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逝者昨天「花葬」長樂園 節地生態葬逐漸被接受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

  昨天,在長樂園舉行的環保葬中,逝者親屬們在花叢中祈禱。記者胡偉鳴 實習生郭晴 陳菲 攝

  見習記者石偉 通訊員閻明鳳

  昨天,在肅穆的音樂中,近500位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送行隊伍,在他們的默哀下,8位逝者的骨灰以花葬的方式,被安葬在長樂園陵園,伴著花香鳥鳴長眠地下。武漢晚報記者在採訪中,不止一位逝者家屬表示,將來自己也會採取類似的新安葬方式。與傳統安葬方式相比,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節約用地、生態質樸的新型安葬方式正逐漸被市民接受。

  音樂相伴長眠鮮花叢中

  昨天上午10點,伴隨著樂隊的現場演奏,8名身著黑色制服的安葬師,捧著8位逝者的骨灰,在司儀的指揮下,緩緩步入長樂園陵園花葬區,身後跟隨的是40多位前來送行的逝者親屬。

  在親屬們的見證下,安葬師在不同的安葬位前單膝跪下,小心翼翼將逝者骨灰倒入安葬位的陶罐裡,然後鋪上花瓣,將陶罐封好,再放上爭奇鬥豔的盆栽花卉。

  送行的親屬緩緩走到安葬位前,在司儀的詠頌中獻上白菊,鞠躬悼念。同時,現場500多隻白色和綠色的氣球被放飛高空。

  這些骨灰最終會以可降解方式溶入大地。長樂園陵園負責人表示,推廣節地生態葬,長樂園不遺餘力,今後每年都會集中舉行這種惠民而具人文的節地生態葬。在莊重簡約的儀式下,讓逝者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入土為安」。

  以花葬方式同時安葬父母

  在父母的安葬處獻完鮮花,71歲的市民湯長明說,父親去世40年了,母親也去世了30多年,骨灰一直寄存在寺廟,今天被同時在長樂園以花葬的方式長久安放,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

  「十多年前我就有這個想法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湯長明說,十幾年前偶然看到日本在殯葬行業採取節約用地的方式,讓他深有感觸。

  「我們應該為子孫後代考慮,應該為環保做些事。我已經明確跟子女們說了,等我去世之後,可以採取不佔土地的安葬方式,我的觀念逐漸被子女們接受。這次看到長樂園通過《武漢晚報》徵集花葬,我就帶著父母的骨灰來了。」湯長明說,花葬、樹葬等方式,既符合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又節約環保。跟湯長明一同前來的子女,親眼見證了安葬過程之後,都認同並接受了這一方式。

  30歲的陳先生,也是看到《武漢晚報》的徵集信息,報名為父親舉行花葬。「我作為年輕一代,比較能接受這樣的方式。人來自自然,又回歸自然,挺好的。」

  生態葬推行道路還將漫長

  「這種生態安葬方式,節約資源,費用也低。以花葬為例,是完全免費的,我們還提供大型集體葬禮、祭拜儀式,在安葬處為逝者集體樹碑,刻上逝者姓名,充滿人文情懷。但不少人因為不了解,一時接受不了。」長樂園陵園副總經理李先斌認為,節地生態葬的觀念還需廣泛宣傳,讓市民更多地接受。該陵園目前共推出了花葬、草坪葬、樹葬、壁葬等系列生態環保安葬方式,但總計只接納了300多位逝者。

  省民政廳工作人員王高山介紹,武漢部分陵園在2010年就推出生態葬模式,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實際採取這些方式安葬的逝者數量增長較慢。今年2月19日,國家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在全國大力推行節地生態葬方式,提高節地生態葬率。

  採取生態節地方式,是將逝者骨灰採取可降解方式下葬,既文明低碳、環保節約,又能有效減輕逝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是採取傳統墓地安葬方式,1畝地最多可容納200個墓位,而節地生態安葬在1畝地上可做到循環利用。

  「總體來說,節地生態葬的觀念正被越來越多的市民知曉和接受。儘管生態葬的總體數量增長不大,但與前四五年相比,每年的增長幅度還是在逐漸擴大。」李先斌認為,隨著生態環保的觀念被普通老百姓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假以時日,這種新型的安葬方式會被越來越多地採納。

