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克斯·伊藤(Alex Ito)

2021-02-21 朮art

亞歷克斯·伊藤(Alex Ito)(生於1991年洛杉磯)現居住在布魯克林。在皇后區的工作室裡創作的物品和混合介質組合散發出一種乾冷的質感。鉻合金和其他光滑的表面,被發現的物品和美學組成傳達了歷史意象,喚起了進步和技術成就的積極暗示。然而,從本質上講,亞歷克斯·伊藤(Alex Ito)的作品見證了隱藏或邊緣化的文化根除、排斥行為、殖民主義和暴力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在社會變革、物質增長和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接受的文化。他解構和重組了這些歷史,隱藏在一個整潔的光滑機器裡,權力揭示了一個殘酷到幾乎無法辨認的真相。他的藝術暗示著,雖然我們在現實中永遠不會擺脫對增長和技術進步的追求,但我們應該以負責任和道德的態度對待它。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as a young man in Gila Bend, Arizona.

測量壽命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祖父在他的紅色棒球帽上戴著一枚美國國旗別針。他也很沉思:虔誠地修剪草坪,用冰棒棒和膠帶製作家居用品,在家裡藏錢,在洛杉磯炎熱的日子裡坐在白色塑料椅子上沉思,手指間夾著一根香菸。

他和祖母去世時,我只有15歲。但我將永遠記得那枚美國國旗的別針,在他那頂被太陽曬白的帽子上閃閃發光。一天,我問他為什麼總是戴著它。他說「如果他們問起,就說明他們知道我們是什麼」。他的回答含糊其辭,但卻很明確。即使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是誰,也知道他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問題。

我的祖父母是根據9066號行政命令被監禁的112,000名日裔美國人中的一員。他們從洛杉磯的家中被逐出後,搬到了亞利桑那州的希拉本德 (Gila Bend)和波斯頓。在那裡,迎接他們的是崗樓、帶刺的鐵絲網和塵土飛揚、被無情的沙漠隔離。2017年,在一次前往拘留地點的考察中,我站在一座小山上,我的祖父被派去「看守」水塔,他將在這裡坐上幾個小時。

望著起伏的地平線,我想像著他20歲出頭的樣子——炎炎烈日下,年輕的手指間夾著另一支香菸,凝視著這個州無盡的地理位置;他的屍體,一個國家的囚犯,留下粉碎成塵土。國家就是他們。翻領上的國旗別針和紅帽子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小小的但必要的預防措施。今天,當我想到一頂紅色的棒球帽時,另一個畫面佔據了我的腦海。

最近,我看到了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一個移民拘留營的無人機圖片:鐵鏈圍欄,臨時收容所裡的屍體,和狗窩沒什麼兩樣。「他們怎麼能認為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這些?」我難以置信地問自己。我的神經平靜下來後。在那一刻,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廢除移民營地,而只是想讓它變得人道、乾淨,並且可以更符合我的理想標準。目前,我的眼睛看不見其他任何未來。

政府怎麼處理那些,他們認為是威脅,但卻不能合法或道德地銷毀的屍體?移民、囚犯、宗教人士、窮人ーー這些屍體被世界各地的政府視為社會垃圾。但現在是21世紀了,不是嗎?我們知道。我們發達了。我們是人道的。這種在社會荒廢實踐中區分人道的做法是可笑的,它更多地關注的是道德實踐的光學效應,而不是項目的根本轉變。如果你不認識到什麼是人類,你就不能發展人道實踐。關於被邊緣化的身體,學者亞歷山大·G·韋赫利耶 (Alexander G. Weheliye)說得最好: 「我們從來都不是人類。」

作為文化處置的隱身形式與美國歷史本身密不可分。從1830年的《印第安人遷移法案 (Indian Removal Act)》到吉姆·克勞法 (Jim Crow laws),再到對日裔美國人的囚禁 (Internment of Japanese Americans),到今天,這些形式都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形式,強調種族隔離和「合法」監禁。眼不見,心不煩。隱形成為人性化的特徵。制定了暴力,但它是一種軟暴力,在立法機關中授權,通過社交語言得到加強,並在所有可見的邊界內方便地隔離。暴力是公開的,通過彩繪標誌,剃刀圍欄和我們的社交媒體提要編織到日常生活中。

在屏幕的薄霧中,暴力以一種新形式出現。它的文檔已經像寵物或食物色情圖片一樣普遍存在。我們很少是孤獨的,通過時事和生物力量在周圍的存在而被其他人包圍。痛苦已成為一種語言貨幣,一種因社會政治行動的緊迫性而激發的媒體奇觀。隨著潮流的發展,暴力信息流將血液與閒暇相伴,而自我在滾動的注意力中逐漸消失。

生活已經變成了病毒式的圖像,瞬間的和短暫的。這種渲染的實踐,現在已經減少為功能和價值的數量,成為了一種值得質疑的方法論,它喚起了一種熟悉的本體論探究,以進一步理解這些實踐的含義:我們如何衡量生命?

