會模式 新一代嘗試可營利思維看美國巨富如何「經營」慈善【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從洛克菲勒、卡內基到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美國慈善名人榜上不乏大企業家,在這個慈善鏈條上,臉譜聯合創始人扎克伯格是最新一位風雲人物。
  • 陳·扎克伯格基金會受牽連 擔心慈善工作受Facebook影響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5日上午消息,據彭博社報導,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現在不僅要面對Facebook內部員工前所未有的不滿情緒,還要處理自家慈善機構陳·扎克伯格基金會(CZI)員工與受益者的批評。
  • 那些巴菲特慈善午餐背後的中國人
    朱曄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他表示因為巴菲特先生做慈善,所以即使是高出現有的價格也是相當值得的,既可以跟巴菲特先生共進午餐交流經驗,又可以支持慈善事業可謂一舉多得。以慈善之名的巴菲特午餐,巴菲特本人更多是繼承已故第一任妻子蘇珊的遺志,蘇珊曾是葛萊德基金會的義工,長達15年-20年義工工作,巴菲特為此基金會舉行慈善午餐拍賣,把拍賣收入用於幫助舊金山地區窮人和無家可歸者。
  • 3100萬的巴菲特午餐:是對孫宇晨「割韭菜」的諷刺
    孫宇晨就是奔著炒作去的毫無疑問,孫宇晨就是奔著炒作去的,他只關心巴菲特慈善午餐能給自己帶來多大利益,而這其實與巴菲特慈善午餐的初衷完全背離。從微博上頻頻發聲,到出現在熱搜(買的),孫宇晨的營銷意圖很明顯。
  • 《盧斯》:誰是那束光?
    電影《盧斯》講述了17歲時,即將高中畢業走進大學的盧斯和非裔老師威爾森之間,從小摩擦演變成大衝突背後的矛盾與真相。盧斯的經歷太過特殊。你可以說他是被政治拯救了的孩子,也可以說是被政治捆綁囚禁的孩子。這也就是盧斯和威爾森老師之間矛盾的緣起。盧斯的亞裔女朋友史蒂芬妮在一場聚會中喝醉,成為了盧斯的朋友們——一群喝醉的男孩子的娛樂對象。威爾森老師得知了這個情況,鼓動女孩告發這些孩子,並上升到「女性爭取自己權利的政治運動」的高度。史蒂芬妮搖擺不定,而盧斯想保護朋友,也勸說史蒂芬妮保持沉默,並且和她分手了。
  • 扎克伯格很多解釋
    一是川普在Facebook發表涉及美化暴力的言論沒有得到扎克伯格的處理,他的不作為遭到各方輿論批評;另外則是在月初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追蹤數據顯示,36歲的扎克伯格已經成為遠超89歲巴菲特財富的美國第三大富豪。本來對於扎克伯格來講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怎料卻又樂極生悲。近日,由於未對川普所言做任何表態,無論自家員工還是社會輿論,都在給他施壓。
  • 扎克伯格是個渣男?影片背後的深意你看懂了嗎?
    為了營造戲劇衝突,在電影中,扎克伯格創立Facebook的動機、愛德華多和肖恩帕克兩人之間的矛盾和肖恩帕克放蕩的私生活等都是根據戲劇性的要求進行了改編和添加,所以如果要全面了解這些真實存在的人物,依靠這部電影是肯定不夠的。不過,雖然角色形象和真實有差異,但電影的演員卻選得很好。
  • 【今日電影】盧斯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01-27(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02(美國)片長: 109分鐘又名: 盧斯的秘密(港)盧斯的劇情簡介 · · · · · ·  Amy和Peter十年前領養了來自非洲戰亂國家厄利垂亞的盧斯。
  • 慈善精神不輸扎克伯格 臺灣富豪也流行「裸捐」
    當事人劉姓小編為這一歷史性時刻激動不已,當場宣布與扎克伯格(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他是誰)共同捐出45000000000美元用作慈善。據報導,1970年,張榮發創業第3年時,即以長榮海運的名義在學校設清寒助學金;1985年開始他成立張榮發基金會,以制度推動慈善事業。
  •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曾經暴打貧窮同學 是什麼讓他幡然悔悟?