來源: 武漢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青島將建生態葬公園 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實習生 楊陽  隨著殯葬改革的逐步推行,島城市民的殯葬觀念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海葬等生態殯葬形式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3月28日,記者從市殯葬管理所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準備在殯儀館內西山建生態葬公園,計劃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葬法。
  • 義烏獎勵生態葬 樹葬、花葬、草坪葬獎3000元
    浙江日報義烏3月30日電樹葬、花葬、草坪葬每例獎勵3000元,骨灰撒散的每例獎勵6000元。清明節前,《義烏市實施生態葬管理試行辦法》出臺,重金獎勵生態葬。  「和傳統的殯葬方式相比,樹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撒散等方式佔地少,能夠不用骨灰盒,真正做到了綠色低碳。」義務市民政局的陳洪軍說。
  • 惠安萬安陵園辦首例花葬 5位逝者花下長眠(圖)
    閩南網4月11日訊 一抔抔黃土撒下,一片片花瓣飄落,將5位逝者的骨灰盒漸漸掩埋……昨日上午,一場公益性花葬在惠安縣萬安陵園內舉行。這也是惠安縣首例花葬,來自黃塘鎮許田村郭氏家族的後人,用現代環保的方式,讓家族逝者長眠於紅花綠草中。
  • 樹葬、花葬、海葬……原來葬禮不止「入土」一種
    這些形式各異的環保、節地、生態的安葬方式正逐漸被社會公眾認同、接受。除了瓊瑤女士力推的花葬,還有哪些生態葬?花葬:以花壇代替墓穴,將逝者骨灰埋入公墓內指定的花壇中,覆土後種植花木,僅保留一塊標識牌,供親屬祭掃。
  • 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舉行集體生態葬 參與人數較去年翻番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 實習生 張榮 劉美希)一段祭文,一抔黃土,一籃花瓣……3月31日上午,在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舉行的捐贈花壇集體安葬儀式上,逝者家屬們對著花葬區再次鞠躬,送別親人最後一程據悉,今年清明節期間,在該公墓參與集體生態葬的逝者人數,較去年同期翻番。9時,儀式正式開始。逝者家屬手捧鮮花與蠟燭,三鞠躬表達悼意。在司儀誦讀祭文後,家屬和工作人員一同將逝者骨灰移至花壇葬園區。隨後,培土安葬,家屬奉上花瓣,再次鞠躬以表哀思。73歲的程婆婆在儀式完成後,望著刻著已逝父親名字的石碑,雙手合十,同父親最後道別。
  • 廣西柳州推廣綠色殯葬 為百餘名逝者免費花葬(圖)
    圖為逝者家屬將手中的鮮花撒到安置逝者骨灰的花壇中。林馨 攝  中新網柳州3月27日電(林馨)27日,廣西柳州市舉行集中公益花葬儀式。127名逝者的骨灰與鮮花為伴,回歸自然。  當柳州市西山公墓裡哀樂響起時,逝者家屬莊重地三鞠躬,將手中的鮮花撒到安置逝者骨灰的花壇中,依依不捨地與親人進行最後的告別。  據柳州市烈士陵園公墓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黃斌傑介紹:「花壇葬是一種生態安葬方式,將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壇內,3個月內骨灰將與泥土、鮮花融為一體,讓逝者安詳地回歸大地。」
  • 把思念與愛隨身攜帶 南京雨花功德園推出「生命晶玉」生態葬
    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 (記者 羅鵬 通訊員 胡靜)與家人永遠在一起,將所有思念凝聚在一顆小小的結晶體內......記者從南京市雨花功德園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從今天開始,一種更加節地的生態葬:「生命晶玉」葬正式推出,市民可根據個人意願將逝去親友的骨灰製作成球狀晶體,攜帶或者安葬於功德園內
  • "二維碼公墓"、「環保葬」亮相昆明 你接受這些喪葬新形式嗎?
    除了有關逝者生平的文字介紹,老人之前的照片,甚至是視頻也可以掃碼來看,當然,是否公開這些私人信息,由家屬做選擇。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就石林獅山陵園來看,已經有不少家屬製作二維碼,通過智能化的方式,將逝者生前的信息記錄。
  • 南京首推「生命晶玉」生態葬
    「生命晶玉」是通過現代科技,將逝者骨灰經過1700度左右的高溫燃燒出現液化,自然冷卻後形成的一種結構穩定的骨灰結晶體,不會受潮和風化變質,可長久保存。據了解,這樣的處理需徵求家屬同意並籤訂協議,家屬也可全程觀看。
  • 南京首推「生命晶玉」生態葬 器官捐贈志願者夫婦獲贈
    新華網南京4月2日電(龐雪汀)4月2日,南京首家「生命晶玉」生態葬在雨花功德園揭幕。儀式現場,園方向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趙汝軍、張葉鳳夫婦贈送兩座生命晶玉葬。據了解,「生命晶玉」是通過現代科技,將逝者骨灰高溫液化自然冷卻後形成的一種結構穩定的骨灰結晶體,不會受潮和風化變質,可以長久保存。
  • 瀘州:「樹葬」送別11位逝者 祭掃憑預約二維碼入園
    清明節來臨之際,瀘州11名逝者骨灰在南壽山墓園實行免費生態葬。 「人走了,生命就不存在了,希望以另外一種形式,把它葬在這裡會開花會結果,也是另外一種生命的延續。」市民羅林說。瀘州「生命之樹」特色生態墓區由2019年清明節啟動,每年清明都會開展集體葬儀式。去年安葬逝者8名,今年送別了11名逝者,目前共安葬19名。
  • 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今免費提供50個花葬墓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3月29日報導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將來臨,為倡導綠色生態節地葬,今年,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將為廣大喪屬免費提供50個花葬墓,並於並於3月31日舉行集體告別和安葬儀式。
  • 快訊/小鬼黃鴻升長眠地曝光!陽明山臻善園花葬
    記者劉宜庭/綜合報導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驟逝,享年36歲,他在今(25日)中午12點38分進行火化,並選在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圖/記者郭世賢攝)至於長眠地,據媒體報導,小鬼的骨灰將移到陽明山「臻善園」,並且進行花葬,永眠於花海之中。雖然相關細節並未曝光,但是一般花葬方式與樹葬相似,全臺提供花葬的地點僅有9處,而臺北市花葬區便是陽明山的臻善園,且無需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