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第一次來湖南,但72歲的文化臺灣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洪孟啟對湖南人卻是再熟悉不過。
洪孟啟在臺灣的多任上級都是湖南人,包括曾擔任蔣介石秘書的楚秋崧及宋楚瑜等。他在臺灣文化事務主管部門的前任龍應臺,也是湖南衡陽人。來長沙聽到湖南口音,他心中湧起一種親切感,「尤其是湖南講話的尾音,都是往上的」。
前不久,2019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長沙舉行,洪孟啟在開幕式上致辭說:「臺灣和大陸人民同是炎黃子孫,血脈相連,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我們絕不缺席,不讓下一代承受無辜損失。」
每次到大陸,洪孟啟一定要去兩個地方——當地博物館和書店,他認為,這是最能感知一座城市文明的途徑。
到長沙的第二天,他去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對館內的有序規劃和細緻的展品說明非常讚賞,「跟著展館走的時候不覺得爬了很高,最後看完下去才發現原來到了那麼高」。
洪孟啟與湖南有著一份血脈之緣,外公是邵陽人,留學日本期間參加同盟會,並和宋教仁一起從事革命。母親曾告訴他,外公和齊白石是好朋友。
對於湖湘文化,洪孟啟印象最深刻的是自曾國藩、胡林翼以來的大批近代人物,他學生時期的課外讀本是《曾文正公家書》,也讀過毛澤東的《矛盾論》《論持久戰》,「非常精彩」。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原本在大學讀歷史的洪孟啟,從大三時開始對於自己從小接觸的近代史產生懷疑,於是到處尋找答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參觀,頓時被各種關於研究中國的書籍和期刊所吸引,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我當時就說我要考這個,轉行研究國際政治」。
多年來,洪孟啟在學界和政界「幾度來回」,先後任臺北縣政府秘書長、臺灣文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等職,被臺灣媒體形容為「黨政關係良好、個性外柔內剛」。
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在文化部門任職的洪孟啟辭職回大學教書,因為覺得自己「50歲了總要講點人話吧,不能跟在他屁股後面講謊話」;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請他出山擔任副職,並在辭職後力勸洪孟啟接任,於是他自言「又一次沉淪江湖」。
長年參與臺灣文化政策的制定及文化推廣,洪孟啟原本很被看好,卻在幾個月後再度請辭。「以前在臺灣當官員還能做點事,現在做不了事。」他苦笑。
龍應臺作品中曾有一段關於她父親經常在家唱《四郎探母》的描寫,洪孟啟看得眼淚朦朧。他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父親坐在燈下寫詩擦淚的背影。
洪孟啟的父親是東北人,為躲避日本人離開東北參加抗戰,從此再沒有回過家鄉。1949年,由於上船名額有限,哥哥姐姐被留在北京,只有2歲的他被父母帶到了臺灣。
「爸媽一到過年過節情緒就很不好,想家,也不敢給家裡寫信。」洪孟啟小時候很調皮,但知道過節時爸媽脾氣不好,要小心挨打。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老兵返鄉探視的心願終可實現。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時,洪孟啟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則通過紅十字會輾轉尋找到兒女,從此每年往返兩岸享受天倫之樂。
洪孟啟在2000年才第一次回到大陸。母親在北京長大,後來到上海工作,洪孟啟是在上海出生。從小聽母親講述這兩座城市,當他親身踏足時,竟有種似曾相識、遊子回鄉的感覺。
看到70多歲的哥哥姐姐在媽媽面前像孩子一般圍繞,小哥哥唱著幼稚園時媽媽教他的歌,洪孟啟既感動又心酸,「他們一直在尋找親情,大姐上初中時就背著包袱離家出走要找媽媽」。
母親於96歲去世後,兒女們按照父母的心願,將他們安葬在北京。回想起母親每次回北京都要去北海公園,慢慢走,慢慢看,洪孟啟心中五味俱陳,「她小時候在這裡划船、溜冰,她在回憶她的青春,那一代的中國傳統女性都很內斂,心裡再有痛也不講出來」。
儘管在臺灣學界和政界發展,但洪孟啟在很長時間內總有一種不被認同的感覺,「就算你再賣力做事,有些人還是不認為你是自己人,雖然嘴巴上不講,但是感覺得出來」。
開講座、看書、寫書,退休後的洪孟啟回歸學者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包括講話方式、表達和應對的方式。臺灣人整體比較溫潤,沒那麼衝,守規矩。」對於兩岸的文化差異,洪孟啟能感覺到一些,但認為「不是很強烈」。
洪孟啟記得,十幾年前在北京和朋友聚餐,朋友對服務員不太客氣,他私下勸對方,「越有地位越要謙虛甚至低聲下氣,人家才看得起你。
「現在改善很多了。」洪孟啟笑著說,剛回來時覺得大陸有點「粗裡粗氣」,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準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兩岸文化差異在不斷縮小。
2019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主題是「數位化時代出版傳媒業的現狀與未來」,在洪孟啟看來,兩岸文化產業各有所長,「大陸執行力強,格局大,只要認準了就敢下手,一個項目動輒要賺上億甚至十幾億元;臺灣一本書出來能賣1萬本就偷笑了,電影能賣1個億已經高興得要死。」
他解釋道,臺灣地方小,為了求生存必須不斷變化,因此文化產業具有多元性,而且臺灣民眾胃口很「刁」,必須要很精緻、有創意才能吸引人。
「臺灣現在沒有發展,很多年輕人走投無路。」洪孟啟常常鼓勵學生們不要放棄自己的志向,不要只想讓老爸老媽出幾十萬元開個小咖啡館或奶茶店。他認為大陸有可能成為臺灣年輕人創業的熱土,如此也有利於兩岸文化共融。
民進黨當局近年來不斷刻意汙名化大陸,篡改歷史教科書,令洪孟啟頗為擔憂,「儘管外省人和臺灣人原本已經融合得很好,但有人挑撥的時候,那種惡的一面就出來了」。
在洪孟啟看來,臺灣的中華文化背景是再想去也去不掉的,「以前日據時期,日本人不準臺灣人讀漢學,很多人偷偷地讀;現在民進黨不讓小孩子了解中華文化,將來會有很多人偷偷地學。民進黨一直想廢除作文,但不會成功,不管怎麼樣,這是血液裡丟不掉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