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2020-12-23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有這麼一個故事。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

到了2020年,這個故事的問世,再次以不平凡的勇者姿態,拿下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的同時,成為了觀眾們的精神食糧與力量之源。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

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

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有網友評論,「這才是讓人真正感受到『一鏡到底』魅力的電影」,但也有網友評價:這部電影 「除了假的『一鏡到底』還有什麼?」

那麼,長鏡頭為何如此受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又是否真的讓觀眾「身臨其戰」呢?本期《今日影評》特別邀請到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1917》。

「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

談到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首先得有對這一名詞的清晰技術界定。

因為,儘管本片觀眾在直觀的視覺感受上是「一鏡到底」,但事實上,影片卻是分割成三四十個段落拍攝的。其中,每一個段落都是所謂「一鏡到底」,時長從幾十秒鐘到八九分鐘不等,然後再通過數字影像技術去掉中間的剪接痕跡。

「所以它其實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電影」,索亞斌指出。同時,他給感興趣的觀眾出主意,「如果要去找『偽一鏡到底』的依據,就是角色什麼時候不在畫面上,哪怕鏡頭還在運動都沒關係,這時可能就是兩個鏡頭間的剪輯點」。

那麼,導演為什麼要「偽裝」這樣的效果呢?

索亞斌指出,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的導演和攝影師希望這輩子有機會拍一個類似這樣的電影。「人和事在這樣長鏡頭、全景式呈現之中。完整而又曖昧,有一種豐富讀解的可能」。

在影片《1917》開篇,主人公以「看熱鬧」的角度看待戰爭,但當敵機被擊落,在他們眼前爆炸起火,長鏡頭從頭到尾帶來那種真實和震撼,就讓我們對那個士兵的遭遇感同身受。「這個絕對是鏡頭分切剪輯實現不了的」,索亞斌說。

「一鏡到底」=「身臨其戰」?

有人這樣評價《1917》——成也「一鏡到底」,敗也「一鏡到底」。而這,也直接對應著觀影之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觀眾體驗與評價標準。

有人認為,本片長鏡頭帶來一氣呵成的感覺,讓觀眾穿梭於戰場各個角落,但也有觀眾表示,前半段節奏過於拖沓,甚至讓他們昏昏欲睡。

索亞斌指出,電影前半部分的情節感的確較弱,「感覺就是兩個人一直走,一直走」。而隨著追擊、槍戰、小戰士犧牲等情節出現,一切就變化起來了。而這,「不像漫威電影那樣,會有絕大多數觀眾能夠接受」,他補充道。

影片表面看來,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故事,但實際上,卻包含了導演的諸多思考。

相對於大多數藝術影片使用長鏡頭的「笨重」方式,《1917》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靈動感,通過鏡頭語言展示劇中人的心理狀態、情感與思考。「觀眾能沉浸到影像與人物所展現的氛圍中去,好像和劇中人呼吸著同一個空氣」,索亞斌評價道。

「一鏡到底」=「身臨其戰」?關於這個等式,索亞斌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確可以實現這種『身臨其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你想看的是特別緊張刺激的、主人公英勇無敵的,類似《紅海行動》《戰狼》那樣的戰爭大片,這個電影便不是你要的。」

《1917》所營造的「身臨其戰」,實際意味著讓觀眾進入到片中戰爭的環境和情景裡,感受一個普通士兵看似冗長乏味但又危機四伏的旅程。片中,他既卑微慌張又充滿著英雄主義,他經歷著從猶豫到堅定執行任務的複雜心路歷程。

