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殯葬,禮敬生命!南京首推「生命晶玉」生態葬
交匯點訊 4月2日,南京首個「生命晶玉」生態葬方式在雨花功德園推出。現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趙汝軍、張葉鳳夫婦獲贈兩座生命晶玉葬。 南京市紅十字會秘書長李儉為趙汝軍夫婦頒發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李儉表示,他們用大愛傳播了「人道、博愛、奉獻」的偉大的紅十字精神。
-
把思念與愛隨身攜帶 南京雨花功德園推出「生命晶玉」生態葬
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 (記者 羅鵬 通訊員 胡靜)與家人永遠在一起,將所有思念凝聚在一顆小小的結晶體內......記者從南京市雨花功德園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從今天開始,一種更加節地的生態葬:「生命晶玉」葬正式推出,市民可根據個人意願將逝去親友的骨灰製作成球狀晶體,攜帶或者安葬於功德園內
-
百姓故事|生命的長歌 痛失愛子夫婦與185位器官捐獻者的「約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4日6時訊(記者 李嫋/文 李裕錕 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林楠/主持)兒子龔莜植離開8年了,年過六旬的龔光榮夫婦本能地不願提及這段傷痛,可在宣傳人體器官捐獻時,這是繞不開的話題。6年來,帶動185人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夫妻倆想把獲得的榮譽與兒子分享,因為這一切都始於那個臨終前的決定。
-
生命的長歌 痛失愛子的夫婦與185位器官捐獻者的「約定」
百姓故事 重慶夫婦帶動185人成器官捐獻者【生命的長歌 痛失愛子的夫婦與185位器官捐獻者的「約定」】2012年8月,患白血病的龔莜植躺在病床上,輕描淡寫地說:「爸、媽,我想走後,把遺體和器官都捐了。」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每一個生命都如同一首歌,當這首歌中途戛然而止,你是否願意讓它繼續傳唱?6月11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主題為「生命是一首歌」的第四屆「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首次採用了「雲音樂節」的直播形式,通過數十家直播平臺同步在線向公眾傳播器官捐獻的理念。同時,來全國近50個城市的10所高校及110家大型醫院共同參與了線下的公眾宣傳教育活動,共同推動公民自願器官捐獻,引導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
-
【行願半世紀】從器官捐贈到大體捐贈
29 一九九五·二 從器官捐贈到大體捐贈 一九八四年
-
GOT7榮宰為器官捐贈公益活動獻唱主題曲,音源公開
GOT7 榮宰為保健福祉部國立器官組織血液管理院舉行的器官捐贈活動獻唱主題曲《Everything For You》。榮宰在今年七月出演器官捐贈宣誓接力活動《光熙、曹秀彬的分享房客人》並參與其中,籤署器官捐贈誓約書,以此為契機,榮宰為了表情對捐贈者遺族們的感謝,特地親自參與《Everything For You》作詞,而作為鼓勵捐贈器官與人體組織的活動主題曲,這是首有著輕快旋律的歌曲,唱出對捐贈者們的感謝。
-
癌症晚期病人死後可以器官捐贈嗎
雖然醫生未明確跟她說最終的結果,但她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她希望去世後把器官捐獻出去。此報導一出,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在為這位癌症晚期病人的善心感動之餘,不禁會好奇,癌症病人可以進行器官捐贈嗎?受捐贈人接受了她的器官,也會得癌症嗎?下面,就讓39健康網編輯帶你認識結腸癌晚期和器官捐贈。
-
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舉行集體生態葬 參與人數較去年翻番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 實習生 張榮 劉美希)一段祭文,一抔黃土,一籃花瓣……3月31日上午,在成都市殯儀館磨盤山公墓舉行的捐贈花壇集體安葬儀式上,逝者家屬們對著花葬區再次鞠躬,送別親人最後一程據悉,今年清明節期間,在該公墓參與集體生態葬的逝者人數,較去年同期翻番。9時,儀式正式開始。逝者家屬手捧鮮花與蠟燭,三鞠躬表達悼意。在司儀誦讀祭文後,家屬和工作人員一同將逝者骨灰移至花壇葬園區。隨後,培土安葬,家屬奉上花瓣,再次鞠躬以表哀思。73歲的程婆婆在儀式完成後,望著刻著已逝父親名字的石碑,雙手合十,同父親最後道別。
-
生日那天,我登記了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
「器官捐獻」有嚴格流程,「器官捐獻登記」是其中第一步,也就是當事人本人表達出,希望在逝世後將器官無償捐獻的個人意願。而真正「器官捐獻」發生在當事人身後,需要符合一定臨床醫學條件,經過醫院評估、第三方見證、家屬確認,並經過嚴謹的組織配型、捐獻判定和公開透明的獲取分配等程序才能完成。
-
馬玉琳成為東營區第100位遺體(角膜)或器官捐獻志願者
12月27日上午11時許,隨著馬玉琳的成功籤署申請書,東營區遺體(角膜)或器官捐獻志願者達到了100位。馬玉琳也成為了東營區2019年第38位籤署捐獻申請的志願者。提到馬玉琳,不得不提他的妻子孟祥磊,孟祥磊是2019年1月4日籤署的捐獻器官申請書,是東營區2019年首位籤署的志願者。如今,丈夫馬玉琳在妻子的感召下,也申請籤署捐獻。不得不讓人感嘆,這是一對心中有大愛的夫妻。在談及為什麼想到籤署捐獻申請時,馬玉琳開門見山:「2019年年初,我愛人要籤署的時候,說實話,儘管有點心疼和不舍,但她是做好事,我必須支持。
