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2020-12-27 西西片場

電影《1917》豆瓣評分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在2020年92屆奧斯卡擁有10項提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熱門。導演 薩姆·門德斯也幾乎要把最佳導演的小金人拿回家中,但沒想到92屆奧斯卡給了全世界觀眾一個驚喜,韓國電影《寄生蟲》成了奧斯卡的「史無前例」,將最重量級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收入囊中,此前最熱門的《1917》只能陪跑,最後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攝影、視覺、音效三項大獎,成了奧斯卡的璀璨遺珠。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

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在他很小的時候,祖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一年正好是1917年,祖父是前線的傳令兵,負責把戰爭信息傳到不同的哨崗,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導演創作了《1917》。

電影情節很簡單,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上級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這條訊息可以拯救1600將士的生命,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前方敵況 無人知曉,一不小心就會被敵軍擊斃。但要是兩個少年不完成這項任務,前線將士將會陷入敵軍的陷阱,最後戰死沙場 血流成河。

《1917》之前已經有很多優秀的戰爭片了,《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些大製作大投入的電影,大多都啟用的是大明星參演陣容,但門德斯認為觀眾對戰爭片需要有新的體驗,需要觀眾對他的兩位主演有陌生感,於是大膽啟用了新生代演員,這對《1917》這麼龐大的製作規模來說,是一項冒險的挑戰。

除了啟用新人演員搭檔主演外,《1917》的最主要特色便是「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兩小時被打造成一個連續畫面的長鏡頭,導演一開始就想用實時方式拍攝這部電影,讓觀眾和兩位少年一同踏上送信的徵途,與主角同步呼吸,所以「一鏡到底」就是講述這個故事最好的方式,這樣就可以讓觀眾產生沉浸式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兩位少年所經歷的一切。為了達成這樣的效果,鏡頭基本上不會移開兩位主角,仿佛觀眾與他們一起穿越戰壕,感受炮火逼近的險境,必須和演員的演出同步,一開始就不可以停下來,即便中途有意外,也只能繼續演下去,鏡頭只能向前,不可重來,所以若是用傳統的拍攝手法,就很難感受那種震撼感。《1917》的一鏡到底不為炫技,而是為了達到時空的完整性,以及情緒的連貫和升華。

這種高難度的「一鏡到底」拍攝,攝影師和事前的策劃就顯得非常重要。

《1917》的攝影師是羅傑·狄金斯,狄金斯是當今電影界最偉大的攝影指導之一,在《007:大破天幕殺機》《邊境殺手》中都有出色表現,更是憑藉影片《銀翼殺手2049》獲得過奧斯卡最佳攝影,這一次他憑藉《1917》再度獲得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可以說《1917》的拍攝經驗已經足夠他拍攝任何一部電影了。

因為拍攝難度過大,攝製組額外為每一個拍攝場景單獨製作了模型,幫助工作人員了解整個場景應該是什麼樣的,譬如影片中主角在黑暗中穿過被摧毀的城市,當時的場景被天空中的照明彈點亮,而照明彈發出的光則是這場戲的主光源,因此工作人員需要知道照明彈在空中點亮的確切時間。拍攝之前,工作人員在模型上用燈光裝置進行了測試,這樣就可以模擬影子移動的方向,以及光線如何穿透建築的窗戶,每一個場景的模型和真實的場地比例一致,而令人最深刻的是,攝製組建造的5200英尺長的戰壕,一些極具動感和挑戰性的鏡頭邊拍攝與這些狹窄的通道上,攝製組必須提前試驗,確保每一項都精準無誤。

掃清外界的拍攝障礙後,最關鍵的一步便是消除剪輯痕跡,攝影機不能後退只能前進,再加上角色也有一個固定的起點,不能後退,解決這個難題就需要讓攝影機移動三百六十度,這樣一來攝影人員就可以不斷向前移動,追蹤角色以運動來模糊剪輯點,所以導演和攝影通過不斷的彩排和實驗,通過一些微妙的方式讓觀眾感覺不到剪輯點,這就為後期剪輯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演員穿過門道或者進入地堡時,遇到某些能在適當時候擋住鏡頭的物體,便會很容易抹去剪輯點。