「生命的『存在』本身是通過選擇性手段構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將這種『存在』置於權力運作之外,我們必須更精確地定義權力產生生命的具體機制,」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說,她冥想著生命是如何被認可、構建的,從而賦予或否定了我們的悲傷。然而,這種關於承認的討論是複雜的,因為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權力的運作,而且要考慮到網絡觀眾的作為和不作為,關於識別的討論就變得很複雜。但在數字透明時代卻很方便。

但是,現在看不見的社區的生活變成了什麼:被囚禁的、被佔領的和被遺忘的?在我們的屏幕上,我們看到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拘留營和催淚瓦斯。我們看到巴勒斯坦日益加強的毀滅。警察的暴行和黑人屍體的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壓迫性歷史的先例及其日益增長的重要性體現在公眾的生活中,就像我的祖父和他的國旗徽章。

這些暴行的見證者仍然很多,然而邊界仍然關閉,冰層不斷擴大,極右政府贏得了選舉。我要問的不是我們,觀眾或者目擊者,是否關心。我想知道,在一場不可否認的公共暴力事件中,大眾是如何塑造生命的,而同樣的生命——權力機器中的肉體和內在精神——在大規模的公共場合卻變得平淡無奇。

Half Life  at Interstate Projects, Brooklyn 2020

「You Promised Catastrophe」 at Zeller Van Almsick, Vienna 2019

「The Principles of Hope (The End)」 at Franz Josefs Kai 3, Vienna 2015

Act II: Carcass and the White Light at Springsteen, Baltimore 2017


掃碼讚賞

小編微信(yoly):dongxiaoniu984001朮art長期微信群「朮art聯邦儲備委員會」,歡迎大家前來多多交流(參與方式:(進群費用50元人民幣/1人,之後不會繼續加收。搜索小編微信:dongxiaoniu984001(註明來意「朮art加群」)