    小扎貌似被說服了,同意按母親說的做。 校方堅持讓小扎去做心理矯正,扎克伯格的父母也是極為震驚,但是小扎此時不但不覺得自己有錯,反而因為自己懲罰了紐芬迪而感到無比自豪,甚至認為像紐芬迪這樣的下等人就不配和他站在一起。 被迫回家的一周,夫婦兩個,從故事、到名人生平,各種耐心教育、苦口婆心,都收效甚微。愛德華夫人不由得擔心孩子是否會發展成一個性格暴躁又有暴力傾向的人。
  • 巴菲特對決索羅斯,到底誰更強?
    做投資大師的歸因分析並不容易,好在最近AQR有一篇報告,將巴菲特和索羅斯等一票投資大師做了歸因分析,其中的結論和我們此前認知也非常符合。 我們先看看巴菲特的數據。到了1957年,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管理超過50萬美元的資金。而那時候索羅斯才是剛來美國的第二年。 大家看巴菲特,都看到他的身價98%以上都是50歲之後賺的,但巴菲特的確在很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巴菲特在1968年就把他的投資公司關閉,有一次他通過朋友介紹和當時還是大學教授的愛德華索普(市場中性策略開創人)打橋牌。
  • 90歲巴菲特的5個好習慣!想成為有錢人,不妨學著做
    如今,90歲的巴菲特又被人稱為「硬核爺爺」,原來巴菲特在飲食上從不顧忌,他每周要喝5罐可樂,還要吃3次麥當勞,這些人們認為的「垃圾食品」卻成了巴菲特的最愛。最關鍵的是,巴菲特每天吃著不怎麼健康的食品,卻依舊長壽健康。如今巴菲特不僅擁有硬朗的身體,還可以正常上班工作,管理者自己大公司,提起自己的長壽秘訣,巴菲特笑笑說:「大概是因為我的5個小習慣吧」。
  • 做中國的隱形巴菲特——《巴芒演義》讀後感
    (P81)案例三:愛德華·索普1974年購買美國汽車公司(AMC)可轉債套利。(P169)案例四:愛德華·索普1981年在AT&T公司分拆中套利,創造了紐交所截至1981年以來的最大單筆交易記錄。
  • 10年前一部高分電影,挖出了扎克伯格真實嘴臉,唯利是圖兩面插刀
    而如今創辦Facebook的扎克伯格直接在網上直播的時候插刀中國,堅稱「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是證據確鑿的」,讓人看膩了他的嘴臉。但是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大家看見扎克伯格這樣兩面三刀了,當初那一部取材自Facebook創業時期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中的扎克伯格就是這樣的一個偽君子,真小人。
  • 原來扎克伯格早有前科
    推出這一產品後,短短兩天的時間內,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身家上漲了超過100億美元。 影片通過兩起訴訟的審理,引出扎克伯格創建Facebook的故事。
  • 扎克伯格才是真正的朱朝陽
    事業成功後的小札,反而像更像是一個不諳世事的理工男,穿著極簡風的衣服,開著兩萬美元的本田車,把絕大多數身家投入慈善事業,換來絕世美名。他滿足了人們對於知識分子全部的樸實幻想,知識分子也能白手起家,打造一個仁慈的商業帝國。這個商業帝國,欣欣向榮,不但君主賢明,就連王后也是賢后。
  • 巴菲特:活得精彩的人,一輩子做對3件事就好,可惜多數人做不到
    巴菲特:活得精彩的人,一輩子做對3件事就好,可惜多數人做不到「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巴菲特。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不僅聰明絕頂,更是家產萬貫。以身價6450億元位居福布斯富豪榜第二位。也因此,每年一度的「巴菲特午餐」,可謂一餐價值連城,但依然吸引了全球各界的精英們趨之若夫,為了就是能與巴菲特進餐時學習一些財富密碼。
  • 巴菲特的牛排
    在巴菲特居住的奧馬哈,他最鍾意的牛排餐廳是Gorat’s Steakhouse(地址:4917 Center Street,網址goratsomaha.com)。趁著大批股東還沒有趕到奧馬哈,我帶著夫人孩子去吃了一頓。餐廳成立於1944年,內外裝修風格在當時屬於新潮,現在看起來很復古。
  • 巴菲特的私生活曝光!三人行婚姻、生活不能自理,斤斤計較,有片源!
    3.慈善的秘密,截至2015年,他為慈善事業捐了255億美元。但16歲也到了該上大學的年紀了,巴菲特覺得,「學校根本學不到什麼啊」...等等,這話聽起來有點耳熟,好像比爾蓋茨說過,扎克伯格也說過。但巴菲特並沒有輟學,他想著趕緊上完,不要耽誤我賣股票啊,於是他用3年的時間修完了所有的學分,而且科科都是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