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17》「一鏡到底」是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2021-03-03 新大陸電影學習社

🎬人人可以學電影,人人可以拍電影



你有想過一鏡到底的戰爭片,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嗎?曾以《美國麗人》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Sam Mendes (薩姆·門德斯),這次找上老搭檔攝影指導Roger Deakins (羅傑·狄金斯),將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他2020年最新的一戰電影《1917 》。

此片並不算是真正反映史實的電影,而是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 依據自己祖父Alfred Mendes ,於一戰時期的親身經歷,虛構兩名年輕士兵身負重任,橫越戰場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本文將從導演與攝影合作的理念、設備選擇,以及拍攝遇到的困難等面向,帶讀者一窺這部「一鏡到底戰爭片」的幕後。

01

黃金搭檔再度合作,

打造一部「片長反映故事時間「的電影

「我想用真實的時間順序講述兩個角色的故事,並以一鏡到底呈現。」 —— 《1917 》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

早在《007 :幽靈黨》四分鐘的開場片段,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 便以帶入感極強的「一鏡到底」引領觀眾,與龐德探員一起深入墨西哥亡靈節現場。然而攝影指導Roger Deakins 坦言,當Mendes 帶著比《幽靈黨》規模更大的「一鏡」概念找上門時,他曾擔心「一鏡到底」會淪為一種拍攝噱頭。

「拿到劇本時,上面寫著整部片的構想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鏡頭』,我還不太相信。」Deakins 表示,他希望一鏡到底是用來表現沉浸式的觀影體驗,而不是讓觀眾特別注意到這樣的拍攝技巧。Mendes 也補充:「如果你有注意到運鏡,那也許代表我們沒那麼成功。像Roger Deakins 這種等級的攝影師,能盡全力讓攝影機像是隱形一樣。」

從《奪魂索》到《鳥人》,提升一鏡到底拍攝技法

Mendes 與Deakins 以驚悚大師Hitchcock (希區柯克)的《奪魂索》(Rope )為例,當時一卷底片只能拍十分鐘,時間一到就必須將鏡頭固定對準特定被攝物,換完膠捲再繼續拍攝,笨重的攝影器材也讓運鏡沒有太多變化。

Mendes 解釋,以當時種種拍攝限制來說,《奪魂索》只能說是玩轉剪輯的創新拍法,並沒有確實烘託出緊張氛圍;相比之下《鳥人》的「帶入感」更到位,但《1917 》要做的更不一樣、更有野心:「《鳥人》做得非常棒,但那都是內景,並且不斷回到相同地方;而我們是線性的,不斷移動到不同場景,你甚至不知道下一個角落長什麼樣子。」

02

選用ALEXA Mini LF 攝影機,

搭配TRINITY 穩定器

「這應該是我目前使用過,最小的攝影機之一。」—— 《1917 》攝影指導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

由於《1917 》的一鏡到底全在外景,而且要在許多不同場景之間轉換拍攝,因此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 選用ARRI Alexa Mini LF ,一款結合Alexa LF 系列優異的影像感測器,與Alexa Mini 系列輕便機身的電影攝影機,可以同時捕捉高品質的畫面,又方便四處移動。對於機身的輕便性,他逗趣地說:「隨著我越來越老,它們(攝影機)則變得更小更輕。」

此外,Deakins 並不喜歡用廣角鏡拍攝特寫,因為畫面容易變形,而Alex Mini LF 屬於大畫幅攝影機,搭配Signature Prime 40mm 的定焦鏡頭,可以讓攝影師彈性拍攝特寫與遠景,同時保有不扭曲且寬闊的畫面感,也不會有變焦鏡頭的呼吸效應。

即使是一戰背景,Deakins 仍追求拍出最清晰的畫面,也不會為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去追求復古鏡頭的畫面質感,他表示:「我無法接受光斑或是暈影,就算是刻意製造的畫面效果,也會讓我分心。而且這樣觀眾會注意到,自己看的是『攝影機』拍下的畫面。」

突破畫面限制,TRINITY 穩定器提供多元拍攝


傳統的Steadicam 會有一定程度的漂浮感,而且能拍攝的範圍與角度比較局限;相較之下,同樣是ARRI 出產的TRINITY 穩定器,結合小型搖臂般的俯仰軸與穩定的滾動軸,對於拍攝角度多元、連續鏡頭需求大的《1917 》來說,簡直如魚得水。

「你可以從一個人走路的腳拍起,然後上移到他背後,接著再繞到前面。你能做很多Steadicam 做不到的事。」身為ARRI 系列愛用者的Deakins 認為,TRINITY 穩定器的多工特性,搭配系列攝影機的套裝組合,將會是未來拍攝電影的科技趨勢。

