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一直是美國電影行業的最高獎項,也是最榮譽電影藝術殿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就是對專業實力的肯定和認可,然而第92奧斯卡的樣式似乎已經改變了,他不僅產生了黑馬,還創造了奧斯卡的歷史收視率紀錄,符合「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的規則。
在入圍的所有影片中,呼聲最高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主題的《1917》,雖然錯過了最佳影片,但他仍然獲得了奧斯卡中的三個最佳大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效,這些都能體現影片的高內容。
「一鏡到底」的「狠話」早在電影宣傳片發布時就已經發布,所謂「一鏡到底」是指整部電影只有一個鏡頭,拍攝中沒有重複,最直觀的視覺體驗是觀眾本身和鏡頭的統一,觀眾成為主角的隨從,與上路一起完成艱巨的任務。
這種操作的效果是保持代入感的連續性、時態和即時性的融合,從而為觀眾提供逼真而強大的視覺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師羅傑·迪《1917》之王確實值得「最佳攝影」獎,這項技術有多酷?讓我們從屏幕後面解開「一鏡到底」的謎團。
實際上《1917》最終不是一個真正的鏡子,影片持續119分鐘,68分鐘內有一次「斷片」,這正是斯科菲爾德和狙擊手摔倒在地上的場景,但這一次是不夠的,這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讓觀眾不感到中間的細微變化。
這涉及到幕後製作,對於所謂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戰爭題材電影,觀眾更關心的是視覺衝擊力和爆發力,以及故事是否具有吸引力,然而這些影響需要更多的專業和技術支持,這是觀眾看不見的盲點。
我有幸參與了電影和電視的製作,我發現拍攝不是隨心所欲,但我還是要看天氣和吃飯,天氣和光線是影響影片順利拍攝的關鍵因素,此外,戰爭劇一定會與演員有關,燈光、攝影、爆破和特效,中間的排程和場景是一個龐大的項目,需要所有部門全力以赴,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一次完成,因此「一鏡到底」的關鍵在於多個遠拍的組合。
這並不是說沒有「一鏡到底」作品,《俄羅斯方舟》是史詩級別的作品,還有《地球最後的夜晚》主演湯唯和黃覺主演《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拍攝成本從3000萬增加到5000萬,這說明製作團隊的成本很高。
相比之下,《1917》的拍攝成本是7億元,片長是前者的兩倍,導演曾經說過「這個拍攝難度是普通電影的5倍」不是真實的「一鏡到底」,但拍攝難度不亞於《地球最後的夜晚》。
一般來說,5分鐘內的遠距離控制左右是非常好的,《1917》的最長長拍是8.5分鐘,不得不提的是,杜琪峯導演在中國電影中很有名,他們的作品中經常使用長拍,最具代表性的是趙薇、古天樂和鍾漢良主演《三人行》在影片中間,效果非常驚人。
當然「一鏡到底」也是一種拍攝技巧「冒險」,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理解「一鏡到底」的操作,但他們認為這部電影很長,「出力不討好」的響應也是有可能,畢竟對影片的評價是主觀的,但從拍攝的技術角度來看,「一鏡到底」確實為《1917》打了一張牌。
你看過電影《假如愛有天意》嗎?關於這部電影你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留言,子琪等你。
我是子琪,如果你有發自內心的話,你可以留言,和諧地交流,如果你喜歡電影,請每天注意「子琪曰電影」,和一部電影。
上一期亮點:
奧斯卡系列最佳影片:馬雲三刷奧斯卡膠片,豆瓣評分8.9,值得一看
在劉德華系列中:劉德華和俞飛鴻合拍了一部電影,這一集很受歡迎,而電影卻並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