相關焦點

  • 講座&工作坊 日本作曲家 Miyuki ITO(伊藤美由紀)
    新一期的福利來了,日本著名作曲家Miyuki ITO(伊藤美由紀)教授將到訪川音電子音樂系舉行專題學術講座以及為期一周的工作坊教學
  • 亞歷克斯-卡魯索
    NBA比賽中心> NBA球員> 亞歷克斯-卡魯索亞歷克斯-卡魯索(Alex Caruso)根據球員場比賽計算得到排名
  • ITO拉杆箱怎麼樣,ITO V&A 20寸行李箱試用測評
    ito-V&A博物館跨界系列就是夢寐以求的旅行箱,讓你帶著藝術去旅行! 這個系列的由來:ito攜手V&A博物館推出「漫遊」系列,以館內五副旅行海報為設計靈感設計了五款限定款旅行箱。每款都採用磨砂亞光材質,滿滿的高級感。今天介紹的就是「漫遊」系列中的「穿梭」。還有「漂流」、「巡遊」、「漫步」、「飛行」四個款式可以選擇,個個顏值爆表。
  • 黑色倖存者亞歷克斯路線一覽
    黑色倖存者亞歷克斯是一位全能型的角色,於每個系別中都能打出效果,評價均為D,即可以向任意方向發展。因此,有部分玩家好奇黑色倖存者亞歷克斯路線怎麼選擇、亞歷克斯打法是什麼。以下我們將以弓箭方向為基礎進行講解,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或啟發,趕快來了解吧。
  • 《星露谷》好感度攻略 亞歷克斯人物喜好
    導 讀 星露谷亞歷克斯人物喜好喜歡完美早餐,鮭魚晚餐,五彩碎片,兔子的腿,亞歷克斯可以結婚十二個人,接下來小編帶來具體的喜好介紹
  • 加拿大視頻博主亞歷克斯:重慶是外國人遊中國的首選城市
    「我像到了50年後的未來城市」多年前,CNN一部關於重慶的紀錄片讓亞歷克斯得知了在千裡之外有這樣一座城市的存在。「紀錄片上說重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這燃起了我對重慶的好奇與嚮往。」亞歷克斯回憶道。亞歷克斯告訴iChongqing記者。亞歷克斯夫婦在重慶拍攝。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4月27日】KANAKO ITO(伊藤加奈子) LIVE 2019 in Beijing & Shanghai 北京站
    KANAKO ITO(伊藤加奈子)LIVE 2019 in Beijing
  • 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成功是建立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
    此外,「亞歷克斯可以說是世界上攀巖速度最快的人,在攀爬的過程中他很少停歇……我們的拍攝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保證不能妨礙他攀登,不能影響他的速度,這又為影片增添了的極大的拍攝難度。」至於為何要冒險拍攝這部電影,伊莉莎白表示是亞歷克斯的故事吸引了他們:「我們想要描述的就是有很多恐懼需要克服的小男孩亞歷克斯,他害怕吃蔬菜,害怕擁抱,害怕跟陌生人說話,但是後來他找到了方法克服這些恐懼,不斷練習和嘗試,他將這樣的練習方法應用在自己所熱愛的攀巖事業當中,最終克服了人生一座高峰。
  • 《徒手攀巖》亞歷克斯徵服的不只是酋長巖 更是內心的恐懼
    而電影《徒手攀巖》裡的主人公亞歷克斯,恰恰是這樣一位用自己真實的行動,徒手攀巖,徵服的不只是世界上最難攀爬的酋長巖,更是他內心難以逾越的恐懼。亞歷克斯徒手登上酋長巖,實現了登山極限運動中,人類從沒有過的壯舉,對他的人生也有著非凡的意義。但從這部電影中,亞歷克斯不只是徵服了酋長巖,更是徵服了他內心的恐懼。
  • 亞歷克斯·索塞多:我相信,我和拉米雷茲必將進行一次較量
    而他的對手、現年26歲的亞歷克斯·索塞多(Alex Saucedo)卻很滿意能夠在比賽中被和「名人」相提並論,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提醒了亞歷克斯·索塞多,他參加比賽的目標是什麼。亞歷克斯·索塞多對採訪他的記者說:「一場大的勝利將會讓我在這個級別成名立萬,並且幫我贏得參加更重要比賽的機會。至於未來,我想要和世界拳王對陣。」
  • 亞歷克斯-奧利維拉UFC218出戰楊斯-梅德羅斯
    「巴西牛仔」亞歷克斯-奧利維拉(Alex Oliveira)與楊斯-梅德羅斯(Yancy Medeiros)將於北京時間12月3日在底特律舉行的UFC218中遭遇,日前UFC官方正式確定了這場值得關注的次中量級對決。亞歷克斯-奧利維拉目前戰績為18勝3負1平2無結果,其中11次KO,4次降服對手獲勝。
  •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徒手攀巖》
    影片記錄了攀巖高手美國的亞歷克斯.霍諾德以無保護,單人徒手的方式,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高達3000英尺的酋長巖的全過程,當然也記錄了他在完成這個創舉前的所有準備及心路歷程,就像他所說的,要把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他的血液裡,每一塊石頭,每一條裂縫,都做到爛熟於心。
  • 紀錄片《徒手攀巖》於6月6日定稿,繼亞歷克斯體驗攀巖極限之後
    影片記錄了寫意攀巖極端運動的危險,主角亞歷克斯最終徒手攀巖在執行長巖的上方徒手攀巖。亞歷克斯是攀巖邊界中的英雄,然而他也是普通人在他的生活,他的朋友和朋友之間也有衝突,生活中也有麻煩,還有攀巖在公眾面前的緊張。
  • 昭 和 美 人 ⑧ | 伊東美咲 Misaki Ito
    -C O N T A C TWeb:www.ken-on.co.jp/ito/index.htmlBlog:https://ameblo.jp/ito-misaki526/☟⬇︎☟※❖-※❖  ⁌相關推薦⁍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 《翻譯疑雲》翻譯疑云:放下面子努力賺錢並不可恥,女秘書比alex更配談理想
    所以在看到出版商為翻譯員們提供的莊園工作區後,其實環境已經很好了,而且待遇應該也不低,你既然選擇接受這筆費用,那麼就應該預料到會付出多大的代價,alex口中的慘會讓人覺得很不成熟。,多年後他寫出了推理小說《代達羅斯》,喬治非常推崇決定幫他出版,但alex低調地選擇了讓喬治冒充作者,並由埃斯特朗代理發行。
  • 徐崢好評《徒手攀巖》亞歷克斯8年逐夢 靠3個好品質成功登頂
    影片真實地記錄了亞歷克斯攀登酋長巖前所做的準備,和徒手攀登酋長巖的整個驚險過程。亞歷克斯8年逐夢,成功登上酋長巖頂峰,和他身上這3個好品質密切相關。凡事預則立亞歷克斯在徒手攀登酋長巖之前,就在不停的準備。身體上,一直在堅持鍛鍊,雖然是居住房車,但是也絲毫不影響他,車內伏地挺身,車外引體向上,飲食上也都是蔬菜。
  • 《徒手攀巖》IMAX影迷會 攀巖大師亞歷克斯曝訓練讓自己克服恐懼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表示她拍攝這一部影片是因為她的搭檔金國威是亞歷克斯的老朋友,自己也認識亞歷克斯很久了。亞歷克斯小時候害怕很多東西,包括吃蔬菜,和陌生人講話等等。之後他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來讓自己克服這種恐懼。他把同樣的方法用在了攀巖上,所以他可以徵服各種各樣的恐懼,包括最終攀巖的恐懼。她認為這非常值得拍下來。