除此外則需要更巧妙的巧妙的轉場,譬如電影中主角跑過戰火紛飛的城市,從懸崖上跳入河中,電影呈現的時候一氣呵成,觀眾看得時候也是為主角捏一把汗,屏住呼吸,這組鏡頭是如何抹去剪輯點的呢?原來是主角跑過城市後,通過一些視覺效果的處理跳到一個墊子上,然後剪輯師們才能夠天衣無縫的將懸崖與河流,這兩個不同的場景連接在一起,為了拍攝剪輯點的這一幕,攝影組要確保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和演員完全同步,在一些複雜的場景裡,為了追逐著拍攝演員,需要把攝影機安裝在摩託車上,而拍攝好飛越這個鏡頭,攝製組則需要一個更長更靈活的搖臂。

難怪導演門德斯會說《1917 》的拍攝難度是其他電影的5倍,這種耗時耗力,一鏡到底需要全體員工的精密配合,出了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影響最終的呈現效果,這是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故事節奏掌握的恰如其當,長鏡頭的調度更是震撼人心,錯過奧斯卡最佳電影,實在是太可惜了。

相關焦點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除了啟用新人演員搭檔主演外,《1917》的最主要特色便是「2小時一鏡到底
  •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什麼會是奧斯卡電影的最大熱門
    倘若下個月,《1917》真的拿下最終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它會是影史最易懂的一部奧斯卡最佳電影。這不是一部靠故事取勝的電影,因為恐怕一個10歲孩童也能輕易明白它在發生著什麼。GQ說它是一部技術至上的命題作文,在「一鏡到底」的概念確立之時,它就是一場技術冒險
  • 《1917》"一鏡到底"背後,最長鏡頭只有8分鐘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在近年的院線上,很少有像《1917》這樣在技術上驚豔的電影。整部影片利用"偽一鏡到底"的手法,看起來像是一個近兩小時的單獨連續鏡頭。《1917》根據導演山姆·門德斯的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歷改編。講述了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越過敵軍防線,傳遞情報的故事。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
    「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
  • 77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有多爽?全片2小時只有一個鏡頭!
    薩姆·門德斯新片《1917》獲得金球獎兩項重要獎項: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最牛逼的是,全片只有一個長鏡頭。所以,這部還沒有多少人看過的電影,到底好在哪裡?今天我們來聊聊一部北美跨年檔期爽片,目前看過的觀眾不多,但是平均評分8.6,媒體分80,也是著實不低了。近年來戰爭片市場低谷,觀眾們很少捧場,大製片廠和導演們也不太愛拍了。
  • 《1917》「一鏡到底」,長鏡頭影片有多神奇?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鏡到底」戰爭題材影片《1917》坐擁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技術類大獎。71歲的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 也在奧斯卡的第15次提名後,憑藉《1917》的自然光和「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拿下最佳攝影,繼2018年的《銀翼殺手2049》後,第2次捧回了小金人。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虎嗅網
    《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自從獲10項奧斯卡提名的《1917》在中國上映以來,對影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的讚美和批評再次成為人們走出影院時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被給出明確的答案:當我們把對《1917》的評價同「一鏡到底」聯繫在一起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 「奧斯卡探秘」透過「一鏡到底」優與劣,評說《1917》的優與劣
    其後來到「奧斯卡」雖然稍有不振,但該拿的獎(最佳攝影)卻終究沒有旁落,而什麼是「一鏡到底」?,沒有斷點; (2):全片拍攝只有一個鏡頭,沒有第二視角; 我們先說第一個「沒有斷點」,根據有沒有斷點,我們又可以將「一鏡到底」分為「真」一鏡到底和「偽」一鏡到底,而怎麼區分真、偽,有一個最為簡單的判斷標準(不是絕對的),即:時間跨度!
  • 全片「一鏡到底」,《1917》活該封神!
    奧斯卡頒獎禮過去半年之後,因為疫情延期的奧斯卡獲獎影片《1917》終於上映了,首周票房就達到3686萬元,成為影院復工後首周票房最高的新片。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士兵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飾)在農莊中被德國飛行員刺中腹部,門德斯透露,這段8分鐘的鏡頭共拍了50多次。正是憑藉高難度的「一鏡到底」,《1917》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奪得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音響效果三個技術類獎項。