03

拍攝遇到的困難:

超長排練期、全外景拍攝與天氣連戲


「你必須要排練到,能完全抓到對的節奏為止。」」—— 《1917 》導演Sam Mendes 儘管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但為了讓畫面自然流暢,《1917 》的每一段畫面都必須行雲流水。為此,劇組在場景都還沒搭建好的情況下,就開始排練拍攝走位,前後耗費整整六個月準備,才正式開拍。

Mendes 坦言,拍攝過程中有好幾百個take ,都因為忘詞、或者道具問題等小細節,而白白浪費,他笑道:「有一段五分半鐘的片段,本來一切都到位、很完美,結果最後攝影機操作員被一塊墊子拌倒,完全是人為失誤。當下心情真的就是:『不!』」

一次拍攝最長的片段大約是八分半鐘左右,飾演其中一名傳訊士兵的演員Dean-Charles Chapman ,甚至在聽到導演喊cut 的時候,忍不住激動落淚:「那是我們第一次成功,真的完全擊中我的哭點,一鏡到底的概念就是如此讓人沉醉其中。」

看天吃飯的外景拍攝


由於是外景拍攝,而且會有無死角的鏡頭移動,因此拍攝不太能打燈,多仰賴自然光,還必須面對嚴格的天氣限制。為此劇組準備了兩份劇本,一份是普通文字劇本;另一份則是註明全場人員走位、攝影機運鏡方向等配置的地圖劇本,藉此優化拍攝流程。

而根據劇情設定,必須儘量在多雲的天氣下拍攝才能維持連戲,這意味著萬裡無雲的大晴天一點也沒幫助,只能不斷排練與等待,直到雲朵遮蔽太陽才能正式開拍。導演Sam Mendes 則表示,為了拍出來的結果更能讓觀眾投入其中,才採用如此克難的方式拍攝。

「我想讓人們了解,這些人的處境有多艱困。」」—— 《1917 》導演Sam Mendes

對於最令人好奇的剪輯點隱藏處,Mendes 故作神秘地表示:「什麼剪輯點?」這個懸念也將留給觀眾親自到戲院中找尋解答。《1917 》不同於預告中剪輯過的片段,電影會帶來更貼進角色處境、更波瀾壯闊的觀影體驗,令觀眾設身感受其視覺震撼。

文字:黃威|來源:ymcinema, vanityfair, deadline, entertainmentweekly, ign, youtube, nofilmschool, denofgeek, arri, gamesradar |圖片:imdb, ign, ymcinema

往期推薦: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獲獎完全名單

《陽光普照》除了片尾的劇照,這家人從未同框過

《極速車王》重金打造經典賽車大戰,音效及配樂加強影像張力

影片節奏控制不好?不是音樂踩點的問題,而是缺少紮實的剪輯基本功訓練;本課程不教任何軟體,老師會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作業,讓你具備紮實的剪輯基本功和視聽創意思維,本課程即將提價。詳情點擊底下閱讀原文查詢。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查看剪輯課詳情噢!

