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終於上映啦,久違的新電影!
薩姆·門德斯
該片由執導過《美國麗人》《007:大破天幕殺機 》《007:幽靈黨》的英國國寶級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曾憑藉《美國麗人》獲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羅傑·迪金斯
攝影是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拍攝過《肖申克的救贖》、《銀翼殺手2049》、《邊境殺手》等四十多部好萊塢電影。
13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是攝影界的「無冕之王」。
憑藉《銀翼殺手2049》和《1917》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是當今最優秀、最勤奮的攝影師之一!
《1917》在奧斯卡前哨戰中共拿下76個獎項,光是羅傑·狄金斯的最佳攝影就拿了20多個獎。
最終,今年奧斯卡拿下最佳攝影、視覺效果、混音效果三個獎項,沒有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有點可惜。
科林·費爾斯
演員方面,配角有「臉叔」科林·費爾斯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馬克·斯特朗
馬克·斯特朗
理察·麥登
理察·麥登
安德魯·斯科特
安德魯·斯科特
可以說是涵蓋了一眾英倫男神。
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主演是新晉演員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導演決定選兩位新演員來拍攝這樣一部規模龐大的電影像是一場賭博,但好在兩位新人恰到好處的表現都還不錯。
本片爛番茄新鮮度89%,imdb8.3分,豆瓣8.5分,這是影院復工以來口碑最好的院線新片。
即使你前不久剛在家看過,也推薦你到電影院二刷,因為這部電影絕對值得。
從影片開始拍攝到正式上映,最吸引觀眾的無疑就是影片長達119分鐘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
一鏡到底是指拍攝中的鏡頭連續無間斷,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
經典作品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一鏡到底」的先驅。
史詩級作品是《俄羅斯方舟》,被評價為影史技術難度最高的影片。
而《1917》和《鳥人》採用了一樣的手法,表面上都是「一鏡到底」。
實際上影片拍攝了十幾個長達十分鐘左右的小片段,用了很多特效剪輯和隱藏剪輯。
將所有畫面連接到一起,才有了119分鐘的「一鏡到底」。
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整個劇組煞費苦心,一起在片場排練了四個月才開機,正式拍攝時還只能在陰天拍攝。
每一次表演都像是舞臺劇一樣,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來。
就算出了錯,也得繼續演下去。
得益於全片一鏡到底的「噱頭」,觀眾從電影一開始就不斷的在琢磨這些鏡頭如何完成,這種類似找Bug的觀影過程也是相當有趣。
《1917》的故事很簡單,導演的爺爺阿爾弗雷德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參戰,擔任前線信差,負責從不同崗位傳遞信息。導演正是從這些零散的記憶著手,開始構思劇本。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已經有了無線電技術。但老一輩並不信任這個新技術,戰場前線還是採用有線電話進行信息傳遞。因為電話線經常被破壞,所以只能依靠信差進行信息傳遞。
當然,《1917》的大部分設定是虛構的。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一年——1917年4月6日。
講述德軍故意撤出前線,讓部隊得以休整,同時引誘英軍深入。
最後迎頭痛擊,奪取勝利果實。
艾林摩爾將軍命令士兵史考菲和布雷克擔任傳信員,用八小時從西線前往另一個前線。
和時間賽跑,向麥肯錫上校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的口信,拯救1600條人命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兩個人的旅程,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讓人仿佛置身其中,和兩個年輕的士兵一起在戰壕裡。
每一次翻越溝壑都無比提心弔膽,生怕受到什麼驚嚇。
史考菲有一點老派和內斂,有敏銳的眼神。
布雷克是影片的核心角色,他對兄弟的感情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
讓史考菲得以勇往直前,最終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救贖。
史考菲在照明彈的光芒下狂奔的那段長鏡頭,看得出導演對於光線的運用非常考究。
陰影和充滿層次感的光線,讓主角腳下的地仿佛在移動,因為光影也在移動,整個畫面美輪美奐。
薩姆·門德斯運籌帷幄的現場調度,鬼才攝影師羅傑·狄金斯一氣呵成的長鏡頭,向觀眾展現了驚心動魄的8個小時。
這和以往的任何一部戰爭電影都不同,影片完成度之高超嘆為觀止。
如果是按普通電影的拍攝方法,觀眾可能永遠也感受不到那股迫切的危機。
影片主要表達的是反戰思想,滿是小黃花的田野、粉紅色的櫻花樹和屍橫遍野的戰爭前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17》的鏡頭充滿了詩意。
不管前路多麼崎嶇,戰士們只想回到家鄉。
回到那個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沒有屍體。
回到那個只有美麗的田野和自己家人的地方!
還等什麼?
快去電影院享受這次宏偉的視聽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