因此,從觀眾進入戰場情景,感受人物真實心態的角度看,它的確做到了「身臨其戰」。

「當然,想要看到真正『身臨其戰』的效果,影院的大銀幕才能夠為觀眾實現」,索亞斌說。

相關焦點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有網友評論,「這才是讓人真正感受到『一鏡到底』魅力的電影」,但也有網友評價:這部電影 「除了假的『一鏡到底』還有什麼?」那麼,長鏡頭為何如此受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又是否真的讓觀眾「身臨其戰」呢?「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談到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首先得有對這一名詞的清晰技術界定。
  • 《1917》一鏡到底
    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電影《1917》「一鏡到底」是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你有想過一鏡到底的戰爭片,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嗎?曾以《美國麗人》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Sam Mendes (薩姆·門德斯),這次找上老搭檔攝影指導Roger Deakins (羅傑·狄金斯),將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他2020年最新的一戰電影《1917 》。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在觀眾越來越審美疲勞於電影畫面中各種以假亂真的CG產物時,對電影技術的探索依然是很多電影人孜孜以求的方向。詹姆斯卡梅隆不斷升級著攝影設備和技術,李安則像堂吉訶德一樣在邁向高幀率的道路上孤身向前。 而「一鏡到底」這種並不稀奇的拍攝技術,則是《1917》最大的看點和噱頭。這個「一鏡到底」不是片中的一個長鏡頭,而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由一個不間斷的長鏡頭構成。
  • 「一鏡到底」的《1917》
    有不少觀眾說:忍了這麼久,就是在等這一天。畢竟,坐在電影院欣賞電影不僅關乎自身的愉悅和享受,更是對一部電影最高的愛和尊重。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 1917電影一鏡到底怎麼拍的 一鏡到底什麼意思怎麼做到的
    《1917》海報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最近一段時間被討論很多的一部電影——《1917》。《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一鏡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但與此同時,對《1917》來說,「沉浸感」也並不全是好事。我們在年初翻譯了《電影手冊》前主編Stéphane Delorme對《1917》的「猛烈檄文「:獲得三座奧斯卡,原來它和《復仇者聯盟》是同一種電影?評論區也非常熱鬧地「吵了一架」。「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 一鏡到底,2020年電影院必看電影《1917》
    電影院開放後《1917》算片單裡難得值得一看的近期「新片「了。《1917》通過多個長鏡頭剪接成看起來一鏡到底的感覺,觀影非常有沉浸感。一鏡到底如同刀尖上的舞蹈,看的過程會下意識的屏住呼吸,不由自主的親自跟隨主人公的行進不時捏把汗。
  • 《1917》的「一鏡到底」是實力還是炫技?
    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顧名思義,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電影拍攝過程中鏡頭沒有中斷,並且不通過剪輯等手段來切換場景。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話說,「從一開始我就想以實時方式拍這部電影,讓觀眾們共同踏上旅程,與角色同步呼吸,而'一鏡到底』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最好方法。」。
  • 從《1917》的「偽一鏡到底」看《俄羅斯方舟》的「真一鏡到底」
    大家好,這裡是雲看電影,我是雲哥。相信今年看過奧斯卡最熱門的幾部電影的朋友們,都會對有一部電影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視覺、音響獎的《1917》。而且本片在之前也是被認為最有希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之一,只可惜惜敗於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影片《寄生蟲》。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
    「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在一戰中逐漸奪得世界電影工業霸權地位的好萊塢,很意外地缺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述。 該片發生的時間是1917年4月6日,電影中的這一天德軍進行了一次戰術撤退企圖誘敵深入絞殺緊隨其後的英軍。
  • 電影《1917》:一鏡到底背後的難度與真誠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是一鏡到底的,中間的轉承十分精妙,不露痕跡,整個故事因而感覺一氣呵成,情節無比連貫,令觀影者屏氣凝神,不能自拔,深深沉浸入電影的細節裡。這種一鏡到底的風格源自希區柯克的《奪魂索》1948年,電影《鳥人Birdman》2014年是這種風格的集大成者,該片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等四項大獎,當然《鳥人》一片並不是真的一鏡到底,只是通過黑暗和鏡頭移動來完成轉接部分,據說有全片有16個剪輯點,展現了電影剪輯的功力。
  • 彩蛋挖掘 |「一鏡到底」的《1917》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 聊聊一鏡到底的電影《1917》
    圖片源自電影《1917》截圖這部電影上映後,很多的文章都在討論影片的攝影技巧和故事呈現方式——長鏡頭且一鏡到底。
  • 彩蛋挖掘 | 「一鏡到底」的《1917》
    至於《1917》,受疫情影響,在距離頒獎季過去半年後,這部萬眾矚目的獲獎戰爭片也終於登陸了中國內地電影院。有不少觀眾說:忍了這麼久,就是在等這一天。畢竟,坐在電影院欣賞電影不僅關乎自身的愉悅和享受,更是對一部電影最高的愛和尊重。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作者:劉雨涵作為全國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重量級新片,《1917》自8月7日開畫以來,前3日票房已經突破3300萬,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一鏡到底」是《1917》全片的最大亮點,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讓人獲得了奢侈Vlog跟拍或是大成本VR遊戲的既視感。但同時,《1917》也陷入了「技術大於內容」的質疑。
  • 《1917》:一鏡到底的平庸
    漫長的婚約《1917》的答案是一鏡到底:兩個士兵穿越死亡地帶,傳遞一條取消進攻的命令,拯救1600薩姆·門德斯(《美國麗人》)非常優秀,以一戰題材而言,他很難超越劉易斯·邁爾斯通和庫布裡克,突出一鏡到底的噱頭完全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