相關焦點

  • 一鏡到底如何完成?《1917》幕後特輯主創揭秘
    一鏡到底如何完成?>1905電影網訊 8月12日,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電影《1917》曝光幕後主創挑戰特輯,揭秘影片的幕後拍攝花絮。薩姆·門德斯表示:「因為這部電影需要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把故事裡的每一步都測量出來,每場戲的長度都必須和場地大小完全契合,因此所有的排練都需要在現場進行。」
  • 《1917》一鏡到底
    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一鏡到底的《1917》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1.一鏡到底的想法顯而易見,這個故事的情節發展是一直處於行動之中的,而薩姆·門德斯也想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製作這部電影門德斯說,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戰爭類的電子遊戲,這使他產生了一鏡到底的想法。《1917》這部片子跟隨了兩名士兵的腳步,而薩姆·門德斯正是想讓觀眾體驗到那種與主角們同呼吸,共進退的身臨其境。
  • 「一鏡到底」的《1917》
    畢竟,坐在電影院欣賞電影不僅關乎自身的愉悅和享受,更是對一部電影最高的愛和尊重。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 「一鏡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但與此同時,對《1917》來說,「沉浸感」也並不全是好事。我們在年初翻譯了《電影手冊》前主編Stéphane Delorme對《1917》的「猛烈檄文「:獲得三座奧斯卡,原來它和《復仇者聯盟》是同一種電影?評論區也非常熱鬧地「吵了一架」。「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1917》「雕刻時光」的方式,是採用銀幕內外時間同步的一鏡到底,全片由一個連續不斷的長鏡頭構成。 當然,比起《俄羅斯方舟》這樣真正一刀未切的長鏡頭電影,《1917》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鏡到底。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最終,他們完成了任務,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
  • 1917電影一鏡到底怎麼拍的 一鏡到底什麼意思怎麼做到的
    《1917》海報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最近一段時間被討論很多的一部電影——《1917》。《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一鏡到底如何完成?《1917》幕後特輯主創揭秘
    8月12日,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電影《1917》曝光幕後主創挑戰特輯,揭秘影片的幕後拍攝花絮。在拍攝現場,導演為了實現最真實的戰爭場面,與劇組人員精準測量故事裡的每一步,每一句臺詞。薩姆·門德斯表示:「因為這部電影需要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把故事裡的每一步都測量出來,每場戲的長度都必須和場地大小完全契合,因此所有的排練都需要在現場進行。」
  • 彩蛋挖掘 | 「一鏡到底」的《1917》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 爛番茄 92%,《1917》一鏡到底打造一戰電影
    他擔心的不是如何運用技術手段實現(雖然也很難),更具體的說是他的拍攝理念:攝影應服務故事,不炫耀技巧引起觀眾注意。這部電影是以『一鏡到底』展開的,而故事的精彩也不遑相讓。迪金斯表示「一鏡到底」不僅僅是為了炫酷,更是為了讓人身臨其境。他還透露,最長的拍攝時間可能是8分半鐘,演員在表演,所有的東西都要同步。
  • 觀影《1917》,「一鏡到底」是偽命題?
    我是 AIRPHOTO 的銀子~也是一名看電影小達人~最近電影院重新開業啦! 大家今年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呢? 疫情前我就對《1917》的 拍攝手法 以及影片中 光影的運用 很期待,趁著上周上映,終於完成了心願!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有網友評論,「這才是讓人真正感受到『一鏡到底』魅力的電影」,但也有網友評價:這部電影 「除了假的『一鏡到底』還有什麼?」那麼,長鏡頭為何如此受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又是否真的讓觀眾「身臨其戰」呢?「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談到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首先得有對這一名詞的清晰技術界定。
  • 電影《1917》:一鏡到底背後的難度與真誠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是一鏡到底的,中間的轉承十分精妙,不露痕跡,整個故事因而感覺一氣呵成,情節無比連貫,令觀影者屏氣凝神,不能自拔,深深沉浸入電影的細節裡。這種一鏡到底的風格源自希區柯克的《奪魂索》1948年,電影《鳥人Birdman》2014年是這種風格的集大成者,該片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等四項大獎,當然《鳥人》一片並不是真的一鏡到底,只是通過黑暗和鏡頭移動來完成轉接部分,據說有全片有16個剪輯點,展現了電影剪輯的功力。
  • 一鏡到底的戰爭片《1917》,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即使你前不久剛在家看過,也推薦你到電影院二刷,因為這部電影絕對值得。從影片開始拍攝到正式上映,最吸引觀眾的無疑就是影片長達119分鐘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什麼是一鏡到底?一鏡到底是指拍攝中的鏡頭連續無間斷,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經典作品是希區柯克的《奪魂索》,「一鏡到底」的先驅。
  • 從《1917》的「偽一鏡到底」看《俄羅斯方舟》的「真一鏡到底」
    大家好,這裡是雲看電影,我是雲哥。相信今年看過奧斯卡最熱門的幾部電影的朋友們,都會對有一部電影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視覺、音響獎的《1917》。而且本片在之前也是被認為最有希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之一,只可惜惜敗於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影片《寄生蟲》。
  • 《1917》:數字時代的一鏡到底
    接上篇:《一鏡封神!太牛了》02 數字時代的一鏡到底進入數字拍攝時代,實拍一鏡到底才真的成了可能。同樣是通過特效剪輯的偽一鏡到底,相比室內戲為主的《鳥人》,《1917》的拍攝難度更大,場景更豐富,還有戰爭場面和爆破戲。
  • 評電影《1917》:薩姆為「一鏡到底」夢付出了什麼代價?
    《1917》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鏡到底」,用這種電影創作手法完成的電影作品,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就有經典代表。 之外有史詩類作品《俄羅斯方舟》,我們耳熟能詳的鳥人,都在一鏡到底,或者說長鏡頭的創作領域有過大量的探索,並且成果豐碩。 一、《1917》的一鏡到底究竟處在怎樣一個水平上?
  • 評電影《1917》:薩姆為「一鏡到底」夢付出了什麼代價?
    《1917》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鏡到底」,用這種電影創作手法完成的電影作品之外有史詩類作品《俄羅斯方舟》,我們耳熟能詳的鳥人,都在一鏡到底,或者說長鏡頭的創作領域有過大量的探索,並且成果豐碩。一、《1917》的一鏡到底究竟處在怎樣一個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