-
青島將建生態葬公園 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
3月28日,記者從市殯葬管理所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準備在殯儀館內西山建生態葬公園,計劃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葬法。同時計劃在生態葬公園內建設海葬紀念碑,供家屬祭奠海葬故人。 海葬文化公園內設置了綠地毯、鮮花羅馬柱路引、哥德式園藝通道,提升海葬儀式的儀式感、莊重感。 開闢樹葬、花葬、草坪葬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青島市率先在全國開展骨灰撒海活動。
-
佛教鼓勵器官捐贈嗎?─學佛釋疑二第60集
有關器官捐贈的議題,是這些年來臺灣社會的熱門話題。我們常看見許多熱心人士,以及各種宗教團體,不斷地透過媒體,舉辦各式各樣的說明活動,鼓勵大家能夠在生前勇敢籤下器官捐贈同意卡,以使我們有一天萬一不幸腦死時,能把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的方式捐贈給器官衰竭而急需移植的患者;讓他們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的生活品質,並且能夠繼續貢獻社會。
-
我愛故我在 | 中國器官捐獻者超半數為90後
2010年,中國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和紅十字會曾在一些省市試點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但效果並不理想。其中,作為內地十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城市,南京在試點的一年間竟沒有實現一例自願器官捐獻。事件被揭露後,關於器官捐贈可能涉及違法買賣的話題再度掀起討論,移植界專家對這個案件也爭論不一,大眾對於器官捐獻的態度越發謹慎。或是出於傳統觀念的影響,或是對於實際操作層面的考慮,器官捐獻在中國一直不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曾在2011年對「公眾對器官態度」項目進行了調查,其中不願意捐獻器官的理由大都為以下幾種。
-
0.6/1000000的器官捐獻率 | 為愛延續,你願意嗎?
器官移植需要的不僅是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急診科醫生、病理醫生等多學科醫生的合作,更重要的一點是,器官移植首先需要有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受到倫理、道德、社會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影響,不是單一的醫療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是需要整個社會來參與,來推動才可以成功。多年前,我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修肝移植技術,在那裡我曾為一位車禍去世的 13 歲女孩取肝。
-
南京墓地均價已達2.1萬元每平米 24年漲16倍
雨花功德園:利用價格槓桿推生態葬而雨花功德園,早就沒有土地可以開發了。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隱龍山墓園和普覺寺墓園買傳統墓地的人近九成,而在雨花功德園選擇生態葬的人,達到了2/3,遠比買墓的多。功德園的公墓價目表上,124個墓型中,生態葬的墓型達到110個,佔88%。
-
「生命接力先鋒隊」慰問廣州器官捐獻者於媛媛家屬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創立的「生命接力先鋒隊」,21日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慰問該院器官移植科護士、器官捐獻者於媛媛的家屬。 伍曉丹 攝中新網廣州12月21日電 (王華 曾敏婷)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創立的「生命接力先鋒隊」,21日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慰問該院器官移植科護士、器官捐獻者於媛媛的家屬。
-
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者進社區講「大橋故事」
為了打破長江的阻隔,在南京長江段架設一座跨江大橋,便成了我們日夜思念的夢,直到1956年鐵道部開始著手南京長江大橋橋址的選擇……」圖為志願者為居民講述大橋故事圖為志願者服務社區12月4日下午,在南京江北新區大華社區紅色驛站內,中鐵大橋局四公司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服務隊員正在講述大橋建設的故事
-
姐妹車禍雙雙遇難,器官捐贈救8人,父母設基金,將愛延續!大愛無疆,致敬!
他們的父母楊中藎、姚潔夫婦不得不面對這樣殘忍的現實,同時也決定遵從小女兒生前的願望,死後捐獻人體器官。這對夫婦並決定開始Angel-Cassidy Yang Foundation(安琪—開西紀念基金),以此來延續寶貝女兒們對世界的大愛。
-
佛山一男子上班等車被毆打至腦死亡,家屬捐贈其器官卻遭拒
(原標題:佛山一男子上班等車被毆打至腦死亡,家屬捐贈其器官卻遭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