  • 全片「一鏡到底」,《1917》活該封神
    奧斯卡頒獎禮過去半年之後,因為疫情延期的奧斯卡獲獎影片《1917》終於上映了,首周票房就達到3686萬元,成為影院復工後首周票房最高的新片。》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讓我們仿佛置身戰場,與片中角色一同經歷槍林彈雨。
  • 盤點那些全片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的電影.
    目前很多人都沒明白這個single take或者one shot的概念,比如那些提到《活埋》的朋友——一鏡到底簡單說自然就是只有一個鏡頭
  • 拋開一鏡到底,《1917》錯失奧斯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1917》,由曾執導過《在這一目的上,長鏡頭的使用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空間的真實與連續性,營造身臨其境、跟隨主角一起上戰場的效果,觀眾也可更為自由地選擇觀看的重點,而不是被動接受導演鏡頭的支配。有時,用一個長鏡頭拍攝的完整段落,比蒙太奇拼接的段落更有震撼力。
  • 一鏡到底的戰爭片《1917》,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13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是攝影界的「無冕之王」。憑藉《銀翼殺手2049》和《1917》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是當今最優秀、最勤奮的攝影師之一!從影片開始拍攝到正式上映,最吸引觀眾的無疑就是影片長達119分鐘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什麼是一鏡到底?一鏡到底是指拍攝中的鏡頭連續無間斷,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就要說它的「偽一鏡到底」,在一鏡到底前面加上「偽」字說明它不是真的一鏡到底,而是經過剪輯加工的。 參考14年《鳥人》攝影大師盧貝茲基(《荒野獵人》也是它,三個奧斯卡最佳攝影)也是以長鏡頭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同時在多個重要獎項上《1917》攝影也獲得提名可以預測該片獲得最佳攝影的概率差不多已經是100%了。
  • 《1917》影評:有1/2的概率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它就是美國2020電影金球獎最佳影片:《1917》。金球獎,又被稱為奧斯卡風向標,在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有一半都是獲得金球獎在先,隨後又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比如去年的《綠皮書》。毫無疑問,《1917》是當下最為熱門的一號種子,也就是我標題裡的意思,有1/2的概率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 「一鏡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自從獲10項奧斯卡提名的《1917》在中國上映以來,對影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的讚美和批評再次成為人們走出影院時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被給出明確的答案:當我們把對《1917》的評價同「一鏡到底」聯繫在一起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 《1917》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細讀「一鏡到底」的剪輯點
    《1917》《好萊塢往事》《愛爾蘭人》等熱門影片將展開角逐,《1917》這部電影「一鏡到底」,獲10項提名,關注頗多。但是跟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一樣,這其實並非「一鏡到底」,而是偽一鏡到底,和真一鏡到底相對而言,真一鏡到底就是十分耿直的用一個長鏡頭拍完全片
  • 1917電影一鏡到底怎麼拍的 一鏡到底什麼意思怎麼做到的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中國無人敢拍,「一鏡到底」的《1917》,卻連獲2項奧斯卡獎
    「一鏡到底」的戰爭影片《1917》。2020年,第一部敢於拍攝戰爭實景的「一鏡到底」作品《1917》,連獲10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拿下最佳攝影獎和最佳剪輯獎。這樣神乎其神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到底有多可怕?所謂「一鏡到底」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鏡頭不會切換,一個長鏡頭從頭到尾的把整部電影拍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