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嘉賓合影
由上海市文創辦、上海時尚促進中心指導,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東華大學、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於12月22日在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系列活動集合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多項內容,將以歷史與當代的對覽,展現海派時尚「海納百川」的特色繼承和時代創新,探尋海派文化在時尚中「精緻腔調」的傳承軌跡,體現資訊時代上海時尚的新風貌
「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靜態展
「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靜態展將持續展出至2021年1月22日,分為男裝、女裝、童裝、面料、化妝品五大部分。在散布於背景中的中國時裝金頂獎設計師陳聞手繪的時裝設計手稿和插圖營造的濃厚藝術氛圍中,晚清男子吉服袍、20世紀初女性的「文明新裝」、上海摩登綢緞公司三、四十年代出品的旗袍等30餘件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藏精品,與BOY LONDON、CM·Loose、鼎天、瀚藝、亨生、金枝玉葉、馬克華菲、瑪麗黛佳、蔓樓蘭、ICICLE、三槍、雙妹、WECOUTURE、未識童裝、聞所未聞、支晨、莊容等17家當代海派時尚代表品牌呈展的70餘件新作以新舊比照的形式展陳,構建出海派時尚清晰的發展脈絡,呈現出上海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都市服飾流變及新時代上海時尚產業創新發展取得的一系列優秀成果。
沙龍秀
模特們身著32件當代海派時尚代表性作品,在開展當日現場呈現的沙龍秀上,將歷史的摩登、時尚的魔都呈現在同一時空中。天然材質的白領通勤裝,街頭潮牌與上海「老底子」味道小楊生煎的跨界服飾,藝術品般的毛衣,柔性面料、建築造型的禮服等與散布於觀眾周圍的近代海派時尚精品交相輝映,彰顯著海派時尚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傳統,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的「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
主題為「海派的視野:設計、時尚與審美」研討會於12月23日舉行,蘇州大學教授、博導李超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夏燕靖,作家、時尚評論家王唯銘,東華大學教授、博導卞向陽,東華大學教授、博導劉瑜,蘇州大學設計學博士後劉亞玉六位專家一起,放眼海派時尚的縱橫時空,聚焦城市建築、設計、時尚、生活等領域,進行多維度學術研討,為未來上海乃至中國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的城市時尚產業、時尚文化、時尚生活發展提供極具實操性的理論與實踐支撐。
沙龍秀嘉賓合影
百餘年來,上海一直是中國的時尚中心城市,近年來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更取得非凡成就。本次展覽,充分展現出東華大學關於海派時尚學術研究和理論引領方面的優勢,通過實物展覽和學理討論,深入挖掘海派時尚內涵,為上海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未來發展提供借鑑和觀照。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出席開幕式並對本次系列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本次系列活動策展人、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表示:海派時尚,是上海的真正詩意,也是城市歷久彌新的活力所在、魅力所現、精神所存、品格所有。系列活動站在當代都市文明和商業文化的立場上打量海派時尚的歷史與未來,用現代人的語氣講述城市流行文化的發展故事,成為一個在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歷程中的標誌性創新事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時尚文化已成為海派的鮮明符號與引領全國的流行風向標。多年來,秉承「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最鮮明的品格」,海派時尚與國際潮流並肩的同時,以「大格局、大胸懷、大氣度」不斷創新構建新亮點,形成新特色,助力上海以新發展格局擘畫城市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